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湖南

湖南

湖南

湖南的名胜古迹很多,有岳阳楼、洞庭湖、岳麓书院、马王堆汉墓、炎帝陵、天心阁、凤凰古城、桔子洲、韶山毛泽东故居、新民学会旧址、清水塘革命纪念馆、自修大学旧址、浏阳文家市会师旧址、刘少奇同志故居、杨开慧同志故居、雷锋纪念馆等,另有衡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6月-10月是去湖南自驾游的最佳时间。唐代诗人谭用之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湖南故又有“芙蓉国”之称。

衡山九仙观

衡山九仙观

九仙观在紫盖峰下,西有香炉峰,东有吐雾峰,将香烟缥缈的九仙观夹在其间。它距南岳镇十三华里,原为寿仙观旧址。梁天监年间(公元502年——519年)建。观为道士张三丰修炼之所。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重修。  九仙观右,有罗汉松一株,盘根错节,主干空心,围约丈五,为千年古树,现半青半枯。观旁有“九仙飞升主坛”六个大字石刻,方二丈许,刻在一块平整的石头上,为宋代遗迹。观前有棋盘石一块,上书有“待我来”三字,字高达十尺余,还有“到此皆仙”四个大字,高约两尺,“云观”、“仙观”题刻字迹清晰,观后田塍中间大石上有“登其真”三字,高一尺多。

了解更多>>

衡山金刚舍利塔

衡山金刚舍利塔

位于南台寺后侧的瑞应峰,海拔600多米,是我国江南规模最大的高山金刚利宝塔,塔高48米,占地233平方米,楼分九层八面,塔内256级阶梯绕塔壁而上,经国家文物部门和中国佛协鉴定的两枚佛舍利即安奉在顶层。该塔于1993年7月动工,1998年5月15日正式落成,海内外一万余名信士参加了这一盛事。

了解更多>>

衡山回雁峰

衡山回雁峰

回雁峰名称是如何来的?一说相传北雁南来,从秋到春,不再向南飞过这座山峰,在这暖和适宜的地方度过寒冷的冬季,待春汛到衡阳,仍然往北飞回。所以叫回雁峰。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诗云:“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从此,名声远播,愈为人晓。还有一种说法,是以山峰的形状得名,说它整个地貌,就象一只鸿雁伸颈昂头,舒足展翅,将要腾空飞翔的气势。这两种说法相辅相成,遂使它步入天下名山盛景之列。峰之名实质,始自何年?也是众说纷纭,无可考证。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可见回雁峰之名,在唐时以前已为世人所知。明代诗人陈宗契(衡阳人)《咏南岳诗》:“青天七十二芙蓉,回雁南来第一峰。”是回雁峰作为南岳七十二峰之首,已早为地方史册记载。清人题衡阳八景,首句即为“雁峰烟雨实堪夸”,“雁峰烟雨”被列为衡阳八景之一,也是潇湘八景之一,即“雁落平沙”所在地方。
在回雁峰北眺城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车马喧哗,华灯初上,满缀明珠,管弦之声,不绝于耳;东望湘水、船山浮翠,桃浪泛红、白帆点点,碧波粼粼,长桥卧空,彩虹飞跨;西瞰岳屏,楼台亭榭,掩映于绿树丛荫之间,嘉木葱茏。丰草绿荫,别有一番景色。烟雨池,在峰下西北。依山傍水,一泓清泉,池广约十丈,水清可见底,周以石栏,相传春暖花开,池水蒸腾,早晚雾气冉冉上升,弥漫空际,呈现出阳春烟雨,蔚为壮观。游人至此,洗尽闹市嚣尘,雅趣横生,可惜因战乱,昔日的烟雨池被毁。今日的烟雨池,筑于峰之西麓,上有名人题字,下有金鱼戏水,乐处犹胜当年。

了解更多>>

衡山黄庭观

衡山黄庭观

集贤峰下有个白龙潭,左边有个黄庭观,它坐落在一个葱茏的山峦上,距离南岳镇二里许,是为祭晋代魏夫人而建的,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相传魏夫人是道家女仙之一,她自幼喜好道学,仰慕仙术,后至南岳白龙潭潜心修道,邂逅神仙,得授《上清黄庭内景经》。她持续诵读十六年之久,脸色变得红润,貌似少女。在八十三岁寿辰这天夜晚,她升仙而去,羽化后同西王母一起治理天台山、缑山、王屋山、大崔山和南岳众仙。魏夫人还擅长书法,“书圣”王羲之便是她的学生。王羲之所书的《上清黄庭内景经》被后人奉为瑰宝。  从南岳镇至黄庭观,一路上林木蓊郁,风景秀丽,白龙潭鸣泉清越。循曲径石磴而上,浏览黄庭观,门首有“高山仰止”四字,入门的左边有石蹬,甚为圆润清洁,右边为“憩足仙关”石,出门便是“斗礼坛”、“飞仙石”所在,石上有足迹,是魏夫人升仙遗迹。返回,走过小段石蹬,即为正殿,门楣镌有“黄庭观”三字,阁殿内有魏夫人、才睢二人塑像。左右各有厢房三、四间,为僧道寝食处所。

