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东临黄海,与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接壤,江苏与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江苏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有小桥流水的江南水色,有精巧雅致的古典园林,有烟波浩渺的湖光山色,有规模宏大的帝王陵寝,有历史悠久的千年名刹,景色优美,人文丰富,是旅游的好去处。

天放楼

天放楼

原名懋基,又名天翮,号壮游、鹤望,笔名天放楼主人、爱自由者、金一等,青年时期曾热心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96年金松岑在同里创办"自治学社"和"理化音乐传习所",传受新文化。1902年创办同川学堂。1923年出任吴江教育局长,1927年又人江苏省水利局长。其著述甚丰,主要著作有:著名小书《孽海花》、《天放楼诗集》、《天放楼文言》、《孤根集》、《皖志列传》等。

了解更多>>

天池山、花山

天池山、花山

天池山位于苏州城西15公里处,因半山有一名为“天池”的水池而得名。天池山中多泉,寺前有清心泉,寒枯泉,寺旁山上有直径半米多的圆形山泉名“钵盂泉”,还有水声如捣的“地雷泉”,掬手可盈的“盈盈泉”及“天池第一泉”。
天池山东半边,人称“华山”,又称“花山”,因山顶巨石状如莲花而得名。这里长松夹道,十分幽静。康熙、乾隆都曾游览过华山。花山自古以来是佛教胜地,阿弥陀佛石雕被誉为吴中第一佛。每年春天,这里举办以相约在春天,相会在花山为主题的花山春会,仲秋有花山重阳登高节。
票价:天池山20元、花山16元
地址:吴中区藏书镇东北4公里处

了解更多>>

天堡城与地堡城

天堡城与地堡城

位于南京西峰山,是太平天国时期修筑的两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天堡城在西峰山上,今紫金山天文台内,筑于绝壁之寂,可以俯瞰全城。地堡城在西峰山下、太平门外,炮台坚固。上下呼应,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形势。

了解更多>>

陶行知墓

陶行知墓

陶行知墓丘直径约8米、高2.80米,墓前台阶7级。墓道立有墓碑和牌坊等。墓碑碑额刻云纹,高0.60米、宽1.56米、厚0.20米;碑身高2.28米、宽1.50米、厚0.24米,正面刻沈钧儒题:“陶行知先生之墓”,下署“中国五十三人民团体公葬”。碑座高0.21米、宽2.35米、厚1米。牌坊立于1946年12月,高约5米,宽4米,横额上刻陶行知书“爱满天下”,坊柱上刻郭沫若题陶行知遗教:“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解放后,该墓经多次整修绿化,供人凭吊。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濬,后改知行,又改行知,安徽歙县人。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诗人,南京晓庄师范创办人。他最早注意乡村教育问题,1927年创办南京市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为晓庄学校。主编过《乡材教师》、《晓庄学校丛书》等书刊,主张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他先后访问过欧美28个国家,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发动华侨捐款兴国。1938年夏,任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5年春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被选为中央常委。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在上海逝世,遗嘱归葬南京晓庄。1982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陶行知墓在中央门外晓庄崂山。陶行知墓保存完好。

了解更多>>

桃源涧

桃源涧

在虞山北麓。上部涧身狭长,涧底大石平铺,大雨后水流急泻直下,形如一柄宝剑,寒光闪闪。石壁上刻有“古月寒泉”四字。中部巨石坦荡,水从光滑的石坡上飞泻而下,声如鼓琴击筑。涧中突兀的盘形大石上刻有“桃源涧”三字,是清光绪年间稷山居士陶睿宣所书。此处风景优美,附会着众多神话传说。

了解更多>>

桃叶渡

桃叶渡

在十里秦淮与占青溪水道合流处四周,即淮青桥东.今渡口处立有“桃叶渡碑”,并建有“桃叶渡亭”。桃叶渡之名的由来,要追溯到六朝东晋时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七子王献之,他常在这里迎接他的爱妾桃叶渡河。那时内秦淮河水面阔,遇有风浪,若摆渡不慎,常会翻船。桃叶每次摆渡心里害怕,回此王献之为她写了一首《桃叶歌》:“桃仙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后人为了纪念王献之,遂把他当年迎接桃叶的渡口命名为桃叶渡。从六朝到明清,桃叶渡处均为繁华地段。河舫竞立,灯船萧鼓。清顺治年间,孝陵卫人金云南迁居渡口,见渡口非常拥挤,常有人落水而死,便捐建木桥,题名“利涉桥”(取便利涉水之意),康熙二年(1663年)易木桥为石桥。1984年,有关部门在渡口原址立桃叶渡碑。

