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江西

江西

江西

江西,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是“形胜之区”。江西风景名胜众多,文化遗产丰富。李白曾在庐山咏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绝唱,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更是人人皆知,三清山、龙虎山等国家级风景区名扬天下。江西名山寺庙众多,南昌和景德镇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上饶集中营,铅山鹅湖书院,铅山宋代辛弃疾墓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应天山

应天山

应天山景区位于上清镇东部,海拔881米,山形端方廉厉、高峻特出、巍峨俊秀、高耸入云。唐僧马祖曾在这里居住过,所以人们也称此山为禅师山。南宋著名理学家陆九渊于淳熙年间(1174-1189年),也在这里结庐讲学5年。他观察应天山的山形像一头大象,改山名为象山,并创建象山精舍,后更名为象山书院,自号“象山翁”,也称象山先生。第十八代天师张士元也曾在这里修道。应于山重峦叠嶂,飞瀑流泉,风景秀丽。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是龙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景观有象山精舍遗址、应天寺遗址、玉渊卧龙、七级瀑布、云客争路、松林陡坡、九峰联屏、碧莲池、蟠径石、弹子石、歇石等。陆九渊曾有诗《应天山》,描写这里的秀美景致,并记叙与友人这里的趣事:“我家应天山,山高数万丈。上开园池美,平林千万状。山西有龙虎,烟霞耿相望。寒清漾微波,暖翠团前障。天光入行舟,野钯随与杖。吾党二三子,幽赏最清旷。引兴谷云边,题名岩石上。碧桃吹晓笙,白鹤惊春帐。一笑咏而归,千载犹可尚。”元代奎章阁侍书学士虞集,也曾以典雅精妙的诗文《应天山》赞美之:“象山何崔嵬,先哲昔爱之。循麓得清流,良田屋参差。似是桃源人,鸡犬相因依。粼粼白沙曲,奕奕丹雘施。泠水自天来,杂花散玕琪。所以上方士,悠悠系遐思。丹霞炫金壁,清露在茅茨。海岛陋徐福,幔亭卑武夷。仙者自有道,黄鹄时往来。”

了解更多>>

宜黄水

宜黄水

宜黄水,又称黄水、宜黄河,是江西省的一条河流,抚河的较大支流,属鄱阳湖水系。发源自宜黄县新丰的龙源山谷间,向西流至新丰,折向北流,此段称黄水。在宜黄县县城郊会合了宜水之后,称为宜黄水,北流进入抚州市临川区,在下源村注入抚河。全长166公里,流域面积5120平方公里。

了解更多>>

宜丰县

宜丰县

宜丰地处北纬28度17分至28度40分,东经114度30分至115度08分之间。全县土地面积1935平方公里,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一个东西长71公里,南北宽51公里的东西向“棱形”地貌构成大致是“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格局,山地面积约12.7万公顷,占65.4%。2001年末农用耕地面积2.36万公顷, 占12.17%,水面6200公顷,仅占 3。20/o;道路与庄园约2.2公顷,占有11.23%,其他用地约 1.63万公顷, 占80/o。海拔高度在45米至1480米之间。最高峰是麻姑尖,海拔1480米。 宜丰县属宜春市管辖,2003年全年出生人口3045人,出生率11.22‰;死亡人口1306人,死亡率4.81‰;人口自然增长率6.41‰。年末全县总人口272252人,总户数85885户,家庭户平均规模3.17人。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为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6.5亿元,增长24.4%;第三产业增加值4.6亿元,增长9.8%。产业结构调整继2003年二产比重首次超过一产,2004年二产比重再次上升,一产比重稍有下降。三次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构成,由上年的32.52:38.49:28.99调整为31.48:40.12:28.40。 劳动就业情况进一步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2004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605人。年末全县从业人员146534人,比上年增加3492人。其中:在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15153人,比上年减少898 人;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44324人,比上年增加1219人;其他经济从业人员87057人,比上年增加317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5%。 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财税、金融、社会保障体制等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税费配套改革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农业结构逐步有序调整,产业经营成效明显,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商品流通日趋活跃,市场繁荣稳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经济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工业经济总量偏少,企业缺乏规模和竞争优势;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建设资金投入大,财政收支平衡难;部分居民生活仍比较困难。 据测定,全县水资源约 25亿立方米。全县水能蕴藏量为12.7万千瓦,可开发量为4.3万千瓦。1983年国务院批准宜丰列入全国1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之一。近10年加大了开发力度,至2001年末水电装机能力达2.5万千瓦。1999年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4.5%,活立木蓄积量542万立方米,活立竹蓄积量7283万根。树木里有许多珍贵树种,列为国家保护的有27种,省重点保护的有48种。数珍禽异兽列为国家一、二类保护有的29种,列为省重点保护的有13种,官山198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全省7个自然保护区之一

