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东临黄海,与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接壤,江苏与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江苏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有小桥流水的江南水色,有精巧雅致的古典园林,有烟波浩渺的湖光山色,有规模宏大的帝王陵寝,有历史悠久的千年名刹,景色优美,人文丰富,是旅游的好去处。

柴园

柴园

位于醋库巷44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此地初为清道光年间潘曾琦宅园。光绪年间,由浙江上虞柴安圃购得,重修扩建后,人称“柴园”。抗日战争爆发后,渐散为民居。50年代,南区人民政府曾驻此。1957年后为学校使用。1978年拆除池北楼厅,建三层教学楼。1985年市文管会、民政局共同出资重点维修鸳鸯厅、船厅。
柴园现存面积2150平方米,园中尚存鸳鸯厅、船厅、水榭、曲廊、半亭、假山、水池、花木等。东部住宅存门厅和堂楼,楼前是库门上有怡园主人顾文彬题“嘉门善祥”砖细门额。东宅西园,园中前有鸳鸯厅,宽敞豪华,后有楠木厅,典雅淳朴。其间布置庭园四区,以中园最佳,水池清幽,船厅怡然,山石奇巧,丘壑自具。

了解更多>>

曹溪阁

曹溪阁

曹溪阁位于太仓市区东,两层古典式建筑。内藏古玩字画、秀玉奇石等珍品,以及各类雕塑和高品位的工艺麦秸画。

了解更多>>

曹顶墓

曹顶墓

在南通市南郊城山路旁。曹顶墓原为土冢,1921年砌以石,并塑曹顶提刀跨马像于墓上。曹顶是明嘉靖间(152—1566)的抗倭英雄,南通余西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应募入伍,大败倭寇于江上。次年倭寇3000余人围攻通州城,曹顶率兵出击于城外,倭寇被迫退却。嘉靖三十六年四月,曹顶追击倭寇,战于城北30里之单家店,因天雨泥泞,坐骑滑倒,不幸牺牲,时年44岁。

了解更多>>

仓桥塔影

仓桥塔影

仓桥塔影的塔,就是如今矗立在工农街边上的天宁塔。这座塔,最初是唐代景龙年间一位泗州和尚集资建造的,距离现在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建塔时,说是为了镇压白沙,可见离江不远,周围的市面也不繁盛,塔后只有一个简陋的永和庵供和尚居住。到了宋代,真州成为漕运的中转枢纽,南方各地的粮食从长江进入运河,都要在这里卸落,然后转运到北方的汴京去,加之淮南的产盐又在这里集散,这就大大推动了城市的繁荣。
宋时,现今的东门、南门一带兴建起很多粮仓、盐栈,还有河道通向城内,简陋的永和庵也换成规模宏大的报恩光孝禅寺,后来又改名天宁万寿禅寺。塔以寺名,从此便称天宁塔。寺前有河,河上有桥,原名文惠桥,因为附近多粮仓,江淮发运使衙门也在附近,于是又叫仓桥。塔、河、桥相映成景,这就是仓桥塔影。天宁塔,如今只剩下剥蚀灰黯的砖身,可在当年,却是画栋飞檐,金碧辉煌。无论是旭日东升,夕阳西上,还是月白风清的夜晚,你伫立桥上,仰观古塔的雄姿丽采,俯视塔影摇曳于波光潋滟之中,确是各具特色,目迷神怡。尤其是在火树银花的灯节,塔的七层飞角上挂起红灯,又有九连灯垂直而下,远远望去,分不清是塔上的灯,还是灯做的塔;而这灯塔倒侵在一片清虚之中,水上水下,灯光闪烁辉映,形成了仓桥塔影的另一佳境。
登临天宁塔,也是过去仪征人的一个游览项目。前人留有登塔诗:“丹峰千尺插青天,此日招携历绝巅。面面挥飞开日月,重重务兀锁云烟。南来王气金陵满,东下长江碧汉连。披豁消然尘虑涤,恍疑身在斗牛边”。据说,登七层最高处,不仅全城在望,还可远眺镇江、扬州、六合以及烟波浩渺的洪泽湖、高邮湖。塔下原有慧日泉,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在寺内读书写经时曾饮用此泉水,书写镌刻“慧日泉”三字于井栏上。
历代很多文人学士慕名到这里品泉饮茗,清代诗人王渔洋就有“自怜五载真州客,初试东坡慧日泉”的诗名。近年,在天宁寺旧址(现为真州粮库)的一口井上发现镌有“古慧日泉”、“光绪十二年重建”字样的井栏,井水亦尚清冽,现已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了解更多>>

采香径

采香径

位于香山东南麓,清乾隆《江阴县志》载:“由麓而上,曲蹬盘行,攀萝扪石,足底云生,相传吴王尝遣美人采香其上(山有马蹄香,杜衡是也),曰采香径。”全径沿山由东南向西北曲折蜿蜒长约五华里,几乎横贯了整个香山。径宽一般为三尺左右,两旁青松挺立,修篁夹道,奇花竞艳丽,异草飘香,景色秀丽迷人,令人目不暇接。步行在采香径上,小石林、听松吟、香山寺、圣过潭等景点一一欣赏于目,难怪当年西施来到这里为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以至流连忘返。采香径自然就吸引了众多游客,并由此留下许多吟咏采香径的诗文。诸如:“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香径寒花落,飞泉曲涧分”等。

