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东临黄海,与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接壤,江苏与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江苏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有小桥流水的江南水色,有精巧雅致的古典园林,有烟波浩渺的湖光山色,有规模宏大的帝王陵寝,有历史悠久的千年名刹,景色优美,人文丰富,是旅游的好去处。

故黄河公园

故黄河公园

故黄河公园是徐州任命改造故黄河的杰作,是徐州人民的骄傲。公园贯穿古城,全长7公里,绿化面积157.6亩,为开放式的大型公共绿地。
   故黄河公园,北起合群桥,南至鸡嘴坝,横贯市区庆云、济众、和平等9座大桥和中山、淮海、建国等市区7条主干道,全长6313米,宽20米,花坛166个,乔灌木90225株,树种50多个,游园道路8000余米,绿化面积157.6亩。林带面积43亩,每年播种花草30多亩。昔日的黄河故道,而今如绿色玉带,沿碧水清波绕系城区腰间,成为徐州市重要的风景旅游带。
故黄河公园是徐州任命改造故黄河的杰作,是徐州人民的骄傲。公园贯穿古城,全长7公里,绿化面积157.6亩,为开放式的大型公共绿地。
  徐州,地处沂、沭、泗诸水下游,历史上汹涌的黄河给沿岸人民带来无数沉重的灾难,徐州人民饱受水害之苦。 公元1875年,黄河在徐州留下了一条故道,由于黄河故道河床高出地面,堤岸残破,河道淤塞,每逢汛期,故黄河水位高出地面3至7米,严重威胁着市区人民的财产安全。为此,徐州人民曾经进行过无数次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了宋知州苏轼、明总理河道潘季训治水保城的业绩和佳话。
  解放以来,徐州市委、市政府本着"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方针,先后对河床进行了大规模整治,五十年代末基本控制了水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市人民政府决心从根本上治理故黄河,变水患为水利,一方面对河床进行疏浚、加宽、复堤、砌石挡水,一方面铺路架桥,河岸广植花草树木,大搞绿化,开始了新的黄河综合治理工程。经过十余年建设,一个绿树成荫,四季常青、景点相连、景色宜人的开放式带状公园呈现在市民面前。
徐州,地处沂、沭、泗诸水下游,历史上汹涌的黄河给沿岸人民带来无数沉重的灾难,徐州人民饱受水害之苦。 公元1875年,黄河在徐州留下了一条故道,由于黄河故道河床高出地面,堤岸残破,河道淤塞,每逢汛期,故黄河水位高出地面3至7米,严重威胁着市区人民的财产安全。为此,徐州人民曾经进行过无数次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了宋知州苏轼、明总理河道潘季训治水保城的业绩和佳话。 但在生产力低下的旧社会,根治黄患,人们只能寄"苏姑显灵"、"铁牛镇水",而故黄河,犹如一条巨大的水袋,千百年来悬吊在徐州人民头顶,随时都有浇顶之灾。
  
水患不除,寝食难安。解放以来,徐州市委、市政府本着"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方针,先后对河床进行了大规模整治,五十年代末基本控制了水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市人民政府决心从根本上治理故黄河,变水患为水利,一方面对河床进行疏浚、加宽、复堤、砌石挡水,一方面铺路架桥,河岸广植花草树木,大搞绿化,开始了新的黄河综合治理工程。经过十余年建设,一个绿树成荫,四季常青、景点相连、景色宜人的开放式带状公园呈现在市民面前。
  
鸡嘴坝水面宽阔,风景迷人,西岸广植花草,雪松滴翠,杨柳依依。东岸幢幢高楼错落有致,色彩明快。阳春三月,紫荆绯红,迎春绽金,草坪如茵,河水凝碧,一派盎然生机。河心显红岛,为纪念苏姑"舍身退水"而建。苏姑,宋苏轼幼女。相传苏轼值徐州时,值大水围城。苏轼祈祷河神,河神托梦要送一位年轻美貌女子方可退水。苏轼幼女苏姑依然月上城堞,跳向洪水之中,大水遂退。苏姑红鞋在此现出水面。后人为了纪念她,在河中建一鞋状小岛,故名"显红岛"显红岛周围遍植垂柳、黄杨及其他花草灌木,给波光粼粼的水面平添了几分情趣,也给故黄河两岸的人民留下了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显红岛以北和平桥至合群桥河道西侧,各式花家相连,长廊花坛错落有致。沿河玉兰园、老年园、青年园、儿童园、迎春园、畔园依次展开,园园有别,处处相异。花草树木异彩分呈:玉兰,亭亭玉立;木槿,婀娜多姿;丝兰,晶莹碧透......到处花坛锦簇,犹如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长卷。
  
