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东临黄海,与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接壤,江苏与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江苏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有小桥流水的江南水色,有精巧雅致的古典园林,有烟波浩渺的湖光山色,有规模宏大的帝王陵寝,有历史悠久的千年名刹,景色优美,人文丰富,是旅游的好去处。

范文正公忠烈庙

范文正公忠烈庙

范文正公忠烈庙即范公祠,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是纪念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年)而建。绍兴年间重修改建天平山附近范仲淹所建祖祠及其子孙增建的范公祠,揭宋帝所赐“忠烈”之榜于庙门。 元、明、清三代,祠庙历经战火,屡塌屡修。民国初年也曾稍事修葺,并改“敕赐范文正公忠烈庙”额为“范文正公祠”。至1982年全面整修,次年竣工。1989年纪念范公诞辰一千周年之际,又在祠前建四柱三间三楼石坊,镌刻范公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地址:城西8.5公里天平山东南麓

了解更多>>

范公祠及天平山庄

范公祠及天平山庄

范文正公忠烈庙即范公祠,是纪念范仲淹(989 1052年),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人。少时孤贫,刻苦自励,胸有大志,为秀才时便以天下为己任,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举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力主改革。又曾先后出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和河东、陕西四路宣抚使,改革军制,防御西夏,巩固边防。担任地方官时,所到之处,能体察百姓疾苦,皆有治绩。曾任苏州知州,治理水患,创建州学,造福乡里。工于诗词散文,所作《岳阳楼记》一文尤为千古名篇。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范仲淹殁于1052年,谥文正。宋室南渡后,苏州官绅认为“苏,公故郡也,而天平山则公祠墓在焉,公之精神必往来乎此”。而天平山则公祠墓附近,原有范仲淹所建祖祠及其子孙增建的范公祠,遂于绍兴年间重修改建一新,揭宋帝所赐“忠烈”之榜于庙门。
  元、明、清三代,祠庙历经战火,屡塌屡修。民国初年也曾稍事修葺,并改“敕赐范文正公忠烈庙”额为“范文正公祠”。此后即失于修护,日渐颓败。至1982年全面整修,次年竣工。1989年纪念范公诞辰一千周年之际,又在祠前建四柱三间三楼石坊,镌刻范公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公祠东南朝向,现有仪门和享堂两进硬山式建筑,围以院墙。仪门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明间设断砌门,门下方置抱鼓石,上方设门簪,悬“第一流人物”横匾。仪门左右各附碑亭一间。藏旧有历代碑石,有明成化六年(1470年)重立的元代书法家赵孟钏?445年)所立、碑阴刻有忠烈庙全图的《重修范文正公忠烈庙记》;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奉督抚司道府各宪严禁采石碑文》;乾隆七年(1742年)《为违禁斩脉事》碑等。仪门和享堂之间为庭院,中辟石驳方池,绕以石栏,跨水架单拱石桥。享堂为硬山式面阔13.4米,进深10米,四周除脊柱外全为石柱。明间四根金柱承以方形石础,其四周镂刻麒麟、狻猊、马、鹿等神兽,四角镌饰兽头,构图丰满古雅,刀法宛转流畅,形象生动传神,应为宋代遗物。明间供有新塑的范仲淹像和恢复不久的“济时良相”、“学醇业广”两方横匾。左右次间北墙嵌有清康熙二十四年和乾隆四十四年的修庙碑刻。
  天平山庄则是范仲淹十七世孙范允临所建。乾隆七年重新修葺,“庄内诸胜,尽还其观”,改名赐山旧庐。十六年至四十九年,清高宗弘历四游天平,范氏裔孙为此陆续增建坊、亭、楼、殿等,总称高义园。咸丰十年(1860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遭受战火毁坏,同治五年至921年陆续修复,此后又日渐衰败,直至1954年才由人民政府拨款整修。未料十年动乱,非但工程停顿,且古迹复遭破坏。1981年至1983年再次全面整修。如今,天平山庄主要由咒钵庵、来燕榭、范参议祠、高义园和白云古刹五个部分组成,还应包括“高义园”石坊、接架亭、御碑亭等附属建筑,以及十景塘、宛转桥和古枫林,占地总面积约5.3万平方米。

