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青海

青海

青海

青海省为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省名;每年七八月间的万亩油菜花都吸引着众多游客的到来。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中华水塔”。青海有着金黄的花海、耀眼的雪山、似海的碧水。黄河源头风光宜人,水草丰美,湖泊,小溪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每年5月-10月是去青海自驾游的最佳季节。

西宁青海湖

西宁青海湖

青海湖又名“库库淖尔”,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青海湖湖区的自然景观主要有:青海湖、鸟岛、海心山、沙岛、三块石、二郎剑;湖滨山水草原区主要有日月山、倒淌河、小北湖、布哈河、月牙湖、热水温泉、错搭湖、夏格尔山、包忽图听泉和金银滩草原等。七、八月是去青海湖的最好时节。油菜花开得大片,一年一度的环湖自行车赛也是那时举行。

了解更多>>

西宁鸟岛

西宁鸟岛

地处青海湖的西北部,长约500米,宽约150米,栖息着十万余只各类候鸟,称誉为“鸟的世界,鸟的王国”。青海湖位于西宁市以西100公里,是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每年四月,来自我国南方和东南亚等地的班头雁、棕头鸥、赤麻鸭、鸬鹚等十多种侯鸟在这里繁衍生息;秋天,它们又携儿带女飞回南方,国家对这类鸟资源十分重视,在岛上设有专门的保护机构。
在鸟岛观光,交通方便,从西宁出发乘汽车沿青海湖南线经湟源县和日月山到黑马河镇往北64公里即抵鸟岛,沿青海湖北线,乘汽车经湟源县、海晏县到刚察县,再往西40公里也可到达鸟岛。
青海湖鸟岛。它不仅以辽阔、明媚、恬静、雄伟、神奇而著称于世,而且以其丰富的水中矿产资源和渔类资源吸引着无数科技工作者和观光浏览的人们。可泛舟湖面观一望无际的湖景,也可漫游草原享受大自然的风光。
青海湖鸟岛,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圣地之一,它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部约130公里处,是我国最大、海拔最高的咸水湖,面积约4583平方公里。

了解更多>>

西宁娘娘山

西宁娘娘山

此山又名金娥山,位于西宁市大通新城。山顶有一座天池,每到夏季雨水旺盛之时,天池里水波荡漾,池畔蝴蝶飞舞,五色的斑斓,这便是西宁古八景中的“金娥晓日”。
娘娘山是祁连山系的支脉,西起黑林,东止于景阳川,首尾长百里余。从山脚至顶峰,一年四季千姿百态,情趣横生,实是一条幽深雅静、绚丽多彩的天然画廊。另外,那一万多亩草山,逶迤起伏,错落相间,有时茂林如屏,峭壁当前,令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南面西宁市耸立的南北两山和幢幢高楼,隐约可望。北边的大坂山壁立万仞,山顶白雪皑皑,山腰云雾缥渺,环顾四周,但见娘娘山麓自西而东,岗陵起伏,有的若龙腾霄汉,有的似凤凰展翅,有的青翠如屏,有的彩云缭绕。
娘娘山流传久远的名胜古迹和奇妙动人的神话故事,无不令人神往。据史料记载,公元609年隋炀帝率文武百官和各种服役人员约十万之众,巡游河右(河西的别称)亲征吐谷浑。炀帝胞妹乐平公主随行,殂于金娥山,后建成圣姥庙。因圣姥俗称娘娘,故金娥山又叫娘娘山。
娘娘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还是一座宝山,山下蕴藏着丰富的煤层,开采了五、六百年之久。娘娘山麓中岭还埋藏着大量的石英石,水利资源也十分丰富。

了解更多>>

西宁南山公园

西宁南山公园

南山公园算是建在山上的公园,虽然公园不大,人也不多,但是也有一些值得逛的地方,进公园正门是一个别致的花坛,春夏沿着公园步道,植被花草繁盛,登上凤凰山上的凤凰台,可以俯瞰西宁市全景,凤凰山山顶之侧,有一座伊斯兰教的“拱北”,可以一瞻,南山公园西北侧山上有一座寺庙,如果你运气好,还可以看到画唐卡的喇嘛。