了解更多>>

宜春学院

宜春学院

·宜春学院概况宜春学院是江西省学科门类最全的综合性本科大学(公办)。学校创办于1958年,办学历经48年。宜春学院位于正迅速崛起的赣西中心城市??宜春市(全国第一个生态城市)。新校园依山傍水,自然风光迷人,南与浙赣线毗邻,西接320国道,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我校高安校区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位于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吴有训的故里?高安市,距省会南昌仅45分钟车程。宜春学院现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大学科门类,设有11个专业学院,113个本、专科专业。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5000余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7000余人。学校有教职员工103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00人,正、副教授31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0人,省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8人。同时,学校还聘请了一批院士、博导以及外籍教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江元生教授为宜春学院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研究员和世界杰出青年科学家王磊博士为宜春学院名誉教授。 宜春学院有各类实验室100多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810.84多万元,图书馆藏书84余万册。学校同时设有教育、科研、实习基地和实验工厂162个,附属中学1所,附属医院3家。学校还设有高等教育研究所、美容医学研究所和生物工程研究所。其中生物医药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0年以来,宜春学院科学研究发展迅速,陈武研究员主持的生物药学课题已列入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教师和科研人员共发表学术论文44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 等3030余部,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16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20项,通过省级科研项目技术鉴定50多项,完成省级重点科研项目19项。 宜春学院新校园占地面积1250亩,现有建筑总面积42万平方米,是江西省第一所统一规划、全新设计、一次性建成的现代化一流大学校园。学校同时还建有一流的现代化体育场馆。2004年全国第五届农运会部分比赛项目在宜春学院进行。学校的学生生活设施齐备,现代化的学生公寓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对外交流及上网等需要。目前,学校正追踪国际教育发展潮流,积极进行国际合作办学,打通向海外输送人才的通道。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加各类职业培训和专业培训,并获职业证书和专业证书。为激励广大专科学生,不断提高学历,学校开通了专升本“直通车”。同时,学校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通过多种途径提供就业服务,就业率达90%以上

了解更多>>

宜春市博物馆

宜春市博物馆

宜春市博物馆位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山大道中路18号,成立于1981年,1994年建成馆舍,占地面积10亩,陈列面积1800多平方米,馆区为花园式庭院环境...

了解更多>>

一线天与仙人洞

一线天与仙人洞

一线天与仙人洞:一线天与仙人洞的形成,自然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结果,但民间却流传着一个非常动人和美丽的爱情故事。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位叫“山茶郎“的青年在这一带种植上好的云雾茶,天宫中的”三仙女“被他的英俊、勤劳和善良的品格所感动,瞒着王母娘娘下凡与山茶郎成新结为夫妇,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派天兵天将将他们二人重重地压在巨石底下500年。后来观音得知他们原本都是仙鹤的化身,便来解救,并问他们有什么要求。山茶只要能重见天日与三仙女在一起,哪怕一线天也行。三仙女说只要能自由自在地与山茶郎在一起,哪怕一个石洞也可。观音被他们执着的爱情深深感动,玉指一划分开镇压山茶巨石成为一线天,轻轻一口气复了仙鹤原身,比翼共飞向蓝天。而每年当茶叶成熟时,他们又会双双落在这一线天和仙人洞的山顶,闻着茶香,叙着爱情。每当这个时候,当地的茶农都会深情地吟唱着动人的爱情歌谣:“人世沧桑天易老,三仙茶郎情未了。只缘圆得自由梦,青天一对白鹤鸟。”鸡公石:面前的这尊高大的岩石叫鸡公石。它头嘴朝下,尾巴高高翘起;岩石上爬满绿叶藤萝,好像是公鸡的羽毛一般,非常漂亮。