了解更多>>

范堤烟雨

范堤烟雨

范堤,是指范公堤,为北宋范仲淹所筑。古人登范公堤东望,堤外有烟墩 (烽火墩)七十余座,远近相接,如有兵变匪警,即在墩上点火报警;还有潮墩 (救命墩)103座,涨潮时,赶海人爬上潮墩避难。烟墩、潮墩星罗棋布,海雾飘忽,茫茫苍苍,别是一番风光。清人高岑题《范堤烟雨》诗曰:
拾青闲步兴从容,清景无涯忆范公。
柳眼凝烟眠晓日,桃腮含雨笑春风。
四围碧水空濛里,十里青芜杳霭中。
踏遍芳龄一回首,朝暾红过大堤东。

了解更多>>

范成大祠

范成大祠

原名范文穆公祠,位于市郊石湖行春桥畔茶磨屿下,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范大成(1126 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人。诗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宋四大家”。官至参知政事、资政殿大学士。曾奉命出使金邦,坚强不屈,不辱使命,几乎被杀。使金途中所作行诗,表达了渴望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石湖是范大成归隐之地,依随地势高下,建造亭台楼榭,遍栽花木,有千岩观、天镜阁、盟鸥亭、玉雪坡、农圃堂诸胜。宋孝宗题'石湖'二字赐之,遂有石湖别墅之称。别墅因人而名盛,与湖山风光相得益彰,为时人所倾倒,竞相赋诗作文,成为一时盛事。淳熙十三年(1186年),范成大在石湖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他一生田园诗的代表作。著有《石湖集》一百三十六卷及《骖鸾录》、《吴船录》、《桂海虞衡志》、《吴郡志》等。
  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御史卢雍于石湖茶磨山北、行春桥南建范文穆公祠,以纪念范成大。次年,将范成大手书《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摹刻石碑,嵌于祠壁。万历四十年(1612年)参议范允临重建。崇祯十二年(1639年)巡抚张国维修。清乾隆间宫廷画家、苏州人徐杨所作《盛世滋长图》中,绘有祠宇全貌,依山临湖,规模颇宏。嘉庆三年(1798年)范来宗有修。同治年间重修。1926年李根源先生前往访古时,尚有祠宇三进,享堂正中供有范文穆公神主。伺候年久失修,日渐倾圮。从1984年起,开始全面整修祠宇,并将西南侧海潮寺划入,1986年竣工开放,成为石湖风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
  修复一新的范成大祠背山面湖,东向,有祠门、享堂两进,左右以廊相连,中为庭院。祠门额“范文穆公祠”,面阔三间,硬山顶。享堂面阔三间16米,进深8米,硬山顶。堂内悬“寿栎堂”匾,有范成大塑像。左右壁间嵌明代石刻田园诗碑七方,诗、书、刻俱佳,堪称珍品。

了解更多>>

二泉茶社

二泉茶社

由陆游题名的江南第二泉,原名永宁泉,距今已有1600多年。永宁泉清水一潭,深六七尺,大旱不涸,清冽甘美,沁人心脾,为金陵名泉之一。二泉茶社位于江南第二泉之上,原名永宁泉茶社。游人倚窗而坐,近俯清泉,品茗一杯雨花茶,清雅芬芳,回味无穷。雨花茶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1986年获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获国家首届食品博览会银奖。交通:“二泉茶社” 位于雨花台东岗,是雨花台风景区的闻名景点。到雨花台风景区的交通非常方便,依据不同发车地分别有不同的行车路线,这里给出经过雨花台风景区的所有公交线路名称、停靠站点及服务时间。南京市公交线路一览表(最近更新 2005年10月26日 )线路名称、停靠站点及服务时间2西街、雨花台、雨花路、中华门内、长乐路、三山街、内桥、户部街、新街口、网巾市、大行宫北站、四牌楼、鸡鸣寺、北京东路、太平门、岗子村、锁金村、新庄、长途东站 西街 5:00-23:00长途东站5:00-23:0016南京西站、热河路、大桥南路、萨家湾、三牌楼、南京饭店、山西路、大方巷、鼓楼、鼓楼医院、珠江路、新街口北站、新街口南站、三元巷、内桥、三山街、长乐路、中华门内、雨花路、雨花台 南京西站5:00-23:00雨花台 5:00-23:00

