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东临黄海,与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接壤,江苏与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江苏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有小桥流水的江南水色,有精巧雅致的古典园林,有烟波浩渺的湖光山色,有规模宏大的帝王陵寝,有历史悠久的千年名刹,景色优美,人文丰富,是旅游的好去处。

普哈丁墓园

普哈丁墓园

普哈丁是回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16世孙,南宋咸淳年间来扬州传教,后逝于此。 普哈丁墓园俗名回回堂、巴巴窑,在解放桥南堍,古运河东岸土岗上,整个墓园建筑分三大部分:墓城清真寺和东郊公园,占地27余亩,此墓园原是专为安葬普哈丁的,后来又陆续安葬了一些阿拉伯人。 墓园大门石额题刻“西域先贤普哈丁之墓”,下暑“乾隆丙申重建”,入门向右有一拱门,内有一座清代中叶建的小型清真寺,寺内礼拜殿有拱形圣龛及由阿文《古兰经》组成的图案,使其具有浓厚的伊斯兰宗教气氛,直对大门是石阶甬道,可直达墓域,普哈丁墓就葬于其墓亭中央地下。 普哈丁墓园是伊斯兰文化与扬州建筑文化交流融合的实物例证,也是中国与阿拉伯人在文化交流的结晶和友好往来的例证。 普哈丁墓园

了解更多>>

平湖秋色

平湖秋色

平湖,指的是大纵湖。秋夜眺望湖面,明月清光,天水一色,风景如画。清人高岑题《平湖秋月》诗云: 扁舟一棹泛秋湖,月色平铺似画图。 红蓼花疏波滚雪,白苹叶细露凝酥。 一天星斗凉如洗,两岸人烟泼欲无。 最是夜深风浪涌,水晶盘里走龙珠。 大纵湖为古射阳的一部分。京剧有出戏叫'鸿门宴',项伯救了刘邦的命,刘邦得了天下,赐项伯姓刘,封他为射阳侯,他的封地在今盐城、宝应一带。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从古射阳分出盐渎县,盐渎县与射阳县(今宝应县)'分湖而治',在射阳县为镇 (今沙沟镇),在盐渎县为村(今东沙沟),村西有河,为二县界沟。这个分界线,历时两千一百多年,至今未变。

了解更多>>

鸟悦园

鸟悦园

徐州鸟悦园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徐州环城国家森林公园泉山森林公园龙泉湖畔。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罩网区面积3.1万平方米,网中柱高46米。总投资1000万元,是全国最大的生态鸟园。鸟悦园依托泉山森林公园独特的自然景观,集观赏、科普、休闲、生产经营于一体。园内有世界珍奇鸟类15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多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0多种,园内分设孔雀、锦鸡、丹顶鹤、白天鹅、黑天鹅、鸵鸟、大雁、火烈鸟、猛禽等十几个观赏区;设有人鸟对话廊、鸟类表演、孔雀东南飞、八哥上手、儿童乐园等一些娱乐项目,同时正在积极练习冠鹤放飞、丹顶鹤跳舞、人骑驼鸟等项目。是人们亲近鸟类、休闲娱乐、假日出游的首眩 为了满足社会餐饮的需求,该园特禽场向社会提供自己饲养的鸵鸟、鸸鹋、孔雀、火鸡、珍珠鸟、各种山鸡、各种野鸭、大雁等各种珍禽野味。同时进行珍奇鸟类繁殖。该园正充分利用面积大的优势,健全基础设施,努力朝鸟类保护、展出、表演、交换、科普、娱乐和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鸟园方向发展,同时诚挚欢迎国内外同行与本园合作,进行鸟类的交换、繁殖、科普教育、经验交流等,共同致力于鸟类保护事业。联系电话: 0516-83880943 0516-83898617徐州鸟悦园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徐州环城国家森林公园泉山森林公园龙泉湖畔。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罩网区面积3.1万平方米,网中柱高46米。总投资1000万元,是全国最大的生态鸟园。鸟悦园依托泉山森林公园独特的自然景观,集观赏、科普、休闲、生产经营于一体。园内有世界珍奇鸟类15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多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0多种,园内分设孔雀、锦鸡、丹顶鹤、白天鹅、黑天鹅、鸵鸟、大雁、火烈鸟、猛禽等十几个观赏区;设有人鸟对话廊、鸟类表演、孔雀东南飞、八哥上手、儿童乐园等一些娱乐项目,同时正在积极练习冠鹤放飞、丹顶鹤跳舞、人骑驼鸟等项目。是人们亲近鸟类、休闲娱乐、假日出游的首眩 为了满足社会餐饮的需求,该园特禽场向社会提供自己饲养的鸵鸟、鸸鹋、孔雀、火鸡、珍珠鸟、各种山鸡、各种野鸭、大雁等各种珍禽野味。同时进行珍奇鸟类繁殖。该园正充分利用面积大的优势,健全基础设施,努力朝鸟类保护、展出、表演、交换、科普、娱乐和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鸟园方向发展,同时诚挚欢迎国内外同行与本园合作,进行鸟类的交换、繁殖、科普教育、经验交流等,共同致力于鸟类保护事业。联系电话: 0516-83880943 0516-83898617

