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山西

山西

山西

山西简称晋,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山西多名山,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五岳、五镇和四大佛教名山的省份。大川首数黄河,是山西、陕西两省的天然分界线,流经山西19个县,流程965公里,先后汇入18条较大的支流和上千条溪流,晋陕黄河峡谷两岸秀峰林立,形态万千,风陵渡一带的黄河宽达数十里,为黄河最宽处。

克难坡

克难坡

位于吉县西北30公里处,黄河中游晋陕峡谷壶口瀑布东岸垣头,西濒黄河,北通古贤沟,南达麻库掌,东连南村垣,东西长约一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是一个三面临沟河,一面通高原的葫芦状独立山梁,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阎锡山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山西省政府、民族革命同志会等首脑机关于1940年至1945年曾驻扎在这里。阎锡山以南村音近“难存”,并意欲标榜克服困难,故改名克难城,通称为克难坡。
克难坡是个黄土山头,原住有六户人家。这个山头,是由西向东并列和从北到南倾斜的五条沟梁组成,各梁均有一块冲积平地,或种有庄稼,或栽有桃树。后来阎锡山将这里定为营地,在事建筑,经过二年多的修建,终于将这个弹丸之地修建成了一座窑洞叠立,颇具规模,可容纳两万余人的山巅小城,一时成为第二战区的军事重镇与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了解更多>>

开元铁牛与蒲津渡遗址

开元铁牛与蒲津渡遗址

亦称唐代铁牛,位于永济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各四尊。铸于唐开元十二年(724),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元末桥毁,久置不用,故习称“镇河铁牛”。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1989年8月在蒲津渡遗址上经勘查发掘,处于黄河古道东岸的四尊铁牛全部出土。距蒲州城西墙51米,距西城门110米。铁牛头西尾东,面河横向两排。伏卧,高1.5米,长3.3米,两眼圆睁,呈负重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牛尾后均有横铁轴一根,长2.33米,用于拴连桥索。牛侧均有一铁铸高鼻深目胡人作牵引状,现已露出地面部分高1.5米,肩宽0.6米。四牛四人形态各异,无一雷同;铁牛雄健壮硕,头昂角矫,目似怒,耳如听,造型逼真;铁人体格健壮,英勇魁伟,形象动人。大小基本相同,据测算,铁牛各重约30吨左右,下有底盘和铁柱,各重约40吨,两排之间有铁山。从出土铁牛的位置推测,河西岸也有同样的4尊铁牛、铁人、两岸由每根长约540米、直径30毫米的铁链锚在牛柱之上,由铁链数根连接架设浮桥,浮桥在河心诸岛上经过,成为两岸经济往来的重要交通要道。据文献记载,蒲津桥,是我国黄河上创建最早而又延时最长的一座浮桥,也是唐代黄河三大桥梁之一。

了解更多>>

开化寺连理塔

开化寺连理塔

开化寺连理塔位于罗城街办旧寺底村西山梁上,为北宋淳化元年(990)建筑。二座墓塔,东向,原为北齐创建的开化寺下寺遗物。砖砌单层,平面呈方形,总高约11米,二塔形似相同,间隔1.7米,下连基座,俗称“连理塔”。基座高1米,迭座砌成。塔身边宽各3.3米,高2.5米,正面嵌青石门,南塔门楣题“化身佛舍利塔”。北塔题“定光佛舍利塔”。余三面各辟假门一道,半开门,有直棂假窗,上部迭涩而成,挑出塔檐0.5米,高达1米,塔顶层层内收,塔刹呈八角形亭台式样,具有唐代手法过渡到宋代手法的特点,结构、形制国内独有。2004年6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化寺连理塔在山西太原市西南17公里蒙山脚下。寺建于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依山崖雕造佛像,高约60多米,规模宏伟,与龙山童子寺齐名。隋仁寿元年(601年),建高大佛阁,改称净名寺。唐高祖和高宗都曾到比瞻礼,复改名开化。北宋淳化元年(990年)又建释伽、如来二砖塔。现存宋代砖塔及砖券佛殿和几尊铁佛。两座砖塔均为方形,基座相联,故称连理塔。束腰座之上为方形塔身,正面为半圆形门拱,火焰形券面,隐刻卷草和花瓣。塔檐叠涩而成,塔顶刹部雕造精巧,亭台式样,雕栏额、普柏枋和斗拱,极顶为八角形塔檐和宝珠。外形俊美,雕造秀丽,既有唐代古朴遗风,又有宋代精细刻法。