了解更多>>

衡山花药春溪

衡山花药春溪

“花药春溪龙现爪”,这是诗人丰富的想象而凝练的一句诗。所谓花药,就是指花药山,在城南方向。花药山下原有一座明代寺院,叫花药寺。过去这里草深林密,山径曲折,数十道溪流,蜿蜒其间,最后注入一口方井之内,这就是花药寺前的春溪井。明朝陈安作的《衡阳八景赋》中,有这样的描写:“花药名山,古称胜境,溪水涓涓,流云隐隐,匪直清幽,维取渊静,拒径寻泉,既甘且冷”,“杰阁庄严,雄楼秀整,窗内蟾辉,帘收云影,常栖五色之禽,不羡十洲之景。”明末许宗鲁也有一诗赞美:“花药经行处,云霞坐卧深,……何须访庐岳,即此是东林。”
花药寺,成长形,占地30亩,共有建筑30余座。原名光孝报恩寺。建于宋朝宝佑五年。明洪武十七年,这个寺里的和尚有戒行,皇上诏赐袈裟。有一部分毁于明末火灾,后重建,山巅为玉虚殿,其后为岳亭。“花药寺”三字门额是破门和尚手写体。四大王殿为砖木结构,琉璃瓦当,斗拱用材不一,下檐小于上檐,上檐下施斗拱,朱漆彩绘,四角有海棠曲线,花样变化具明代建筑风格。殿中有木柱,雕龙缠绕。每当风雨晦冥,寺前的春溪井内相传有神龙出入井中吸水,水清如镜,因而映出龙鳞龙爪,故有“花药春溪龙现爪”之说。其真实的景象是,春溪井水流溢,沿山门而过,日光返照,烟雾迷蒙,微波荡漾,粼光闪闪,象金龙翻腾,如龙爪舞动,遂形成一大奇观。但多少年来,因为陵迁谷变,已非旧观。现在方井犹在,水清见底,可见毛发。

了解更多>>

衡山广济寺

衡山广济寺

位于衡山紫盖锋与祝融峰之间的峡谷平地上,始建于唐朝,在明朝万历年间由无碍和尚扩建,距南天门东约4公里左右。这里终年云雾缭绕,在日出时常出现彩虹。据说无碍和尚便是因看见佛光映照,才在此建造广济寺,供奉毗卢遮那佛。
广济寺附近有几处南岳著名的景点,包括龙凤溪,禹王城等。龙凤溪距广济寺北约1.5公里,溪流常年流淌于绿林之中,且有溪水倒流景致。龙凤溪瀑布因落差大闻名于世,14处瀑布有一处落差竟达260多米。瀑布自高处倾泻而下汇聚成潭,引即龙凤潭,潭水深不可测,潭内有娃娃鱼。禹王城景点位于广济之南,约百余米,传说是当年大禹拜祭天地祈赐金简玉书之处,周围有禹碑岩、禹洞、禹溪、古吹台等景点。

了解更多>>

衡山高台古松

衡山高台古松

位于海拔1200多米的高台寺碧萝峰侧,它们枝丫交错,苍劲挺拔。据《南岳志》载:此古松为明嘉靖年间,江西著名学者罗洪先(字念庵)亲手所植,故又名念庵松。在念庵松下的岩石上,刻有“天为罗帐地为毡,明月青松伴我眠”的对联及护松碑。如今,高台古松已年逾400,依然挺拔傲立,生机盎然,堪称南岳山上最为壮丽的奇观。

了解更多>>

衡山福严寺

衡山福严寺

福严寺位于掷钵峰东麓,是佛教十大丛林之一。它在中国佛教史上颇有名气,是禅宗的南宗著名的传法胜地,现在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南岳志》记载:福严寺原名般若寺,又名般若台,是佛教天台宗二祖慧思禅师在陈光大元年(公元五六七年)创建的,为南岳最古的名刹之一。唐太宗曾赐御书梵经五十卷给该寺收藏。唐先天二年(公元七一三年),怀让禅师到南岳后,将般若寺辟为禅宗道场,通过他的弟子道一禅师传法,南宗的“顿悟”佛法弘传天下,天下佛子以该寺为传法的佛院,可见它在南宗中的显赫地位。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九七六年至九八四年),任该寺住持,他率领僧徒,在寺院周围广种松杉,重修扩建寺宇,将般若寺改名为“福严寺”。

