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河南

河南

河南

河南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这里建都。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一省就占了四个,分别为夏商故都郑州、商都安阳、十三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其中著名的河南旅游景点包括龙门石窟、少林寺、黄帝故里、清明上河园、殷墟和云台山、白云山、伏牛山、石人山、鸡公山、丹江口水库、武侯祠。

汉魏故城

汉魏故城

在洛阳市东15公里处,是洛阳市几个主要故城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早在公元25年,东汉光武帝刘秀就在这里定都,其后三国魏、西晋、北魏均以此为都,共历时330多年。因主要是东汉、北魏两代都城,故称汉魏洛阳故城。
此处南临洛水,北靠邙山,风景优美。遗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边长约为14公里,城墙均用夯土筑成。残垣一般高于地面1-2米,北垣东段高出地面5-7米,城内主要建筑有宫城、宫殿、衙署、花园等。这里曾出土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物,如东汉熹平石经(太学遗址出土)、影塑侍从头像(北魏永宁寺塔基出土)、仿玻璃黑釉陶盏(北魏西郭城出土)等,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了解更多>>

汉桑城

汉桑城

汉桑城是一座世界上最小而又最奇特的城。面积十多平方米,城高2。7米,没有城门,没有城楼,只有11个城堞。城内上有一株枯枝苍劲、霜皮虬柯的桑树。据传此桑乃关羽常系战马之树。至明代,当地官府又为古桑砌一匝仿古堡式的城垣,故名“汉桑城”。汉桑城修得小巧玲珑,七弯八叉的枯枝伸出城外,远处望之,犹如一个古秀的盆景,典雅有趣。古桑老态龙钟,躯干如铁,巨大的枯枝扭曲着身腰,裂着缝隙,抖掉满身甲皮,犹如化石一般坚硬,使人壮心不已,感慨万千。

了解更多>>

汉三阙

汉三阙

即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是一种特殊的石雕艺术。
太室阙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建于东汉时期,阙身四面雕有人物、动物、建筑物等50余幅画,形态生动,线条流畅。另有隶篆铭文,是研究我国历史的宝贵资料,也是书法雕刻艺术中的珍品。
少室阙在登封县城西6000米处的少室山下,阙上铭文叙述了大禹在古时治理洪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启母阙在万岁峰下,是启母庙前的神道阙。在阙的东北面,耸立着一块几丈高的石头,名为“启母石”。相传大禹治水之事感动上苍,玉皇大帝施展法术,让禹成为一个开山凿渠的大力士。

了解更多>>

汉光武陵

汉光武陵

汉光武陵本称原陵,又称汉陵,俗名刘秀坟。在洛阳市东北约40里,今孟津县白鹤公社境内,南依邙山,北临黄河。陵冢高大,周长约1400米,高约20米。陵园四周有短墙回护,内植古柏千余株,苍劲挺拔,葱郁幽静。陵园西面为光武祠。光武殿前大道二侧原有古柏二十八棵,相传为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的化身。陵冢前的巨碑立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上刻“东汉中兴世祖光武皇帝之陵”十个大字。

了解更多>>

汉关

汉关

在今河南省新安县东500米,西距秦关150公里。据灵宝市志记载,自汉室兴起之后,关中作为帝都,函谷关以东则称为关外。人们都以自己是关中人为荣。楼船将军杨仆,原籍函谷关以东的新安县,别人说他是关外人,他深感不快,就尽捐家资,于汉元鼎三年(公元184年)在新安县城东也修起了一座雄伟的城池,人们称它为汉函谷关。有了这座新关,杨仆也就成了关中人了。汉关早已废弃,现在仅存有关门遗址。

了解更多>>

汉高祖斩蛇碑

汉高祖斩蛇碑

汉高祖斩蛇碑,位于永城市芒砀山南麓,南西北三面环山。当年汉高祖刘邦以亭长之职领徒工去为秦始皇修墓,路经芒砀山,一晚刘邦醉酒,有人报告前面有大蛇拦路,刘邦借着酒劲,拔剑将蛇斩为两段。后刘邦登基成为汉朝开国皇帝,遂有人在此地建碑纪念。斩蛇碑前每年都长出一片红色小草,传说就是被大蛇之血染红所致。斩蛇碑夜晚投一光束,刘邦形象在现,成为商丘一大奇观,旅游者观后无不称奇。