了解更多>>

开化寺街

开化寺街

开化寺街,曾名开化市街。是在开化市西街、开化市东街和东米市,这三条街巷的基础上合并为一街的。1982年复用今名。
开化寺街得名于古刹开化寺。关于开化寺的创建年代以及发展情况,因年代久远,鲜见记载,已难得详情。据《阳曲县志》载,此寺曾在北宋哲宗绍圣年间重修,名汉寿寺。可见其创建年代决不会晚于北宋绍圣年间。元代大德年间,曾进行修葺,改称“延寿寺”。逮及明初,寺院古色苍烟,亟待修整。第三代晋王朱美坚于正统年间出资重修,表赐“开化禅林”改称“开化寺”。
明清两代,开化寺地处府城中心,寺宇宏大,僧侣颇多,香火极盛,善男信女,比丘沙弥,络绎不绝。以至寺院之前商贩云集,店铺林比,成为一处繁闹的集市。于是,以寺院之名派生出一些街巷,诸如开化寺西街、开化寺南街、开化寺东街等。
降于清之季年,开化寺年久失修,寺宇颓败,香火渐衰。寺僧为维持生计,遂典出前院,做行商坐贾经营之所,做为寺院的经济来源。开化寺便渐次辟为“开化市”。
辛亥革命之后,开化寺废弃,僧人四出,寺院空房便被辟建为共和市场。为荣故鼎新,开化寺各街遂改名为开化市西街、东街、南街。1922年,共和市场正式改名为开化市场。
南出开化市场,沿开化寺向西去百余米原有一座叫的新美园的去处。说起太原的新美园,老一点的太原市民都知道,它就坐落在今开化寺街西段,原开化市西街与东米市街衔连的地段。新美园在清代叫做“四美园”,是当时太原府著名的妓院。并州名妓与城中风流名士,常常出没于斯。
园中“建筑宏丽,楼台、亭榭、宝塔、假山、……均极精致。庭堂联额,形式多样,多出名手”。清咸丰年间名著一时的言情小说《花月痕》即以此园为背景成书于此。书中园景、人物,多出于四美园中景物、名妓和常来常往的文人学士。而四美园之名,亦随《花月痕》之书,海内遐迩闻名。至于《花月痕》的作者魏秀仁,乃是清咸丰间的墨客文人,字子安。关于他的身世鲁迅先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中引《读余续录》所载:“秀仁寓山西时,为太原知府教子,所入颇丰,且为暇,而苦无聊,乃作小说……”
在四美园的对面,是当年饮誉晋阳的著名药店“济生馆”。该店店东与傅山为善,店前匾额乃傅山亲笔所书。在傅山的支助下,该店独家经营傅山传授的“济生膏”、“拔毒膏”、“九龙膏”、“如神丹”等外科名药,在三晋大地上颇有些名头。

了解更多>>

开河寺

开河寺

开河寺位于平定县乱流村西的魁头山腹,这里山峰突兀,松柏参天。此寺创建于北魏永平三年(510)。
寺内有上、中、下三龛,大小佛像百余尊,佛像大者高4.4米,小者仅高0.12米,其造像风格和神态与大同云冈石窟佛像如出一辙,故有“三晋小云冈”之称。 药岭寺 在药岭山,原名清凉寺,始建于明宣德九年(1434),位于平定县南20公里处。这里风光优美,景色如画。春天绿茵漫山,夏天清爽凉人,秋天霜叶如花,殷红可爱。因夏天凉爽,成为避暑的好去处。曾有挪威、黎巴嫩、美国等国家相继在这里建造过别墅。
抗日战争时期,太行秦、赖支队在此驻扎打击敌人,八路军还在这里办过制药厂。 药岭寺在山之腹,寺院由石洞、东西楼等大型建筑组成。石洞供奉雕像共38尊,东西大殿供有关羽、岳飞、枷蓝、药王等塑像。除立佛外,尚有无数小像,各类人物,比比皆是。另有石刻、碑石等宗教文物。明代张三漠有七律《药岭寺》写道:“清凉古寺出城瘭,寂寞烟村总莫邻。绝顶阳崖藏虎穴,参天古木作龙鳞。云深采药迷仙子,夜静悬藜见老人。书舍僧居两不厌,可能一坐隔嚣尘。”
开河寺位于平定县乱流村西的魁头山腹,这里山峰突兀,松柏参天。此寺创建于北魏永平三年(510)。

