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青海

青海

青海

青海省为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省名;每年七八月间的万亩油菜花都吸引着众多游客的到来。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中华水塔”。青海有着金黄的花海、耀眼的雪山、似海的碧水。黄河源头风光宜人,水草丰美,湖泊,小溪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每年5月-10月是去青海自驾游的最佳季节。

班玛阿什姜贾贡巴寺

班玛阿什姜贾贡巴寺

阿什姜贾贡寺历史久远,代有兴替。1980年,该寺重新开放,经阿旺旦增嘉措活佛主持重建,焕然一新。现主要建筑物有大经常一座30间,神殿一座5间,昂欠一座10间以及常性塔、度母塔、时轮塔等。三座古塔于八十年代修复竣工,成为寺庙的标志性建筑。其中两座下部西周各建佛堂一间,门楣彩绘精美。塔的式样独特,造型类似人型。该寺塔林共有塔六座,最古老重要者是菩提塔,塔主是切塔喇嘛。寺中保存有不少历史文物。较重要者有15世纪所以然铸度母铜像。珍藏《甘珠尔》、《丹珠尔》等佛经上千部。

了解更多>>

巴音河

巴音河

巴音河,蒙古语,意为“幸福的河”。巴音河纵贯德令哈市区,是境內最大的河流,被称之为德令哈市的“母亲河”。她源出祁连山系哈尔拜山南坡,流经泽令沟、尕海、戈壁等地,最后注入克鲁克湖,全程200余公里。她无私地养育着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正是她的存在才使这座戈壁城市有了活力。站在柏树山上俯视全市,城在林中,水在林间,巴音河犹如森林中的一条河流,而人也仿佛是置身于林与水之间的精灵。

了解更多>>

巴塘天葬台

巴塘天葬台

巴塘天葬台位于离玉树州府所在地结古镇20多公里的文成公主庙的东南山坡上,占地约10亩,主要建筑有大小佛塔数座、小经堂,“转经轮”堂、“更仁”佛堂、施尸台以及供僧俗群众闭关诵经用的几十间房屋。 巴塘天葬台是公元1100年由藏传佛教直贡噶举派创始人觉哇久丁桑贡选定的康区最大的殊胜天葬台之一,据说是一块佛经中所描述的“地有八辨莲花相,天有九顶宝幢相”的风水宝地。在天葬台中央地下有“十相自在”伏藏及上中下三个坛城等瑞相。因此,是千百年来,巴塘、结古等远近四方信众进行天葬的理想之地。

了解更多>>

巴塘热水沟

巴塘热水沟

巴塘热水沟位于距州府所在地结古45公里的巴塘乡南面山谷。海拔3900米,谷内曲径通幽,植物茂盛,野生动物众多,风景宜人。谷中多温泉,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据有关文字记载,巴塘热水沟温泉沐浴疗疾的历史非常久远。在每个泉水池的石头上都有藏文刻着该泉眼的疗疾功能,这些藏文有的清晰可辨,有的已被风化而难以辨认。

了解更多>>

昆仑旅游区

昆仑旅游区

打开世界地图,如果在亚洲大陆上纵横划一个十字,我们会发现,青海省格尔木市正好处在亚洲大陆的十字中。格尔木市背靠昆仑山,身居万宝汇集的“聚宝盆”柴达木盆地,形成以格尔木为中心的昆仑文化旅游区。

  昆仑山从帕米尔高原隆起,凌空而下,浩浩荡荡,横贯东西数千里;茫茫苍苍,雪峰高耸,冰川纵横,巍峨神奇。从远古开始,昆仑山就成为中华各民族共同向往的圣地。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祖之脉”。古往今来,有多少先贤智者,骚人墨客,剑客奇士,天涯游子,遥望西天,情寄昆仑,用诗词歌赋来表达他们对昆仑的向往和仰慕。其中以李白的“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的美诗,毛主席的“横空出世,莽昆仑”的华章,成为吟咏昆仑的代表作。中华文化众多的神话故事出自昆仑,如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西王母蟠桃盛会、白娘子盗仙草和嫦娥奔月等。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封神演义》和金庸的《天龙八部》等多部通俗小说都提到昆仑山。

