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湖北

湖北

湖北

湖北的山水名胜与文物古迹二者兼备。长江三峡驰名世界。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人誉“第一山”的道教名山武当山为道教圣地。国家级4A旅游景区,避暑胜地九宫山、闯王陵。地质公园隐水洞。 去湖北自驾游最佳季节:春秋两季。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校概况
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前身是北京地质学院,是当时闻名全国的八大学院之一;
是一所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教、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知名大学。
是全国首批33所设有研究生院的高层次大学之一。
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是全国53所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大学之一。
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人事部分别授权可自行审批增列博士生导师自行审定教授任职资格的学校。
碧波荡漾的东湖之畔,风光秀美的南望山麓,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坐落其中,占地面积130.98万平方米。记载着上亿年历史的化石林,穿越南望山的地大隧道,展示着地球生命起源的博物馆,错落有致的教学实验大楼,功能齐全的素质拓展基地,都是校园的独特风景。
学校现有17个学院,62个本科专业, 117个硕士点,36个博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具有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850人,其中教授370人,副教授60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3人,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3人,外聘院士9人,博士生导师23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50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6个,特聘教授5名。建校以来,先后有1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校任教。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国家地质学理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也是国土资源部地质工科人才培养基地。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整体水平在全国排名第一,成为我国地学领域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了解更多>>

中观

中观

琼台观,在元代称为“琼台宫”,明朝改宫为观。分为琼台上观、中观和下观三个建筑单元,是武当山三十六观中最大的道观之一。琼台三观各有非常好听的名字,上观叫“白玉龟台”,中观叫“紫岳琼台”,下观叫“玉乐霄台”。历史上,三观之间借山势起伏修建有24座道院,道院之间由亭桥相联,故有在三观之间走动“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说法,可见当时琼台观的建筑规模是宏大而奇妙的。 琼台观,在元代称为“琼台宫”,明朝改宫为观。分为琼台上观、中观和下观三个建筑单元,是武当山三十六观中最大的道观之一。

了解更多>>

枝江博物馆

枝江博物馆

位于枝江市城区南岗路,枝江博物馆藏有文物近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1件,二级文物300多件。展示长江中下游及三峡地区著名的大溪文化、楚文化、巴文化文物、东汉画像砖及历代艺术品独具特色。现为湖北十佳文博单位,宜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宜昌市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 为汉唐风格建筑。

了解更多>>

郑公塔

郑公塔

位于原郑公塔镇东约300米,塔系砖木结构,高19.74米,7级8角密檐式,用10余种型号的砖块和9种不同式样的瓦筑成。底层周18.58米,墙厚1.05米,高3米,对角内空3.8米,成锥体形,内有3级木楼至顶,每级安有神像供祀,外墙正壁嵌有古朴花纹图案,各级由不同式样的琉璃青瓦铺盖,顶部耸立着葫芦形3级金属塔顶,有8条金属键分别系至8角,每角有吊铃,塔身青灰色,约20度倾斜。清同治壬申《广济县志》载,“因郑公者不知其名,宦居兹土,舍地建塔,名椿山塔,俗呼郑公塔”。

了解更多>>

真君石殿

真君石殿

真君殿位于云中湖凤凰岭的“风头”上,面对香炉峰,已阅世773年,是九宫唯一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曾得到六年皇帝的敕封

了解更多>>

赵家湖古墓群

赵家湖古墓群

分布在当阳市河溶镇周围的山岗地带。距当阳市治玉阳镇27公里,东离楚都纪南城30公里。在长约15公里,宽约5公里的范围内,墓葬数以千计。其中的为赵家山附近的九号墓保存最好,随葬器物较为丰富。
自1975年以来,先后发掘297座古墓葬,其中,春秋楚墓的数量、规模、出土文物超过战国楚墓。出土文物千余件,有兵器、车马器、佩器、饮食器,多为铜器、陶器和玉器,其时代上限可达西周晚期。这些文物对研究楚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实物资料。赵家湖古墓群已被定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了解更多>>

