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湖北

湖北

湖北

湖北的山水名胜与文物古迹二者兼备。长江三峡驰名世界。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人誉“第一山”的道教名山武当山为道教圣地。国家级4A旅游景区,避暑胜地九宫山、闯王陵。地质公园隐水洞。 去湖北自驾游最佳季节:春秋两季。

大学樱花节

大学樱花节

武大的樱花,3月下旬至4月初樱花开,门票20元,其他时间免费。

了解更多>>

秭归县

秭归县

秭归地处湖北省西部,位于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的故里、中国脐橙之乡、省级优秀旅游县、省级文明县城、第一个获得 “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 的县级城市、国家新阶段扶贫重点县、三峡库区移民大县。全县辖 12 个乡(镇)、 39.3 万人,国土面积 2427 平方公里。 秭归人文灿烂。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商朝时期归国所在地,至今已有 3200 年的文字史;这里是楚文化、屈原文化、柑橘文化、移民文化的发源地,其内涵非常丰富;这里诞生了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的世界文化名人屈原;这里走出了 “ 胡汉和亲识见高 ” 、被誉为 “ 民族和睦使者 ” 的美人王昭君。 秭归区位独特。秭归 “ 上控巴蜀,下引荆襄 ” ,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分界点、桥头堡,占有承东启西、东西推进的独特区位,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上游的交通咽喉。秭归拥有长江黄金水道 64 公里,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 2148公里,有7条出境公路通达全国各地,通公路的村达90%以上。 县城位居三峡工程坝上库首,距汉宜高速公路、三峡国际机场 48 公里,是沿江大通道的必经之地。随着三峡工程蓄水发电,秭归独特的区位优势日益凸现,秭归港已成为新三峡的起点和终点港,成为渝东鄂西的交通枢纽。 秭归资源富集。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县境内有 10 条河流,水能蕴藏量 17.77 万千瓦,全县电站装机容量已达到 8.4 万千瓦,是全国农村水电中级电气化建设试点县。矿产资源种类繁多,现已探明有煤、铁、金、硅石等矿产资源 20 多种,是国家黄金和煤炭生产重点县。农特资源丰富多样,盛产柑桔、茶叶、烤烟、板栗、魔芋,尤以脐橙独享盛名,全县脐橙种植面积已达 15 万亩,年产 1 亿公斤,并多次获得优质水果金奖和中华名果称号。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集名人(屈原)、名峡(西陵峡)、名坝(三峡大坝)、名湖(高峡平湖)于一体,自然山水、人文景观、优秀的屈乡民间文化交相辉映。人文景观瑰丽,现代化的移民新城青春亮丽,璀璨夺目;庄严雄伟的屈原祠千古流芳,世人景仰;昭君出塞的香溪河潺潺流淌,香飘万里;生态古朴的泗溪山峦叠翠,碧波荡漾;幽静奇特的九畹溪漂流惊险刺激,快乐无限;举世向往的高峡平湖,更是风光迷人。 秭归机遇众多。一是有三峡工程后续效益的机遇。秭归是三峡工程移民大县,库区淹占涉及全县 10 个乡镇、 154 个村、 67506 人。全县动态移民 10 万之众,淹没综合指标占全库区的 10% ,湖北省库区的 53% ,宜昌市库区的 70% 以上。三峡工程移民大县和坝上库首的独特区位,使秭归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吴邦国等先后视察我县。国家十分重视三峡库区的长治久安,出台了支持三峡库区后续发展的系列政策,对库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二是有扶贫开发的机遇。新一轮扶贫开发中,秭归再次被确定为国家扶贫重点县,这为我县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三是东部产业西移的机遇。随着西部大开发效应的日益显现,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西移,秭归承东接西,有条件承载和吸纳西移的产业项目,加之国家对三峡库区对口支援要求更高,对口支援工作向纵深发展,秭归可捷足先登。秭归这方投资热土正以无限的魅力、无穷的活力走出峡江、走向世界。 秭归前景美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三峡工程兴建以来,勤 劳智慧的秭归人民始终以 “ 服务大三峡、建设新秭归 ” 为已任,全县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目前秭归正处于 “ 黄金发展期 ” ,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秭归人民正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敢为人先的意志品质,进一步抢抓发展机遇,着力构建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大平台,奋力实现 “ 特色农业大县、精品工业强县、三峡旅游名县、库区经济富县 ” 的宏伟目标。

