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湖南

湖南

湖南

湖南的名胜古迹很多,有岳阳楼、洞庭湖、岳麓书院、马王堆汉墓、炎帝陵、天心阁、凤凰古城、桔子洲、韶山毛泽东故居、新民学会旧址、清水塘革命纪念馆、自修大学旧址、浏阳文家市会师旧址、刘少奇同志故居、杨开慧同志故居、雷锋纪念馆等,另有衡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6月-10月是去湖南自驾游的最佳时间。唐代诗人谭用之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湖南故又有“芙蓉国”之称。

衡阳花药春溪

衡阳花药春溪

“花药春溪龙现爪”,这是诗人丰富的想象而凝练的一句诗。所谓花药,就是指花药山,在城南方向。花药山下原有一座明代寺院,叫花药寺。过去这里草深林密,山径曲折,数十道溪流,蜿蜒其间,最后注入一口方井之内,这就是花药寺前的春溪井。明朝陈安作的《衡阳八景赋》中,有这样的描写:“花药名山,古称胜境,溪水涓涓,流云隐隐,匪直清幽,维取渊静,拒径寻泉,既甘且冷”,“杰阁庄严,雄楼秀整,窗内蟾辉,帘收云影,常栖五色之禽,不羡十洲之景。”明末许宗鲁也有一诗赞美:“花药经行处,云霞坐卧深,……何须访庐岳,即此是东林。”
花药寺,成长形,占地30亩,共有建筑30余座。原名光孝报恩寺。建于宋朝宝佑五年。明洪武十七年,这个寺里的和尚有戒行,皇上诏赐袈裟。有一部分毁于明末火灾,后重建,山巅为玉虚殿,其后为岳亭。“花药寺”三字门额是破门和尚手写体。四大王殿为砖木结构,琉璃瓦当,斗拱用材不一,下檐小于上檐,上檐下施斗拱,朱漆彩绘,四角有海棠曲线,花样变化具明代建筑风格。殿中有木柱,雕龙缠绕。每当风雨晦冥,寺前的春溪井内相传有神龙出入井中吸水,水清如镜,因而映出龙鳞龙爪,故有“花药春溪龙现爪”之说。其真实的景象是,春溪井水流溢,沿山门而过,日光返照,烟雾迷蒙,微波荡漾,粼光闪闪,象金龙翻腾,如龙爪舞动,遂形成一大奇观。但多少年来,因为陵迁谷变,已非旧观。现在方井犹在,水清见底,可见毛发。

了解更多>>

衡阳广济寺

衡阳广济寺

位于衡山紫盖锋与祝融峰之间的峡谷平地上,始建于唐朝,在明朝万历年间由无碍和尚扩建,距南天门东约4公里左右。这里终年云雾缭绕,在日出时常出现彩虹。据说无碍和尚便是因看见佛光映照,才在此建造广济寺,供奉毗卢遮那佛。
广济寺附近有几处南岳著名的景点,包括龙凤溪,禹王城等。龙凤溪距广济寺北约1.5公里,溪流常年流淌于绿林之中,且有溪水倒流景致。龙凤溪瀑布因落差大闻名于世,14处瀑布有一处落差竟达260多米。瀑布自高处倾泻而下汇聚成潭,引即龙凤潭,潭水深不可测,潭内有娃娃鱼。禹王城景点位于广济之南,约百余米,传说是当年大禹拜祭天地祈赐金简玉书之处,周围有禹碑岩、禹洞、禹溪、古吹台等景点。

了解更多>>

衡阳高台古松

衡阳高台古松

位于海拔1200多米的高台寺碧萝峰侧,它们枝丫交错,苍劲挺拔。据《南岳志》载:此古松为明嘉靖年间,江西著名学者罗洪先(字念庵)亲手所植,故又名念庵松。在念庵松下的岩石上,刻有“天为罗帐地为毡,明月青松伴我眠”的对联及护松碑。如今,高台古松已年逾400,依然挺拔傲立,生机盎然,堪称南岳山上最为壮丽的奇观。

了解更多>>

衡阳福严寺

衡阳福严寺

福严寺位于掷钵峰东麓,是佛教十大丛林之一。它在中国佛教史上颇有名气,是禅宗的南宗著名的传法胜地,现在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南岳志》记载:福严寺原名般若寺,又名般若台,是佛教天台宗二祖慧思禅师在陈光大元年(公元五六七年)创建的,为南岳最古的名刹之一。唐太宗曾赐御书梵经五十卷给该寺收藏。唐先天二年(公元七一三年),怀让禅师到南岳后,将般若寺辟为禅宗道场,通过他的弟子道一禅师传法,南宗的“顿悟”佛法弘传天下,天下佛子以该寺为传法的佛院,可见它在南宗中的显赫地位。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九七六年至九八四年),任该寺住持,他率领僧徒,在寺院周围广种松杉,重修扩建寺宇,将般若寺改名为“福严寺”。

了解更多>>

衡阳方广寺

衡阳方广寺

方广寺在衡山莲花峰下,有登山公路可达,距南岳庙约5公里。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503),明崇祯年间(1628-1644—)重建,清初毁于火,后又经修葺。寺右有“二贤寺”,祀朱熹和张栻。方广寺地处幽深,多泉石、枫树和杉树,深林密竹,风景极美,有“不游方广,不知南岳之深”之说,为南岳之“一绝”。

