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山西

山西

山西

山西简称晋,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山西多名山,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五岳、五镇和四大佛教名山的省份。大川首数黄河,是山西、陕西两省的天然分界线,流经山西19个县,流程965公里,先后汇入18条较大的支流和上千条溪流,晋陕黄河峡谷两岸秀峰林立,形态万千,风陵渡一带的黄河宽达数十里,为黄河最宽处。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于民国初年建成,是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
景观特色:这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喜”字。整个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分六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高三丈有余,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瞭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显得威严气派。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开馆以来先后接待了中外游客800多万人次,包括江泽民、乔石、刘华清、李铁映、薄一波、钱琪琛、唐家璇等40多位国家领导人及郑孝燮、费孝通等专家学者。《大红灯笼高高挂》、《昌晋源票号》、《赵四小姐与张学良》等40多部影视剧曾在此拍摄。

了解更多>>

桥头街

桥头街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屹立于太原大地上千余年的古城晋阳,毁之于宋伐北汉的兵燹。越三年,宋将潘美在晋阳故城之北35里的三交城唐明镇,别建新城,史称太原新城或宋太原城。今桥头街中段与海子边交汇的地段,即宋太原城“朝曦门”外护城河桥的故址。而桥头街之名正源出于此。今桥头街,东起五一路,西至柳巷与柳巷南路衔连处,与钟楼街相直,是由原桥头衔和红市街两条街巷合并为一。提起桥头街,便使人想到太原的地方风味名吃:“清和元”的“头脑”,“六味斋”的“酱肘花”,“认一力”的“羊肉饺”。有着300余年历史的“清和元”回民饭店,坐落在桥头街中段北侧。它以其独占太原十大名吃之鳌头的风味——头脑,誉满三晋,遐迩闻名。头脑本名“八珍场”,是由明末清初的仁人志士、著名的学者、精于医道的傅山先生所悉心炮制的一种滋补食品。