了解更多>>

珞珈山—武汉大学

珞珈山—武汉大学

珞珈山,原名罗家山,亦名落袈山。珞珈山现在这个名字,是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改的。珞珈山坐落在在湖北武昌东郊,巍峨横亘,冈峦连绵,与东湖水色交相辉映,成为一组胜景。 “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之一的武汉大学坐落在珞珈山之西部,依山构造,建筑富丽。近山湖水中有浪淘石,累累罗列;附近还有六一纪念亭、六一烈士墓等革命纪念建筑物和航海俱乐部、游泳池等体育设施。 武汉大学的樱花道,位于前理学院和老图书馆的下方。道两旁的樱花树枝干壮实、排列整齐。每年的3月至4月初,繁花满枝。樱花花期仅为一周,每到落花时节,落英缤纷的樱花又为大地铺上了一层浅浅的“花毯”。每年开花时节,赏花的游人络绎不绝。

了解更多>>

驷马峰和画屏峰

驷马峰和画屏峰

高约300m,峻雄姿奇,四座山峰并列各异,欲倾倒之势,如同四匹烈马奔驰而来,势不可挡,每当山雾缠绕时,更觉驷马欲动,堪称奇观。相传这是同拉一辆车的四匹马,是苗王出游时的驷马高车石化而成的。画屏峰与驷马峰对峙,位于德夯村北东侧。石峰如同一面巨壁,高约300m,宽约500m。壁面上石层纹理,如刻如描,笔迹刻痕历历在目,乍一看,就像一块美丽的画屏竖立于德夯村前。每当峰上山花盛开时,则飞鸟鸣转,“画屏”生机盎然。

了解更多>>

浯溪书院

浯溪书院

浯溪书院是吉首民族师范的前身,位于峒河北岸的鳌鱼峰之巅。这里环境优美,自古为湘西文化中心、山乡民族教师的摇篮。清人陈孜有诗《浯溪书院晚眺》赞曰: 高馆呤声静,清风引兴徐。 山将人比瘦,心比谷同虚。 野烧寒云缺,村春石照疏。 林前应更好,瞑色袭衣裾。 书院建于明代,明代苗族著名宿儒吴鹤先生曾在这里兴学研文,至清代,书院曾一度兴盛过。到本世纪三十年代,即1936年前,湘西苗族人民举行“革命抗日运动”,书院便成了一所师范学校。历史上,吉首人才辈出,桃李满天下,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就是该校的学生。 书院门前有用青、灰、紫、红各色条石砌成的石级参天,怪石罗列。书院为红漆大门,琉璃瓦下嵌着花窗。院内为一组殿堂式古建筑群,中间为正堂,两侧是书屋厢房。左侧圆门上方题有“鹤公祠”三个字,即内屋为明儒吴鹤先生居室,居室前有两棵巨大的古桂花树。右侧圆门上方题曰“鳌鱼池”三字,门内为一方坪,坪中有一水池,池中有一天然巨石没于水中,形如巨大鳌鱼,每当水波动荡,石鳌则活灵活现,堪称奇观。鳌鱼池旁还有一棵奇干怪枝的古树,树高五六丈,树围几尺粗,树干上缠绕着碗口粗的古藤,古藤如巨龙直攀树顶,游人见状,无不惊奇。 书院四周均有红墙围砌,院内栽有16棵古桂花树,每年时至金秋,丹桂吐芳,香飘峒河两岸,沁人心脾,全城居民皆 浓鼻福。因而浯溪书院的桂花飘香素享盛名,成为镇溪一绝。

了解更多>>

峒河

峒河

像一条彩带,轻轻飘过吉首山城,汇人沅江,注人洞庭,奔向长江、大海。峒河发源于湘西花垣县、凤凰县和黔东松桃县两省三县交界的高山崇岭。它的下游称武水,上游称高者河,中游才称峒河,在旧县志和史书中,峒河及其支流统称“浯溪”“滔水”或“武溪”“武水”。它全长120km。峒河流过的区域,在梁、陈、隋代号夜郎县。夜郎县地,古称武溪苗蛮之地,苗蛮传为盘瓠之后,三苗之裔。武溪峰峦绝险,峻岭叠嶂,岩石嶙峋,为武陵山腹地。汉伏波将军马援征武溪蛮有诗《武溪行》曰:“滔滔武溪一间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嗟哉,武溪兮多毒淫。”可见古时武溪之偏僻。沿河景点,从下游至上游算起,著名的有:河溪古镇、八仙湖、狮子山、罗汉山、龟山、天门山、天剑峰、大龙洞、矮寨、公路奇观等景点。