了解更多>>

绝地争锋

绝地争锋

黄河壶口一带,古为晋国与少数民族狄人的分界线,又是秦晋两国的分疆处,虽然晋陕峡谷的黄河两岸山高壁陡,往来交通不便,但有古渡可通,加上此地河槽稳固、窄狭易渡,冬季结冰坚实可载车骑,所以历朝当局多在此置关设隘,驻兵把守,作为进攻对方的桥头堡,或作为防御的滩头阵地,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最早见于史册记载的是公元前650至前640年之间,当时今延安和吉县文城乡一带,是狄族人居住的境域,称翟城。壶口山以南是汉人的晋域,今兰家河乡麦城村又是晋国公子,后来做了晋惠公的夷吾驻扎的屈城,所以他们以采桑津为界经常发生战争。《史记·晋世家第九》记有:“二十五年(公元前 652年)晋代翟……击晋于采桑”。晋惠公(夷吾)七年(公元前 644年),住在今延安一带的狄人与今文城一带狄人联合在一起,从壶口一带进军,一直打到狐厨(今乡宁与新绛的交界处)。

了解更多>>

觉山寺

觉山寺

觉山寺坐落于恫山脚下,始建于北魏太和七年(公元483年),现存是清光绪年间觉山寺第二代宗师龙诚和尚重修的,整座寺院精巧玲拢,占地面积8100平方米,各大小禅院有134间,并位于三条轴线之上,显得错落有序,但最为称奇的是觉山寺的白塔、水井和山峰在同一个高度上,都是13丈,留下了“塔井山齐(奇)”觉山寺的美名。
觉山寺庙内的佛教殿宇了非常齐全,有钟楼、鼓楼、梆楼、点楼、天王殿、金刚殿、罗汉殿、韦驮殿、弥勒殿、贵真殿。大雄宝殿及丈昌阁和魁星阁等等。由于该寺位于群山环抱之中,集天地山水之灵气,融入了许多传奇色彩,其中韦驮殿东西两侧的墙壁上留下了一幅对联,初看似龙飞凤舞,笔体独特,书写刚劲有力,细细品昧,如风如雨,不知所云。相传这幅对联为觉山寺清朝宗师龙诚和尚的手笔,龙诚和尚乃当地一目不识丁的农夫,少年偶遇一白发白须的老人,此老是传说中的海音法师,经他点化之后,龙诚和尚对经文和武功无一不通,而他所学究竞源于何方,出于何家,至今仍是一个谜。大雄宝殿内墙壁上所画为八洞神仙,线条自然流畅,服饰搭配得体,体态丰满匀称,色彩清新艳丽。奇怪的是壁画中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神仙面容都一样,轮廓清晰,细眉长目,鼻准方直,两耳垂肩,朱毫点唇,给人一种端庄肃穆和慈祥之感。这些道教神仙的面容与佛祖的面容特征一样,可见该寺是二教合一的典范。
觉山寺之所以成为北万名刹,还与它的奇山秀水有关。觉山寺四周山势相互绵延,形似莲台,把整座寺院托在当中,而东侧的山峰相对高大,体现了阳刚之美;西侧的山峰相对矮小,则显示了阴柔之美,其中东侧有两个山头对在一起,形成一个凹宇形,像搁毛笔的笔架,名叫笔架山,代表的是文运亨通;东南侧的一座形似棺材的山头高高凸起,古代棺有时也通“官”,材通“财”,那么棺材即有官有财。同时显示出文运、官运和财运,在北方寺庙中此父为一奇也。
觉山寺每逢雨后或清晨大雾弥漫之时,半山腰会出现一块黑色的方碑,取名“雾碑”。每年农历四月初四庙会之日,定要下雨,雨过之后,它便随着雾不断出现,给人以无限遐思。游客这样评价觉山寺“文物古朴高雅,价值不菲,景色美丽如画,妙不可言,不愧为北岳恒山的神奇古刹。

原始链接:http://www.ontour.cn/jqzx/jingdian.aspx?id=001001014003027

了解更多>>

聚华体育场

聚华体育场

新建成的山西聚华体育场,占地面积近两万平方米,是集全新人工草皮高标准足球场,400米8道标准塑胶篮球场地于一体的全天候体育运动场。全部依据国际足联、篮联、田联有关场地标准建设的高标准运动场地聚华体育是多功能的运动中心。地处太原市繁华体育商品一条街,位于山西省体育馆西侧,属人气、地气两旺之地。是企事业,行业团体举办运动会,展示宣传活动,大中专院校,中小学举办大型运动会。会员俱乐部及训练体育专业队的最佳场所。
新建聚华体育场可代办动会,分期举办各种项目的对抗赛、季赛。长年开办(足球、篮球、田径、羽毛球)培训班,设有权威性的评审团。聚华体育设有专项运动设备,是您健身运动的首选之地。

