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山西

山西

山西

山西简称晋,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山西多名山,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五岳、五镇和四大佛教名山的省份。大川首数黄河,是山西、陕西两省的天然分界线,流经山西19个县,流程965公里,先后汇入18条较大的支流和上千条溪流,晋陕黄河峡谷两岸秀峰林立,形态万千,风陵渡一带的黄河宽达数十里,为黄河最宽处。

晋城佛光寺

晋城佛光寺

佛光寺在山西五台县城东北32里佛光山腰。寺因势建造,坐东向西,三面环山,唯西向低下而疏豁开朗。寺区松柏苍翠,殿阁巍峨,环境特别清幽。寺内建筑高低错落,主从有致。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4-499),隋、唐寺况兴盛,远及日本。
原有建筑弥勒大阁,宽七间,高约32米。唐武宗于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禁止佛教,寺宇被毁,宣宗继位后复佛法,至大中十一年(857年)重建。现存六角形祖师塔,形制古朴,是北魏遗物。山腰的东大殿,雄伟壮丽,为唐代所建,前院文殊殿为金代建筑。
其余山门(即天王殿),伽蓝殿,万善堂,香风花雨楼及厢房,窑洞等建筑,皆明,清重楼,是我国古建筑中的杰作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寺内还有唐代塑像,壁画,石幢,墓塔,汉白玉雕像等。石幢两座,平面八角形,一在东大殿前,唐大中十一年前造;一在前院当中,唐乾符四年(877年)造。唐代是我国佛教发展极盛时期,佛光寺的文物是我国唐代佛教艺术的精华。

了解更多>>

晋城二仙宫

晋城二仙宫

在高平市区南14公里西里门村二仙岭。相传晋时有两姊妹,生母病故,不堪继母虐待,常仰天痛哭,感动天神,下降黄龙二女乘龙升天,遂成仙女。她俩关心民间疾苦,遇有求雨、求药、求子女者,有求必应,上党一带辗转流传,极为崇信,遂建庙祀之。始建年代不祥,金、元、明、清各代均有重修。现存山门、东西廊庑、中殿、配殿、后大殿等建筑。中殿年代最古,三间见方,单檐九脊顶,前檐廊深一间,门窗移置于前槽金柱上。柱为方形抹楞,覆盆莲瓣式柱础。殿内无柱,大梁与廊下乳袱在前檐柱上搭交,结构简洁牢固,为金代遗构。庙内有金代石碑一通,载仙姑灵应事迹;清光绪五年(1879年)碑详述光绪三年灾情及民间生活疾苦,是研究我国灾害史的重要资料。

了解更多>>

晋城东岳庙

晋城东岳庙

道教庙宇。在山西省万荣县原解店镇东南隅。创建年代不详,唐代已有部分建筑,元代至元二十八年 (1291)至大德元年(1297)重建,明清两代屡有重修。现存有飞云楼、午门、献殿、享亭。东岳殿、阎王殿等I建筑,其中飞云楼为清代重建,余多为元建明修;主体建筑飞云楼,俗称解店楼,楼平面方形,三层四滴水,十字歇山式楼顶,露明三极,隐于平座之内的暗层两级,实为五级,底层左右筑壁,前后穿通,四根通柱直达楼顶,上两层皆有勾栏,每面各出抱厦一间,又用二平柱分为三小间,上筑屋顶,山花向外,下面以穿插枋和钭材挑承,结构巧妙,秀丽壮观,为我国楼阁式建筑之中的佳作。东岳殿面阔进深各五间,近方形,重檐歇山顶,脊饰琉璃兽。殿内正中原供奉东岳大帝塑像。道教庙宇。在山西省万荣县原解店镇东南隅。创建年代不详,唐代已有部分建筑,元代至元二十八年 (1291)至大德元年(1297)重建,明清两代屡有重修。现存有飞云楼、午门、献殿、享亭。东岳殿、阎王殿等I建筑,其中飞云楼为清代重建,余多为元建明修;主体建筑飞云楼,俗称解店楼,楼平面方形,三层四滴水,十字歇山式楼顶,露明三极,隐于平座之内的暗层两级,实为五级,底层左右筑壁,前后穿通,四根通柱直达楼顶,上两层皆有勾栏,每面各出抱厦一间,又用二平柱分为三小间,上筑屋顶,山花向外,下面以穿插枋和钭材挑承,结构巧妙,秀丽壮观,为我国楼阁式建筑之中的佳作。东岳殿面阔进深各五间,近方形,重檐歇山顶,脊饰琉璃兽。殿内正中原供奉东岳大帝塑像。

