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东临黄海,与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接壤,江苏与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江苏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有小桥流水的江南水色,有精巧雅致的古典园林,有烟波浩渺的湖光山色,有规模宏大的帝王陵寝,有历史悠久的千年名刹,景色优美,人文丰富,是旅游的好去处。

翁同和墓

翁同和墓

虞山鹁鸽峰山麓。墓前有古柏四株,虬枝铁干,苍劲清奇。翁同??,字声甫,号叔平,晚号松禅老人,又号瓶庐居士。江苏常熟人。善诗文,能绘画,尤擅书法,是晚清享有盛名的书法家。又是晚清名臣。以状元入翰林,曾任同治、光绪二帝的师傅,官至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入军机,世称“状元宰相”。因为赞助戊戌变法,被革职回乡。
翁同??墓有罗城、坟堆、拜台、墓道、墓后有石灰石碑一通,省保护单位。

了解更多>>

文苑

文苑

位于竹林寺东麓,是为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及其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兴建的一座主题性公园。占地4公顷,有成片香樟林、竹林和花草,建有文心阁和学林轩,设有儿童角、学生广场、水榭舞台和全民健身设施。文心阁为二层歇山清式建筑,清雅朴实,总领全苑,与雕龙池、知音亭相得益彰,是文人雅士聚会的好地方。学林轩当门塑立着刘勰铜像。轩内共分文学、艺术、科技、文化和对外交流5个馆,分门别类地陈列着镇江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这些名人中,有的是地道的镇江人士;有的是在镇江居住了相当长时间、以镇江为第二故乡的客籍人士;还有几位是历史上与镇江有着不解之缘、为镇江的历史文化发展作出过杰出的贡献的外国名人,学林轩是喻示学人如林、垂范后世、代代有继之意。

了解更多>>

文游台

文游台

文游台,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年),原为东岳行宫,(也有资料记载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现存建筑大部为嘉庆十九年重建)。据《高邮州志》载:“宋苏轼过高邮,与寓贤王巩、郡人孙觉、秦观载酒论文于此。时郡守以群贤毕集,颜日文游台”。自宋以来,此处名胜一直吸引四方文人学士前来访古拜贤。宋代诗人曾几在《文游台》诗中写道“忆昔坡仙此地游,一时人物尽风流,香莼紫蟹供怀酌,彩笔银钩人唱酬”。
文游台是筑在东山(亦称泰山)顶端的高台建筑,登高四望,东观禾田,西览湖天,秦少游所描绘的“吾乡如覆盂,地处扬楚脊,环以万顷湖,天粘四无壁”的水乡自然景象尽收眼底。
文游台前为盍簪堂,四壁嵌有《秦邮帖》,乃清代嘉庆年间高邮知州师兆龙集苏东坡、黄庭坚、米元章、秦少游、赵子昂、董其昌等名家书法,由著名金石家钱泳勒刻而成,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文游台西侧为明代建造的专为纪念苏轼、孙觉、秦观、王巩的古四贤祠,祠后是幽静典雅的秦观读书台,再往西为“映翠园”“重光亭”等古典建筑。
盍簪堂踞文游台前,面阔,进深各五间,单檐歇山板瓦顶。堂内壁东西北三面嵌有《秦邮贴》四卷石刻25块,画象石刻3块。
四贤祠位于文游台西侧,有门厅三间,祠宇三间。为明代纪念苏轼、孙觉、秦观、王巩聚会于此而建造。门厅为砖雕门楼,形象生动,中部为“文王访贤”两侧上方为“文武状元”。下为“渔樵耕读”。
丹井寒泉位于文游台保护区内,根据秦邮八景所新建的景点。“丹井寒泉”为书法家田原所书。