故黄河公园至庆云桥有三处徐州人民治水纪念物,即牌楼、黄楼和镇水铁牛。牌楼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三(1818年),1987年11月重建,为三开间牌坊式结构,耸立于庆云桥东侧,牌楼雕梁画栋,四角飞檐,上覆绿釉筒瓦,横额两面题书,一为"大河前横",一为"五省通衢"。黄楼为彭城五大名楼之一,始建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建筑规模宏大,面临大河,气势雄伟,外涂黄土,名曰"黄楼",取"以土胜水"之意。黄楼因有苏轼率全市军民抗洪、建楼镇水之说,历代文人登临怀古,题咏歌颂者颇多。镇水铁牛。在牌楼附近的墙基上,原铸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亦是徐州人民希冀根治水患和饱受水患的见证。铁牛"文革"中被毁。1985年重铸,仍置旧址。1987年园林部门又在黄河迎春桥头竖起一尊8吨重的铜牛,其形象雄姿勃勃,昂首高吼,象征着历代徐州人民战胜故黄河,拓荒进去时代精神。目前,徐州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正进行故黄河的综合开发和绿化美化工程,黄河两岸将更加美丽。故黄河公园每天都在向人们诉说过去,奔向未来。

了解更多>>

古驿站-盂城驿

古驿站-盂城驿

盂城驿位于江苏省高邮市南门外馆驿巷13号,明洪武八年开设(1375年),是京杭大运河旁一处重要的水马驿站。
据记载,其时,整个驿站有正厅、后厅各5间,库房3间,廊房14间,马房20间,前鼓楼3间,照壁楼1座,驿丞宅1所……鼎盛时期厅房100多间,另有驿马65区,驿船18条,马夫、水夫200多名。
盂城驿承接了高邮的秦亭、汉舍、唐馆、宋站、元赤的邮驿风范,显示了邮驿发祥地之一的魅力。公元前223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就曾在此“筑高台置邮亭”,高邮由此而得名。早在西汉时期,在由京师长安通往淮泗而达长江的主干驿道上,高邮亭承担繁重的邮传任务。
隋代大运河的开挖、疏拓和傍河御道的出现,则为高邮此后绵延千年以上的“邮之路”(即水马驿道并行)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唐代李吉甫在高邮修筑平津堰,就住在作为驿站的高邮候馆。宋代高邮修筑城墙,在商贸发达的北门外都酒务街设迎华驿,这是史载的高邮最早的驿站。北宋至和二年,王安石来高邮在驿馆会见当地贤士王令等人。宋代在高邮城西南设高沙馆。元代有高邮驿,地处繁华的西门外,至正年间,改名秦淮驿,后又名秦邮驿。明代嘉靖三十六年(1557)古驿毁于倭火,几成废墟。而后盂城驿得以重光,隆庆二年(1568)知州赵来亨。重建盂城驿,实现了古代临政者“上对得起祖宗,下有惠于后人”的夙愿。
1985年,在高邮城南发现了至今保存完好的明代盂城驿,我国邮驿史长达3000多年,历代建立的驿站、递铺数以万计,但绝大多数已经荡然无存。

了解更多>>

古樟植物园

古樟植物园

古樟植物园位于吴县西山景区,因园区有千年香樟树而得名。中国科学院中山植物研究所、苏州城建环保学院设计建设的古樟植物园,充分利用西山丰富的植物资源。引进大量名贵花草树木,既有园林之美,又不失自然野趣。

了解更多>>

古樟园

古樟园

“古樟园,历称“双观庙”。自梁、宋、元至今,历史悠久。依山傍水,环境清幽。庙园内两株千年古樟浓荫蔽日,享有“江南第一樟,吴中第一树”之美名。”

了解更多>>

古运河畔万善塔

古运河畔万善塔

万善塔,初称万寿塔,明崇祯十年(1637年)建成。位"县东一里转河北岸"。因隔河有万历皇帝御赐匾额的万善寺,后万寿塔被称为万善塔。 万善塔从古运河河湾里拔地而起,直指苍穹,巍然屹立,雄奇挺拔,因而,又有"通天塔"之称。 万善塔属江浙一带砖身木檐楼阁塔的格局,八角七级,朴实无华。塔体全部用砖砌成,按层建造塔宝,各室架设木梁,上铺楼板按层折上,峰回路转,供游人登临远眺。塔室正方形,上下楼室内壁45度交错,重叠为八角形。每室四面开壶门,外观为隔面开壶门,上下交叉,互相辉映。塔檐由数层砖块叠涩,下出木椽,斗拱承托,铎铃悬挂,充分体现了明代古塔的建筑风格。塔体自下面上逐渐收缩,塔顶安置瘦长铁制塔刹,全塔商有47,76米,外观呈现出一枝欣长娟秀的文笔形象,故又有"文笔塔"、"文峰塔"的雅称。1969年,曾从八角形地宫石函内发掘出玉制拂像、佛珠、银龙和笔现等文物数十件。 从河湾里一跃而起,凌空挺立,这在全国数百座古塔中,堪称一绝,所以,它又赢得了"古运河畔第一塔"的美誉。1988年10月,丹阳市人民政府对万善塔进行了修缮。修缮后的万善塔充满着勃勃生气。

