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是中国最冬天的地方,位于中国版图的最北端,五大连池、镜泊湖冰封的雪色,大、小兴安岭森林的壮观,亚布力及各大雪场的喧嚣,哈尔滨冰雕雪塑的神奇。北国风光,虽不如江南婉约秀美,可北风呼啸中看漫天雪花,也绝对是不可错过的风景。去黑龙江自驾游的最佳季节是7月-9月、12月-2月。
布拉戈维申斯克是俄罗斯阿穆尔州的首府,它位于风景秀丽的阿穆尔河(黑龙江)和洁雅河汇流处岸边。这个城市在上个世纪的中叶还是乌斯季--杰伊斯卡娅镇,而到了1858年它已被批准成为城市。在19世纪末期,该市已经有四万多居民,房屋4000座,而且都是红色的,大部分是木制的,宽敞结实。20世纪初,该市成为远东大城市中之一,它的造船业和船队得到蓬勃发展。 城市发展的同时,它也成为政治、文化和生活的中心。革命的思想在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和工人当中广泛传播。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布拉戈维申斯克成为政治思想的发祥地。到1918年前夕,阿穆尔的布尔什维克进行了持续的斗争--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武装干涉者和白匪军不断地用武力来破坏社会主义的和平建设。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阿穆尔游击队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和侵略者进行战斗,在1920年解放了该市。 今天的布拉戈维申斯克是远东大型工业、行政和文化的中心。有列宁船舶修造厂、十月革命命名的船舶制造厂、电子仪器仪表厂、木材加工厂和纺织厂。 这里还有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阿穆尔综合科学研究院,设有俄罗斯科学院主要天文学观测站的宽敞的实验室以及金矿勘测实验室。 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市还有大学、中专、技术学院等学校和跑马场、博物馆、俱乐部、电影院、州音乐厅、剧院等。
了解更多>>
古城遗址位于新发村西南500米处的一个山岗上。始建于秦汉时期,原为土石建筑,因年代久远,表面已辟为耕地。北端连接着一个东南、西北走向的小山。 遗址文化厚度1.5米,总面积4000平方米,表面砂土中含有大量的陶器残片。
平安原始社会遗址位于勃利县倭肯镇平安村,遗址四周为农业耕地.距今约4000年. 遗址总面积50万平方米,包括南、北沙包两处遗址,表层厚度为11厘米,自上而下依次为厚23厘米的木炭层,厚约20厘米黑灰色的熟土层,深度为110厘米的红烧土。出土文物有手制陶器、石器、铅及其他石具。
勃利密塞是继东宁要塞,虎头要塞后,又发现的日寇在我国东北的军事要塞。它位于勃利县城区西北约三公里处的丛山密林之中,占地47.4平方公里,建于1940年左右。 勃利密塞是日本侵华时期一个重要的空军炸药库,供应侵华日军在东北及华北战场上所需的航空器材与弹药。它与其周边的互助、荣光、吉兴、双河和勃利东山等五座军用机场同属于“东方马其诺防线”的第二道,是为第一道军事要塞和日寇永久地控制东北,秘密提供军火和空中支援的重要军事基地。 密塞修有洞库14个,每个洞库长约80米,宽8米左右,其中配有电线、排水沟、通风设备。这些洞库四周建有一圈被称为“野库”的水泥平房,隐蔽性极强,还修了纵横交错的盘陀路(俗称:迷糊路)。在密塞的四周架设着一圈电网,在电网的里外各有一圈铁丝网,四周是岗楼和探照灯,密塞所在的群山草木保持原始状,炮弹坑、炮弹、炮弹皮及子弹等随处可见。 勃利密塞作为历史的见证,在默默地告诉世人,日本侵略者要把勃利建成侵略扩张的后方基地,任何否认侵略的狡辩和抵赖都是徒劳的。勃利密塞做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可以让来此参观的人们回忆起那段屈辱的历史,激发起我们的爱国之情。
位于勃利县大四站镇西郊,此山原名卧佛山,距七台河市中心区60公里,南侧为悬羊河水库,西北侧为五七峰,3公里处为吉兴河水库,山体距勃依公路约1公里,山侧有水土路与勃利公路相连,为近距离、远距离观看山体创造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在距山峰1公里之外的公路上观看尤为逼真。 毛公山是群山组合体,因山形酷似仰面而卧的毛泽东而命名的“毛公山”。山上裸石形成胸、腹和合放腹部的双手轮廓,自然生长的树木象形为睫毛,眼睑和眼球。面积2万平方米,相对高度160米,最大周长1.2万米。 为了保护山上树木,勃利县政府明令禁止砍伐山上树木。因山体、树木自然形成,观看便利。