了解更多>>

薤山避暑山庄

薤山避暑山庄

位于谷城县西南46公里处。薤山主峰海拔1099.3米。这里林木参天,掩天遮日,常年平均气温12℃。在清同治年间,传教士在此兴建西式别墅50余幢,现今保存完好的有10余幢。 1942年夏季,李宗仁先生曾到薤山避暑。他在《回忆录》中写到:“至薤山脚下乘滑竿上山,行半途已觉清风徐来,暑气全消。山上林荫片片,泉水潺潺,真是别有一番天地,我这才尝到所谓避暑的乐趣。”薤山有峰峦叠翠、大小梳妆台、天然溶洞、活动石、猴儿洼等景点。现在柏油马路直通旅游中心,还有4条公路延伸到各个旅游景点。旅游中心设有宾馆、招待所、商店、邮电所、医院等服务设施。

了解更多>>

椎牛花柱

椎牛花柱

从吉首市郊云雾峰沿青石板路行1km,便见玉泉溪畔有一青石峰直指云端,野草山花丛生,人称“苗家椎牛花柱”。石柱上稍尖,下略粗,高约200m,呈梭方桂状,其上多生古木巨藤,鬼斧神工。

了解更多>>

中山舰博物馆

中山舰博物馆

中山舰博物馆成立于1999年12月,它是以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代名舰中山舰的名字命名的、武汉市文化局所属的正在筹备建设中的一座专题性纪念性博物馆。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1910年由清政府向日本订购,1912年6月建成下水。1913年加入中国北洋政府海军第一舰队。1922年6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蒙难”时登临该舰,指挥平叛斗争长达50余天。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去世后,为纪念孙中山改名为中山舰。1938年10月,在“武汉保卫战”中于长江金口水域被日机炸沉。中山舰自加入中国海军以来,历经“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孙中山广州蒙难”事件、“中山舰事件”和“武汉保卫战”等五大历史事件,是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国民革命史上重要的历史见证物。  为了弘扬孙中山先生的爱国主义和民主革命精神,追寻中山舰的风雨革命历程,1997年元月,中山舰在汉被整体打捞出水。  1999年11月,开始其舰体的修复保护工程。2001年12月,举行了中山舰(舰体)修复保护工程的竣工仪式。修复完工后的中山舰,恢复了1925年永丰舰命名为中山舰时的历史原貌,保留了1938年“武汉保卫战”中被敌机炸沉的历史痕迹,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饶、英勇奋斗、前赴后继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受市政府委托,武汉市规划部门正在规划中山舰文化旅游区的建设方案。 中山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可移动性文物,该舰整体打捞出水时,随之出水各类文物3400件(其中一级文物43件),2002年12月以来,应有关方面邀请,中山舰出水文物先后到广州、中山和香港地区展出。2004年4月,省市文物管理部门正式将该舰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向国家文物局申报。目前,中山舰陈列地选址方案已通过专家论证,中山舰陈列地最终确定建设在该舰的沉没地金口地区。   随着中山舰陈列地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中山舰博物馆将建成为我国一座有着非常的发展空间和非凡的品牌效应的标志性、纪念性博物馆。  为了满足社会各界参观中山舰的需要,目前,中山舰博物馆在中山舰的临时停放地(原湖北船厂内)举办有简易的中山舰史迹陈列展览,并对外开展小规模、临时性的上舰参观活动。

了解更多>>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成立于2001年,由原法律系发展而来。学院设置有法理与法史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诉讼法学等7个教研部和法律诊所教育与法律援助中心。现有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2个本科专业,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三个硕士点专业。同时建有民族法制研究所、哲学研究所和知识产权研究所,侧重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法制建设和知识产权等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拥有能容纳300多人的模拟法庭。并与湖北省检察院,湖北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建有教学实践基地。现有教职员工54人,专业教师4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与研究生共1541人。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