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东临黄海,与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接壤,江苏与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江苏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有小桥流水的江南水色,有精巧雅致的古典园林,有烟波浩渺的湖光山色,有规模宏大的帝王陵寝,有历史悠久的千年名刹,景色优美,人文丰富,是旅游的好去处。

江阴市刘氏兄弟纪念馆

江阴市刘氏兄弟纪念馆

刘氏兄弟纪念馆是江阴市人民政府为纪念我国现代文化名人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三兄弟而利用刘氏后裔捐赠的祖籍故居改建的。 刘半农(1891-1934),名复,原名寿彭,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他一生追求真理,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许多震惊文坛的进步论著,成为新文化运动中一位“斗士”和“闯将”。他是白话诗歌的拓荒者,现代民歌研究的带头人,具有开拓精神的杂文家。他又是我国语言学及摄影理论奠基人,是我国第一个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的语言学家。 刘天华(1895-1932),原名寿椿,半农二弟,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他是民族乐器的革新者,第一次将二胡、琵琶的表现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境地。他在我国音乐史上第一个沿用西方五线谱记录整理民间音乐,不仅创作了《病中吟》、《良霄》、《空山鸟语》、《光明行》等不朽名曲,而且培养了大批二胡、琵琶传人。   刘北茂(1903-1981),原名寿慈,半农三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是刘天华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和发展者。天华逝世后,刘北茂继承其兄“改进国乐”的遗志,先后创作了《汉江潮》、《小花鼓》、《流芳曲》等一百多首二胡演奏曲,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多产的作曲家,被誉为“民族音乐大师”。 刘氏兄弟纪念馆

了解更多>>

江南陆师学堂

江南陆师学堂

江南陆师学堂成立于1898年2月,位于南京城北妙耳山。该校由两江总督张之洞请奏创办。钱德培、俞明震等人先后担任总办(校长)。王伯沆曾任教习。自第二期起开办附设矿路学堂。鲁迅1899年就读矿路学堂,1901年毕业。江南陆师学堂开办四期后停办。民国时期在南京设陆军大学(北洋政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身)、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国民党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后身)。共和国时期中国陆军最高学府--南京陆军指挥学院位于南京市浦口区。

了解更多>>

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座落于太湖之滨的江南名城无锡,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享有“轻工高等教育明珠”美誉的江南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到国立中央大学;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组建的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到1958年该系整建制东迁无锡,成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经过一个世纪的风雨和近50年的建设与发展,江南大学已成为一所规模结构较为合理,教学质量优异,办学效益显著,科研、教学、服务均得到社会公认,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学科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九大门类,18个院(系),共60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3100余人(含工程硕士生),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8900余人,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类留学生340余名,继续教育(含特色自考)、网络教育学生15000余人。学校还设有国际教育学院、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的莱姆顿学院及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学的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学校是省文明学校、省文明单位。学校设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2个博士后流动站和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1个博士专业点,59个硕士专业点,8个工程硕士点。全校18个院系中有15个院系具备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学校拥有4个国家级和部省级重点学科,建有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的高层次人才。学校建有科技部、国家计委等批准的“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1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实验室。食品科学、发酵工程等2个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独特优势,实力雄厚,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548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2名为双聘院士),太湖学者7人,教授184名,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490名。由350多名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组成的学术带头群体,为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学校是我国轻工、食品、生物技术高科技的摇篮与依托单位之一。“十五”期间,学校承担并完成了大批国家级、省部级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应用基础研究课题,其中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国家“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江苏省“十五”攻关项目等,已有200多项研究成果经过鉴定或验收,其中有80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70多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和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在2003年、2005年分别获得的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2004年,学校共申请专利1056项,授权专利301项。2005年学校专利申请量位于全国高校第五位,江苏高校第一位。学校重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快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江苏省沿江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在轻工、食品、纺织、环境、化工、生物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优势,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在科研开发、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全面合作,推动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与地方政府合资建立的省级大学科技园,已成为高科技研究项目的重要孵化基地。学校成立了由海尔集团、茅台酒集团、青岛啤酒集团、北京燕京啤酒集团、绍兴黄酒集团、江苏小天鹅集团等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加盟的董事会,注重学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和为社会各方面的服务。各院(系)也建有40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加的二级董事会。中国电信、丹尼克斯(中国)有限公司、嘉里粮油(深圳)商务拓展有限公司、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国民淀粉上海化学有限公司、希捷电子、三得利(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青岛啤酒集团、重庆啤酒集团、杰能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天赐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国际特品(ISP)(香港)有限公司、东洋之花化妆品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在学校设立各类奖学、奖教金,每年发放的奖学金总额达800多万元。学校与国内外的教学科研交流合作频繁,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接受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高校。自六十年代开始,就接受和培养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学校现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4所大学建立了紧密的校际交流关系,并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近20个国家的高校、机构开展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学校聘请了50多位国外著名的学者和教授担任学校的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每年举办国际及双边学术交流会,已逐步成为轻纺、食品、艺术设计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中心。校训“笃学尚行,止于至善”是江南大学师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她充分表明了学校既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注重科学素养的形成,又注重人文素质的提高;既强调求真务实、锲而不舍的学风,又强调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彰显轻工特色;关注国计民生;拓展学科领域;促进文理交融。”经过多年努力,学校已形成了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注重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和经济社会急需的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学校图书馆现有藏书170万册、电子图书8.56万册,中外文期刊3100余种,建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学校编辑出版了《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食品与生物技术》、《无锡教育学院学报》、《冷饮和速冻食品工业》、《电池工业》等杂志,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在教育部和省、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学校新校区已屹立在太湖之滨、山水之间。新校区占地3125亩,以“生态校园·曲水流觞”为设计理念,融青瓦白墙的江南建筑风格与小溪、树林、草坪的多层次园林空间为一体,展现绿色、水乡、文化韵味。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校园,为莘莘学子学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迈入新世纪,学校迎来了改革发展的良好机遇,国家“211工程”二期重点建设和发展了工业生物技术、食品科学工程和安全、工业设计创新系统、纤维制品现代加工技术、中小企业管理与发展、轻工过程信息化科学与工程等6个优势和特色明显的学科群,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在轻纺、食品、艺术设计、管理等学科领域的优势地位,使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方位的提高。积百载跬步,创世纪辉煌。“十一五”期间,学校将通过全面实施“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机制活校、服务名校”的发展方略,把江南大学建成培养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进行知识创新的基地,推动成果转化的中心,开展社会服务的窗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将屹立在中国的江南