了解更多>>

旧城街

旧城街

太原有很多街巷的名称是相互对称的,本文将要述及的旧城街就是与前文已述的新城街对应成名。
自清末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秋,汾水泛滥,决堤入城,冲圮府城西南隅的满洲城后,满洲城中的满族居民和旗兵丁众,便在太原城东南隅另辟满城,另建它居,取名新满城。于是,自清代顺治年间创建的太原满城,经历 200余年后,被废弃。为了与新建满洲城相区别,遂给其冠以“旧”字,得名旧满城。原城中的主要街巷满城大街,遂更名旧城街。
据康熙年间编纂的《 阳曲县志 》记载:“满洲城,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巡抚祝世昌、巡抚赵班玺、布政司使孙茂兰、提刑按察司使张儒秀、(太原)知府曹时举、(阳曲)知县刘汉光,奉旨建。”新建的满洲城南、西两边街连太原府城墙,“南至城(太原南城墙)北,北至西米市(今水西门街),东至大街(原大南门街今解放路),西至城根(西城墙根地南北长260丈,东西宽161.7丈,周长843.4丈(合3.4华里)。东门二,北门一”。这座新城自成体系,犹如一座县城的规模。
满城中街衢通达,房屋高大,与东门相直的满城大街,均宽 3丈有余,通达西城根。街北驻正蓝旗,街南驻镶蓝旗。是时,正蒙旗和镶蒙旗,尚未迁来太原。
为什么要建满城呢?据说,清军入主中原初,太原汉族敌视清政权,为保证驻太原府清军和旗民的安全,同时也有利于太原的城防,另在城中建城,以成堡垒。
随着历史的推移,清王朝的没落,太原的满洲城江河日下,降及光绪年间,败相日甚一日。先是满城北墙与大城的衔接之处,即满城西北角塌圮,无力修补。继而北门城楼失火,仅存门洞。及至光绪中叶,城墙崩裂之处,比比可见。未见,又遇汾河发水,满城房塌壁裂,满目疮痍,以至最低洼的西边终年积水,成为后来的南海子。随着新满城的问世,旗民的迁出,这座曾经雄踞于太原城西南隅的城中之城,成了名符其实的“旧满城”。
民国之后,太原的不少妓院,相继麇集于旧满城中的旧城街派生巷。所谓的头道巷、二道巷、三道巷、四道巷,遂成为妓院之别称。许多良家妇女,或被拐骗诱逼,贩卖于此,或因生活所迫为娼。这一带,成为畸形社会最黑暗的一角。
太原解放之后,旧城街获得了新生。如今的旧城街,一座座居民住宅楼,如雨后春笋,相继拔地而起。旧城街虽然街名如故,却充满了新的活力,日新月异,尽放异彩。

了解更多>>

九天宫

九天宫

从玄武井沿登峰路西北向上,经十王殿、马神殿、纯阳宫便到了九天宫。
九天宫,又名碧霞宫,位于恒宗峰西北侧的高阜处。北倚凌云阁、斗姆阁,南踏山神庙、疮神祠,东有纯阳宫、太乙庙,形成了一组以九天宫为中心的祠庙建筑群。宫西有翠雪亭遗址,翠雪亭曾是历代名人留连之处。特别是在明代,九天宫与翠雪亭更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天然灵境。有一首诗是专咏翠雪亭的:红尘飞不到闲亭,松当栏干雪当屏。怪道登临清透骨,几年醉梦一时醒。
九天宫宫院呈正方形,正南开门。正面大殿内塑有九天玄女圣母的神像,殿两旁有耳殿,东西两厢建有配殿和钟鼓楼,结构严谨,布局对称。宫院四周,花草繁茂,松柏森森。宫北高崖,有古松四棵,象宫宇顶上的四顶华盖。置身宫院,给人一种超脱俗尘埃荡尽之感。旧日宫内曾是人们求嗣问子的香火盛处,从规模上讲,也是恒山诸庙中仅次于北岳主庙恒宗殿的重要祠庙。九天宫的建筑年代已无从查考,但从志书的记载来看,明代以前就有了此庙。明万历二十四年,神宗皇帝赐给北岳庙道经五百一十二种,共一千四百七十九卷,并派遣御马监白忠专程从北京护送到恒山。明神宗敕谕恒山北岳住持道士的亲笔圣旨也存放在九天宫内。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