了解更多>>

鹅鼻嘴公园

鹅鼻嘴公园

\"山环芙蓉城,私怪鹅鼻状\"。美丽的江阴要塞景区(鹅鼻嘴公园)位于江阴长江大桥西北部,距市区一公里,逶迤蜿蜒多姿,形如鹅伸鼻江中而得名。
景区占地1280亩,以山体为主,森林茂密,野趣浓郁。江阴要塞风景区由鹅山景区(原鹅鼻嘴公园)、大湾景区、东山景区三部分组成,雄伟壮观的中国第一悬索桥横贯旅游区中部,形成以大桥为标志性景观,明清古炮台、要塞森林公园相匹配,拥有江...

了解更多>>

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碑

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碑

位于下关热河路广场中心,建于1979年。远远望去,整座纪念碑如同一艘乘风破浪的战舰。碑座正面镌刻邓小平手书“渡江胜利纪念碑”,背面镌刻毛泽东手迹《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了解更多>>

都市农庄

都市农庄

座落在南京市浦口区乌江镇十里茶棚,占地300亩,集种植、养殖、农业旅游、观光、餐饮为一体的都市农庄。
农庄被有关部门认定为:“南京市生态教育基地”、“南京市农业科普教育基地”、“浦口区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基地”、“南京市农业科技示范园”、与江苏省抗衰老学会联办“江苏养生益寿园”。
农庄种植的国内外名特水果有11大类50多个品种,现建有观光葡萄园、桃园、秋果园、杏、李、梨良种园,食用笋兼观光竹园。每年三月可观光,4月至11月,月月可采果;养殖的特禽有:绿头野鸭、野鸡、火鸡、蓝孔雀等十多个品种。农庄生产加工的“帅旗牌”真空包装开袋即食的“帅旗牌”野鸭,以其小、皮薄、肉瘦、滋补、保健,深受消费者喜爱。
农庄最终建成:百花园、百鸟园、百果园、百岁园。