了解更多>>

古云梯关

古云梯关

在江苏响水县黄圩镇云梯关村境内,有一座八角亭,亭内竖立着一块清嘉庆十五年所立的“古云梯关”四字巨碑,是历史上被称为江淮第平原第一关——云梯关遗址。
据《阜宁县志》记载:“北宋元以前,北沙即为海口,自黄河夺淮合流入海,淤沙渐涨,有土套十余,形若云梯,故以名云梯关。”可见,云梯关以地形而得名,其建于何时,未见确实记载,尚待考定,清代河督靳辅在《开辟河口》一书中说:“云梯关者,不知起自何时,乃黄、淮二渎所由入海者也。往时,关外即海。”据推算,云梯关最迟建于宋元之时。
云梯关控河面海,军事地位十分重要。明初在此设置大河卫,屯兵驻防,以禁倭寇侵扰。同时,云梯关还是沿海与内河水路交通要道,自元代起,淮河漕运船队大都经此出入,或南下闽浙,或北上齐鲁,或逆淮西行,进入苏皖腹地。云梯关附近至今仍保留着大关、钱码头、杨码头、王码头等地名,足见其当年关隘的规模和功能。云梯关也是中华历史上治水利民的重要见证,自黄淮合流后,其下游水患不断,给黎民百姓造成极大危害,因此,自明代起,朝廷均十分重视治理。这从云梯关保存的碑匾中可以得到佐证:清乾隆皇帝御书“利导东浙”匾额;嘉庆皇帝为庆贺治淮大捷决提合垅,亲书“朝宗普庆”匾额;康熙、光绪年间河督张鹏翮、左宗棠巡视云梯关时也都留下了墨迹。
从现存的资料和遗址规模看,历史上的云梯关气势非凡,建筑宏伟,包括土城5座,很为气势,曾有不少名胜。从关隘向东,有名为“淮北第一泉”—七星泉,泉水酿酒甚美,酒名“金盘露”,明代曾作贡品,当关有禹王庙,为清河督张鹏嗣所建,庙内有海神殿、如来殿、无梁殿等五进殿宇,第五殿供祀禹王像,整个禹王庙富丽堂皇。庙后有平台一座,台上造阁三层,又名“望海楼”,为清道光河督麟见亭所建,庙内有石碑十余块,尽载治河之事,如此名胜,大部分于抗战期间被毁。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云梯关虽因黄河复归故道而逐渐名匿声销,但它在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却不可磨灭。作为交通要冲,它为推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作为海防关隘,它为抗御倭寇作出重大的贡献;作为险要河防,它为防治水患提供过有益的借鉴,作为古隘胜地,它为旅游事业的发展曾谱过篇章。
古云梯关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为了开发修复这一历史古迹,近年来,黄圩镇已着手整理云梯关历史资料,收集散落民间的云梯关文物,至目前为止,已初步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有关云梯关史料,已登记收集云梯关文物50多件。

了解更多>>

古苏州城

古苏州城

这里,古典与潮流共存;这里,音韵与诗词并赏;这里,人文与情感互融。这里,就是梦入江南烟水路的古城苏州。
五千年的古韵流转,每格细致的花窗,每道悠远的回廊,都能看见这古典美城的一颦一笑,更能从曲池间的流水,垂岩上的滴露中听见她的香甜软语。
飞檐翘角风铃铮铮,粉墙黛瓦碧意凝转,移窗花影,浮萍映水,悠扬婉转的是丝竹之声不绝于耳,空中漫溢着茉莉的甜香。正所谓山是玲珑的,水是含羞的,文人墨客留下来的诗词歌赋是流芳千古的。
风叩门环,蕉窗听雨,这个城市有的是空灵和婉约,是的,她不现代,她也没有脂粉香浓,她只是那么安然,自在的生活,素面不染烟尘。她就是应该这么古典,那些小小精致的美丽,本就不需要过多的修饰。
苏州,一个值得玩古的地方。