了解更多>>

西宁南山

西宁南山

南山,古称雪山,当地叫照碑山,是乐都县辖境最高山峰,自西而东,横贯南境。南山绝顶气候多变。南山以关帝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八年(1410年),是西宁现存保护较好的明建筑。如今山上的景点均为解放以后新建。虽然传说中的孔雀楼早已荡然无存,但咏叹凤凰山的那首《凤台留云》却至今仍然广为传诵:“凤台何日凤来游,凤自高飞云自留。羌笛一声吹不落,纤纤新月挂山头。”诗中凤、云、羌笛,月几种艺术形象交织融合在青海高原的上空。当登临绝顶,纵目远眺,群山翠岚,三川烟云。凤凰亭雄伟壮观,亭阁回栏。绕栏回望,西宁的全景则尽收眼底。亭内保存着许多书法家的墨宝,其中有一联为“凤凰重来,看古城翻新,万家烟景,悉收眼底;湟水东去,感沧桑变幻,千秋伟业,尽览全程。尤其是亭上有一横额“河湟引凤”,更为游人赞许。和凤凰亭对称的便是西宁电视台发射塔,是一圆形建筑。一亭一塔,遥相呼应,显示了西宁现代化建设的开拓与发展。南山又叫凤凰山,海拔2419米,山上有亭,名叫凤凰亭。

了解更多>>

西宁孟达自然保护区

西宁孟达自然保护区

孟达天池自然保护区1980年建立,2000年4月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誉为“青藏高原上的西双版纳”,是青海省避暑、疗养和旅游胜地。
面积9544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林。孟达天池面积约300亩,池水清澈碧澄与蓝天一色,群峰倒影,随波微动。湖中水鸟飞翔,鱼儿舒然游动。

【地理位置】
青海省东部循化撤拉族自治县东部,地处巴颜喀拉山支脉西倾山的当蕊——五台山区。
西宁东南方110多公里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内。
总面积9544公顷,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主峰高4178米。
地理坐标为东经102°36’/ -102°43’,北纬35°42’ / -5°50’
【自然环境】
保护区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属阿沁卡金——当蕊五台隆起带。地貌为黄土丘陵,切割破碎,多陡坡,悬崖峭壁,沟谷狭窄,呈“V”字型。由于保护区四周群峰突起,削弱了干冷气流的侵袭,又迎着东南气流,区内气候温和,多雨。年均温5.4℃。地形相对高差大,致使气候有暖温性、温性和寒性各种特征。年降水量622.7毫米,5~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9%。
区内有五条河沟,由南向北流入黄河。在木场沟中部有天然湖泊——孟达天池,面积近20公顷,平均水深10米,蓄水200~300万立方米。天池东部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天然大坝”,长200多米,高出水面50~70米,坝体为冰川退缩后形成的终碛堤,天池东南部有10米多高,7~8米宽的扇形瀑布,夏日水量充沛,冬季则成冰瀑。
孟达的天池比长白山天池和天山山腰的天池小得多。但它有自己的特点。长白山天池周围是水山筑成的几乎是寸草不生的几座山峰,天山的天池外面较远的地方才有茂盛的雪岭云杉林,而孟达的天池却被十分稠密的森林团团的包围起来,从池边到山顶,全被森林覆盖。池水也与众不同,长白山天池的水最美,有各种各样的蓝色,而且图案随着天空中云块的移动而不断变化;天山的天池则是一种蓝色;孟达天池的水却是绿色的,几乎和四周森林的颜色相同。
【植物资源】
保护区野生植物有90科287属、509种,其中苔藓类3种、蕨类10种、木本植物159种、草本植物337种、药用植物较丰富有322种。
植物区系特点是:(1)具明显过渡特征,区系成分以华北地区成分占优势,也有唐古特地区和横断山脉地区成分伸入,还有从秦岭渗入的成分;(2)属多种少,含1~2种的达233属;少种属与单种属分布集中,仅核心区就有23个少种属和9个单种属。
植被垂直分布随海拔、坡向呈现一定的规律性:黄河河谷台地和干旱山坡为旱生植物带;低山山地为以杨、桦、辽东栎为主的落叶阔叶林及华山松、油松林林带;松栎林带以上为青海云杉、桦树等针阔混交林带;其上为亚高山紫果云杉、巴山冷杉针叶林带和高寒山地为杜鹃灌丛及高山草甸带。
国家保护植物有太白红杉、桃儿七、羽叶丁香。列入国家药典的有81种。巴山冷杉、青冈、华山松、辽东栋等十几种乔木,还有人参、三七、贝母等名贵药材。
这里遍布着云杉、冷杉、园柚、华山松、肆萼猕猴桃、钓樟、辽东栎等优质栋材。林间坡底生长着紫丁香、金银花、红杜鹃、八仙花、珍珠海等野生观赏植物,还有党生、三七、淫羊霍、羌活、贝母等名贵药材和文观果、红瑞木、毛樱桃、毛榛子等油脂植物。
【动物资源】
保护区有野生动物43种,其中兽类7种、鸟类35种。
国家保护动物一级有斑尾榛鸡;二级有林麝、岩羊、蓝马鸡。
林区中有苏门羚,林麝、狍鹿、岩羊,狐狸、雪鸡、马鸡等珍禽异兽出没。
(一)林麝——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偶蹄目,麝科。被毛粗硬,细而脆,易脱落。体毛色深,呈橄榄褐色,并染以桔红色泽。下颌、喉部、颈下以至前胸间,为界限分明的白色或桔黄色区。臀部毛色爱黑色,成体不是斑点。雄兽具麝香囊。
林麝生活在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性胆怯,居住不固定,独居。行动轻快敏捷,随气候和饲料的变化,有垂直迁移的习性。4~7月产仔,每胎1~2仔,以灌木的嫩枝叶为食。
(二)蓝马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鸡形目、雉科。体长92~100厘米,雌雄体色相似,通体蓝灰色,脸部裸皮红色;耳羽簇白色,明显地突出于颈项顶上。中央尾羽特长而上翘,羽支披散下垂似马尾。
蓝马鸡生活在高山针、阔叶林及灌丛林间,几只至几十只结群活动,繁殖季切单独活动,白天地面活动,夜间栖于树上。以植物种子、根、茎、叶等为食。4~6月繁殖,每次产卵4枚。为留鸟。