了解更多>>

江海风情园

江海风情园

江海风情园:  江海风情园是一个自然生态园、人文生态园,又是南通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验园,更是海门这块滨江乐土上的新世纪花园。  园区占地400亩,以田园风光、湖光山色和古朴民居为载体,融江海风情和民俗文化于一体,形象地展示海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农业文明,形成了她明净、清新的格调和大气、自然的气质。园区在为全市青少年提供一个课外活动营地的同时,也给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更为海门沿江风光旅游带锦上添花。

了解更多>>

建湖县

建湖县

建湖县素有“杂技之乡”、“烟花之都”的盛誉。作为具有深厚历史传统的地方 特色产品和民间艺术,建湖的烟花经久不衰,享有盛誉,出口烟花质量连续14年位居全国之首, 是建湖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建湖是中国三个杂技艺术发祥地之一,杂技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 和南派风格以及精湛的技艺焕发出熠熠光彩。 建湖县位于江苏省东北,盐城市的中西部,东枕通榆公路,西襟射阳湖。地理坐标在东经119º33’∽120º05’、北纬33º16’∽33º41’之间,南北长43.7公里,东西宽48.7公里,总面积为1154平方公里。县治所在地近湖镇。 县境地处苏北里下河地区“三大洼”的下洼,平均地面真高1.74米,汛期雨水偏多易成涝灾。腹地干流东西两塘河,南承高、宝、兴、泰诸湖之水,北注射阳河与东流黄沙港入海。温带季风气候明显,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无霜期212天。传统物产有“稻麦蒲柴藕,鱼蟹鳖蛋虾”,素称“饭稻羹鱼”之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享有盐阜区的“小乌克兰”称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生产不断发展,现为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 全境平畴沃野,沟河纵横,圩区棋布,长堤环绕,绿树掩映,呈现一派水乡风光。境西湖区,景色绝佳,“九龙口”之奇,“永浮墩”之怪,神奇莫测,闻名遐尔,有水乡“西湖”之称,令人流连忘返。 县城近湖镇,位于县境中部,交通便利,陆上公路成网,内联乡镇,外接全国;水上航运畅通,北达滨海、射阳,南抵高港、上海;邮电发达;工商企业繁荣,集市贸易活跃,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县域原是古淮夷地的一部分,春秋初,地近古干(邗)国。干亡,吴国掩有其地;吴亡,地属越;越亡,地入楚。秦和汉初为射阳县东境,其后射阳、盐渎分治,县境大部为盐渎县辖地,只有西南临湖地区仍属射阳。至东晋义熙年间,射阳县废置,盐渎改称盐城,县境的东部仍属盐城,西部划属新设的左乡县。唐时全为盐城属境,此后大致相沿未变。1941年秋,根据当时斗争形势的需要,决定划盐城县西北乡部分建立建阳县。因境内建阳镇而得名。后因与福建省建阳县同名,于1951年取建阳、湖垛两镇的首字改称建湖县。 古往今来,建湖人文荟萃,英雄辈出。南宋左丞相、民族英雄陆秀夫,明代英宗年间的镇国大将军颜彪,清初大名士孙一致,晚清爱国诗人陈玉澍,抗日殉难将领陈中柱、马玉仁以及当代已故名人陈中凡、乔冠华等,都出生于此。县境是全国著名“杂技故乡”之一,淮剧的发祥地。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改革在深入,建设在发展。建湖勤劳勇敢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决心开拓进取,励精图治,为振兴中华,建设新水乡而努力。 [人口民族]   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为791159人,人口总数在全市9个县(市、区)中居第六位。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408974人,女性人口382185人,性别比为107:100。全县非农业人口264281人,占总人口的33.4%,比上年减少2188人,减少2.8%;农业人口526878人,占总人口的66.6%。年内出生人口6032人,比上年减少347人,出生率7.62‰,死亡人口4575人,死亡率5.78‰,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4‰,比上年上升0.05‰。 全县居民以汉族为主。另有30个少数民族,人口为689人,各少数民族人口分别为:回族61人、满族47人、苗族208人、壮族26人、傣族11人、土家族35人、朝鲜族1人、侗族32人、布依族115人、哈尼族8人、水族12人、布郎族4人、蒙古族6人、彝族27人、佤族12人、藏族2人、瑶族4人、白族7人、拉祜族30人、畲族1人、黎族4人、傈僳族2人、纳西族1人、景颇族1人、仫佬族3人、锡白族1人、羌族1人、普米族1人、土族2人,其它1人。 [资 源]   土地资源 全县耕地面积90.52万亩,人平占有耕地1.142亩,土地肥沃,适宜粮、棉、油料、水果、蔬菜等各种作物生长,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日光、风力资源 日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县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受海洋季风影响,正常风力为3.4米/秒,对调节气温和作物的栽培生长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但风力资源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   水资源 我县地处淮河下游,是里下河地区的腹部洼地,境内沟河纵横,水资源十分丰富,自然降水量大,水域广阔,地下淡水资源比较丰富。全县共有水域面积39.9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9.58%,其中荡滩面积22.3万亩。水资源是仅次于耕地面积的第二大资源,而且水质肥沃,天然饵料比较充足,属营养性水体,适宜多种水生植物和各种淡水鱼类的生长繁衍,淡水鱼养殖年生长期可达7个月以上,是江苏省水产养殖十强县,江苏最大的螃蟹养殖基地。   生物资源 县境生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植物资源育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地被植物等三大类,1000余种, 仅草本植物就有115种,分属25科。动物资源有陆生动物和水生动物近1000