了解更多>>

古松园

古松园

沿充满中国江南园林意境的小院,两边两扇拱门其一入内,有小桥、假山叠石、小亭、名“松风草堂”砖木结构,飞檐翘角的房子,叫“曲廊”的回廊,满目草木葱翠,一片幽然。被圆形石栏砌在院落正中的正是650岁的罗汉松,此松是元末文学家(诗坛领袖,其诗称“铁崖体”)、书法家、画家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原籍浙江诸暨,徒居胥浦(今金山),于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六十寿辰时所植。后人为纪念这位名士,也称这树为铁崖松。入秋后,树的针叶有形似骨牌点的黄色斑点,故又称骨牌松、剔牙松。树高7.2米,胸围2.8米,蓬径4.8米。古松遒劲略斜,底部残破成一半,树身整体却油光发亮,生气勃勃,参天生长,枝干拔长错节劲韧,老当益壮,仿佛能让人读到历史的沧桑留痕。其实,古松就是历史的“见证人”,站在树下,思绪翩然,教科书中许多概念化的东西在这里找到了最直观最流畅的形象。罗汉松是古松园最大的看点,建“古松园”在当时的上海,是首个以古树为主题的景观示范点,约1亩地。

罗汉松相邻的北侧是一棵厚壳松,与罗汉松的褐黑油亮相比,树身淡土黄,较圆,枝干挺直。据旁碑石介绍,植种于清同治年,据说,是亭林同善堂种。

厚壳松旁有一古井,井栏呈八角形,近旁的假石上写“八角古井”。据传,八角井是旧时亭林八景之一,此井应在读书堆东侧(现邮电局)位置,井边刻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4字可辩,栏下用瓦砌直至井底。不知此井是否属于原古井移来,还是另一古井,因井封闭,不得而知。

古松园给人的感觉小却又不小,说它小,是园林高度微缩,用书法类比,是把字写在小玉石上的感觉,用放大镜才能看,但却是精致的。说它不小,当然是指那棵罗汉松等的历史,和一代文化人物和界地的人文气息,作为一个亭林后人也好,一个炎黄子孙也罢,聆听历史,多读历史,总是对增加自己底蕴,开阔个人视野有无穷好处的。

了解更多>>

古寿圣寺

古寿圣寺

古寿圣寺,俗名河南寺,南寺,在镇南,与湖南村、湖北口、湖西庄隔湖相望。寺内有三间两层大楼名水云楼,取其云水苍茫之意。水云楼建于明代。道光《东台县志》称其为溱潼古迹,并且绘了一幅图附在志上,观其图,可见当年水波云影,楼台耸立,树木扶疏,风帆远近,景色十分雅致。水云楼原来四角翘起俗称“泛角”,咸丰年间毁于大火。后来主持僧大更和尚重砌,改为不“泛角”。据说明代吏部侍郎储巏少年时曾来此楼读书。故“南寺书楼”又称“南楼读书”。南寺已成为溱潼粮食仓库,水云楼不复存在。此景意境,只能从诗中去体会了。

了解更多>>

古生物标本展览馆

古生物标本展览馆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位于风景秀丽的玄武湖畔。该所是我国从事古生物研究的专门机构,被国际古生物学者誉为世界三大古生物研究中心之一。古生物标本展览馆是该所向公众开放的一个窗口,目前馆内收藏精美化石标本近二十万件。
展览馆分设两个展厅,共展出动物和植物两大生物界五十多个生物门类化石标本1万多件。其中无脊椎动物化石主要有三叶虫、笔石、头足类、珊瑚、腕足类、腹足类、双壳类、叶肢介、苔幼虫、层孔虫、有孔虫、放射虫、介形虫、牙形刺等;脊椎动物化石主要有恐龙、恐龙蛋、鸟类、鱼类、野猪、犀牛等;植物化石除了原始的藻类植物之外,还有粗大的乔木和其它植物化石。这些化石,年龄最老的有八亿多年,最年轻的也有几十万年。
第一展厅的标本以不同地区、不同生物门类和不同研究领域分专题排列,展出的精美化石有三十多个生物化石门类的标本,有来自世界屋脊的珊瑚、腕足类、双壳类、腹足类、头足类,有被称为二十世纪最惊人发现之一的澄江生物化石群的标本,有来自南极的化石和岩石标本。通过这些化石标本的观察,对认识青藏高原由大洋到世界屋脊的演变,加深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理解以及板块活动等都有很大帮助。
第二展厅的标本按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展出震旦纪(距今8亿多年)至第四纪各地质时代中的主要生物门类化石约五千多件,这些化石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化石中有原始的单细胞生物,也有高等生物化石,有身体巨大的恐龙,也有微米、毫米大小的介形虫、有孔虫等微体化石标本。该展厅科普性强,充分展示了地球早期生命从低等到高等的演化过程。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