了解更多>>

晋城定林寺

晋城定林寺

在高平市区东南5公里大粮山。峰峦重叠,松柏苍翠。寺侧有定林泉,寺名由此而得。寺址在山之阳,美景宝刹交相辉映。寺中轴线上分列山门、雷音殿、三佛殿、七佛殿四进院。雷音殿斗拱支檐,飞檐挑角,雕梁画栋,精巧秀丽,古朴雄伟。后门枕石刻有“元延佑四年四月二十日记”字样。殿前月台上竖有石雕八角形经幢两座,均高4米,刻有经文、仰莲、覆盆、宝珠顶。一为弥勒出生宝塔,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造;一为雍照二年(985年)造。其后善法、罗汉二堂内建止涓、问津二洞。堂西有定林泉,水从石洞流出,涓涓有声,清澈甘美,终年不涸。从二堂间踏陡石阶而上,有一别致小院,北为佛殿,西为楼阁,院中耸峙二亭。登高远眺,山水楼阁之胜,尽收眼底。

了解更多>>

晋城翠石峰

晋城翠石峰

中台,位于台怀镇西北10公里,海拔2894米,台顶平广,面积200余亩。从远处眺望,山形犹如一只威武英烈的雄狮。中台,也叫翠岩峰,翠者,青绿色也,岩是指巨大的石头。登临山巅,会看到台顶堆积着许多大石头:有的如立象,有的似卧牛,许多巨石的表面,杂生着厚厚的苔藓,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碧绿青翠。无藓处则是岚气放射,明亮灿然。翠岩峰名,即是由此而来,春夏秋冬,晨昏昼夜,伴随着大自然的风云雨雪变化,堆石之中景象万千,变化莫测。在这里,甚至可以看到五台山上独特的圆光瑰景。

了解更多>>

晋城碧山寺

晋城碧山寺

又名普济寺俗称广济茅篷。在五台山台怀镇东北2公里北台山麓。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禅处。寺区林荫蔽日,水流潺潺。相传始建于北魏,高僧法聪禅师、元代名僧金壁峰、明代名僧古月禅师都,曾在此讲经。    明成化年间重建,清代又重修。规模宏伟,殿宇壮丽,建筑以牌坊,山门为前哨,方丈,禅堂,宾舍,香积等套院为两翼。中线分为前后两进,前院有天王殿,钟鼓楼,雷音殿,戒坛殿及东西配殿,厢房,后院地势凸起,设垂花门,藏经阁,左右为经堂香舍。前院多为单层殿堂,后院全为重檐楼阁,雕刻精细,别具一格。各殿塑像均为清代重装。内中心石坛宽大,坛上塑释迦像,前面又置印度雕造的汉白玉佛像一躯,结跏趺坐,高约1.5米,雕工细致,姿态庄严。两侧置脱沙像十八罗汉,裱装精细,神情各异。藏经阁底层塑观音像尊,眉清目秀,姿态端庄。寺内有明成化,正德,嘉靖间碑刻,记事甚详。