了解更多>>

南园茶社

南园茶社

位于镇区最南端,是古镇历史上“南市晓烟”的原址,茶社初名“福安茶社”,建于清末。因陈去病、柳亚子在此商讨成立“南社”之事,即被后人俗称“南园茶社”。 历史:1930年,陈去病从南京返回家乡同里以后,颐养天年,曾多次来到这茶社品茶。 福安茶社的老板受陈去病、柳亚子等思想家、革命家的影响,也同情、支持辛亥革命,和陈去病结下不解之缘。 两人在一次交谈当中,陈去病向老板试探性提议把福安茶社更名为“南园茶社”,去掉中间二字即为南社,意在纪念南社革命活动的想法,听得老板频频点头称好。 从此,“福安”茶社的名字变了,变成了“南园茶社”。这个带有很强政治色彩的名字是任何一个商人都不能轻易用“倾家荡产”来换取的。

了解更多>>

南通纺织博物馆

南通纺织博物馆

南通纺织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纺织专业博物馆,自1985年10月开馆以来,接待了数十万中外宾客,被誉为集历史、科技、园林为一体的纺织大观园。 馆内的基本陈列展现中国与南通纺织的悠久历史,还有过去手工纺织染生产的演示、参与项目。花木掩映的琵琶湖,复建的农舍、路亭、城门、古街、牌坊、钟楼是该馆的主要景观。展品除历代纺织机具、产品、文献外,还有19世纪末引进的系列纺织机械。到此漫游,可增进对纺织历史发展的认识,并得到回归自然的美好享受。

了解更多>>

南通大学医学院

南通大学医学院

南通大学医学院(College of Medicine, Nantong University)位于江苏省南通市的濠河之畔。它东倚文峰公园,北邻南通博物苑;校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6.6公顷的水面,波光粼粼,碧波荡漾;长达1000米的林荫小道环绕水边,与白墙红顶的建筑楼群交相辉映,构成了美丽而幽静的校园环境。南通大学医学院的前身是南通医学院(Nantong Medical College,1958年-2004年)。由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于1912年创建,建立时定名为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先后改为私立南通医科大学(1927年)和南通大学医科(1928年)。1930年11月私立南通大学改为南通学院医科。1938年8月南通学院迁至上海,医科与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合并建成国立江苏医学院。1946年,南通学院院本部迁返南通,同时恢复医科。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南通学院医科改建为公立苏北医学院。1956年改名南通医学院,1957年南通医学院迁往苏州,改名苏州医学院(现苏州大学医学院)。同时在南通建立苏州医学院南通分部,1958年又改为南通医学院。2004年5月18日,经中国国家教育部批准,南通医学院, 南通师范学院,南通工学院,合并组建南通大学。南通医学院分为南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院。2006年9月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院合并为南通大学医学院。南通大学医学院是国务院1981年批准的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学院教师中正副教授级300多人,另有兼职正副教授700多人。设有19个本科专业、2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1个联合培养博士点。学院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部)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6个。拥有7所附属医院,数十所教学医院,下设1个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杏林学院。学院还编辑出版&<南通大学医学院学报 和&<交通医学 杂志。

了解更多>>

南通大学

南通大学

·学校简介南通大学是一所有着 90 多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较全,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等九大学科门类。设有 22 个学院、 1 个继续教育学院和 1 个独立学院;设有 67 个本科专业;拥有 1 个联合培 养 博士点、 43 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拥有 1 个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1 个省级重点学科、 7 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1 个省级“ 135 ”医学重点学科、 7 个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 1 个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 3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5 个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28053 人,其中博、硕士研究生 594 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478 人,正高职 159 人,副高职 518 人,博、硕士生导师 137 人,有博士学位的 126 人,硕士学位的 669 人。聘有百余位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其中两院院士 20 余人。建有江海文化研究所、张謇研究所及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平台 6 个,校级研究机构 33 个。承担着国家 973 计划、 863 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 学校占地 3175 亩,校舍建筑面积 62.49 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3.58 亿元,图书馆藏书 156 万册,中外期刊数千种,配有中英文光盘检索系统,设有“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工程”( CNKI )知识网络一级管理服务中心。 学校与英、美、德、加、澳、日、韩等国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大学合作办学。现有长期外籍教师 18 人,外国留学生 69 人。 学校重视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大学文化建设,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莫文隋”精神的发源地、全国大中专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和江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 学校秉承“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立足南通,服务江苏,面向全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和知识贡献,努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综合性大学