了解更多>>

起凤街

起凤街

位于五一广场北部街心游园西畔的起凤街,是明初洪武年间扩建太原城后,由城郊圈入城内,开始形成的古老街巷之一。在当时,这条街地处府城的东南隅,其街面就缘南城墙根而自东向西。高大的城墙,斜坡形的马道,太原南门之一的承恩门以及巍峨的门楼,一字而就列于街南,近在咫尺。
起凤街之名,据说是由唐代王勃《腾王阁序》中“腾蛟起凤”一词引得,因为在该街的东段北侧,即今铁路宿舍和太铁一小所在地,曾经是明清两代、上下五百多年间山西省的贡院。封建时代的帝王们,从山西选拔供自己驱使和服务的人才时,就是通过这里的贡院举行乡试,而山西全省的文人学子 ,在取得秀才的资格之后 ,就指望着经过贡院三年一试的秋闱,争得榜上有名,才能获得举人的功名,步入梦寐以求的仕途,完成由鸡变凤的脱胎换骨,产生质的变化,即所谓的“十年寒窗人未知,一朝闻名天下扬”。起凤街之得名,是读书人的一种良好愿望,哪一个参加乡试的人,不想由此得中?这似乎就是街名产生之因吧!
据地方志书载,明清两代的山西贡院,建筑辉煌,“周围五百六十二步”。它雄踞起凤街头,面对城墙马道和坐落在城头的奎星楼,背负文瀛水,“规则洪敞”。其大门三楹,前立三门四柱石牌坊,坊额“贡院”,门额“开天文运”。
整个贡院分东、西名点厅,东、西大栅坊,前版楼、明远楼、四座了望楼、大公堂、吏承所、弥封所、对读所、誊录所、受卷所、衡鉴堂、藻鉴堂、东监院、抡材堂、五径房、文昌祠、提调监试馆以及东西号舍八千余座。
关于贡院的号舍,因明初科举无定年,贡院未问世,所以考场也没有定所,据记载考举的秀才也不太多。每次乡试多借府署或巡署为考场。宣德年间,这种借署为考场的形式,已不能适应太原和山西考生日多的科举需要,便占用都指挥使陈彬的宅地(今起风街铁路宿舍)建起了考场。逮至正统十年(1445年),又在这个地方正式建起宅院,以木板为质建成考舍四千舍座,当时的贡院占地50多亩。又过了一百多年,也就是到隆庆四年(157O年),才改木板考舍为砖石结构达六千多号。
位于贡院大门两边的是参加乡试者点卯划到之所——东西点名厅。
东、西大栅场,位于点名厅之后,是检查考生是否藏有夹带的地方。
大公堂,是主考官对点卯受检查后入场考生宣讲考场纪律和要求的场所。堂阔七间,中是乾隆皇帝御制七律四首匾额。
大公堂之后,东为供给所,西为吏承所。是专司考场各级监官所需和听候传唤的公务人员办公的场所。之后是封存试卷、领取试卷、核对试卷的弥封所、对读所、誊录所、受卷所。之后是检查、监督考场考生的衡鉴堂、藻鉴堂和东监院、抡材堂。再之后,即为提调试馆和如囚笼似的八千多所考舍(清道光年间号舍增至数)。
从这些厅、堂、所、号的设置,就可窥见明清两代科举制度森严之一斑。但是,在那考场龌龊、士风日下的封建社会末期,制度尽管森严,程序尽管繁杂,而真正受制于考场规矩的,只是那些无钱无势、没有门道的白衣秀士。至于有钱有势的官宦之后和手眼通天的名门之子,照样上下徇私,相互舞弊,稳操胜券。
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3),废除科举之后,五百多年来,“腾蛟起凤”“禹门鱼变辞凡水,乔木莺迁出故林”的贡院,顿失往日的光彩。先是阳曲县及太原府地方人士,在此兴办了“太原府中学堂”。后因太原府辖十县,首县阳曲,末县兴县,遂取首本二县县名的第一字为学堂名,更为“联合阳兴中学”。六年之后,山西省办的“公立中学堂”,亦在贡院创办。因此址原为省贡院,联合阳兴中学为太原府办,遂迁往桥头街。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公立中学堂 ,改称“晋阳学堂” 。民国元年三月,改称“山西省立范模中学堂”,第二年八月又改“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校”,简称“省立一中”。
在原贡院兴起的省立一中 ,是一所英才辈出的学样 。“五四”运之前,该校以“校规森严,秩序良好”饮誉三晋大地。“五四”运动之后,该校经过运动的洗礼,学生思想活跃,形成进取、钻研、理论联系实际的新校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和思想,率先在这里传播;中国共产党在山西的第一个党小组 ,率先在这里诞生 ;中国共产党的山西第一个支部——中国共产党太原支部,率先在这里成立;山西省的第一个团组织——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 ,率先在这里问世 ;载入太原史册的“反房税”、“沪案后援会”、“反会考”等革命运动,就从这里兴起。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高君宇,以及贺昌、王瀛、彭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从这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个昔日为封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所谓“腾蛟起凤”的贡院,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山西的大本营,成为山西共产党人成长的摇篮,成为中国革命者荟萃的地方。
起凤街、贡院、省立一中,这个曾经引起无数人暇想的地方,在新的历史进程中,似蚊龙摆尾扶摇直上,似凤凰展翅腾空万里。我们祝愿你能为社会主义的建设造就更多的英才。升腾吧!起凤街!

了解更多>>

奇村温泉

奇村温泉

奇村温泉位于忻州市西北20公里金山脚下的奇村,泉眼深达26米,水温高达63℃,含氡量达83.6—127埃曼/升,为硫酸钙型,同时含有硫化氢、硅酸等多种...

了解更多>>

棋子山森林公园

棋子山森林公园

棋子山森林公园位于陵川县太行山脉南主峰部位,核心景区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区内植被茂密,郁郁葱葱,森林覆被达到95%以上。是太行第一山林场所属地,60年代人工营造已胸径盈尺的森林二万多亩,绿海波涛,万壑松风。这里气候特别清凉,酷暑季节气温一般在20℃ -- 24℃ 之间。1997年底,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主要包括棋子山、王莽岭两大景区。
棋子山风景区:棋子山,又称箕子山、谋棋山、谋棋岭,相传商代箕子曾避居于此,故名。位于陵川县城东20余公里,潞城镇、六泉乡、古郊乡交界处,面积约25平方公里。
此地处太行山脉南主峰部位,海拔在1400--1790米之间,北靠太行最高峰佛山。该域内30余座山峰连绵错落,跌宕多姿,北、东两面山势峻峭,沟峡深邃,古老的淇水即发源于此。《诗经》淇奥篇描写的就是这条流域的山光水色。西、南两面山势稍缓,山脚下村寨隐现,梯田层层。
箕子洞
箕子与棋子山:在南北走向上最长的一座地质、地貌甚是奇特的山岭,面积约为6万平方米,山体表里皆由一粒粒酷似围棋棋子的卵石构成。色泽大体为黑、白、黄三种,相传二千多年前,箕子避居与此时,用它摆布石上,推演天文,占封卜筮,最终演绎成围棋。

