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简称晋,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山西多名山,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五岳、五镇和四大佛教名山的省份。大川首数黄河,是山西、陕西两省的天然分界线,流经山西19个县,流程965公里,先后汇入18条较大的支流和上千条溪流,晋陕黄河峡谷两岸秀峰林立,形态万千,风陵渡一带的黄河宽达数十里,为黄河最宽处。
在山西晋城市东南12.5公里太行山中峰下。建于宋大观元年(1107年)至政和七年(1117年)。寺前山门毁,现存东西配殿各十间。中轴线上有乐台、香亭、均属明清建筑。最后正殿三间,左右各有“天宫壁藏”,雕刻精致,金碧辉煌,后槽的仙台上塑二仙姑泥像,两侧立胁侍四尊,眉目清秀,身材修长,为宋塑中的佳作。
了解更多>>
在高平市区南14公里西里门村二仙岭。相传晋时有两姊妹,生母病故,不堪继母虐待,常仰天痛哭,感动天神,下降黄龙二女乘龙升天,遂成仙女。她俩关心民间疾苦,遇有求雨、求药、求子女者,有求必应,上党一带辗转流传,极为崇信,遂建庙祀之。始建年代不祥,金、元、明、清各代均有重修。现存山门、东西廊庑、中殿、配殿、后大殿等建筑。中殿年代最古,三间见方,单檐九脊顶,前檐廊深一间,门窗移置于前槽金柱上。柱为方形抹楞,覆盆莲瓣式柱础。殿内无柱,大梁与廊下乳袱在前檐柱上搭交,结构简洁牢固,为金代遗构。庙内有金代石碑一通,载仙姑灵应事迹;清光绪五年(1879年)碑详述光绪三年灾情及民间生活疾苦,是研究我国灾害史的重要资料。
鹅毛口遗址 鹅毛口遗址,在怀仁县城西北10公里鹅毛口镇鹅毛口村西1公里处的瓜地沟内。瓜地沟又分为大瓜地沟和小瓜地沟,是桑干河的支流——鹅毛河的两条小冲沟。遗址就在两条冲沟的源头一带和源头周围几个相连的小山包上。该遗址是一个石器制造场,范围约两万平方米,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1963年7月在山西北部考察时发现。制作石器的原料以凝灰岩为主,次为煌斑岩,极少数是石英岩制作的。石器类型有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龟背状斧形器、石斧、石锄、石锤、石镰等。鹅毛口遗址的石器绝大多数是打制的,其中一些类型很原始,而某些类型如石斧、石镰、石锤等又具有新石器时代特征,因此属新石器早期。鹅毛口遗址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原动物园位于新建北路中段东侧,展区按地域分为三大观区:即大型食草、食肉兽类观区;禽鸟、中小型食肉、杂食兽类观区;中小型食草兽类观区。各观区又按动物的科目分类组成展馆。这里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等,还有异国的白犀牛、长颈鹿、狒狒、斑马等动物。
在高平市区东南5公里大粮山。峰峦重叠,松柏苍翠。寺侧有定林泉,寺名由此而得。寺址在山之阳,美景宝刹交相辉映。寺中轴线上分列山门、雷音殿、三佛殿、七佛殿四进院。雷音殿斗拱支檐,飞檐挑角,雕梁画栋,精巧秀丽,古朴雄伟。后门枕石刻有“元延佑四年四月二十日记”字样。殿前月台上竖有石雕八角形经幢两座,均高4米,刻有经文、仰莲、覆盆、宝珠顶。一为弥勒出生宝塔,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造;一为雍照二年(985年)造。其后善法、罗汉二堂内建止涓、问津二洞。堂西有定林泉,水从石洞流出,涓涓有声,清澈甘美,终年不涸。从二堂间踏陡石阶而上,有一别致小院,北为佛殿,西为楼阁,院中耸峙二亭。登高远眺,山水楼阁之胜,尽收眼底。
大禹渡在芮城县东南的神柏峪。相传大禹治水时,休息于柏树之下俯察河势,并乘船东下,凿开三门,导河入海。后人将此树称为神柏,并建庙以祀,其地则称“大禹渡”。
位于汾河边上,是一座新近建好的开放式公园。公园呈狭长型,一侧是公路,一侧是清澈的汾河水。公园内种植了大量的树木,并用石子围出了片片绿茵茵的草地,如此大面积的绿地在风沙较大的太原市内实属少见。所以每到节假日,总有许多人们携朋带友来这里走走。