了解更多>>

瑶金山寺

瑶金山寺

座落在萍乡市上栗县金山镇的瑶金山寺,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瑶金山寺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九岭十八坡间建有殿宇房屋三百余间,占地一万五千余平方米,是赣西历史悠久的古寺之一。瑶金山寺内现有保护完好的唐代栽植的罗汉松,树高8米余、胸径约0.5米。后栽植的桂花树,生长茂盛,四季飘香。解放前,瑶金山寺有僧侣300余人,解放后均离寺还乡。寺院房屋被单位占用,除正殿、大雄宝殿以外,其它房屋几乎全被拆毁。“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内数百尊佛像又被砸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清走了瑶金山寺内的所有机构,有僧人回寺主持,瑶金山寺基本得以恢复。现重修了正殿、大雄宝殿、观音堂、地藏王殿、斋堂、僧侣宿舍等建筑,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修塑了几十尊佛像。上栗县人民政府已将瑶金山寺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了解更多>>

仰山塔林

仰山塔林

位于城南洪江乡东南村的西面,仰山脚下。这里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坟塔,分布在塔窝里,网形、虎形、集云峰等八个山头,共100余座。这些坟塔对研究中国佛教五大禅宗之一的沩仰宗有非常高的价值,也是宜春最突出的文物古迹之一。   如殿上塔窝里的仰山智通禅师妙光之塔,由塔和亭两部分组成,石质结构。通高3.6米,结构精致浑厚,气势雄伟壮观。唐会昌元年(841年),沩仰宗创始人之一慧寂禅师来到仰山,创建“栖隐寺”,尔后来此处求师剃度的骆驿不绝,使得仰山成为沩仰宗的发祥地。   小贴士:慧寂(公元814年—891年),韶州怀化人,姓叶,初谒耽源,后参沩山,遂升堂奥,号小释迦。唐大顺二年(891年)说偈时,抱膝而终,法嗣光涌,骨归仰山塔下,谥智通禅师,塔为妙光之塔。1987年,江西省文物局拨专款维修此塔。

了解更多>>

仰山寺

仰山寺

唐开成年间,唐朝高僧慧寂由沩山来到宜春仰山,诛茅修“仰山寺”传法,世称仰山禅师,它是以沩山禅师灵佑和仰山禅师慧寂为祖,世称“沩仰宗”,为禅宗南宗五派之一。   该寺始称“仰山寺”,因武宗反佛,慧寂曾外出栖隐他处,故宣宗大中年间改称为“栖隐寺”。到宋初又改名“太平兴国寺”。  元朝大德七年(1304年)寺被为毁,住持僧稀陵禅师募化重建,历时8年,新寺于皇庆元年(1312年)竣工落成,敕名“太平兴国禅寺”,计有殿、堂、楼、阁、寮、库、厨等各种建筑28座,飞檐斗拱,雕梁漆栋,极为壮观。明清以后,寺宇屡经兴废,规模渐次缩小。   清道光十一年(1832年)最后一次重建,改名“兴国古寺”,寺院座北朝南,分上、下两殿,上殿为大雄宝殿,供奉有樟木雕刻,金装彩饰的佛像。可惜的是,寺庙已毁,只余断瓦颓垣,现仅存寺前两株合抱银杏。

了解更多>>

杨岐山

杨岐山

杨岐山山势蜿蜓跌宕,林木蔚然深秀。张口岭、万仞峰、龙峰如笔架横亘,张口岭雄居中央,宛如雄狮昂首,张口滚球,万仞峰、龙峰护卫其侧。万仞峰高峰冲列,陡峭崎岖;龙峰盘旋夭矫,势若游龙。从张口岭远眺,丘陵起伏,阡陌纵横,村落如星,栗水似带,百里风光,尽收眼底;回望“万杉窝”,一片密密匝匝的杉林,遮荫蔽日,雾气氤氲。杨岐山地势扼要,古代关卡很多。位于寒婆岭的“寒婆关”、黄泥坳的“同庆关”、新坝水库之上的“案山关”,统称为“杨岐三关”,案山关两峰高耸,左右并峙,中平如案,前人曾有《案山关诗》写道:“楚界连吴界,前山复后山。升平风日好,云影漾空关”。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