了解更多>>

棋子山

棋子山

位于陵川县,方圆数十平方公里,山上满是天然围棋石子,据考证,围棋即起源于此。

了解更多>>

七府坟

七府坟

位于七府坟村南数十米的七府坟南街,由七府坟村名引得。该街呈东西走向,西起太原北上忻定各县的公路干道恒山路,东至太原鞋楦厂和与之毗邻的太原标准件厂。全长约三华里之上,是光社街道办事处辖区内一条较长的街道。
七府坟南街既得名于七府坟村,那么,七府坟村是怎么得名的呢?据当地农民相传,村名所以叫做七府坟,那是因为这里原来是晋王朱(木冈)的第七个儿子朱济(火高)的墓地。朱公子被其父封为广昌王,其府地称广昌王府,亦称七府。所以埋葬他的墓地亦别称“七府坟”。
但是,乡间父老所传与地方志所载不合。《阳曲县志》中有这样两段记载:其一,《卷二·舆地下》中载:“广昌悼平王墓,在县北十二里尹家沟。”其二,《卷十六·志余》中载:“广昌王,恭王第七子,府在晋府西,永乐初封,谥悼平,子安僖王美坚袭。”从这两段史料看,朱(木冈)七子朱济(火高),被封广昌王,死后追谥“悼平”,其墓地在尹家沟,而不在七府坟。

了解更多>>

七宝塔

七宝塔

在山西平顺县城西北23公里大云寺前。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建。通体用坚硬青石雕造。原为七层,现存五层,高6米。下三层平面八角形。第一层雕宝装莲花,狮子,麒麟,飞马等。第二层雕伎乐人,体态轻盈,舞姿优美,伴奏者栩栩如生。第三层转角处雕蛟龙柱,回旋盘绕。塔檐下飞凤,飞仙共命鸟等变化多姿。檐下周匝垂帐,正面券门上双龙戏珠,门侧侍立二天王。后面比丘半掩门。两次间二力士分立左右。第四层周匝垂帐,前后有假板门。第五层上覆大圆盖宝珠顶。此塔设精巧,雕造颇佳,独具匠心。

了解更多>>

栖岩寺塔

栖岩寺塔

在山西永济县城西南20公里中条山巅。北周建德年间建寺,初名灵居寺,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改今名。同年,隋文帝奉送舍于三十州,诏令十月十五日同时起塔,此寺即其中之一。隋、唐时寺况极盛,宋以后各代屡有修葺,于山巅、山腰、山麓分置上中下三寺。抗日战争中寺宇被毁,唯仁寿二年所立舍利塔铭碑及二十六座砖塔尚存。其中唐、五代、宋塔各一座,元塔二座,明、清塔二十一座。除宋塔外,余皆为禅师塔。故大禅师塔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建,圆形实心,总高8米,基座约及塔身之半。塔正南面设假门,门扇及抱框上线刻图案流畅,背面镶有塔铭。五代石塔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建,单层,高3.5米。平面八角形,基座束腰雕造富丽。塔身中空,正南面辟门雕二金刚像,侧面雕陀罗尼经,体积不大,雕工秀美。宋代舍利塔为密檐式,平南六角形,五层,通高1.7米,第一层特高,正南面辟券拱门,檐下仿木构建筑雕斗拱及椽飞,二层以上迭涩出檐,简洁庄重。元代塔为二层,平面六角形,总高6米,座为须弥式,檐下雕斗拱,塔身雕假门及在此远眺黄河波涛,近览群塔耸立,极富古趣。

了解更多>>

栖贤寺

栖贤寺

栖贤寺又称观音洞,位于南山寺北侧的栖贤谷口,距台怀镇约5公里。寺院建造在悬崖上,从崖底的下院开始,凿石为阶,在凸出的石壁上盖有亭子和殿堂僧舍。下院正面建有5间殿堂,当中一间为穿堂,接着便是岩壁下的短窄石阶通道,通道中段,外侧凸起的岩石上建有六角亭,称为观音亭,亭檐下的横枋上有三幅画,表现的都是观音显示真容拯救受到歹徒和猛兽威胁的凡人。中段傍岩壁筑7间殿堂僧舍。从小门入内,墙壁与石壁之间很贴近,院道不足1米。中间一段墙壁上画有十八罗汉,六位一组,均呈日常生活状,富有凡世情趣。
通道终极,是山崖中腰的大岩洞和洞前的大殿。殿建3间,出檐翘扬。殿内主供八臂十一面观音,观音面部着白、红、绿、蓝等色,表示种种变化的法像。两侧还供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喇嘛教祖师宗喀巴。殿后左侧有一小洞,传说这里是清康熙年间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避难静坐的地方。此外还有传说该寺中部岩畔的建筑是十三世达赖喇嘛的静坐所在。因此藏族佛教徒朝五台山,观音洞是必到之地。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