了解更多>>

南京邮政局

南京邮政局

南京邮政局位于下关大马路62号,现为南京市邮政器材公司、南京邮政人力资源中心和邮政招待所使用。 南京邮政事业始于清朝光绪二十三年正月初一日(1897年2月2日),当时镇江邮政局在南京贡院街设立南京邮政支局。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南京辟为通商口岸后,正式在下关设立南京邮政局。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改大清邮传部为交通部,改大清邮政局为中华邮政局。民国三年(1914年),改组全国邮区,以每省设一邮务区为原则,划全国为21个邮区,并于省城内设一邮务管理局。南京邮政局改称为江苏邮务管理局,地址在大石桥,管辖除上海及其附近地区以外的江苏省内各地邮政局所447处,邮务长为英国人李齐。民国七年(1918年),由于人员及邮局业务的发展,遂于下关大马路建造新局。新局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三层,地下二层,建筑面积4545平方米,正面外墙写有“1918”字样。该建筑平面呈矩形,立面为外廊式。立柱厚檐,平屋顶。 楼顶建有一座圆顶的两层塔楼。建筑物的柱侧、檐口、腰线及门楣等处都塑有水涮石浮雕,图案精美。建筑物拐角、底层柱面为普通水泥斩假石粉刷,墙面为水涮石,局部侧面为普通水泥砂浆粉刷。大楼底部为邮政大厅,空间宽阔。大楼四周设有全浇混凝土楼梯,压花方铁栏杆,硬木扶手,宽边踢脚线。楼层为内廊式,楼中部设有两座采光天井,走廊沿天井布置,房间设在建筑四周。屋顶是一座可上人的平台,塔顶就耸立在平台上,内有木质楼梯,可供人登临远眺。 1928年,江苏邮务管理局更名为江苏邮政管理局。江苏邮政管理局现列为下关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下关大马路62号,进出交通方便