  昆仑山东西长2500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西段喀拉昆仑山是塔里木盆地与藏北高原的自然纸缦撸ヂ赜扇笊较底槌桑敝О⒍鹕建D―祁连山、中支昆仑山、南支唐古拉山。昆仑山中万壑纵横,蕴藏着无尽的壮美、神秘和富饶。

  瑶池风景区湖水明澈如镜,湖的四周草青沙白;在湛蓝的天宇下,山色、天光、云影在湖水中相依共舞,在宁静安详中透着仙气和灵气。

  站在昆仑山口,东西昆仑尽收眼底。往东看,在静寂的万古雪野中,玉虚峰孤兀雄起,势压万山,造就了冰雪世界特有的自然景观。传说中玉虚峰是西王母女儿玉虚公主的化身,山峰巍峨高耸,峰顶终年云雾缭绕,白雪皑皑,山间奇峰怪石活灵活现,飞禽走兽不时出没。山下绿茵草地上造型地貌庙宇宫殿错落有致,构成一幅人间仙境的美丽画卷。不远处又有玉珠峰,相传是西王母另一个女儿玉珠公主的化身。玉珠峰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巍峨壮观,在主峰周围海拔5400米以上雪峰有20余座。玉珠峰南侧冰雪地形各异,冰川末端形成为10余米高的冰琴。玉珠峰南侧高山草甸带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经常有成群的藏原羚、藏羚羊、藏野驴等珍稀动物活动。玉珠峰是登山爱好者体验登山、学习冰雪技术的理想山峰,是理想的高山冰雪训练场地。每年都会迎来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探险爱好者,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初级登山爱好者登山探险的首选基地。

  格尔木昆仑文化旅游区是国家4A级旅游区,地处柴达木盆地,它依托昆仑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柴达木盆地丰富的资源,已经形成以工业旅游、寻根朝觐、登山探险、历史探古、文化旅游等为主的西部旅游中心。此旅游区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茶卡盐湖、万丈盐桥使人走入梦幻般的盐世界;纳赤神泉被誉为“冰山甘露”,至今还流传着当年文成公主一行进藏时在此歇息的佳话;生活在柴达木盆地的蒙古族在青海高原数百年的生活过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具有青海特色的蒙古族风情;分布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雅丹地貌为世界所罕见。远远望去,高高低低的小山丘翩翩起舞,似鲸鱼、游龙在沙海中翻腾。近看犹如古城堡、金字塔、兽形、圆柱形……身临其境,犹如进入迷宫。这样宏大的雕琢工艺品,是大自然金国漫长地质时期鬼斧神工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

