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是“形胜之区”。江西风景名胜众多,文化遗产丰富。李白曾在庐山咏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绝唱,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更是人人皆知,三清山、龙虎山等国家级风景区名扬天下。江西名山寺庙众多,南昌和景德镇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上饶集中营,铅山鹅湖书院,铅山宋代辛弃疾墓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馆座落于距城区两公里的却家山,主要由“四梦村”、“娱乐村”、“度假村”三大部分组成,是为了纪念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思想家、世界文化名人——汤显祖,1992年当时的抚州地委行署决定在汤翁的故里辟地180亩,修建汤显祖纪念馆。
了解更多>>
上清古镇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该镇属龙虎山风景区,距鹰潭市区25公里。 古镇上名胜古迹很多,长约2公里的上清古街上有长庆坊、留候家庙、天师府、留候第、天源德药栈、天主教堂等景点。沿河栉比鳞次的吊脚楼和船埠头更让小镇显现出江南水乡的风格。河畔浣纱村妇、捣衣少女、戏水孩童、渔舟片片、白鸭浮水形成了一条韵味十足的古镇风景线。镇东面有上清宫、东岳宫,东北面有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象山书院,泸溪河对岸有明朝宰相夏言的故里——桂洲村以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红十一军和中央红军会师之处。在距古镇4公里的地方,还有天门山生态游览区,那里有原始森林、瀑布群以及一些古民居。
在县南,距县城2公里,海拔498.2米,一年四季青苍可爱,云烟缭峦,岗峦回合,瀑布悬流。山谷口两峰对峙,中间夹着一条狭窄山径称为翠云关。山中有桂花岩、罗汉洞、月石、跃马泉、鸣玉泉、试茗泉诸胜景,王安石、陆九韶等先后作诗吟此。山中的翠云寺旧为金溪第一名胜,今寺已废,仅存一角。1956年,在翠云山下兴修了马尾泉水库,水库春夏水满,清澈如镜,给秀丽山峦增添了异彩,令不少游人陶醉其中。
在金溪黄通乡黄通村东南5公里的白马峰上,始建于北宋初年。相传本地一江姓进士隐居家后,在山顶盖起一屋,取名“玉马祠”,后一吴僧在屋旁建起一幢寺庙。一日,吴僧迎来一位身骑白马的道长,二人对话片刻,见栓在寺外的白马腾空而起,道长也无踪无影。于是,吴僧便将此寺命名为“白马寺”。“文革”期间,白马寺被毁。1978年后,白马寺拔地而起。1992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对外开放。新建的白马寺古色古香,寺中大雄宝殿金碧辉煌,寺左石砌“古城”形象逼真。寺东数百步有一悬崖石壁,高达数十米,俗称“仙女照镜”。寺后有一棋盘井,终年清泉潺潺,供寺庙烧香待客、僧侣沐浴之用。千变万化的四时景色,以及诸多的美丽传说,每年都要吸引数千名香客游人前往烧香旅游。
福寿沟位于江西赣州,赣州是风水故乡,因风水宗师杨救贫为当年唐末土皇帝卢光稠扩城做规划,留下了可圈可点的生态文明建筑作品。但由于扩城工程浩大、城西北地势...
