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这里建都。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一省就占了四个,分别为夏商故都郑州、商都安阳、十三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其中著名的河南旅游景点包括龙门石窟、少林寺、黄帝故里、清明上河园、殷墟和云台山、白云山、伏牛山、石人山、鸡公山、丹江口水库、武侯祠。
虢国博物馆位于三门峡市区北上村岭,是在取得惊世发现的虢国贵旅墓葬群的中心区域建设起来的一座综合性、全面展示虢国文化的博物馆,由虢国春秋、虢国出土文物展、梁姬墓出土文物展、虢国车马坑展几个专题展馆组成。虢国贵族墓葬群总面积58万平方米,在经文物部门钻探的14万平方米内,共有各种贵族墓葬142座。 其中,大中型墓葬19座,车马坑12座,其它种类的祭祀坑50余座。在已发掘清理的9座墓葬中,有国君墓2座,太子墓1座,姬妃墓1座,车马坑2座。 共出土铜、铁、玉、石、金、陶、木、皮革、麻布等九大类文物17000多件。其中出土的大型青铜礼器200余件,大部分铸有铭文。缀玉面罩被确认为春秋战国“瞑目”的祖型。玉组串饰为汉代金缕玉衣的前身。出土的八件甬钟是西周晚期墓葬发掘中唯一完整的一套。由十二件金器组成的黄金带饰为周代考古中所罕见。大量珍贵兵器,尤其是玉柄铜芯铁剑的出土,被确认为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它的发现将中国冶铁的年代上溯了―个多世纪,堪称“中华第一剑”。 虢国贵族墓地的重大发现,对研究虢国乃至西周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制度以及冶金、交通、纺织、古代战争等各个方面,都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虢国贵族墓地出土文物在1990年、1994年连续两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十大考古重大发现之一。199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了解更多>>
是一处集生态保护、科技示范、观光旅游、度假诸功能于一体的大型自然生态公园。规划面积72.46公顷。中原绿色庄园主题风格上采用以绿为主,师法自然,追求天趣的造园手法、致力于营造自然、清新、质朴、野趣的田园风光,使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草地、湖泊、瀑布、小溪与建筑园林小品相映成趣。形成了松风听涛、竹溪观鱼、霜林赏秋、森林休闲、森林游乐、万梅闹春、百果园、百花园等功能景区。设有动物园、垂钓园、骑士乐园、儿童乐园、杂技表演、水上游乐等观赏娱乐项目。使自然景观和人工景点巧妙融合,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中原文化底蕴丰厚的主题风格。
濮阳县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位于河南东北部。地理坐标在东经114°52′—115°25′,北纬35°20′—35°50′之间,是濮阳市的南大门。南部及东南部以黄河为界,与山东省的东明、菏泽、甄城隔河相望;东和东北部与范县及山东省莘县毗邻;西和西南部与内黄、滑县、长垣三县接壤。全县土地面积14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1.56万亩。辖22个乡镇(15个乡,7个镇),1026个行政村,总人口108.27万人。濮阳县是中原油田开发建设腹地,原油产量占中原油田总产量的70%以上,天然气产量占95%以上。历史文化渊源流长。濮阳县是一个拥有5000年古老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礼记》中就有“桑间濮上”的记载,上古五帝中的颛顼,舜帝及其部族在这里繁衍生息,素有“颛顼遗都”、“帝舜故里”之称,中华张姓也源于此地。战国时期因城址在位于濮水之阳,始称濮阳。隋朝后先后称澶州、开州,民国时复称濮阳。濮阳县自然景观宜人,名胜古迹繁多,有象征濮阳县历史地位的中心阁(四牌楼);古代重型建筑杰作——濮阳八都坊;宋真宗“澶渊之盟”回銮碑;有高阳城(颛顼城)、戚城、碱城、鹿城、德胜城、帝舜故里等古城址;瑕丘、仲子墓、团罡等文化遗址。有华北野战军司令部遗址等。特别是1987年在濮阳县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的“蚌砌龙”,把中国龙的图腾向前推进了千余年,被誉为“中华第一龙”。濮阳县也因而被誉为“龙乡”。濮阳县居中原要冲,扼河朔重塞,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和著名的古战场之一,商灭夏的“昆吾之战”、春秋晋楚的“城濮之战”、晋郑的“铁丘之战”、秦末的“项羽章邯之战”、五代晋梁的“德胜之战”、汉末曹操吕布的“濮阳之战”、宋辽的“澶渊之战”,均在濮阳境内。在近代史上这里又是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和中心,朱德、陈毅等一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战斗,陈毅将军留下了“我行未已过濮阳,驻马凭吊古战场,能掷孤注寇莱好,退避三舍晋文强”的光辉诗篇。气候 濮阳县地处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为13.4℃,1月均温2.2℃,7月均温27.5℃,年均降水量626毫米,无霜期205天
