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河南

河南

河南

河南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这里建都。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一省就占了四个,分别为夏商故都郑州、商都安阳、十三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其中著名的河南旅游景点包括龙门石窟、少林寺、黄帝故里、清明上河园、殷墟和云台山、白云山、伏牛山、石人山、鸡公山、丹江口水库、武侯祠。

龙潭冰瀑

龙潭冰瀑

冰瀑是中岳嵩山的又一自然奇观。如果说飞溅着的瀑布代表热情与奔放,那么凝滞剔透、冰清玉洁的冰瀑无疑象征着纯洁与开朗。人世间的渲嚣与纷争,虚假与伪善,面对此景都会无地自容。

了解更多>>

龙门二十品

龙门二十品

“龙门二十品”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其中十九品在古阳洞,一品在慈香窟。二十品的称呼最早见于清代康有为所著的《广艺舟双楫》和方若所著的《校碑随笔》。内容一般是表达造像者祈福消灾的美好愿望。它的书法艺术,是以汉隶和晋隶为基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杂糅各家之长而自成一体。既有隶书古朴刚健的风格,又有楷书端庄大方的神韵。代表了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极高成就,是“魏碑”体中的精品。

了解更多>>

龙马负图寺

龙马负图寺

龙马负图寺,是中华人文之祖、人根之祖伏羲氏的祭祀地,因龙马“负图出于孟河之中”而建,是河洛文化中“河图”的发现地,中国易学文化的发源地,距今已有1600余年。该寺北临黄河,南依邙山,寺前紧邻图河故道,规模宏伟,供殿巍峨,山门峻拔,前有崇邙横卧,后有大河奔涌。寺内存有宋、明、清历代著名理学家、书法家、及诗人程颐、朱熹、邵雍、王铎、张汉等撰述的碑、铭、诗、赋,是中原河洛文化、寻根问祖的旅游圣地。

了解更多>>

龙岗遗址

龙岗遗址

龙岗遗址位于睢县蓼堤乡周龙村北面,地势较高,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文物层度约2米。1978年试掘,上发现灰坑6个、残陶鬲、陶盆、陶罐等。下层为龙山文化层,发现灰坑6个、残陶窘1个和一些文化遗物。并采集到一些殷商时代的文化遗物和两片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片。灰坑内有陶、石、骨、蚌器和兽骨、草拌泥、红烧土块等遗物。出土的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陶之,一部分为泥质黑陶、磨光黑陶和细泥红陶。另发现有“蛋壳陶”片。纹饰主要为篮纹、方格纹、绳纹和弦纹,有饰镂孔。器形有深腹罐、鼎、甑、小盘、碗、壶等。该遗址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了解更多>>

龙池曼国家自然保护区

龙池曼国家自然保护区

嵩县龙池曼自然保护区,1982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属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其地理位置位于嵩县境内南部,坐标为北纬33°34′~33°54′,东径111°47′~ 112°15′保护区前身是五马寺林场,于1958年建场,由杨山、木札岭、龙池曼、杨树岭、大青5个分散的林区组成,总面积为7573公顷(11.36万亩),森林总蓄积量为42.5万立方米。

了解更多>>

六忠祠

六忠祠

六忠祠又称忠烈祠,坐落在商丘县城内大隅首西侧(今中山西二街一号),始建于唐至德二年(757),为纪念安史之乱时殉难于睢阳的张巡等人而建。初名协忠 庙,亦名双庙,专祀张巡、许远,并以其部将南霁云配享,后又增祀雷万春、贾贲,改称五王庙,宋代又增姚闫,始改为六忠祠。另有《唐忠烈祠碑》一块,明天启四年(1572)立。

了解更多>>

刘禹锡墓

刘禹锡墓

刘禹锡墓位于荥阳市城东二十里铺乡(今豫龙镇)狼窝刘村南高地上,古称檀山。墓北距郑州至上街公路约70米,坐北面南,有圆形土冢,冢高约7.5米,周长约20米。据民国《荥阳县志》载:“刘禹锡墓在檀山。”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贞元进士,历任监察御史、播州刺史、集贤直学士、检校礼部尚书等。由于其刚正不阿,屡遭放贬。唐会昌二年(842)卒,享年71岁,赠户部尚书。精古文,善五言诗,白居易赞其为诗豪。著有《刘宾客文集》及《外集》传世。