了解更多>>

斗野亭

斗野亭

斗野亭位于邵伯, 始建于宋熙宁二年(1069年),因亭的位置“于天文属斗分野”而得名,斗野亭雄踞高丘,面临邵伯湖,凭眺湖光浩渺,远观帆影点点,近看田家炊烟,都有无穷的乐趣。数百年来,斗野亭引动了诸多文人墨客来此观景赋诗,尤以北宋年间的文人来得最为集中,名声最显,而且来必写诗,诗必绝妙。
最先来的是孙觉(高邮人),曾竭力提拔秦观,并将其介绍给苏东坡,高邮文游台便是当年苏轼、秦观、孙觉、王巩饮酒论诗之所。如果说文游台是他们会聚的史册,那么斗野亭即是他们友谊的丰碑。孙觉写的是五古:“淮海无林邱,旷泽千里平。一渠闲防潴,物色故不清。老僧喜穿筑,北户延朱甍。檐楯斗杓落,帘帷河汉倾。平湖杳无涯,湛湛春波生。结缆嗟已晚,不见芙蓉城。尚想紫芡盘,明珠出新烹。平生有微尚,一舟聊寄行。遇胜辄偃蹇,霜须刷澄明。可待齿牙豁,归欤谢浮荣。”从孙觉的诗可看出斗野亭确实怡人。首先是气势雄伟。“檐楯斗杓落,帘帷河汉倾”,结构仿佛天上落下的北斗星,其帷幕犹如天上倾泻的银河。其次是周围的景色美,邵伯湖内荷花盛开,藕香洋溢,如果在斗野亭上,面对湖水,吃上“紫芡”、喝上“新烹”,其乐何及?即使他这个老翁也陶醉其间了。
孙觉是春天来的,邵伯湖荷花满湖仅是他的想象,而他的好朋友苏东坡是秋天来的,也赋诗一首,诗的题目是《次孙觉谏议韵寄子由》:“落帆谢公渚,日脚东西平。孤亭得小憩,暮景含余清。坐待斗与牛,错落挂南甍。老僧如宿昔,一笑意已倾。新诗出故人,旧事疑前生。吾生七往来,送老海上城。逢人辄自哂,得鱼不忍烹。似闻绩溪老,复作东都行。小诗如秋菊,艳艳霜中明。过此感我言,长篇发春荣。”“小诗如秋菊,艳艳霜中明”,似乎是即景有感之句。在诗中他分明心情不畅,颇有欲言难诉的隐痛,因此遇上僧人倒是很感亲切。而对朋友的诗,他赞扬“新诗出故人,旧事疑前生”。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斗野亭上写了两首诗,一首是《邵伯埭上斗野亭》,另一首是《和子瞻次孙觉谏议韵·邵伯闸上斗野亭见寄》。从“昔游有遗咏,枯墨存高甍,”看出他前次写的诗已被人刊刻置放于亭中。苏辙对兄长的境遇不平,他劝兄长“早为归耕计,免惭老僧荣”。僧荣即斗野亭主人,诗的意思是说哥哥你不如早点归田隐居,垂钓江湖。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与东坡并称“苏黄”,他的和诗是《和孙莘老题邵伯斗野亭》,称赞老师的诗“苏州来赋诗,句与秋气清”。他也是秋天来的,所以笔下的景色比较萧瑟,“籁箫吹木末,浪波沸庖烹”,“霜清见鱼行”,“白鸥远飞回”。当然景是寓情的,他也屡遭排挤,所以最后也发出了“佳人归何时”的感叹。这“佳人”即指孙觉,他在朝廷中也难立足,所以黄庭坚关切地劝他也解甲归田,摆脱荣华富贵。秦观也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在文学史上以词著称。苏词豪放,秦词婉约,两者互为词坛犄角之势。他的《和孙莘老题邵伯斗野亭》写作亦在秋天,他的诗长于写景,近景“菱荷枯折尽,积水寒更清”,“村墟翳茅竹,孤烟起晨烹”;远景“北眺桑梓(高邮)国,悠然白云生。南望古邗沟,沧波带芜城(扬州)”。一次看不够,还想春天再来:“何时复来游,春风发鲜荣。”
其后,苏门四学士中的张耒又来此写了《和孙莘老题邵伯斗野亭》。晁补之虽未和孙莘老,但也写过《视邵伯埭新堤》三首。其后还有北宋诗人张舜民也写过《和孙莘老题邵伯斗野亭》,南宋诗人尤袤等又来此作过诗。
2001年秋,邵伯镇政府投巨资,择址在京杭运河与古邗沟交汇处,新建斗野亭园。主亭飞檐翘角,古朴典雅,亭内集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四大书法家字迹镌七贤诗碑于壁。周边有亭、长廊,东有假山耸立,北置铁牛卧蹲,临水为雕石栏杆。优美的环境,玲珑精致的建筑艺术风格,名诗名墨的丰富文化内涵为海内少有,可与闻名全国的北京陶然亭、徐州放鹤亭、滁州醉翁亭、陕西喜雨亭四大名亭相媲美。游者入园,既可观赏七贤诗作和四大书法家墨宝,又可饱览运河风光,是邵伯目前最佳景点。

了解更多>>

洞庭东山

洞庭东山

游雨花胜境,逛陆巷古村。洞庭东山,又称东洞庭山,俗称东山。东山是延伸于太湖中的一个半岛,三面环水,万顷湖光连天,渔帆鸥影点点,与洞庭西山、光福邓蔚等72峰交汇而成绮丽宽广的太湖风景区。雕花楼坐落于苏州洞庭东山镇,义县香山建筑雕刻的代表作,木刻浮雕出于香山木雕艺人周云龙之手,为研究中国近、现代民间雕刻艺术传统、地方流派和技法难得的实物(不同于西山雕花楼)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