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石家庄经济学院(原河北地质学院)始建于1953年,原隶属于国土资源部,2000年经国家高教体制改革为中央与河北省共建,以河北省管理为主。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学校已成为一所面向全国招生、就业,兼有经、管、理、工、文、法等多科性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同时,学校又是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其硕士学位授权专业涵盖经济、管理、工学三大学科门类。学校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东南高校区,占地总面积440350平方米,建筑面积303639平方米。校园建筑新颖别致,林木葱郁,环境优雅宜人,充满现代文化气息,不愧为莘莘学子求学深造的知识殿堂。 学校设有经贸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法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勘查技术学院、资源学院、工程学院、宝石与材料工艺学院、数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华信学院等18个二级学院和体育课教学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培训中心,共21个教学单位;设有39个本科专业(其中7个专业为国家管理专业)和28个高职专科专业;有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各类在校生23500余人。目前,学校具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企业管理、水文学与水资源;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矿产普查与勘探;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实验室。学校还设有经济研究所、现代管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所、地球动力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学校拥有一支政治和业务素质高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队伍。现有教工1420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正副教授300余人,他们中既有享誉国内外的资深学者(著名地质学家杜汝霖教授荣获我国地球科学界最高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也有一批崭露头角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学校在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的同时,大力开展科研科技开发工作,近年来,共承担科研项目800余项,其中国家级38项、省部级240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6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40余部,所办学术期刊《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全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当代经济管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校图书馆藏书130余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800余种、中外文期刊2000余种,专业技术资料30000余份。有自然类地学博物馆,馆藏标本30000多件,其中不乏国家级珍宝宝玉石、恐龙古生物化石等各种标本。学校建有各类实验室50多个、16个教学实习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7000余万元,有校园网、远程教育基地、CAI课件制作中心,多媒体网络教室占教室总数的80%以上。 学校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发挥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优势,按照“基础厚、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要求,突出对学生创新观念、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并成效显著,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举办的“挑战杯”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我校成为河北省唯一一所进入决赛的高校,并获银奖,2004年又获一银二铜的好成绩。我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多次荣获中宣部、团中央、教育部的表彰。学生外语四级过级率、计算机过级率、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等位于河北省高校前列,其中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工程等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都在98%以上。我校学生代表队在2002年和200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2005年又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是河北赛区荣获一等奖最多的高校;在2003年10月CCTV杯英语竞赛中取得华北地区二等奖;2004年在全国“21世纪外教社杯”英语演讲比赛中获二等奖。近几年来,我校学生体育运动代表队多次在国际和全国体育赛事中获得突出成绩,2003年、2004年连续获得中国九寨天堂山地户外挑战赛冠军;2004年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我校足球队跻身全国四强;河北省的攀岩、定向越野训练基地设在我校,2005年9月,我校成功承办了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暨国际邀请赛,并取得了12个单项中的8项金牌。 建校50多年来,学校已为国家各部委、社会各部门培养了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不同层次的管理人才、科技人才近5万名,毕业生遍及全国各地,许多优秀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总工程师、律师或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学校积极而广泛地开展同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近年来曾派出百余名师生赴美、英、日、加、法、德、意、俄、西、荷、比、菲、新、奥、挪等1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科技合作、学术交流和学习。学校还招收留学生,聘请外籍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和长期任教,与美国布郎学院、日本鹿儿岛经济大学、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技术大学、澳大利亚查理斯窦大学、英国基尔大学、加拿大圣力嘉应用文理学院、德国威斯玛大学、芬兰沙沃理工学院、挪威奥斯福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或合作办学。 面向21世纪,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校正以崭新的面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教育改革,培养优秀的跨世纪人才,努力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多科性大学,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