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照寺,坐北朝南,建在灵鹫峰山腰。占地面积12600余平方米,共有各种建筑物八十多间。
明永乐初年,印度高僧室利沙来华传教,应诏于大善殿讲经论法,深得永乐皇帝的欣赏,敕封其为“圆觉妙应辅国光范大善国师”,赐给金印、旌幢,让其到五中山讲经。室利沙在五台山就住在显通寺。明宣德初,室利沙又被召入,奉旨讲法。佛事活动告一段落后,请旨归山,没有得到皇帝的准旨。谁料就在请旨未准的第二天,室利沙无疾而亡。佛教称为圆寂。宣德皇帝闻讯后,深感痛悼,降旨御祭火化,并将其舍利子一分为二,建塔珍藏。一塔在今北京,建寺曰真觉;一塔在五台山,建寺曰圆照寺。
在圆照寺中轴线上,设三重殿。第一重殿为天王殿,内塑四大金刚,柱子上悬一木联:“出则弘称,六度化七趣,同归正觉”;“入以德量,三脱疑四圣,共证泥洹”。第二重殿叫大佛殿。为什么不像其它寺庙有具体名称呢?原来,明代五台山绝大部分寺庙是青庙,俗称和尚庙。而新建的圆照寺属黄庙,就是后来俗称的喇嘛庙。第三重殿称都刚殿。都刚,亦称僧录,是佛教界僧教名,后秦始置,后废;唐重置,负责掌握全国寺观、僧籍以及僧官补授事宜。因唐代五台山佛教最盛,所以佛教内部沿用此词。都刚殿,是供奉室利沙的殿堂。中轴线两侧, 皆为侧楼,配楼、厢房、僧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