了解更多>>

文心雕龙纪念馆

文心雕龙纪念馆

南京建成《文心雕龙》纪念馆旅游景点,填补了六朝古都的这一历史空白,实现了国内外《文心雕龙》研究者和中华文化爱好者的愿望。六朝时期的齐、梁时代,闻名学者刘勰在首都建康(今南京)东郊的钟山定林寺完成了“中国第一部文学百科全书”《文心雕龙》,这部影响深远的巨著发展到今天,已在国内外形成了专门的学科“文心学”,又称“龙学”。《文心雕龙》目前已有韩、日、英、意、德五种文字的译本,全世界十多个国家的学者对它做了研究,先后共发表过学术论文近3000篇,出版过专著210多部。该纪念馆设于南京钟山南麓的定林山庄内,纪念馆分前、中、后三个展厅,以南京“钟山与六朝都城”、“钟山定林寺”、“刘勰与《文心雕龙》”三个展览单元,揭示了刘勰及《文心雕龙》与六朝首都、钟山及与定林寺的密切关系。刘勰在钟山定林寺前后生活了20年左右,他在这里借助定林寺丰富的藏书,潜心学习和研究,最终完成了标志着辉煌成就的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钟山定林寺也因刘勰的学术成就而名垂青史。不仅展出了近年来在钟山南麓出土的反映六朝时代文化面貌的瓷器、铜器、砖瓦、陶俑、石刻等各类文物,而且还向观众披露了南朝钟山定林寺遗址的考古发现。纪念馆还重点展出了国内外迄今对刘勰和《文心雕龙》研究的丰富成果,包括刘勰生平、不同时期《文心雕龙》的版本、论著等,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刘勰及《文心雕龙》的文化地位。该纪念馆设于南京钟山南麓的定林山庄内,纪念馆分前、中、后三个展厅,以南京“钟山与六朝都城”、“钟山定林寺”、“刘勰与《文心雕龙》”三个展览单元,揭示了刘勰及《文心雕龙》与六朝首都、钟山及与定林寺的密切关系。刘勰在钟山定林寺前后生活了20年左右,他在这里借助定林寺丰富的藏书,潜心学习和研究,最终完成了标志着辉煌成就的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钟山定林寺也因刘勰的学术成就而名垂青史。不仅展出了近年来在钟山南麓出土的反映六朝时代文化面貌的瓷器、铜器、砖瓦、陶俑、石刻等各类文物,而且还向观众披露了南朝钟山定林寺遗址的考古发现。纪念馆还重点展出了国内外迄今对刘勰和《文心雕龙》研究的丰富成果,包括刘勰生平、不同时期《文心雕龙》的版本、论著等,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刘勰及《文心雕龙》的文化地位。

了解更多>>

文通塔

文通塔

文通塔旧称尊胜塔,又称文峰塔。在淮安市内勺湖公园内,城西北角的运河之畔。始建于东晋大兴二年(319年),多次重修。文通塔是一座具有佛教传统的古建筑,全部是砖结构,无梁柱,现为七层八角形,六七两层无塔门。内部空腔。五层以上是穹窿式的砖顶,顶上为八角形藻井。塔高约23米,塔身呈抛物线形状,较优美。1958年、1966年、1979年曾三次修葺,恢复了登塔转梯和下面三层楼板。东、南增建古式花墙与外界隔开,院门题额“文通塔苑”。苑内花木丛生,塔北勺湖如镜,塔影倒悬,别有风趣。

了解更多>>

文起堂

文起堂

即张献翼故居,位于干将路128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张献翼,明嘉靖年间苏州名士,与兄张凤翼(戏曲作家)、弟张燕翼(画家)并有才名,号称“三张”。张献翼著有《文起堂集》、《读易纪闻》、《纨绮集》等。张凤翼著有《处实堂集》,以及传奇戏曲《红拂记》、《虎符记》、《祝发记》、《窃符记》、《灌园记》等,散曲集有《敲月轩词稿》文起堂坐北朝南,现存轿厅、大厅及东西两厢房,占地约650平方米。整体形式、构筑风格充分体现了明代建筑特征,具有较高艺术价值。惜现状残破严重。文起堂原为三进,门厅于解放前拆除。1993年干将路拓宽,经批准拆除了轿厅前的两厢,缩小了天井。

了解更多>>

文徽明墓

文徽明墓

在吴县市陆墓镇文陵村李家洪。文徽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徽明,后更字征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吴县市)人。明著名书画家。54岁以岁贡生荐试吏部,任翰林院待诏,三年辞旧。他和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为“吴门画派”重要成员。他早年文章学吴宽;书法学李应祯,师二王(王?x之、王献之)、钟太傅(钟骡);画学沈周;后来又专门研究郭熙、赵松雪的画法。他所绘山水、花鸟、竹果无不精工,以细致死胜,在我国绘画史上有特殊地位。
文徽明墓穴保存完好,封土高约1米。墓前有照池,1984年将里口发现的石马、石虎等石刻运到墓地暂时保存,并修复了坟包。

了解更多>>

文德桥

文德桥

文德桥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其后颡经翻建。“文德桥”的“文德”二字取自儒家思想“文章道德天下第一”的意思。

