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壶口一带,古为晋国与少数民族狄人的分界线,又是秦晋两国的分疆处,虽然晋陕峡谷的黄河两岸山高壁陡,往来交通不便,但有古渡可通,加上此地河槽稳固、窄狭易渡,冬季结冰坚实可载车骑,所以历朝当局多在此置关设隘,驻兵把守,作为进攻对方的桥头堡,或作为防御的滩头阵地,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最早见于史册记载的是公元前650至前640年之间,当时今延安和吉县文城乡一带,是狄族人居住的境域,称翟城。壶口山以南是汉人的晋域,今兰家河乡麦城村又是晋国公子,后来做了晋惠公的夷吾驻扎的屈城,所以他们以采桑津为界经常发生战争。《史记·晋世家第九》记有:“二十五年(公元前 652年)晋代翟……击晋于采桑”。晋惠公(夷吾)七年(公元前 644年),住在今延安一带的狄人与今文城一带狄人联合在一起,从壶口一带进军,一直打到狐厨(今乡宁与新绛的交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