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蒲县城东二公里的柏山之巅。这里环山十多里皆为松柏丛林,鸟语柏香,峰峦耸翠,景色宜人,故东岳庙俗称柏山寺。 庙宇规模宏敞,布局完整,占地一万平方米,是一处宫殿式建筑群。有山门、凌宵殿、乐楼,议事厅、献亭、东岳行宫大殿、后土祠、圣母祠、清虚宫、地藏祠、地狱、角楼以及环周楼廊等六十余座建筑,数百间房舍。创建年代不详,金泰和五年(1205年)已有。这处宫殿式建筑,像其它名地的东岳庙一样,都被视为传统中的东岳大帝黄飞虎的行宫。 来到东岳庙所在地,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影壁上的“蒲县胜景”四个大字。东岳庙创建年代不详,金泰和五年(1325)已有,历代修葺。由此北上,沿长虹磴道,经土地祠、将军祠、“御马厅”、“莲云厅”,便可远远望见山门。穿山门往上望,可见登仙桥,它是凌霄殿通往天堂楼的唯一通道。凌霄殿的神龛塑像是黄滚夫妇,即黄飞虎的父母双亲。在乐楼背后的通道口有一幅醒目的对联,它是蒲县的一个知县写的,上联是“伐吾山林吾勿语”,下联是“伤汝性命汝难逃”。大概是因为有这幅对联的原因,柏山的树木保护得很好。从乐楼下到看亭里,南望是正面乐楼,再看东、西两侧还各有一乐楼。显然这里过去可以同时演出三台戏,其热闹景象可想而知。正面乐楼横楣有精致的木雕,其内容为人物故事,左为“渔樵”,右为“耕读”,中间是“八仙庆寿”,并有花卉穿插陪衬。工艺细致精巧,深受游人赞赏。 从看亭过金水桥是献亭,是为东岳大帝供献祭品、进行祭祀活动的地方。该亭建于金泰和六年(1206),四周敞朗,顶盖为歇山式;四角均为蟠龙石柱,造型精湛,或拱躯待发,或回首怒视,或腾于云雾之中,或游于波涛之上,或追鱼,或捕龟,生动逼真,是我国宋、金石雕艺术中的珍品。 献亭的正北是东岳行宫大殿,宫门额书“东岳齐天”,这处行宫居于东岳庙中心。是元代地震毁坏后于延佑五年(1318年)重建,宽深各五,幅阶周匝,重檐歇山顶,为四方形结构,鸱尾高大,柱全为石雕,并刻有《木兰花词》五首,木制神龛阔大壮观,宫内龛壁悬塑飞龙、人物、飞云,悬塑精彩、逼真、色泽艳丽,塑像神态威武。殿内木制暖阁,高大、壮观,龛壁悬塑流云、飞龙、人物、骑乘,塑法别致,精巧,彩绘色泽艳丽、堂皇。内塑着东岳庙之主神——东岳大帝黄飞虎的坐像,神态肃穆,长须垂胸、神态端庄,仪表非凡。传说,黄飞虎是商朝大臣,因纣王暴虐无道,遂反殷投周,跟周武王一起伐纣,屡建大功,直至战死沙场。为了表彰其伐纣功绩,道教祖师封其“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为五岳之尊,总管天地人间吉凶祸福,并执掌幽冥地府十八重地狱。传说凡一应生死转化人神仙鬼,俱从东岳勘对,方许施行,所以这座庙里还设置了一座规模庞大的地狱。 东岳行宫后面是寝宫。寝宫神龛里的塑像是黄飞虎夫人。寝宫背后是昌衍宫,又名“子孙圣母祠”。殿内木制神龛、泥塑主像三尊,为三霄娘娘。传说其执掌人间生育。最后是地狱。从地狱入口下去,第一层是阴曹,分东曹、西曹。周围廊下面的梁上绘着《封神演义》的故事。 从阴曹再下18个台阶,便是地狱。地狱山由三面合围的15孔窑洞组成,是东岳庙中泥塑艺术之集锦。正北五孔窑内设五岳大帝,东西两边是十殿阎君。十八地狱在各殿案前交错罗列,各狱鬼卒,都在历行职守,施行冥罚:有的推磨,有的拉锯,有的挖眼,有的刮面,有的搅油锅,有的烧火坑……或突眼怒视,或切齿鼓力,无不逼真传神,给人以生动之感。在地狱塑像中,还穿插有“目连救母”、“龙王告状”、“唐王游地狱”、“刘全进瓜”、“胡迪骂殿”等人物造型。整座地狱,从第一殿“阴阳界”始,到第十殿“轮回转生”止,各类塑像140余躯,尺度约同真人相等。像这样庞大完整地狱造型,是我国现存寺庙中稀有的一组明代泥塑佳作。尽管其表现内容荒诞无稽,但塑像本身却是研究我国古代塑造艺术的宝贵资料,因而受到国内外专家及游客的赞赏。 东岳庙内,文物极多。其中,金代泰和六年建的献亭石柱下的石雕柱础,尤为出色。柱础上有飞龙腾跃,追鱼、捕龟等各类形象,雕刻生动,造型优美,是宋金时期的艺术珍品。 东岳庙在设计上独具一格,主体突出,左右对称,亭台点缀,围廊上下两层,殿院四角角楼高耸。庙外附近,梦觉观、太尉台、华池庙、笔峰塔,耸立山巅。漫山青松翠柏,黛色参天,把东岳庙陪衬得秀丽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