了解更多>>

文昌阁太平军营垒遗址

文昌阁太平军营垒遗址

位于中街路马大鹿巷12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天国军械所遗址本为邱氏宅第“慎修堂”,建于明代。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进入苏州前,宅主携眷离城避乱。战后返回,见厅堂庭院中有煤、铁、炮、炮弹之类,显然做过军械修造工场,民间亦相传为太平天国军械所。同治年间,邱氏曾重修住宅。本世纪60年代初期,从庭院地下发现并出土了石炮弹、圆形铁地雷、锯断的铁炮、太平军军刀之类兵器 ,估计为当初重修宅第时就地掩埋的。
  全宅占地近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三路四进。中路依次门厅、轿厅、大厅和楼厅。大厅面阔三间计17.55米,进深13.7米,东、西、北三面围以宽阔的隔木屏。扁作梁架,山雾云等雕饰简洁圆润,脊檩等处彩绘依稀有龙纹,后檐留存具有太平天国特色的龙凤滴水。大厅前砖刻门楼有清同治年款。除尚具明代建筑风格的轿厅和大厅外,宅内其他建筑多为清代重建。西路书房前有白皮松一株,大可合抱,高约三丈,亦明代时物。1994年文物管理部门对大厅进行了全面整修, 其余建筑仍散为民居。

了解更多>>

卫道观前潘宅

卫道观前潘宅

即礼耕堂,位于平江路卫道观前1 8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此宅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徽商潘麟兆所建。占地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坐北朝南,可分五路六进,后通混堂巷,规模庞大,屋宇高峻,装修精致,现状尚称完整。中路建筑偏西,依次为门厅、轿厅、大厅及三进楼厅。大厅原有“礼耕堂”匾额,系硬山造,面阔五间17米,进深13.7米,台基为花岗石锁口石加侧塘石,高55厘米,锁口石厚达26厘米。明间设置踏步三级,制作精细,平整光滑。扁作梁架构,前廊设一枝香轩,厅内置前后船篷轩,中为四界大梁。前檐挑檩头雕水浪龙头鲤鱼,内挑雕灵芝梁垫,原厅内左右稍间隔有矮墙半栏,喜庆祝寿时,大厅权作戏台,男宾在厅中观赏,半栏外供女宾看戏听曲。综观该大厅,结构规整,用材粗壮,制作精细,为清乾隆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后堂为五间两厢楼,重檐式,楼下前构鹤胫轩、船篷轩、梁垫雕有各种花卉,保存完整。东路前部为鸳鸯厅,梁架前圆作后扁作。厅前庭院中有白皮松、紫薇等古树名木,原有假山已被拆走,仅存零星湖石。全宅共有八座砖雕门楼,现中路轿厅、大厅、堂楼前各一座保存最为完好,刻有乾隆五十二年款。每座门楼各具特色。轿厅前砖雕楼宽3.25米,硬山式,山面砖博风,脊吻为外开口龙头。飞椽微有卷刹,檐下立雕莲花式一斗三升斗拱,上枋素平。枋下饰葵式乱纹嵌花结挂落。字碑题刻“居德斯颐”四字,以蝙蝠、荷叶镶边。门楣上的下枋“一块玉”,雕锁形两边各穿一圆孔花钱。整体造型繁简分明,雕刻精良。轿厅背后面对礼耕堂的砖门楼为歇山顶,三落水,翼角起翘,面宽3.35米。斗拱六朵,出华拱三跳,两侧加枫拱。上枋雕缠枝牡丹三方,垂柱饰曲尺回纹,立雕灵芝吊篮。字碑题刻“秉经酌雅”四字,左右兜肚起凸线香熏图雕饰,周饰回纹边。镶边镂空立雕各式花草纹,平座置回纹勾栏,下饰回纹镶花结挂落。垛头素平,勒脚为须弥座式。安清水砖贴面库门。整体造型美观,上部雕刻华丽,下部稳重简洁,目前保存完好。第四进堂楼前砖门楼,雕刻最为精致,硬山式,山面做砖细博风。门楼宽3.33米,字碑被粉刷,有待清理。檐下饰回纹。斗拱两跳,枫拱镂雕各式花草。该砖门楼整体采用立体镂雕工艺,雕饰突出底面。上枋 、下枋、兜肚、垂柱及两侧山面,满雕四季花卉,中央以牡丹为主,两边饰有梅、兰、竹、菊、桂、桃花、鸡冠花、石榴、灵芝、佛手、寿桃,集名花仙果于一处,千姿百态,古色古香。最引人注目的是,左右垂柱定盘枋各雕饰一只蟾蜍,神态毕具,栩栩如生。门楼脊头镂雕蝙蝠流云和飞龙流云,凸出于白墙间,飘然欲动。潘宅中路保存的这三座砖雕门楼,各具特色,构图严谨,制作精细,雕镂工巧,充分体现苏州传统手工砖雕的高超技艺,堪称清代砖雕上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