  “仁者悦山,智者悦水”,在不断的攀登中,我们可以见识昆仑的山、昆仑的水、昆仑的云和昆仑的千秋雪,这就是昆仑的魅力所在。

了解更多>>

黄南藏族自治州

黄南藏族自治州

 黄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九曲黄河第一弯,东南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和本省果洛州玛沁县为邻,西北与本省海南州同德县、贵德县和海东地区的化隆、循化县接壤。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12月22日,辖同仁县、尖扎县、泽库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有28个乡和7个镇。全州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2.63%。总人口21.25万人,有藏、蒙古、汉、回、土、撒拉、保安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2.19%,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65.94%,蒙古族占总人口的13.51%,汉族占总人口的7.93%,回族占总人口的7.86 %,土族占总人口的4.6%,撒拉族占总人口的0.28%。州府所在地隆务镇距省会西宁市182公里。
自治州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泽库、河南两县属于青南牧区,海拔在3500米以上,气候高寒,是自治州发展畜牧业的主要基地;北部为尖扎、同仁两县,海拔在1900-4118米之间,特别是黄河滨地和隆务河谷地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土壤疏松肥沃,有着发展种植业的良好条件。
南牧北农,农牧兼作,资源比较优势明显是自治州突出的特点。全州可利用草原面积2454.6万亩,全州耕地面积30.22万亩。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系绵羊、河曲马、山羊等;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青稞、油菜、蚕豆等。自治州水电资源富集,有形成流域开发带的良好条件。境内有大小河流60余条,境内纵贯南北的隆务河全长144公里,理论水电蕴藏量22.05万千瓦,可建15座梯级水电站(已建6座);黄河流经自治州南北边缘,北段长约70公里,理论水能蕴藏量241.2万千瓦,可建3座大中型电站(李家峡电站已建成、直岗拉卡和康扬电站以进入了建设阶段),南段长约90公里,可开发水能83万千瓦。主要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铅、锌、锑、砷等25种,已建有同仁双朋西金矿。野生动物主要有藏羚羊、白唇鹿、麝、水獭、雪鸡等;野生药用植物主要有冬虫夏草、大黄、雪莲、马勃等,利于本地药用植物由州东格尔藏药厂开发生产的帕朱胶囊、三十一味松石丸等药品在省内外享有盛名。自治州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品位高,是青海省重点旅游胜地之一,主要自然和人文景观有:尖扎县坎布拉国家级森林公园、李家峡电站大坝和库区风光、闻名遐尔的同仁历史文化名城、热贡艺术和收入大世界基尼斯纪录的大型卷轴画《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藏传佛教寺院隆务寺、南宗尼姑寺、麦秀原始森林风光、泽库和日石经墙、河南圣湖仙女洞及青南草原风光等。
根据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部署, 十五时期黄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及十五届五中全会和黄南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调整结构、发展特色经济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强化农牧业基础地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速市场化、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进程,实现黄南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十五时期,要按照系统运筹,突出优势,梯度推移,重点突破,综合开发,协调发展的发展思路,实施综合开发两河,据点发展两区的区域发展战略,以开发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生态建设为重点,以发展小城镇、构建特色经济为着眼点,加快两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步伐,促进流域特色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培植区域增长极,构建各具特色的南北经济区,再造经济发展新优势。主要实施阿赛公路改建、李家峡南干渠、扎毛水库、直岗拉卡水电站、同仁和河南第四批农村水电电气化县建设、城乡电网改造、铝业环保技改和扩能改造及精深加工、政府和企业上网八大重点工程,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精细蔬菜、优质果品、南繁北育、库区水面养殖、中藏药材五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建成坎布拉和互助滩两个经济开发园区,新建七个建制镇和一个建制市,开通一条以同仁历史文化名城、热贡艺术旅游区和坎布拉风景旅游区为重点,串联四县主要景点的旅游专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进一步敞开州门,完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与州内外的联系与协作,争取发达地区的支持和帮助,借助外力发展自己?lt;BR   2001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奋发进取,实现了为“十五”计划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据统计,2001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达14.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13%。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初现成效;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畜牧业生产喜获丰收;使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16亿元,增长20.78%。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4.87亿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5亿元,增长10.48%。全年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1.5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5532.69元,增长13.47%,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347.79元,增长7.53%。
我们真诚地希望国内外各界人士到黄南投资创办企业和观光旅游,我们将对参与我州经济建设的各界人士给予最优惠的政策,提供最为便利的条件。

了解更多>>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因在青海湖西面得名。总面积30.9万平方公里,其主体是举世闻名的柴达木盆地。全州辖德令哈市、格尔木市、都兰县、乌兰县、天峻县和茫崖、冷湖、大柴旦三个行政委员会。州人民政府驻德令哈市。全州总人口37.9万