了解更多>>

环城国家森林公园

环城国家森林公园

泉山森林公园是江苏徐州环城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景区,位于市区南部,总面积3500余亩。泉山由五座山峰组成,又称“五老峰”,为彭城第一山。泉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景观优美,动植物资源丰富,誉称“”自然氧吧,具有“绿、奇、秀、幽、野”的特色,近年来相继被确立为省级环保教育和科普教育基地。

了解更多>>

淮安广场

淮安广场

欧洲风情街——淮安广场·位于淮安市淮海东路65号,属市政府重点工程。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打造一个核心商业街,体现零售商航母的规模效应。 广场的欧洲风情街,采用最佳的业种定位与组合。欧美经典时尚服饰与旅游商品附带特色休闲,风味美食,整个街区相映生辉,形成消费购物和休闲互补的全新商业结构体系,使各店铺循环获利。 全面升级的商业形态,采取统一:街区形象设计、商业推广、店头广告、户外广告等,崭新的商业形态,必将产生强大的商业凝聚力。 投足欧洲风情街,提供5年委托经营,年回报率8%,首期三年一次性返还,5年后形成一个成熟的黄金商业旺铺。 商界历来有“抢占淮安就等于抢占苏北”,因此说,买广场商铺就等于掌握了财富的机遇

了解更多>>

红豆院

红豆院

红豆院:   红豆院在顾山东北2公里的红豆村,因有千年珍稀红豆树闻名于世。民间相传为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在顾山读书选编《昭明文选》时手植,称梁苑中物,距今当有1400余年。   据前志载:“元时曾一度枯槁,至清乾隆间复萌,于古根旁茁生四干。控观均势若虬龙老树。”原老树高约3米有余,干径达1米左右,正干早已枯腐,作半环状两人手可围,其根蟠屈仰露四出,自南旁生1枝,自北旁生3枝,挺拔耸峙,4干大亦盈抱,高皆倍于正干,霜皮斑驳,枝叶繁茂。1983年春,迎老树南2米处,又长出2株新枝。此树每逢春夏之交放花,作淡白轻黄色,至深秋结实。荚椭圆形,其豆色泽殷红,晶莹明澈,几如宝石,是红豆中的佼佼者。因久存而不蛀、不坏,往昔人们把它镶嵌在戒指、耳环等饰物上。青年男女用它作为信物馈赠,寄托相思。故红豆又名相思子。生长在南方的红豆树均为常绿乔木,此树则为冬季 落叶乔木。它在植物学上是独科分支,《世界植物大辞典》正式命名为“戴氏红豆树”,又称“顾山红豆树”。  1982年,江阴县人民政府拨款在红豆树四周筑古式围墙和廊壁,取名“红豆院”。上海电视台三次来红豆村拍摄《红豆村里红豆树》、《红豆树发新芽》、《红豆树下相思多》等短片,向全国作介绍。江阴市锡剧团根据红豆树传说编演锡剧《寂寞红豆魂》,并由江苏电视台拍摄为戏曲电视剧《红豆魂》。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