在山西太谷县城内西南隅普慈寺内。寺址原为白塔村,北齐时徙县址于此。寺创于晋泰始八年(公元272年),原名无边寺,北宋治平年间重修,改额“普慈寺”。 北宋元佑五年(1090年)续修,寺中建塔,高耸凌空,顶有尊胜石幢,垩久而白色不减,俗称白塔。元明清各代屡经修补。现除白塔为宋代遗物外,其他如乐楼、大殿、厢房、配殿、藏经阁等,雕刻华丽,彩绘鲜艳,皆为清代建筑。 塔平面八角形,七层,高50米,每层有出檐及平座,檐座之下皆有斗拱,各层拱券门洞与檐外相通,并雕有假门窗。塔内底层为小形方室,有磴道可上,二层以上中空,安有楼板及木梯,供人登临。此制是唐塔中空到宋塔实心的一种过渡形式。塔身白色,外观楼阁式,气势壮观,瑰丽精致,数十里外可见。 在山西太谷县城内西南隅普慈寺内。寺址原为白塔村,北齐时徙县址于此。寺创于晋泰始八年(公元272年),原名无边寺,北宋治平年间重修,改额“普慈寺”。 北宋元佑五年(1090年)续修,寺中建塔,高耸凌空,顶有尊胜石幢,垩久而白色不减,俗称白塔。元明清各代屡经修补。现除白塔为宋代遗物外,其他如乐楼、大殿、厢房、配殿、藏经阁等,雕刻华丽,彩绘鲜艳,皆为清代建筑。 塔平面八角形,七层,高50米,每层有出檐及平座,檐座之下皆有斗拱,各层拱券门洞与檐外相通,并雕有假门窗。塔内底层为小形方室,有磴道可上,二层以上中空,安有楼板及木梯,供人登临。此制是唐塔中空到宋塔实心的一种过渡形式。塔身白色,外观楼阁式,气势壮观,瑰丽精致,数十里外可见。
太行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地入晋豫两省交界,位于壶关县东南部,占地面积5848公顷,地理位置在北纬35°52′--35°56′,东径113°23′--113°38′之间,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0℃左右,年降雨量620m,最高海拔1638m,最低480m,有林面积4380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74。9%,有木本花草、药材等植物300余种,有金钱豹、鹿、山羊、黑颧等国家一、二、级和省级、县级保护动物130余种。全园以五指峡、龙泉峡、王莽峡三大峡谷为主线,串联真泽宫、紫团洞、九龙洞、女妖洞、云盖寺、崇云寺、万佛寺、“猫路”险道、“天桥”奇观等风景名胜。景观奇妙有趣,有浓荫蔽日、绿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奇百态的山石,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雄奇壮丽的庙宇,引人入胜的溶洞,令人神往的传说。有实有虚、有明有暗、有光有色、有奇有险、巧夺天工,使森林公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珠联壁合,相映成趣,集雄、奇、险、幽美于一体。园内共有景观400余处,景点40余个。是人们理想的旅游、观光、疗养、度假的新型森林公园。
红豆峡是太行山大峡谷的主要景点,因峡内生长着成片珍稀树种红豆杉而得名,主峡长15公里,占地500余公顷。境内有陡峭的崖壁,像形的山石,潺潺的流水,壮丽的瀑布,珍稀的物种,奇特的石林,原始的植被,是一幽美的天然风景区。红豆峡是独有的情侣幽会之处,也是休闲、旅游、观赏的绝住之地。红豆峡北口狭窄,两侧悬崖峭壁高耸对峙,清澈的小溪缓缓向外流淌。沿着小溪逆水前行,峡谷腹地曲折婉蜒,转过急弯,便是瀑布,瀑布分成两股从高处跌人深潭,落差10米,宽5米,水流丁冬,清脆悦耳,这就是双龙潭瀑布 红豆峡是龙泉峡的一条支峡。位于盘底树西南的紫团山脚下。因峡内生长着成片珍稀树种一一红豆杉而得名。红豆峡两头出口狭窄,腹地开阔,形似葫芦。沿峡而进,两侧悬崖矗立,峰巅腹地怪石交错,傍岸古寺及遗址犹存,瀑布悬挂,崖间泉眼点点,河谷流水潺潺,古木、珍稀树种及各类植物遍布峡谷。遥遥30里长谷,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可谓30里峡谷30里画廊。红豆峡足一处天然植物园区。据植物学家考察初步认定:峡谷现长有330余种植物,其中稀有植物、观赏品位较高的植物颇多。此环境、气候、规模、品位均达天然植物园区标准,是休闲、旅游、观赏和研究植物的佳地。尤其红豆杉在此成片生长实属罕见。 太行山大峡谷红豆峡风景区交通指南: 太原--长治--壶关--红豆峡景区 郑州--安阳--林州--红豆峡景区 郑州--焦作--晋城--长治--壶关--红豆峡景区 郑州--焦作--晋城--陵川--红豆峡景区 石家庄--邯鄣--长治--壶关--红豆峡景区 西安--运城--长治--壶关--红豆峡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