了解更多>>

碧鲜庵

碧鲜庵

碧鲜庵又称碧鲜岩碑。相传碧鲜庵是西晋祝英台的读书处。现善卷后洞外有一长碑,上刻"碧鲜庵"三个大字。碑身盾形,高约2.5米,依山而立。"碧鲜庵"三字是唐朝太守凤翔节度使李镔所书,魏楷,字体丰腴,端庄雍容。此碑于1994年12月被列为宜兴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了解更多>>

报恩寺

报恩寺

北塔报恩寺,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寺院,距今已有1700多年。始建于三国赤乌年间(238—251年),据史志记载,乃孙权为乳母陈氏所建,始称通玄寺。唐初改称开元寺,后易名为报恩寺。
北寺塔是中国楼阁式佛塔,塔八面九层,规模宏大,重檐复宇,为江南第一古塔。塔内设置木梯,人们循级而上,可俯瞰苏州古城全貌。北寺塔东侧是明万历四十年重建的楠木观音殿,为苏州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观音殿南面建长廊,陈列着目前国内最大的巨型漆雕《盛世滋生图》,也称《姑苏繁华图》。塔后碑亭中置有罕见的元代石雕艺术品张士诚记功碑。

了解更多>>

北极阁

北极阁

位于鼓楼东面,北依台城、玄武湖,因山形似鸡笼,故名鸡笼山。南朝为皇家苑囿之一。南朝宋时,在山顶上建立了第一个日观台,为南京第一个气象台。明代朱元璋在鸡笼山南设国子监,这是十四、五世纪我国最大的国立大学。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在此又建观象台,上设铜铸的浑天仪、简仪、圭表等天文仪器,清建“万寿阁”、“御碑亭”于其上。因亭阁位于明代“ 万真武庙”后上方,故称北极阁。

了解更多>>

北极殿

北极殿

大丰市草堰镇上,原有一座古刹北极殿,始建于何年已无考。此殿规摸宏大,山门前为飞檐琉瓦照壁,山门上嵌有白玉石横额,上镌"北极天枢"四个贴金大字,内供四大金刚塑像;穿过天井是正殿,中间供奉北极真武大帝,东厢供雷祖,西厢为僧房,殿后为上下两层藏经楼。北极殿不仅年代久远,而且它是吴王张士诚的首义地,因而声名远播。
张士诚是大丰白驹场张家墩人,小名九四。他面对元王朝的残暴统治,在红巾军起义的影响下。于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正月,偕同胞弟士义、士德、士信以及盐丁李伯升、潘元明、吕珍等十入条好汉,在北极殿藏经楼上歃血盟誓,起兵反元。他们杀场官、剿土豪,首战告捷。当年三月,张士诚一举攻克泰州。五月,攻克兴化,陷高邮,杀李齐,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至正十四年 (公元1354年)正月,张士诚以高邮为根据地,称诚王,建"大周",改元"天佑",设置官吏,分兵把守,威震四方。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元月,张士诚派张士德率大军渡江,直取常熟、常州、平江(苏州)、松江、湖州、杭州等地。张士德遂据平江,改为隆平府。平江既得,士诚自高邮来此都之,以承天寺为万岁宫。是时,"大周"版图南接绍兴,北逾徐州,西达汝、颖、濠、泗,东临大海,纵横2000余里。这是张士诚事业上的鼎盛时期。
翌年,张士诚军事上连连受挫。"步骑不敢出广德,舟师不敢溯大江"。为了摆脱困境,接受元王朝招安,官拜太尉,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张士诚又与元决裂,自称吴王。后被朱元璋击败。至正二十七年 (公元1367年)七月平江城破,张士诚被俘至金陵(南京),自缢而死,时年四十有七。
张士诚起兵称王之后,北极殿是其祭祀祖先的"香堂"。张士诚的父亲葬于草堰的"九龙口",葬礼就是在北极殿举行的。因而,每年四时八节,北极殿敬香拜佛的人十分拥挤,此是北极殿香火最鼎盛的时期。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之后,每年七月三十日,草堰人在北极殿点蛤蜊灯,烧香焚纸,祭礼"地藏王"。其实,七月三十日是张士诚殉难之日,"地藏王"实际是"祭张王"的谐音。每年八月十八日,草堰人要举行为期三天的迎神赛会,供奉都天大帝张巡,实际上也是纪念张士诚,因为这一天是张士诚的生日。此事惊动了明王朝,天启四年 (公元1624年),明王朝派地方官吏改建北极殿,意欲彻底消除张士诚在北极殿首义的影响。
民国时期,北极殿仍有和尚3人,僧田百亩,苏北缉私营官兵一度住在这里。日伪盘据时,为构筑碉堡,需要砖瓦木料,将北极殿全部拆毁。如今北极殿虽荡然无存,但盐民张士诚的英雄形象却永远屹立在草堰人民的心中。

了解更多>>

北半园

北半园

北半园即陆氏半园,占地1130平方米,位于白塔东路60号。清咸丰年间道台、安徽人陆解眉建,取名“半园”,又因在仓米巷史氏半园之北,俗称“北半园”。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2向公众开放。园在住宅东部,水池居中,环以船厅、水榭、曲廊、半亭,建筑多以半为特色。园东北部的二层半重檐楼阁,为苏州园林所仅见。园中植有白皮松、黄杨、紫藤等花木。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