了解更多>>

汉封将军柏

汉封将军柏

嵩阳书院位于中岳庙附近,是我国古代的四大书院之一,也是中原旅游区的重要旅游点之一。游客来此,除了参观古代文化遗产外,主要看“全国稀世珍宝——汉封将军柏”。
嵩阳书院,原有三棵“将军柏”(现只有两棵),最小的称为“大将军”。最大的偏称“二将军”、“三将军”。将军柏名实不符,级职不相称,是什么原因呢?这里有一段传说和趣谈:汉武帝错封三柏。

了解更多>>

汉霸二王城

汉霸二王城

汉霸二王城位于荥阳市东北约17公里的广武山上,两座城址中隔鸿沟,遥遥相对,这就是秦汉之际,刘邦与项羽对垒所筑的东、西广武城。西城为刘邦所筑,称汉王城;东城为项羽所筑,称霸王城。二城中隔广武涧(一说即战国时期的鸿沟),涧深200米,宽100米,口宽约800米,南北走向。二城之北紧靠黄河,西南万山丛错,形势险要。
现存的汉、霸二王城,由于黄河的不断冲刷侵蚀,早已失去原貌,特别是二城的北墙已塌入水中。据1980年实测,残存汉王城东西长530米,南北长190米,墙宽30米,高约6米,最高处10米;霸王城东西长400米,南北长340米,墙宽28米,高约7米,最高处约15米。二城夯层基本相同,均系平夯,用土呈黄褐色。汉王城西另有一夯土城,据传为张良所居之“子房城”。

了解更多>>

函谷夹铺

函谷夹铺

位于灵宝市城北17公里的孟村旧村的小谷里,南距古函谷关约2公里。夹辅外形像炮楼,砖木结构,城门式建筑物。分内外二重门,外门口上,青砖镌刻"函关夹辅"四字;内门口上端砖刻"孟尝逆旅"四字。城门上系二层歇山顶式四角楼。目前除北边房顶和部分部件有损坏外,基本上保存完整,据鉴定现存建筑建于明代,清代重修。

了解更多>>

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

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

这里的函谷关,习惯上被称作“秦函谷关”。它东临弘农绝涧,西拒衡岭高原,南依巍巍秦岭,北接滔滔黄河。函关古道全长15华里,是古代洛阳到长安的必经之路,易守难攻,被喻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还有人用“一泥丸而东封函谷”来形容它的战略地位。函谷关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间曾有16次大战役在这里发生,不少战役可以说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在过去,有人说:谁拥有了函谷关,谁就拥有了战争的主动权。
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0年),楚、赵、魏、燕、韩五国合纵攻秦。秦军依据函谷关天险,开关迎敌,使五国军队“流血漂橹”,大败而归。公元前206年,项羽、刘邦约定,先入关者为王。刘邦选择秦国兵力较弱的线路进攻,从陕西的商洛经武关提前进入关中。而项羽自恃兵力强大,一路走大道,等他攻打到函谷关时,听说刘邦已入关中,大怒,命大将黥布强行攻关,并把关楼烧毁,上演了千古绝唱“鸿门宴”。安史之乱时,唐军主帅哥舒翰被迫放弃守城计划,与叛军会战于函谷关西原地区,惨遭失败。1944年,侵华日军在函古关遇到了国民党军队胡宗南部的有力抗击,被歼灭2000余人,遭受重创。1986年,作为战争的佐证战国时期守城兵士的武器库--竖井式箭库被发现。箭库深11米,直径0.9米,箭为铁杆、铜簇,每30枚为一束,现均已锈迹斑斑。
在函谷关右侧,就是被称作“道家之源”的太初宫。太初宫是为了纪念老子当年在此著写五千言《道德经》而修建的。所谓太初在道教中指天地最初形成的元气或最初形成的状态。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