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辽宁

辽宁

辽宁

辽宁省自然风光奇特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千山、医巫闾山、凤凰山都是享誉中华的旅游名山,还有“北方桂林”冰峪沟、“华夏之宝”本溪水洞,“浪漫之都”大连等,风景美不胜收。 辽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每年5-10月是去辽宁自驾游的最佳季节。2177公里海岸线风光无限,展北国之雄奇,藏江南之毓秀,集名山、秀水、奇石、异洞于一身。

大连植物园

大连植物园

该园始建于1920年,当时名为“南山丽公园”。1930年更名为“弥生个池公园”。解放后,于1950年5月14日重新修缮后改名为“南山公园”。1966年9月5日,鲁迅先生的纪念碑由原大连动物园迁至此地,公园再次更名为“鲁迅公园”。1980年7月21日,为适应园林事业的发展,公园定名为“植物园”并沿用至今。 公园占地32.4公顷,以园林科研为依托的该园植被丰富,温带夏绿阔叶林地带北部的落叶栎林亚地带的代表树种都能在此寻得踪影。园内四季被各色植物覆盖,春季迎春花和丁香花香飘满园,夏季槐花领衔的百花怒放园中,秋季满园都是由嫩黄银杏和鲜红枫叶交织的色调,冬季各类松柏依然翠绿傲立园中。园东部有潭池水,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名曰:“映松池”,俗称“南大湾”。池水是小童的乐园,或池边戏水,或近观蝌蚪,或投石较力;池水是老年人垂钓的场所,甩杆垂钓稳坐池边怡人心性;池边堤岸留下最多的是恋人的足迹,暮色降至,携情人之手漫步堤岸,品杨柳岸晓风残月。公园南部立有鲁迅纪念碑,松柏肃立左右,不妨静立先人碑前,闭目冥思,感受横眉冷对千夫指之气概,品味俯首甘为孺子牛之谦卑。 进入园内,外界喧嚣被植物隔绝,四周静谧,不敢高声语,恐惊他人。园内人工痕迹很淡,充分给予了自然最大的发挥,浑然天成之美随处可见,是大连南山麓北坡的一块动人璞玉。 (文字:小李)

了解更多>>

大连营城子民俗文化村

大连营城子民俗文化村

坐落于大连市西郊20公里的甘井子区营城子镇中心,在唐代永兴寺的基础上建成,十五座古建筑群总面积2300平方米,集中展示了本地区六千年的悠悠历史和灿烂淳朴的民俗风情。馆内的一株雄性银杏树,树高28.9米,直径1.95米,树龄1300年,称“东北树王”。营城子汉墓是东汉砖筑壁画墓。

了解更多>>

大连银石滩国家森林公园

大连银石滩国家森林公园

大连银石滩国家森林公园属长白山系千山余脉,千山南延至庄河市境内的东干脉—高岭山脉的一部分。银石滩国家森林公园由歇马山、锯齿牙、花房尖、固石砬、大靴王、小靴王、老古城、火神庙、老雕窝等九座山峰组成。主峰歇马山海拔707.1米。

了解更多>>

大连医科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概况 大连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原校名为关东医学院。1948年,关东医学院并入大连大学,改名大连大学医学院,院长由曾经担任新四军卫生部长、中央军委卫生部第一副部长,后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的沈其震教授担任。1950年撤消大连大学建制,大连大学医学院独立,更名为大连医学院。1969年,大连医学院举校南迁贵州省遵义市,成立了遵义医学院。1978年学校在大连医学院原址复办。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在较短的时间内圆满地完成了恢复阶段的历史任务,进入全面迅速发展的新时期。1994年1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大连医科大学。 半个多世纪以来,大连医科大学始终秉承“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医疗、管理以及新校园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以医学为主,文学、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发展的医科大学。 学校现占地面积36.68万平方米(含直属附属医院),建筑面积43.57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13.98亿元,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74亿元。学校现有14个二级学院,6个教学部(系),11所附属医院,其中2所为直属附属医院,另有1所附属卫生学校和132个临床教学基地。 学校现有各类在校学生12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200余人,本科生4000余人,独立学院本科生2700余人,高职学生800余人,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57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3000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及医护人员43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80余人,副高级职称550余人,博、硕士研究生导师370余人。 学校现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1个七年制专业,12个普通本科专业,8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 学校现有1个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5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23个科研所。近5年来,我校纵向自然科学类科技项目中标338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4项。共有89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辽宁省政府各级科技进步奖66项。 学校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乌克兰第聂伯国立医科大学、英国波顿大学、德国多特蒙德大学、日本群马大学、东京医科齿科大学、菲律宾法蒂玛大学、韩国全南大学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56所高等院校和38个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 学校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布局合理,均为国家卫生部审定的三级甲等医院,总床位3000余张。附属第一医院是“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为辽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教学医院和医疗急救中心,在东北三省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二部门诊大楼2002年投入使用,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原附属第三医院划为附属一院,为附属一院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附属第一医院正朝着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医院目标前进。附属第二医院迅速崛起,各项医疗指标逐年提高,2003年成功兼并中国石化大连医院,人性化设计的现代化门诊大楼2004年投入使用。附属第二医院正向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医院目标迈进。两所附属医院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心房颤动导管介入消融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方面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脑血管介入溶栓治疗和器官移植等也跨入到国内先进行列。 新校园地处大连旅顺黄金海岸,距离大连市区29公里,距离旅顺口区中心2.8公里。新校园一期规划用地114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建设资金估算14亿元,单体土建工程已于2005年11月8日正式开工。滨海山林相近相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际化、数字化、花园式、开放式”的新校园建成后将从根本上改善我校的办学条件,完善学校的功能布局,极大地推动我校教育模式、管理机制、学科建设以及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加快学校国际化办学和生物医学产业发展的步伐,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 传承历史,开创未来。全校师生在学校党委提出的“一手抓新校园建设,一手抓内涵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正为建设国内先进的、多层次、多科性、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了解更多>>