寺院依山而建,占地约四亩。整个建筑是砖木结构。院堂依次为山门、知客厅、岳神殿、大雄宝殿、祖堂。第一进是山门。红墙绕寺,山门东北向。门上刻:“天下法院”,两旁有联:“六朝古刹;七祖道场。”第二进是知客厅,大门正东向。廊柱上刻着楹联:“福严为南山第一古刹;般若是老祖不二法门。”对联阐明了该寺的历史和地位。第三进为岳神像,殿中有岳神塑像一尊。据《南岳志》记载:“陈后主因崇祀岳神像。铜铸万三千斤,合立佛三座,共历千秋。”宋朝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在《南行录》中说:“有岳神铜像一尊”。这里的寺院一反常规,没有四天王神像,却有岳神神像。据《南岳志》记述,传说当时慧思禅师和岳神下棋胜了岳神后,获得这块香火宝地。他为感谢岳神送地之恩,于是在寺里专门建造一个殿堂,作为岳神游憩下榻的地方,享受人间香火。故而有岳神像。第四进是大雄宝殿。佛堂原来供奉着陈后主时铸造的铜质坐佛三尊,已不存。现在莲花台上的佛像是一九八四年重新塑造的。沿大雄宝殿后的两侧石级而上,便是第五进。殿堂三间,为祖堂、方丈、说法堂。说法堂上悬挂着一块金匾,上书“五叶流芳”四字。

据《传灯录》记述:自禅宗六祖慧能的“顿悟法门”异峰突起,开创了南宗之后,又经七祖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大力弘扬,南宗风靡一时,从五代至晚唐繁衍特盛。南岳怀让一系,经道一形成沩仰宗和临济宗;青原一系自南岳石头希迁开始,又形成了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这样南禅两系共五宗。佛教史上称为“一花五叶”。而“五叶”都源出于南岳,法徒遍及天下。其中以临济、曹洞宗最盛。素有“临济临天下,曹洞曹半天”的美称。而临济、曹洞两宗。都发脉于南岳,南岳是“济洞洞源”的圣地。所以禅宗七祖怀让的道场,便有“五叶流芳”的赞誉了。

寺院的两侧是禅房。斋堂、香积厨。长廊把整个寺院连通,高低错落,浑然一体。在寺院右边侧门外面,有一株古银杏,有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相传它曾受戒于慧思和尚,皈依了佛门,山门内的三株年逾千年的古银杏,因为触犯了佛门清规,被逐出寺外。

福严寺不但寺古、佛古、树古,而且历史上名僧辈出。可惜在十年浩劫开始,这一六朝古刹便遭到严重破坏。一九八六年农历六月十九日,福严寺又为新塑的佛像、观音、岳神、罗汉举行了盛大的开光法全。海内外佛徒、居士及观光者达数百人。

了解更多>>

衡山方广寺

衡山方广寺

沿南天门山脊南行,经西岭顺北麓约走5公里,就到了深邃幽雅的方广寺,这里古木森森,银泉淙淙,周围八座山峰如莲花瓣瓣,方广寺就是莲心。该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后屡废屡兴,保存至今外貌完好。方广寺在莲花峰下,寺上一里为狮子山,稍下有两座青山对峙,形成一个狭口,宽仅三、四丈,多枫树、杉树,十分茂密。每年深秋,枫叶火红,杉枝墨绿,置身密林,分外清爽。林中有溪涧,涧水注入深不见底的潭中,声若洪钟,水从潭口溢出,迂回曲折。顺溪而下,有许多珍稀树木,如横豆杉、银雀、香果树,其中有一株娑罗树,生长在岩上石缝中,已有数百年树龄。距寺十里有黄沙潭、白沙潭、黑沙潭等诸多潭水。黑沙潭潭深不见底,水呈苍黑色,形成高达二丈、宽一丈余的瀑布,深潭石壁上宋徽宗亲笔题词“海南龙湫”四个大字尚存。

了解更多>>

衡山东洲桃浪

衡山东洲桃浪

“细看东洲桃浪暖”,这是对衡阳八景之一的东洲的描绘。东洲的桃花,象一片片霞,映红了湘江。春潮拍岸,风吹花落,花逐流水,更有桃浪暖之感。东洲系三华里长、近百米宽的小岛,势如弓张东向,貌若巨舰北行,日夜漂浮在滚滚奔流的湘江之中。它从古至今吸引了多少文人学者在洲上吟诗作赋,吸引了多少青年游客横渡大江,一睹为快。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