仓颉,造字圣人,今濮阳市南乐县吴村人,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据记载: 仓颉观鸟造文,形成了中国最原始的开象文字,被尊称为"造字圣人".后人为其筑陵建庙.仓颉陵在吴村西侧.陵前气宇昂,石狮威武,栩栩如生.石排坊古朴伟岩,排坊额上书"仓颉"二字.在陵墓之下有仰韶至龙山文化时期的古文化遗存. 仓颉庙,位于吴村东侧,与仓颉陵东西相望,整个庙宇坐北面南,占地2700多平方米.庙分山门、二门、正殿、和寝殿。山门前有石望柱一对,雕工精美,图案逼真。山门、二门、为硬山式建筑,气派恢宏;拜殿,正殿和寝殿位置错落有致。庙内松柏苍翠,碑石林立,楼台亭榭,鳞次栉比,有明代著名文人墨客题写的楹联和篆额及仓颉的石雕肖像。
中共中央北方局、平原分局、冀鲁豫军区机关和军区第一兵工厂旧址位于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1944年夏至1946年冬中共中央北方局、平原分局、冀鲁豫军区机关和军区第一兵工厂曾先后设在单拐,邓小平、宋任穷、杨勇先后在这里指挥了清丰、南乐、鲁西南东湖等100多次战斗战役,收复解放70多座县城。军区第一兵工厂在这里试制成功了我军兵工史上第一门九二式盖亮号七十毫米步兵炮。
潢川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居信阳市中心。全县辖11镇10乡,一个国营农场,人口77.8万,总面积166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7万亩,水域面积16万亩。 潢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华黄氏发源地。春秋称黄国,汉代为弋阳,盛唐谓光州,民国二年更名潢川。后设潢川专署,1952年并入信阳。历史上名人荟萃,古迹文物遍布。为战国春申君之故地,元朝文豪马祖常之家乡。黄国故城气势恢宏,蔡番青铜器精美绝伦,清代铁旗杆赫然矗立,吴道子墨迹碑刻出神入化,倾倒过无数文人墨客、名士风流。 潢川风光旖旎,景色迷人。玉带般的小潢河穿城而过,如虹双桥飞架南北,春申、弋阳两城相峙。河上点点白帆,时有渔舟唱晚;两岸亭台楼阁,夜半灯火阑珊。再有望河楼、三义观、晴堤新柳、七里清泉等景物,如诗如画。因得“豫南小苏州”之美称。 潢川县是全国粮食大县、首批商品粮基地县、科技工作先进县、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花木生产基地县、省生猪外贸出口基地县、全省26个推进城镇化进程重点县和23个对外开放重点县之一。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农林牧副渔业蓬勃发展,鳖、鸭、花特色农业享誉全国。工业已形成轻纺、机电、食品、化工、建材、饲料等六大工业体系。商业贸易发达,是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商品集散地。科教、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事业发达。 潢川区位优势独特,交通通讯发达。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金三角”地带。南距武汉256公里,东距合肥262公里,西距信阳100公里,北距郑州360公里。国道312、106线和312线高等级公路,京九铁路与建设中的宁西(南京至西安)铁路、京九和沪乌光缆、罗叶高速公路和拟建的京深高速公路分别在县城交汇,国家西气东输支线工程经过潢川,开通了10万门程控电话和移动通讯。具有沟通南北,承东启西的独特交通、通讯中枢条件。 潢川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丰裕,四季分明,盛产稻米、小麦、油菜、红麻、水产、畜禽、花卉、茶叶等。樱桃谷鸭养殖量达2400万只,居世界第一;花卉面积5.5万多亩,有200多个属类,2400多个品种,是全国花木示范基地县和国家授牌的“花木之乡”。 潢川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建成区已达23平方公里。城市供水、供电、道路基础设施条件好,功能齐全。有11万伏、22万伏两个中心变电站和日供水8万吨水厂。中等城市总体规划已经省政府批准实施。规划到2005年,城市建成区达30平方公里,人口30万人。 