了解更多>>

西宁海心山

西宁海心山

亦称仙山,历史上被称为“龙驹岛”。位于青海湖中心略偏南,距鸟岛约25公里,是突兀在青海湖中的花岗岩体,长1公里,宽约600米,山顶高出湖面77米。受湖水的侵袭,岛缘多为悬崖峭壁。山上依山傍水建有庙宇,建筑物与湖光山色混为一体。岛上有一股清泉,可供饮用。南部边缘岩石裸露形成陡崖,东、西、北为平缓滩地。岛上大部分为沙土覆盖,生长着冰草、芨芨草、镰形棘豆、嵩草、披针叶黄花、西伯利亚黄精等,植被覆盖度在50%以上,鸟禽集中在岛崖边及碎石滩地栖息。

了解更多>>

西宁贵德温泉

西宁贵德温泉

贵德温泉,位于龙羊峡外口南面的山沟中,距县城二十余华里。三面高出,危岩叠峰。山石焦黑,植物生长稀少。山脚下的深沟石隙中,喷出温水,汇成温泉。水面热气蒸腾,手不能近。将鸡蛋放入器皿,置泉水中二十分钟即熟,离泉口约二百米处,可以沐浴,但水温偏高,感到有些过热。
对贵德温泉,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美妙的神话:天地开辟时,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大地火热。赤地千里,人们几乎生存不下去。当时有个名叫后羿的英雄,施展了他的射箭神技,射落了九个太阳,独留下一个在天上,才平息了大地灼热的灾难。可是,那射落的九个太阳并不甘心,他们就钻进地下去,分散在古老的九州大地,在土里发挥他们的威力。跑到雍州地界的那个便落脚在贵德温泉地底下,由于它的高温灼热,地下水经常沸滚,涌出地面,便成温泉。
青海、甘肃、四川等毗邻地区患皮肤病、寒湿腿、筋骨痛等病的人们,往往长途跋涉,来到贵德温泉疗养、治病。
交通提示:从西宁汽车站乘车到贵德县,温泉距县城二十余华里。