大连夏丽国际高尔夫俱乐部

大连夏丽国际高尔夫俱乐部

又名“大连高尔夫俱乐部”,位于美丽的夏家河海滨,占地90万平方米,是18洞、72 杆的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球场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各有两个果岭的球道,苏格兰林克斯风格浓重。每条球道都宽广开阔,全部朝向大海,面海挥杆,很有几分豪情。这里也是东北地区唯一冬季不封场的高尔夫球场。 收费情况:平日 900元/18个洞 节假日 1200元/18个洞

了解更多>>

大连外国语学院

大连外国语学院

·大连外国语学院概况大连外国语学院座落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其前身为大连日语专科学校,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为培养外事干部和日本语翻译人才于1964年9月建立的。现为辽宁省属高校。经过40余年的建设,学院已发展为一所以外语为主,文经管工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外国语大学。 学院设有日本语、英语、俄语、法语、朝鲜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汉语言、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艺术设计、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技术、新闻学、音乐学等20个专业,其中10个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日本语语言文学和英语语言文学为省级重点学科。 目前学院有各类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研究生700余人,本科生10000余人,外国留学生900余人,成人教育、各类培训生近10000人。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各类专业人才5万余人,接受外语培训和学习的学员30余万人。学院现有教职工近9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00余人;省、市等各级学科带头人20余人。同时,学院常年聘请来自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国近80名外国专家任教。 学院是国家教育部出国留学人员培训基地和辽宁省二十一世纪人才开发培养国际合作工程培训基地,是辽宁省英语、日语、经贸英语、韩国语专业自学考试主考学校,是教育部直属的TOEFL、GRE、汉语水平考试、日本语能力测试、商务日语能力测试、韩国语能力测试、WSK等20余种专业考试的考点。 学院实行国际化办学,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目前与世界上20个国家1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民间组织建立了友好交流合作关系。我院每年派出300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赴日本、俄罗斯、韩国、法国、德国、奥地利、新西兰、英国和美国等国家的知名院校交流学习。 学院着力培养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 大连外国语学院是外语人才的摇篮,是通向世界的桥梁

