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沿革学校创建于1951年。经过五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为优势和特色,理、农、工、经、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占地面积同建有莱阳和青岛两个校区,总占地3323亩,校舍建筑总面积76.5万平方米。·院系设置现设有植物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园艺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植物保护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理学院、环境艺术学院、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水产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中加商务学院、海都学院等21个二级学院,有51个本科专业,31个硕士点和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在校师生情况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03名,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4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9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80名,具有硕士学位的455名。 全日制本专科生16000多人,硕士研究生437人。·其他近几年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专业素质高,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对国家和社会有高度责任感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我校近5年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率平均为35.17%,5年共计有2119名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近三年,我校硕士研究生的博士生考取率平均为43.8%。本科生英语四级通过率1992年以来一直排全国普通高校前列,近年来一直保持在60%左右,2004年为56.8%,比全国重点院校高出11.1个百分点。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学校毕业生在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获得了用人单位较高评价。 学科建设扎实推进,重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拥有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1个。1978年到1999年获得过9项国家级奖励。2000年以来,获得国家级奖励4项,省部级奖励63项,其中一等奖13项;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4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6项,省部级项目260项;发表学术论文3979篇,其中核心期刊2213篇,被SCI、EI、人大复印资料收录论文130多篇;编著专著、教材106部。体细胞克隆牛技术的研究自2001年11月取得重大成果以来,连续取得重大突破,获两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多次对其研究成果给予报道;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鲁花11号”,1998年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人工模拟银杏杀菌剂的研究被列为1999年山东省十大科技成果之首,2000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4项国家发明专利,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节目曾对这一研究成果作过专题介绍。 “灰树花多糖提取工艺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五龙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2003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我校在农作物育种、蔬菜育种、果树育种、动物繁育、旱作农业技术、克隆技术、生物多糖、仿生农药、菌根学、花生机械、线虫学、昆虫病理学、病害流行学、农业传播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学科优势,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 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工作成效显著。1999年成功转让了人工模拟银杏杀菌剂“绿帝”生产技术,转让金额500万元。2002年成功转让了“灰树花发酵液多糖提取技术”,转让金额900万元。2004年又以100万元的价格转让了“LN3”玉米新品种省外经营许可权。在科技部公布的2002年度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让实际收入排名中,我校列第34位,山东省高校第一位。建立校外科研示范基地30多处,先后与省内外60多个县市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04年学校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先进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