浮梁旧县城始建于唐朝元和十一年,距今有一千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由浮梁古县衙,红塔景点组成。浮梁古县衙,是我国江南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县级衙暑,有“江南第一衙”之称,现保留有头门、仪门、衙院、大堂、二堂及三堂,基本保持了县衙原有风貌。整座建筑布局多路,错落有致,廊道相接浑然一体。整个设计给人的感觉是庄严和轻松并存,厚重与俏雅生辉,建筑艺术实为“奇妙”,同时也显示出封建衙门特有的那种官府威严气派。衙署内陈列了古代官服、刑具、十八般兵器、讯仗、官轿、夹棍以及文化内涵丰富的楹联牌匾。“帝制早废,县衙犹存”,“珍贵史迹,进门有益”。可以领略古代衙府的风貌,了解封建社会衙门的历史、政治、文化;也可过把古代知县瘾。巍峨耸立的红塔有“江西第一塔”之称,素有浮梁“古代城徽”之誉,是古老浮梁的象征。
头镇境内,是婺源县西南端的名胜景点,相传古时常有凤凰在此翱翔邀游,故称凤游山。婺源民间又称大游山或游山。游山或游山。 山上奇峰毓秀,林木葱郁,危岩怪石密布,有远望高达数十米宛如活佛的“弥陀峰”,有可远眺翻阳湖的“望湖石”,有上圆下方的“筷子竹”和上疏下密的“罗汉竹”,还有一石之隔却分别是一清一浊的“鸳鸯塘”(其中的浊塘传说为一尼姑思凡偷偷洗澡所致)。最为可观的是“石林”,密密的原始阔叶林木之中有石峰高达数丈,有裂缝窟窿下深百尺,高低相融,错落有致,大小不一,百态千姿。石林自成石洞石穴,洞与洞相连,每到一洞看似无路,近前又突然转折,另显天地,其玲珑剔透擅苏州园林之美而又无苏州园林人工斧凿之痕,不由不使人惊叹造化之神奇。山顶有古“静隐寺”遗址,昔开山、王崇二祖修道于此,现断砖残碑仍随处可见。今人在原寺基的一部分另建新寺,规模虽远不如以前宏伟,但香火依旧旺盛,周边几个县市的善男信女每年都择日上山朝拜。 山南一藏有得道高僧舍利子的“舍利塔”,外用岩石砌成八角形状,高约25米,半径2米,前方石碑镌刻阴文楷书“神光寂照”四字,明万历丁已年建,清乾隆丁丑年修。山腰路边有“剑泉”,传为吕洞宾挥剑刺出,泉水清爽甜润,四季不涸。其它景致还有“眉毛沿”、“通天窍”等。
区位简介 在三清山 龙虎殿北的悬崖上。宋代建筑。前临深谷,气势雄伟。塔以悬崖上之巨石为基,用花岗石分塔底、塔身、塔顶三段雕凿干砌迭成,塔檐角稍向上翘,塔顶为攒尖式。塔高2米,古朴玲珑,是三清山古建筑的明珠。 景点概况 风雷塔离王祜墓不远,原为王祜墓的附属建筑,当时从堪舆观点出发为避山口之风而建,故名“风雷塔”。风雷塔周围苍松挺立,景色绮丽。这里东面临壑,视野开阔,是观云海看日出的好场所。 风雷石塔位三清宫东部,按后天八卦图属于“震”方,故名“风雷塔”。 塔身全部为花岗岩琢成,共分七成,为六面垂檐形,玲珑精致,历经狂风暴雨,雪压冰侵,呈钢铁般黑色,至今完好无损
又名天下第三泉,池园形,径盈丈,深数尺,水清彻透底,水珠喷吐,犹如珍珠,清莹晶亮。水珠似通人意,每当人声喧哗时,越发喷珠吐玉,整个泉池如汤沸,游人叹为奇观。水质甘美,清似琼浆,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常年饮用有防癌、抗癌和治疗心血管病之功效。泉池上建有亭阁,四壁刻有诗文,并嵌有由曾国藩手书的“天下第三泉”石匾,气派非凡。
在三清宫左前侧,明代建筑。台为花岗岩构成,正方形二层基座,上为六角形,石台顶上为弧形石块构成塔状,顶部已塌六分之五,石台内空坍塌三分之二,下层角柱上刻有八行题字,已剥落难认。基层南边镌有“飞仙台”三个字。台宽3.5米,深3.5米,残高5.4米,面积12平方米。造型别致,古朴风雅。登台远眺,可见怀玉诸峰巍然屹立于万里云天,宋朝文人赵蕃有《三清山》诗赞曰:“神月诗僧古道场,山雄吴楚接华阳。”还可见公路盘旋如玉带银环;入夜灯光点点,如缀明珠,难怪有人惊叹道:“已觉此身图画里,满目诗意见难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