了解更多>>

衡阳东洲桃浪

衡阳东洲桃浪

“细看东洲桃浪暖”,这是对衡阳八景之一的东洲的描绘。东洲的桃花,象一片片霞,映红了湘江。春潮拍岸,风吹花落,花逐流水,更有桃浪暖之感。东洲系三华里长、近百米宽的小岛,势如弓张东向,貌若巨舰北行,日夜漂浮在滚滚奔流的湘江之中。它从古至今吸引了多少文人学者在洲上吟诗作赋,吸引了多少青年游客横渡大江,一睹为快。

了解更多>>

衡阳丹霞寺

衡阳丹霞寺

由邺侯书院上行500米即至铁佛寺,再过铁佛寺约800米,便至丹霞寺。这座著名的古寺建于唐朝贞元年间(公元735-804年),由著名的丹霞禅师天然和尚创建。
丹霞寺由山门、正殿、后殿组成。三进,山门镌联经过都是有缘客;归去何须别看山。入山门见正殿,正殿原供释迦牟尼佛像,后在文革中遭毁。
湘南寺位于丹霞寺之上500余米处,始建于唐朝,丹霞禅师天然和尚曾任此寺主持,并在这里阐述佛法。寺前石台视野空阔,可供远眺山峰湘江;寺后有贯道泉,慈航石;寺左有文殊洞;寺右则有大慈洞,隐松岩等景点;亦有数幅石刻伴题景点各处,颇值赏鉴。

了解更多>>

衡阳穿岩诗林

衡阳穿岩诗林

是1988年新辟的景点,位于香炉峰山腰,集石趣、洞趣、诗趣于一体,在南岳风光新四绝中有“穿岩诗林之趣”的雅称。主要景点有恋人石、飞来石、人头石、仙人灶、仙人壶、小西天等,在洞外的石壁上,凿刻有当代书法名家书写的40余首古今歌咏南岳的诗词。

了解更多>>

衡阳藏经殿

衡阳藏经殿

藏经殿在赤帝峰下,从南岳庙上行,约一公里。寺始建于南朝陈光大二年(五六八),为慧思祖师道场。陈后主妃曾避乱于此,拜慧思法师为师。慧思学识卓越,佛思敏锐,生前曾把佛教和当时高度发达的中国文化传给了日本僧人,传说死后还托生为日本的王子,在日本佛教史上很有影响。明太祖曾赐该寺《藏经》一部,后失散。今存大殿为一九三一年所重建。此处古树参天,环境幽静,以风景秀丽而著名,为南岳之“一绝”,今已辟为植物园,玉兰和其它奇花异草甚多。

了解更多>>

衡阳半山亭

衡阳半山亭

半山亭在南岳山腰,海拔高度相当于最高峰祝融峰的一半,约600来米,所以称为“半山”。循古道石磴登山时她也恰是整个途程的一半,从这点上也可叫她“半山”。只是半山亭的“亭”现在却渺然了。有人以为循公路快上到半山亭时有座小亭叫烈光亭,半山亭来源于此。其实不是。烈光亭只是民国期间(1933年)建的,用以纪念辛亥革命志士龙璋,而半山亭名却是古已有之。元代诗人胡汲仲就有《半山亭诗》,诗是,“万磴岚光冷滴衣,青泉白石锁烟扉。半山落日樵相语,一径寒松僧独归。叶坠误惊幽鸟去,林空不碍断云飞。层岩峭壁疑无路,忽有钟声出翠微。”胡汲仲的诗,把我们引入一个人幽巉邃静,林深树密,绿色沁人的神仙般的地方。半山亭的玄都观有副对联是“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也是一种相同的意境。不过,现代化的建设却把这种古典的、诗样的幽静破坏了。上上下下,卡车的轰鸣、小车的喇叭,有的还夹上一两声长长而尖锐的警车的鸣叫,一片尘嚣,大有唐代诗人刘禹锡咏长安的玄都观诗那种“紫陌红尘扑面来”之感。“车如流水马如龙”,不知南岳的山灵是喜欢热闹尘嚣,还是愿意幽静平和,冷眼看着奔忙的车流和香客流?令人惬意的是,半山亭宾馆后面的林子,玄都观后面的林子和左侧直上香炉峰的林子,那一片片,全是绿。长松百十丈,胸径两三围,一株一株,一丛一丛,留住了骄傲的绿、醉心的绿、沁衣的绿。那种凉意,那种浓郁的甜香,那一片片松涛过后的无尽的寂寥,够你在松树林子里去寻觅,去赏受了。我记得明代武陵人扬鹤在方广寺写了好几首诗,最令人回味和赞叹的大约是那“深绿摇灵魄,空青盖众声”两句了。魂魄在深深的绿中震骇、摇荡,蓝色而宁静的天幕下众声寂寥,出奇的静、出奇的绿,是多么好的境界。在半山亭那绿得浓重,绿得郁茂,绿得寂静的松林里,我们也能依稀找到这种境界。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