张居正故居

张居正故居

张居正,万历1525年生于江陵草市,神宗元年(公元 1573年)至因病辞世共当了10年宰相,故里在今太岳路北之张家台,鉴于其生前功绩卓著,墓筑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石碑高一丈四尺,镌刻有“明相太师太傅张文忠公之墓”,有石雕香炉、蜡台,以供奉 祭祀他的在天之灵。
走道两侧有翁仲(石人)、石马及其它镇墓石兽, 距中心约半径15米处有垒筑之三米高土墙。相传,京剧《二进宫》的杨波便指的是他,因他小时候曾被父辈取名“杨波”。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谥号“文忠”,生于江陵草市,死后遗体隆重葬在江陵城东门外,世人称他为“张江陵”。他 5岁入学,七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了秀才,16岁中了举人,23岁经会试、殿试取中进士,并选为庶吉士,25岁升为翰林院编修,43岁进入内阁,当了大学士,48岁当了宰相。
正当张居正大力整顿吏治,实行政治革新的时候,御史刘台在神面前告了他一状,说他“专擅威福、罔上行私,横黩无厌”。张居正知道了,对神宗说;“臣之所处者,危地也;言者以为擅作威福,而臣之所行,正威福也。将巽顺以悦下耶?则负国;竭公以事上耶?则无以逃专擅之讥。”对那些攻击他的人以迎头痛击。
万历五年,他的父亲去世。按照封建礼教,他应该回家“守制”。但他考虑到国事纷繁、主上年幼,仍然“吉服视事”,没有回家守制。这又引起了一些人的攻击,说他“忘亲贪位”。吏部尚书张翰甚至捶胸长叹道:“三纲沦矣!”但在他的坚决抵制和皇帝的支持下,这些攻击他的人,都一个个受到了撤职的处分。

了解更多>>

张飞擂鼓

张飞擂鼓

西陵峡一旁,有一圆柱形石台,
从江边拔地而起,台面直径约8米,上有张飞擂鼓石像。相传为三国蜀汉武年间(公元221年至223年)张飞任宜都(今湖北宜昌)郡守时所筑擂鼓台遗址。

了解更多>>

章华寺

章华寺

原名章台寺,座落在沙市太师渊路北侧。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修建。章华寺同汉阳归元寺、当阳玉泉寺并列为湖北三大丛林,是湖北省重点保护单位。
相传章华寺是在章华台的遗址上修建的,章华台,又称章华宫,是楚灵王六年(公元前535年)修建的离宫。楚灵王特别喜欢细腰女子在宫内轻歌漫舞,不少宫女为求媚于王,少食忍饿,以求细腰,章华宫又有“细腰宫”之称。后章华宫毁于兵乱,在章华台遗址上,元代修建章华寺,清代又重修。寺庙座东朝西,面积8790平方米。庙宇建筑宏伟,装饰典雅,殿堂井然有序,佛像栩栩如生。一进山门,绕过荷共池,见天王殿、韦驮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堂等主体建筑。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寺院绿树环绕,分外幽静。寺内藏有清代皇室御赐《藏经》,及许多宫廷珍品,还有缅甸国王敬赠的两尊玉佛。寺院建有民国以来历年高僧墓塔,供奉6位法师灵骨。寺院有全国第一古梅--楚梅、沉香古井、唐代银杏树等古迹。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章华寺高僧净月被清廷封为四品大僧正和钦命方丈,管辖荆州、宜昌、恩施、郧阳等地所有寺庙。从此,章华寺成为长江流域最有影响的寺庙之一。

了解更多>>

战国长城遗迹

战国长城遗迹

公元前五世纪末,春秋战国之交的时候,诸候并立,各自称王,互争雄长,于是在自己的疆土上修筑城墙,以抵御敌人侵犯。根据历史记载,楚国于公元前七世纪时现今河南、湖北一带修筑城墙,称为方城,是中国最早修筑的长城。后来,齐、魏、秦、燕、赵等国也在自己的疆士上修筑高大的地墙。囚为这种城墙很长,而且与一般城中的城墙有所不同,不是周围封闭的,所以称为长城或长垣。各国修筑的长城,自成起迄,横七竖八,有东西走向的,有南北走向的,与今天所见的长城并不一致。有些已经从地面上消失了,有些至今还屹立。
战国时代的长城,大多用土夯修筑,规模较小,互不连贯。齐长城是东西走向,西赳平阴,经泰山北麓,东达于海。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