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寺塔坐落在江阴市区南街和中山南路相交的西侧。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796-983)年间,原为太平教寺的七级浮图,俗称"兴国寺塔"。塔身古朴端庄,外壁呈八角形,飞檐曲栏,内壁呈四方形,隔层相间,塔的每一层都有回廊。塔内有转角木质楼梯,层层登高,极目四望,便可将江阴古城形胜尽收眼底。元末至正年间,兴国寺塔首遭战火毁坏。到明代正统年间按原样修复,塔身增高到九层。嘉庆二十二年(1817),塔的架木及顶部遭火焚,但砖木塔身依然矗立。民国14年(1925)1月26日,直奉军阀在江阴混战,占领黄山炮台的奉军白俄炮手向直军困守的城内开炮,一炮击中残塔之巅,塔的最高层被削去一半,仅剩西南半侧,遂成钢笔尖型。解放后,政府数次对兴国寺塔维修,1985年7月,江阴县人民政府拨款30万元维修,采取挖补、弥缝、联缀等工艺,并围钢筋腰箍6道,加固排险,保持了兴国寺他的原貌。现塔高42。22米,顶心偏北18度,倾斜0.249米,水平距中心点1.3米。6层以下仍为宋时原物。兴国寺塔,千百年来历尽沧桑,见证了江阴古城的历史。如今,江阴人把它看作是江阴古城的标志和江阴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