了解更多>>

果洛藏族自治州

果洛藏族自治州

  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黄河源头,位于青海省的东南部。地理坐标为坐标为东经97°54′-120°50′,北纬32°31′-35°40′,州府驻地大武距省会西宁440公里。东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南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西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毗连。北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黄南藏族自治州相依。总面积7.8万多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10%;是青海省的重要牧业生产基地之一。是一个面积大、人口少、地势高、草原广、资源富的民族自治州。
具有显著的高寒缺氧、气温低、光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等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一年中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而通常又把冷暖两季分别称为冬季和夏季。冬季漫长而严寒,干燥多大风和雪雹天气;夏季短促温凉,乍暖还寒,多雨并伴有雪雹,自然条件极为严酷。
果洛古称俄洛、郭罗克。解放前,果洛一直处在边远闭塞的部落分割状态,有大小部落200余个,均由世袭的千百户头人分别统治,政治、经济、文化落后,人民生活饥寒交迫。藏族牧民全部信仰藏传佛教,宗教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精神支配着人们的思想、言论和行动。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由于山河阻隔,交通闭塞,果洛基本处于与外界隔绝的状态,给这块神秘的土地套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1952年6月,西北军政委员会组建果洛工作团;同年8月4日,工作团进驻果洛吉迈。从此,千里草原迎来了黎明的曙光。1954年1月1日,果洛建政。人民政权的建立,宣告了封建部落制度的终止,草原新纪元的开始。从此果洛藏族人民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果洛草原的主宰,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州府大武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藏族作为这里的主体民族,千百年来在黄河源头以其强悍、洒脱、豪爽的性格,气吞山河的气魄,深宏博大的智慧,勤劳勇敢的精神,开拓了这块 神山圣水 。
果洛既是珍禽异兽的乐园,又是宝贵植物资源的王国,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草丛野林中,栖息着麝、狍鹿、石羊、黄羊、猞利、藏羚羊、白唇鹿、金钱豹、褐马鸡、雪鸡、斑头雁、丹顶鹤、棕头鸭等近百种飞禽走兽。
这里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并初步开采的有煤、黄金、银、铁、铜、铬、铅、锌、水晶等。地处玛沁县的德尔尼铜矿已探明铜65万吨,铁2.85万吨,还含有金、银等多种稀有元素。
果洛,这位犹如蒙面的秀女,令世人瞩目和向往。这里拥有高原的一切,母亲河用760公里流长的神韵,在这片高地草原上精心营造了扎陵湖、鄂陵湖两颗耀眼的明珠,是星宿海中的两大淡水湖,被藏族人民称为 神水 。海拔6282米的阿尼玛卿雪山被藏族人民誉为 神山 ,横空出世,气势夺人,终年积雪不化,景色壮观,风景秀丽,加上许多美丽的故事、传说,全国内外游客朝山者和登山健儿神往与许多已被人类开发污染的自然景点相比,这一方高寒之地,则一尘不染,古朴宁静的有些原始,成为藏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科研的活化石带。

历史悠悠,岁月漫漫,果洛的山河如故非如故,如故的是她的壮美,她的迷人,她的神秘;不同的是她的进步,美丽的果洛大草原,不仅以其神奇的山光水色,令人心驰神往,热情朴实的民族风情,传统文化,更使人流连忘返。愿所有的有识之士前来开发这块处女宝地。

了解更多>>

瞿昙寺殿

瞿昙寺殿

瞿昙寺殿是瞿昙寺主体建筑之一。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俗称"前殿"。是一座重檐歇山式建筑,内檐门额上悬有敕赐金书"瞿昙寺"三字的横匾一方,下款有"大明洪武二十六年立"字样。瞿昙寺殿虽经补修,但完好地保留了原来的建筑风格和规模。殿内塑有三大古佛,8尊菩萨像,还有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施的铜灯一盏,殿门外有明永乐年间(1403—1424)施的乌金大煨炉一个。有"独尊"匾一块,书法浑厚庄重,遒劲有力。殿内两侧和内夹墙墙壁上绘满各式精美的壁画,是明代壁画精品。

了解更多>>

瞿昙寺

瞿昙寺

乐都瞿昙寺是青海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瞿昙”是梵语,意为“佛祖”。瞿昙寺的建筑风格与青海大多数藏传佛教寺院大不相同,它更像内地汉传佛教寺院,素有青海小故宫的美称。瞿昙寺位于乐都县城南21公里处的马圈沟口,寺院坐落在略成正方形的城堡内,周围有黄土夯建的城墙,分为前、中、后三进院落,并在一条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金刚殿、瞿昙寺殿、宝光殿、隆国殿等大殿,大殿两侧对称地建有御碑亭、小钟鼓楼、回廊、宝塔、配殿、经堂、大钟鼓楼等建筑。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