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园改造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保留和充分利用原有绿化、水系和地形,按照敞开的功能要求,适当增加绿地和广场面积,适当调整和整修园路等设施。
为充分体现地方文化内涵,兰园工程改造办公室广泛征求市民、专家的建议,在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的针对市民提出的常州民间广泛流传的“山海镇”(“山海镇”景点地处公园南侧,其间陈列着一块奇石,上有一形似巨大脚印的印迹。相传八仙之一的吕纯阳(吕洞滨)奉上天之命下凡江南点一百座山,他飘然来到常州脚踏此石,指点江南九十九座名山,恰恰忘记点上脚下一座山。缘此,自故以来常州城内无山,只留下此石上吕纯阳的脚印。后人刻上“山海镇”三字,以纪念吕仙遗踪)、“清水潭”(在公园的北侧,有一潭清水,潭中有一石,上刻“清水潭”三字。相传此地原有一河塘,不管天逢大旱还是大涝,潭中之水常年碧清,故取名“清水潭”。潭边原有一座三茅堂道观,后改为清水潭小学(现永红小学),现清潭路和清潭新村名称也因此而得)传说,巧妙构思,创作了两组新颖而又充满神话传奇的现代园林景点。充分体现植物的多样性,不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坚持本土化是兰园改造的又一特点。在利用原有植被的基础上,扩展植物种类,根据植物生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征,合理配置,营造多姿多彩的植物景观;在植物选择上引进发掘多种常州市区未曾使用的品种,大量使用地被及水生植物,起到了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城市休闲空间的亲和性,为不同人群提供多种休闲功能,合理布局,在全园布置了健身、表演、集会、戏水等不同年龄需要的活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