了解更多>>

大连水产学院

大连水产学院

·大连水产学院概况 大连水产学院是我国北方地区唯一的一所以海洋水产为特色,农、工、理、管、文、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形成了以硕士研究生教育为龙头,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高职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适度发展的教育体系。学校创建于1952年,原隶属于农业部,2000年划归辽宁省。学校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大连市黑石礁海滨(沙河口区黑石礁街52号),优雅的校园依山傍海,景色宜人,曾被辽宁省教育厅授 予“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占地总面积78.38万平方米,拥有海面66.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302万元,固定资产总值26196万元。学校有设备先进的基础综合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11个,校内外实习基地30余个,设有11个二级分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海洋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海洋环境工程学院、商务信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3系(食品工程系、外语系、人文法律系),2部(研究生部、留学生部),拥有17个硕士点、33个本科专业和25个高职专业,形成了以硕士、本科、高职等互为补充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文理并重、优势互补、基础宽厚、注重实践、突出个性与创新的办学特色。 学校的水产养殖学科为农业部和辽宁省重点学科,在2004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位居第四,其整体水平居国内前列。海洋水产增养殖学与生物技术实验室是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和辽宁省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水生生物学实验室是辽宁省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水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实验室是辽宁省重点开放实验室。有环境与生物工程研究所、渔业工程技术研究所、渔业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食品工程研究所、水产养殖研究所、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6个研究所。文夫图书馆是东北地区海洋水产科技开发的信息与服务中心。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10000多人。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有专任教师590多人,其中副教授以上240多人,在各个学科领域均有造诣较深的学科带头人和研究方向负责人。 学校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思想素质高,敬业精神强,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突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稳定的就业基地和较高的教学质量使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并在2004年辽宁省首次普通高校就业工作评估中获得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和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有22项教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淡水渔业教学体系》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水产养殖专业(本科)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水产养殖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实践》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8门课程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高等数学在东北地区农林院校统考中5次夺冠,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3次入围获得二等奖和省级一、二、三等奖多项。 1978年以来,学校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500项,其中获国家、部(省)、市级奖90多项。海珍品中扇贝、魁蚶、海参、海胆、鲍鱼等的人工繁育关键技术均先后由我校的科技人员攻克。近六年来,学校承担国家“863”攻关项目4项(参加2项),“973”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参加1项),“948”项目3项,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5项,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1项,欧盟项目1项,国家级项目经费达2380万元。由王子臣教授主持的《魁蚶人工育苗与养成技术》获1990年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承担的国家“863”重大项目《鲍多倍体育种技术研究》,于2000年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现场验收,并被国家科技部列为产业化推广项目;由王子臣教授参加的《主要海水养殖动物多倍体育种育苗和性控技术》科研项目获200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其中6项子课题之一的“鲍鱼三倍体育种育苗”课题是由王子臣教授主持完成的;由常亚青教授主持的《扇贝育种及规模化生产技术》获2005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近几年,学校先后出版教材和专著52部,公开发表论文1168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91篇。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连水产学院学报》为中文水产类的核心期刊、省一级期刊,为《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刊物,并被CA、ADFA、AJ等10余种国内外检索刊物和数据库列为刊源。 学校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方针,相继与我省的葫芦岛市、锦州市、盘锦市、丹东市以及北京、黑龙江等省市的10多个地方政府和渔业龙头企业建立了合作共建关系,不仅发挥了学校的学科优势,为区域经济和海洋水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也促进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 学校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的20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签署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协议,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同时还开展了留学生教育。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蓝色的世纪,根据学校 教育教学事业发展和国家海洋水产事业发展的需要,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建设、加快“海上辽宁”和“海上大连”建设,2003年我校提出了创建“大连海洋大学”的奋斗目标。目前,我校已经把创建大连海洋大学作为学校的一项中心工作,全面启动。学校正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深化改革,从软、硬件建设方面朝着建大学的目标不懈努力。 新的时期、新的机遇将为大连水产学院带来新的生机和新的发展。在创建大连海洋大学的过程中,我校将在“以贡献求支持、以特色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的办学思路的指引下,培养大批海洋水产事业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家的海洋水产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了解更多>>

大连市傅家庄公园

大连市傅家庄公园

傅家庄公园,这里有长550米的傅家庄海滨浴场,滩宽坡缓沙细,海水洁净,水清浪平,浴场服务设施齐全,是大连市四大海水浴场之一。傅家庄地处燕窝岭以西,白云山庄以东,面积40公顷。这一带山、海岛、礁、林诸景俱全,环境清幽秀丽。在离岸不远的海中,分布着东褡涟、西褡裢、二陀、老偏等数座小岛   景区东部为度假村和旅游服务中心。一排排特色建筑群散落在周围的群山之中,丰姿各具。景区周围是大连市著名的海滨疗养基地,这里建有10余家疗养院。每年夏季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以万计的人到这里疗养。他们或入海弄潮,或漫步林间小道,各得其乐。

了解更多>>

大连世贸大厦观景台

大连世贸大厦观景台

站在那里,现代都市与蔚蓝的大海尽收眼底,被黄海围起来的港口、高楼、公园、一览无余,美不胜收。这就是大连世界贸易大厦的57楼观景台,一个新近向游人开放的旅游景点。 世贸大厦是市政府与香港宏进集团合资建设的项目,楼高260米,60层,是大连标志性建筑,号称东北第一高楼,并且预计在5年之内将继续保持这种荣誉。观景台设在57层,集观光、观展于一体,由室外环绕观景平台、室内展区、空中酒吧、西餐厅4个部分组成,被人称作是在“浪漫之都第一楼”上开设的“大连旅游第一景”。