了解更多>>

晋城般若泉

晋城般若泉

位于梵仙山北麓,殊像寺东侧,风林谷出口处,紧挨石凉公路,周围有一片杨树风景林。现在,周围建起了各种仿古建筑,华丽多彩。
般若是梵文音译,在佛教里作智慧解释。据说这种智慧一般人得不到,只有具备成佛条件的人才能获得。般若泉,就是说饮了泉水能增加智慧。
般若泉,亦称万岁泉。传说,康熙皇帝上五台山,煮饭喝茶,用的都是般若泉水,故名。历代班禅、达赖朝五台山,都要派专人到般若泉取水饮用。历史上,五台山各寺院来了名贵客人,都要派小和尚专程取水沏茶。五台山传言,般若泉三九严寒天不冻,冷泉水也能沏起茶来,在五台山用其它水沏茶,喝得多了会感到肚胀,用般若泉水沏茶,喝得越多越舒服。
有关部门对泉水进行了化验,确认属于优质矿泉。一些专家还认为可治许多疑难疾病。

了解更多>>

晋城白云洞

晋城白云洞

于下川村北五公里处,有白云洞、七星谭洞、牛鼻子洞、黄道士洞、黑龙洞等溶洞。这些溶洞各有特色,异彩纷呈。白云洞规模较大,景观集中,四周山峦重叠,风光迷人。从停车场下行,经400多级石阶梯,古松盘崖,清流回环。洞外红楼碧瓦相映。石钟乳、石幔、石柱、石笋、石佛等景观30余处。在五彩缤纷的灯光照耀下,白云洞仿佛是一座艺术雕塑迷宫。洞附近还有白云桥等景观。

了解更多>>

金人台

金人台

又称莲花台,在晋祠中轴线会仙桥正西。因台上四隅各铸铁人一尊,亦称铁太尉。台正方形,四周砌栏板。四隅金人以西南隅的形象和铸造质量最佳,其胸前有"北宋绍圣四年铸"文;西北隅铁人为以次年所铸,头为明永乐21年(1423年)补造;东南隅为北宋元佑四年(1089年)铸造;东北隅为1913年补铸。据记载,祠为晋水源头,古镇以金神,为防水患。

了解更多>>

金刚堰

金刚堰

南起桃园一巷,北至胜利街西口的金刚堰路,沿着汾河的流向,南北伸展,平坦开阔,它是太原城区汾河东岸的一条主要街道,长度接近四公里,宽度则逾45米。
金刚堰路,得名于金刚堰,而金刚堰,追名索意,原本是一条防御汾河汛期泛滥的拦洪坝堰,根本不是一条街巷。这一点从这三个字的字面上即可得到显而易见的应证。
说及金刚堰这条坝堰的名称来源,当地曾有这样一个传说。
也不知是哪一代,也不知是哪一朝,反正是很早很早以前,一个专卖大瓷缸的商贩,来太原做买卖。这个人似乎少一个心眼,他来到太原后,也不看这里需要多少瓷缸,一个劲的往城里运。城里放不下了,他便让伙计们把大瓷缸沿着城垣的外圈摆放。据说,从前一年的冬天,一直到第二年的夏初,整整运输了两个季节。半人多高的、黑亮黑亮的大瓷缸,从镇远门绕过城西北角,一直堆到阜城门,有四五里长。城里城外的人都讥笑这个卖缸人,说他傻哩吧叽,愚蠢透顶。
没有多久,太原的雨季到了。日日连阴,雨脚如麻,半月不开。很快山洪暴发,汾水猛涨。黄土修成的河坝,怎么能经得起咆哮的洪水日夜冲刷,眼看河堤就要决口,人们又要遭殃,就在这个时候,那个买卖人招呼他的伙计们,把沿城的大瓮都抬到快要决口的河坝处,一个连一个形成了一道大瓮筑成的河堰。这样,他还不放心,又招呼伙计们和前来帮忙的人,往大瓮里添土,从天不亮忙到了天昏黑。结果瓮缸坝刚刚筑好,汾河水便决堤咆哮而来。但是,洪水在油光瓦亮的瓮缸坝前,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卖大瓮的商贩治住了洪水,拯救了人们。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