了解更多>>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原名南京邮电学院)是一所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体,以电子、信息学科为特色,具有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博士、 硕士、本科等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学校前身是1942年创办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邮干训班,是我党、我军早期培养通信人才的摇篮,办学历史已有63年。学校于1958年改建为本科高等院校,是邮电部(1999年3月后为信息产业部)部属重点院校;自2000年2月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九十年代又取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学位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主要的学科领域,已形成比较齐全的信息技术学科群。学校具有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是全国为数不多、具备大规模系统地培养信息科技专业人才实力的高校。学校是信息产业部(原邮电部)部级培训基地及“亚太电信组织”(APT)培训基地之一。南京邮电大学现有四个校区,南京三牌楼校区、南京仙林校区、南京小行校区以及苏州吴江市松林镇校区,占地面积共3003.6亩,学校有较好的教学、科研、体育、生活设施。固定资产总值19.3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资产1.6亿元。现有实验室44个,主要仪器设备15000余台(套),大型仪器设备有267套。学校设有12个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光电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数理学院、传媒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软件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吴江职业技术学院)、2个系(外语系、 社会科学系)、2个独立设置的研究院(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信号处理与传输研究院)、5个研究所(信息网络技术研究所、通信技术研究所、光通信研究所、计算机技术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4个研究中心(控制与智能技术研究中心、信息法律研究中心、应用数学研究中心、数字媒体研究中心)以及研究生部、体育部等教学科研机构;学校还设有2个省级工程中心(江苏省光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通信与网络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此外,学校还举办有独立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已建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学校已建成一个以千兆光纤为骨干的技术先进的宽带高速校园网,通过Cernet及Chinanet双路由与Internet联网,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网络条件。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为电教、CAI、网上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图书藏量近90万册,其中信息、通信、电子、计算机类专业书籍在我国高校中属藏书量最高的院校之一,图书馆建有网络系统并与校园网相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学校设有5个博士学科、专业,18个硕士学科、专业,34个本科专业。具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还有4个学科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有各类在校学生总数2万多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38人;硕士研究生3634人(全日制硕士1703人,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855人,工程硕士研究生1076人);本科生15500人;专科生1715人。另外还有继续教育学院学生6570多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科研人员8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近40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5%;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160余名,还聘请了包括我国多名两院院士在内的多位海内外知名学者为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    学校科研规模在九十年代初进入全国高校前百名行列。“九五”以来, 经国家、省、部等各级鉴定验收的科研项目达401项,多项处于国内领先、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共获省、部级奖35项。学校在现代信息交换与通信网络、无线移动通信与电磁兼容、信息理论与通信信号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图像处理与数字视频技术、计算机通信与信息网络安全、光通信与量子信息处理、非线性电路与智能优化技术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开展活跃,并有一定优势。近五年出版学术专著、译著10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近3000篇,其中相当一部分被SCI、EI、ISTP等世界三大检索系统收录。南邮《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评为信息产业部和江苏省优秀期刊,是EI收录期刊之一。《学报》社会科学版也被定为省“一级刊物”。南京邮电大学已与英、美、俄、德、加等国的14所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近年来,先后有800多位国外、境外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进行学术交流,学校已多次主办国际与地区性学术会议,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声誉。近年累计选派了300余人次出访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校一贯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中心,坚持教育、教学改革,适应高新技术发展、信息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在近几年国家与省组织的电子设计、数学建模、物理、英语、机器人等各类竞赛中,南邮学生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比如,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大学生三大赛事中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1997年获两个一等奖并获全国唯一的最高奖“索尼杯”;1999年又获2个一等奖及1个二等奖;2001年再获一等奖及二等奖各1个;2003年又获得一等奖及二等奖各1个。在全国高校“数学建模”竞赛中,1998年获1个一等奖;1999年获2个一等奖;2000年获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001年获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2002年获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2003年获4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2004年又获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2003年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2005年再获一等奖、三等奖各1个。在2004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南邮学子获足球机器人仿真比赛冠军,并在江苏省首届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获三项冠军;2005年再获美国公开赛(RoboCup)亚军。2004年,南邮学子在由美国数学及应用联合会主办的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MCM)和交叉学科建模(ICM)竞赛中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2006年,在有多个国家共970余个代表队参加的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南邮学子获得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这些竞赛成绩,不仅在江苏,即使在全国高校中也是突出的。全国英语等级考试CET4、CET6已连续9 届超重点高校平均水平。在江苏省历年大学生物理、数学竞赛中,获奖人数及获奖率均列前茅。学生体育锻练达标率连续9年均达98%以上,列全省高校前列。为鼓励更多的优秀学子脱颖而出,学校设立了新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以及摩托罗拉、江苏富士通、东方通信、南都、华为、中兴通信、通鼎等多项企业奖学金,获奖面达到50%。优秀的生源,高质量的培养,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近年来,学生的就业率均近100%。南邮学生考研录取率较高,处于同类院校前列。南京邮电大学全校师生员工正满怀信心,努力把南京邮电大学建成一所高水平、有特色,在通信、电子、计算机等信息学科领域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多科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成为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科研基地,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推进作出更大的贡献。

了解更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六朝古都南京,地处风景秀丽的龙王山北麓,毗邻南京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一所以大气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为特色,理、工、经、管、文、法、农等学科门类兼有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前身是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创建于1960年,1963年5月更名为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5月经江苏省政府、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1978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高校。2000年2月,学校由原隶属中国气象局管理划转为江苏省管理。1993年经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批准,学校正式成立“世界气象组织区域气象培训中心”,该中心已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并在北京建立了分中心。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学校。 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近18000人,教职员工1300多人,教授、副教授近400人,双聘院士1人。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高等教育办学层次和学位授予体系,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江苏省品牌建设专业1个、江苏省特色建设专业2个,共设有42个本科专业。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培育点?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南京中美合作遥感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实验中心等基础和专业实验室42个。有省级产学研基地1个,校内外挂牌教学实践基地115个。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16.8万册,学校占地2000多亩,各类校舍总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 学校广泛开展与国外学术交流和合作办学,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等12个国外学术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学校的学历得到国际上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广泛认可,部分课程的学分也得到美国等国家一些大学的承认。学校作为《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的中方大学之一,在校本科一年级学生通过选拔,可以到参加该计划的美方大学攻读第二、三年课程,然后返回本校学习第四年课程,这些学生可以在四年内同时获得中美两国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学校积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863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占总科研经费的比重达到四分之一以上。“九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03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24项和国际光学工程学会科学成就奖、世界气象组织NORBERT GERBIER-MUMM奖等国际性大奖。 学校坚持“成人与成才并重,科学与人文结合”的教育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人才。学校毕业生以“踏实、肯干、能干”的优良素质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赞誉,近两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了99%以上,2005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学校将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朴素、勤奋好学,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精神,继续加强内涵建设,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理工为主、文理渗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