马鞍山古城址位于勃利县长兴县马鞍村,西北0.5公里处,东南距马鞍山2.5公里,东北距大驾山2公里,西南距马鞍村0.5公里,西北与山地毗邻.城址发现于1983年,始建于战国时期. 总面积38000平方米,由四个山城组成,分别坐落在四座小山顶,以前后左右方位排列.古城墙高度9米,平均厚度约1米,外城周长约300米,内城周长约240米,曾出土文物有石磨棒、陶罐、网坠等器物。
静修寺距县城约40公里,1927年建立,1932年日本侵略东北时建筑军用机场占地,该寺迁至现址。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除,1978年复建。起初,只有一座殿堂,为农村民房式建筑。文物十余件,1995年始建新殿,1996年6月19日开光,前往观礼的群众达数万人。 静修寺总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有殿堂两座,前后排列,其一为东北民房式建筑,其二为佛教传统建筑风格,砖瓦木材结构,外墙以黄色为主色调。寺内有释迦牟尼、文殊菩萨佛像,并供有关帝神像。
吉兴森林公园位于七台河市勃利县城西22公里处,最高峰海拔743米。林区内有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民主联军密营旧址、解放初期剿匪的遗址——大石棚山洞等历史遗迹多处。 吉兴森林属针阔混交原始森林,总面积960.2万平方米,林业占地838.5万平方米。 原始森林自然风貌完好。现为省级森林公园。
林场位于勃利县西南25公里处,东部与通天二林场相连,北部与吉兴河林场相接,西部与林口县朝阳林场相邻,南部与林口县西北楞经营所接壤。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2℃,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野生动物有马鹿、猞猁、紫貂、、飞龙、、林蛙等近20种。 林场地处长白山脉,系老爷岭北端,地形以深山区陡山地貌为主,大部分坡度为15°—28°之间,森林总面积92220平方米,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高度600米,最高海拔高度900米。林场始建于1958年。更新造林面积832公顷,内含幼龄林面积494公顷,中龄林面积88公顷,近熟林250公顷,天然混交林面积8020公顷。主伐以渐伐、皆伐、择育伐方式、抚育以生长抚育、透光抚育、特用材抚育、防护林抚育等方式进行经营生产。 发展多种经营。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山野菜、食用菌、药用植物等山产品进行开发利用。根据林场的立地条件,利用林地资源,大力发展药材、食用菌、林蛙养殖、蓝靛果基地等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以木材生产,木材深加工,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格局。 根据林场的自然优势,结合西大圈保护区,利用现有的25处天然景点,开发野查岭景区和通天沟景区,建小型滑雪场、度假村,开发二工队地段漂流区等多种功能的森林公园和花园式森林小区。可接纳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度假。以林场的资源优势为龙头,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通过木材加工来增加效益。扩大蓝靛果基地,建成蓝靛果加工基地,生产蓝靛果果酒,对外销售浆果、销售蓝靛果种苗,加工山野菜,拓宽销售渠道。
位于勃利县镇郊东南1公里处。1992年勃利县干部党利丽晨练时发现,省博物馆古生物研究员魏正一进行了研究认为,这批木化石形成于300万-6000万年以前,它对于研究东北地区的古地理环境和气候、生态有重要价值。 目前残留的一处硅化木长40米,直径1米多,化石的树形体保存完好,树的年轮纹路清晰,化石四周为沙土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