了解更多>>

西宁大经堂

西宁大经堂

大经堂,称“措庆都康”或“参尼扎仓”意为“显宗经院”,是塔尔寺规模最大的殿堂,是全寺僧众聚集礼佛、诵经的场所,也是全寺“四大扎仓”之一,位于大金瓦殿正前方。。是塔尔寺宗教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藏式平顶建筑,面积1981平方米,面宽13间,进深 11间。初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 1606年),后经几次扩建。原为36根柱子的小经堂,后改建成80根柱子的中型经堂,最后扩建为 168根柱子(其中60根在四壁墙内)的大经堂。1913年遭火焚毁,1917年重建。
经堂草泥平顶,其上依制安放了镏金“法轮”、“金鹿”、“法幢”、“宝伞”、“摩尼”等巨型法器,金光灿烂,熠熠耀目,与大金瓦金顶夺辉争艳,显得极为辉煌,威严逼人。
大经堂内矗立的108根明柱皆为藏式八椤柱(60根暗柱隐于墙内)对称排列起竖。内圈18根高柱与外围90根低柱构成风韵用途相异的两层柱网,外柱上承横梁,铺设楼板成二层回廊楼,而内层高柱造成贯通二层楼顶的天井,使得能容纳6000人的经堂极好地解决了通风采光问题,使大殿显得方正匀称,宏伟宽敞。108根明柱通体用盘龙彩云图案的毛毯包裹。顶棚上的五彩吊顶,方型方阵悬曳,绫筒飘逸,间垂的堆绣和藏式卷轴画上的神佛形态各异。经堂内设蒲团上千个,可供2000多喇嘛集体诵经之用。数以百计的经卷存放在四壁的经架上;上千尊小巧精致的铜质馏金佛像置于四壁的神龛中。二楼系四合院建筑。屋顶安放各式高大的馏金经幢、刹式宝瓶、倒钟、宝塔、法轮、金鹿等,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与大金瓦寺交相辉映。

了解更多>>

西宁大佛寺

西宁大佛寺

大佛寺位于西宁西大街。藏传佛教史上被称为“后弘期”“三贤哲”的藏·饶赛、肴格迥、玛尔·释迦牟尼从西藏辗转到青海,曾一度在位于今西宁教场街一隅建寺修行,三贤哲均圆寂于青海,其中肴格圆寂于西宁。后来,信教群众对该寺大加扩建。在佛殿内塑有三贤哲巨大塑像,故取名大佛寺,被看作藏传佛教“后弘期”的祖庭。它在我国藏、蒙古等少数民族群众中颇负盛名,受到信教群众的顶礼膜拜。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土官李南哥在西宁西大街重建西宁大佛寺,占地20余亩,建有三层阁楼1座,经堂1座,僧舍、茶房等20余间。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西宁卫奏请朝廷,敕赐额日“宁番”。1922年,第七世夏茸尕布根敦丹增诺尔布整修大佛寺。整修后的大佛寺占地约30亩,有前、后院、马房和花园。前院有山门、经堂、僧舍等建筑。后院建有大佛殿,佛殿为三层阁楼,在肴格供养地之上筑起,高约20余丈。
解放后,班禅堪布会议驻西宁办事处设在院内。1978年,由政府拨款前院修茸一新。1985年,又修建了后院和经堂。经堂为十世班禅行宫,坐北朝南,歇山式建筑,高大雄伟,殿顶有铜宝瓶,殿脊两侧龙尾高高翘起。殿前一对石狮分立左右,石狮高2米,雄狮居左而踏绣球,雌狮居右而戏幼狮,口含石珠,造形极为生动。拾阶而上,大殿一进7间。东侧1间为班禅卧室,西侧1间为接待室。正中5间,地毯铺地,迎门为班禅法座,是班禅大师诵经、膜顶之处,法座上部建有阁楼式顶棚,法座两侧为佛龛。佛龛内供有40余尊镀金铜佛。经堂四壁挂满唐卡,堂内饰以伞盖、华幔,五彩缤纷,将经堂装点得富丽堂皇。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