了解更多>>

大连轻工业学院

大连轻工业学院

·大连轻工业学院概况 大连轻工业学院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轻纺为特色的高等学校,是东北地区第一所轻工业高等学府,也是国务院首批学士学位授权高校之一,拥有学士、硕士和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遵循“学科为本、质量为上、创新为先、特色为重”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工为主,以轻工、食品、纺织和艺术设计为特色,工、文、管、理、经五大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格局。 大连轻工业学院的前身是沈阳轻工学院,是东北地区第一所轻工业高等学府,1958年创建于沈阳,设有纺织、印染、人造纤维、化工、酿造等五个本科专业。文革时期,辽宁省先后撤消65所院校,由于学校特色鲜明,培养的人才为社会所急需,成为被保留的25所院校之一。学校先搬迁至辽宁宽甸,之后又搬迁大连,1970年更名为大连轻工业学院。1978年学校改由国家轻工业部与辽宁省双重领导,以轻工业部为主,1998年学校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辽宁省人民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 经过47年的建设,几代轻院人自强不息、励精图治,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办学实力逐步增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学院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已成为东北地区消费产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研发中心。其中生物工程、轻化工程、纺织工程、艺术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已成为行业内和东北地区有较大影响的优势专业 学校共有4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036亩,总建筑面积44.3万平方米,其中:校本部占地面积754亩,建筑面积28.8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5.7万平方米;学生宿舍总面积8.6万平方米;有23个综合实验室(含校内3个实习基地),图书馆面积为1.9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57.2万册,截止到2004年底,教学科研设备总值5708万元,实验室总面积(包括金工实习基地)5.6万平方米;校园网总投资1300万元,实现了图书馆局域网与校园网和Internet的互联。 学校现设有化工与材料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纺织轻工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管理与社会科学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独立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以及研究生部、体育教学部和现代教育技术部等3个教学部。 学校共有31个本科专业,其中工学专业17个,文学专业6个,理学专业4个,管理学专业3个,经济学专业1个。轻化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等4个专业为国家直接管理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 学校共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校级重点学科,13个硕士点,6个工程领域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学校硕士点已增至27个。 3个省重点学科:发酵工程、制浆造纸工程、纺织工程。 6个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纺织工程。 13个硕士点:发酵工程、生物化工、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纺织工程、制浆造纸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化学工艺、环境工程、设计艺术学、服装设计与工程。 新增14个硕士点: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纺织品设计、制糖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美术学、微生物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材料物理与化学、化工过程机械、应用化学、环境科学、企业管理。 学校实施人才聚集战略,认真落实“235”和“388”人才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32人,其中:教授100人,副教授173人;双聘中科院院士1人,工程院院士2人;200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候选人1人(我校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特级教授金凤燮博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全国高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人;市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大连市优秀专家4人;享受国家级政府特殊津贴27人,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6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5人,千人层次6人;辽宁省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0人;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11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89人,占专任教师的54.3%,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2人,占专任教师的11.7%。 学生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05年7月,学校在校本科生7520人,比2001年增长32.8%;硕士研究生368人,比2001年增长201.6%。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近三年,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2003年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优秀单位”,2004年在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 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6项,省级以上多媒体教学课件奖励15项,辽宁省精品(优秀)课程12门。服装设计专业师生多次获全国服装设计大赛新人奖和育人奖,在国内外颇有影响。 人才培养结构日趋优化。学校由2002年22个本科专业发展到31个,涉及或覆盖了国家本科专业目录中的16个一级学科,覆盖了5个学科门类。2002年以来,学校以优势、特色学科为依托,在新兴、交叉学科和社会紧缺人才领域新增本科专业9个,工、文、理、管、经专业结构比例由2002年的63.7%、22.7%、0%、9.1%、4.5%调整到54.8%、19.4%、12.9%、9.7%、3.2%,完成了规划目标,形成了符合多科性大学要求的新格局。 建校四十七年来,学校共培养了近3万名毕业生,在辽宁、东北乃至全国,在以华润集团、青岛啤酒集团为代表的大型轻纺企业和中国轻工联合会等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我校的毕业生已成为领导岗位、重要的工程技术岗位的佼佼者,有力地践行了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轻纺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宗旨。 三年来,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98项;发表学术论文1315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67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5项;科技经费总额6716.4万元。学校获得市级以上三大科技奖31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2003年1项、2005年1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辽宁省政府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连续3年获得);获得市级以上学术成果79项。 2004年“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报告”对全国619所本科院校排名中,我校位列160位,高于一部分211学校。 学校现有发酵工程、制浆造纸工程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水产品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纺织品检测中心等3个省级中心,大连市农(水)产品深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和大连市天然生理活性物质生物转化技术研发中心等2个市级研发中心。 学校在发酵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纺织工程、制浆造纸工程以及天然活性物质转化和分离技术、天然纤维的改性与综合深加工技术、农(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技术、造纸机械设备与配套技术、纺织与服装CAD技术、城市景观与环境设计、工业与艺术设计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学校大力开展国际间的校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学校的整体发展,提高了学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目前国外有30多个大学及企业与我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聘请了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科特伍思里奇博士、法国服装协会主席雅克?穆克里埃等国外知名学者为我校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2005年11月7日,我校成功举行了法国埃比塔克大学50名计算机硕士留学开学典礼,此举在中法教育交流史上尚属首次,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曹国兴司长和辽宁省人民政府鲁昕副省长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