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68705万元,增长1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035万元,增长31.9%,第二产业增加值128201万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94469万元,增长1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2738万元,增长13.3%,粮食总产量498495吨,增长125.7%。工业总产值352271万元,增长10.5%,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产值146544万元,增长12.7%,增加值36723万元,增长11.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6%,较上年上升3.14个百分点,产销率97.6%,实现利润2796万元,增长4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952万元,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总售额完成137512万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2097元,增长30.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94元,增长1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52元,增长12.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019万元,增长9%,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4亿元,较年初增长14.7%,各项贷款余额23亿元,较年初增长9.5%。
淅川香严寺景区简介 淅川香严寺位于丹江水库两岸的群山环抱和苍松翠柏之中,是中州“四大名刹”之一,有“千倾香严”之称。现存明清建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始建于唐,几经废兴,鼎盛时期古建筑达470多间。景色特点 现存有石牌坊、山门、韦驮殿、过厅、大雄宝殿、指月亭、法堂、藏经楼等17座大型古建筑,寺院两侧尚有戒堂、走堂、斋堂、禅堂、上仓、下仓等辅助陪衬建筑。整个建筑布局严谨,错落有致,雕梁画栋,飞金涌碧,十分壮观,尤其是大雄宝殿内保存完好的中原最大壁画,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和艺术价值。
淅川法海寺景区简介 法海寺又名乍客寺、俗称大寺。位于淅川县荆关镇磨沟村、伏牛山余脉乍客山半腰间。地势力以莲花高台,自然风景优美,过去人们概括其特点为"窄而秀,危而丽"。景色特点 现存古建筑8座,均为清代所建。法海寺连同平浪宫、玉皇阁、 山陕会馆、万寿宫等组成的荆紫关镇内古香古色的建筑群,一并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法海寺八大景为"千佛洞"、"万佛洞"、"白瀑倒卷濂"、"松树弹琴"、"八龙泉"、"四棱碑"、"夜明珠"、"一步三道桥"。
汴水,也称汴河,亦即通济渠, 古代河流名称, 主要部分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地区境内。唐朝诗人皮日休曾有关于汴河的诗《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水是一个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檐式砖塔。该塔位于登封县城西北约6公里,太室山南麓的嵩岳寺内,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距今已有1470年的历史。 嵩岳寺塔上下浑砖砌就,层叠布以密檐,外涂白灰,内为楼阁式,外为密檐式,总高41米左右,周长33.72米,塔身呈平面等边十二角形,中央塔室为正八角形,塔室宽7.6米,底层砖砌塔壁厚2.45米,这种密檐形12边形塔在中国现存的数百座砖塔中,是绝无仅有的,在当时也是少见的。 该塔不仅以其独特的平面形状而闻名,而且还以其优美的体形轮廓而著称于世。 整个塔室上下贯通,呈圆筒状。塔室之内,原置佛台佛像,供和尚和香客绕塔做佛事之用。全塔刚劲雄伟,轻快秀丽,建筑工艺极为精巧。该塔虽高大挺拔,但却是用砖和黄泥粘砌而成,塔砖小而且簿,历经千年而依旧屹立,充分证明我国古代建筑工艺之高。 嵩岳寺塔无论在建筑艺术上,还是在建筑技术方面,都是中国和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件珍品。 [[div align=right]][[/div align=right]] 嵩山寺塔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