了解更多>>

桃花坞公园

桃花坞公园

桃花坞公园江苏淮安建成有桃仙广场,古朴里茶座,桃缘展馆,东门人口之桃源吊桥、拟木拟石假山、山水瀑布、桃花涧、“农家乐”大型音乐水车、仿桃仿树造型的西如口大门等景点。该园树种以桃树为主,杂以数十种观赏木,每当桃花盛开的季节,排云如海,游人如织,姹紫嫣红,怡魂悦魄。园内因原地形造势置景,朴野而生动,是人们休闲娱乐观赏游览的一处胜境。

了解更多>>

糖坊廊河房

糖坊廊河房

糖坊廊河房,其建筑平面呈菱形。宅内有跑马楼两进,中间为内天井,后面河厅一进,为清代中晚期建筑风格。跑马楼檐下栏板、挂落雕刻十分精美,多为戏曲图案,现保存完好。河房高大的封火山墙,在秦淮河畔尤显突出。糖坊廊河房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糖坊廊河房位于中华门城堡西侧,糖坊廊61号,南临秦淮河。

了解更多>>

唐寅祠

唐寅祠

唐寅祠原名唐解元祠,位于阊门内桃花坞廖家巷前新街10号准提庵(又名七子庵),明万历十年(1582年)僧旭小在此构禅房数楹,天启六年(1626年)杨大潆创精舍于此,供奉准提佛像,名为准提庵。清康熙时,江苏巡抚宋荦重修。嘉庆五年(1800年)吴县知县唐仲冕又修,并拓庵东别室为唐解元祠,祀唐寅、祝允明、文徵明三君像,署其室曰“桃花仙馆”。同治年间复修,1923年再修。准提庵坐北朝南,现占地约2000平方米。山门面阔五间,进深七界,硬山造。梢间向北构东西两廊各六间两架,贯通大殿,中为广庭。大殿面阔五间计18.2米,进深13界计14米,高10.2米,单檐硬山顶,左右梢间双层。山墙作观音兜,两侧延伸为波浪形坡,墙中央塑“佛”字。大殿构筑高敞,前为鹤胫轩廊,后作船篷轩廊。前廊梁枋木构几乎无处不加雕饰,雕工甚精,有浙派风格。庵中曾附祀明苏州知府金迥、复社中坚杨廷枢,今殿前东廊尚存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王琰题赞的《杨忠节公遗像》石刻,西廊有同治八年(1869年)胡伯仁所撰《金公祠记》碑石。大殿后有楼房和附房,多为民国时所构。
准提庵大殿及两廊曾于1989年维修,一度作苏州丝绸博物馆馆址,现由苏州版画院使用,1996年再次维修。

了解更多>>

唐代中和钟

唐代中和钟

江苏第一钟
当你漫步丹阳公园,在绿树掩映中,会突然惊喜地发现一座古朴的钟亭,亭中那雄深厚重、绿锈斑斑的铜钟赫然在目。它就是名闻遐迩的"江苏第一钟"--唐代中和钟。
说起江苏的名钟,本应首数苏州寒山寺的那一口。当你读到唐代张继那首著名的《枫桥夜泊》时,耳畔便会自动响起那力透千年勾起人无限幽思的钟声。然而可惜的是,唐诗依在,唐钟已不存。明代嘉靖僧人本寂曾仿之重铸,却又不幸流入东瀛,现在的苏州寒山寺的那口钟是靖光绪三十年间再铸的。目前,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铜钟有四口,丹阳唐中和钟因钟龄最长,遂被冠为"江苏第一钟"。
丹阳唐中和钟高2.14来,厚0.11米,口径1.41米,重为6025斤,唇六曲,口沿铸以宽郭,钟体黝绿,钟上铸之兽纽,为双龙双角,相背连体,身被鳞片,撑足躬背,长舌下垂,造型雄健华美。它是传说中龙之第五子蒲牟的形象,因其生性好鸣爱吵闹,司职钟纽。
唐钟铸造于康中和三年,相传为一名明王十四娘的捐资首倡以铸。它采用了我国传统的戴帽泥法,用四圈泥范套合戴帽,一次浇铸成型。它的内壁几乎没有缺陷,表面光滑严密;范缝细并经磨锉,浇铸水平很高。钟体祷有铭文,因年久剥蚀,大多模糊难辨。
唐中和钟的问世,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工艺的杰出水平,为中国古代文化增添了异彩,它端庄、古术、雄伟、秀美,在落日的映照下,显得风姿绰约,婷婷玉立,向人们展示着它重获新生的动人风采。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