了解更多>>

刘邦斩蛇碑

刘邦斩蛇碑

“中原竞逐鹿,一蛇附中谷,挥剑白帝终,蛇母秋郊哭”。这首诗记述的就是汉高祖刘邦新蛇之事。
据《史记》记载:刘邦当泗水亭长时,一次,奉命送役徒去郦山构筑秦始皇陵墓。途中,役徒因为惧怕暴秦而逃走很多。高祖估计走不到郦山,役徒就会逃完。行到丰西泽中,高祖痛饮一场后,乐得卖个人情,说:“走吧,大家都走吧!我也远走高飞”于是,众役徒一哄而散。有十几位精壮青年,仰慕刘邦,不愿离开他,高祖只得带着他们。走到芒砀山时,一前行壮士回来禀报说:“前有一条大白蛇横在路上,过不去。我们回去绕路吧。”高祖听后大怒:“壮士行路,有什么可怕的!”于是直向前走,拔剑斩蛇。
走了几里之后,高祖醉卧。后面有几位行人走到斩蛇的地方,遇到一位老妇人反复哭诉:“我的儿子白帝子卧在路上,被赤帝子杀了。”老好哭诉罢突然不见了。不一会儿,行路人见到了高祖。这时,高祖已经酒醒。行路人把遇见老妇人之事告知了高祖。高祖十分高兴,深信自有天助,将来必成大业。从这以后,投奔高祖的人越来越多。他的势力日益强大起来。终于,灭掉了暴泰,打败了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
为了纪念先帝,汉文帝时在芒砀山紫气岩(为汉高祖隐居处。因传说有天子气覆盖岩洞,故名。今已废。)前建了高祖庙,在庙前立了汉高祖斩蛇碑。但斩蛇碑早已不存。
后来,明代在原碑处重立一碑。碑高2.39米,宽1.15米,厚0.22米,碑额书“日月”和“汉高斩蛇之处”几个大字。碑座是一巨大的石趺。一九八三年,因年代久远且保护不善,碑文残缺不全,又仿照明碑重立新碑。碑正面刻有原碑碑文,碑阴刻有立碑缘由。为保护新碑,还建有高4.2米的仿古六角亭,古朴典雅。
近年来,发现新石碑正面在夜间灯光照耀下,显现出一将军正襟危坐的形象。将军一手执剑,一手放在膝盖上,如刘邦刚刚斩过大蛇之状。一时轰动四方,传为奇谈。

了解更多>>

灵台遗址

灵台遗址

灵台遗址,在洛阳汉魏故城南郊,东汉中元元年(公元56年)曾建有一座天文观测台--灵台,现仅存遗址。  灵台遗址,面积达44000平方米。其中心为一方形夯土高台,其基址南北长约41米,东西宽约31米,高约8米。夯土台四周各有上下两层平台。下层平台筑有回廊,其北面正中有坡道上通二层平台。上层平台四方,原各有五间建筑,每间面阔5.5米。遗留下来的西面建筑的墙壁涂以白粉,东面涂以青粉;南面建筑的铺地砖上有朱红色粉的痕迹。这种依方位的施粉方法,与崇拜四灵(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习俗有关。  灵台是当时最大的天文台,是太史令的下属机构。东汉伟大的科学家张衡,曾经二次任职太史令,亲自参与主持领导过灵台的天象观测和天文研究。  灵台连续使用达二百五十余年,为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了解更多>>

灵宝亚武山

灵宝亚武山

亚武山位于灵宝市豫灵镇南25公里的小秦岭山脉之中,东据崤函,西临潼关,背靠秦岭,俯视黄河,主峰海拔2156.9米,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是河南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风景名胜区。相传真武大帝在此出家,后转至湖北武当山得道,这里便称作亚武山。远看诸峰如凤凰展翅,跃跃欲飞,故又名凤凰山。
  亚武山自然景观雄、险、奇、秀。自甘泉峪入山。犹如走进幽深的天然画廊,清泉潺潺,奇峰竞秀,巨石峥嵘。"迎宾石"笑迎宾客;"同心石"鼓劲添力;豆腐峰像一块豆腐堆垒而起;鸡鸣峰似一只报晓的雄鸡伸颈长鸣;四郎寨、石女峰像一对情人在含情相望;五色石相传为女娲补天所留;"仙人盆"、"仙人床"据说是供神仙洗澡和休息的地方;在亚武山巅开放的娇艳妩媚的牡丹,传说是当年牡丹姊妹被武则天贬往洛阳时路过此山,迷恋这里的仙境定居于此。还有"老鹰石"、"蘑菇石"、"苍龙戏水",神形活现;石上松、风洞、"金瞻拜观音"奇景悦目;"青龙潭"、"黑龙潭"深不可测;"朽木桥"、"上天梯"、"鹞子翻身"触目惊心;玉锁关横断"天湖";倚天门紧锁云天;瀑布倒悬,喷雪撒玉;清泉碧流,游鱼可数;松柏奇秀,绿荫蔽天;野花竞艳,百鸟争鸣。
  过倚天门,亚武山五峰映入眼帘。东峰似玉柱擎立,直插云天;西峰奇秀,似斧劈而成;北峰巍峨雄峻,气势磅礴;南峰高耸,如临九霄之上。站在中峰极顶,伸手可触苍穹,袖拂星月;俯视云海如涛,浪吞群山;东眺海天旭日,光芒万丈;南望秦峰浪涌,重峦叠嶂;西顾华山,遥遥相对;极目北方,黄河如带,青山隐隐。
  亚武山人文景观的建设在唐代就开始了。以后不断修葺扩建,现共有宫、观、庙、阁、塔等古建筑30余处。
  民间传说真武大帝在武当山修成正果以后,因怀恋亚武山的风光景色,每年六月都要回亚武山避暑。因此每年6月,亚武山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