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岛是我国最南端的自然保护区.
1980年我国在西沙群岛中面积为180公顷的东岛建立了以保护红脚鲣鸟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位置最南的一个自然保护区。
东岛是一个珊瑚岛,面积大约为1.5平方公里,在西沙群岛中的第二大岛,呈长条状,长度约为2400米,宽度约为1000米,象一颗珍贵的宝石镶嵌在碧波荡漾的南海上。岛上属于热带海洋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是我国水热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之一。热带植物丛生、树林茂密,有高等植物20多种,天然植被属于珊瑚岛常绿林,由麻枫桐(白避霜花)、海岸桐、银花树、羊角树、草海桐等代表性植物组成,人工植被有椰子、榄仁(枇杷)、木麻黄等,尤其是麻枫桐群落为红脚鲣鸟提供了良好的栖居场所,共有大约5-10万只红脚鲣鸟聚集于此,象一簇簇盛开的白色花朵,耀眼迷人,有时又腾空而起,盘旋、飞舞、鸣唱,在蓝天上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图画,别开生面,蔚为壮观。东岛不愧是浩瀚南海中名符其实的鸟岛,也是我国鸟类密度最大的保护区之一。
红脚鲣鸟是居留性的鸟类,不作长距离的迁徙,但繁殖期过后在栖息地附近的海域上空游荡。在红脚鲣鸟世世代代居住的岛屿上,排出的粪便日积月累,逐渐形成1-2米厚的鸟粪层,这些粪便湿时呈黑色如泥炭,含有较多水分、有机质、氮、水解氮、全钾、速效钾、速效磷以及代换量都很高,而后随着风化和成土过程的发展,鸟粪经脱水、矿化和与珊瑚、贝壳、有孔虫残体碎屑的胶结,便形成腐泥状、粒状、块状和盘状物质。
由于天长日久的积累,地表有大量的鸟粪堆积。在高温多雨的情况下,鸟粪迅速分解,释放出磷酸盐,随着枯枝落叶腐解过程中产生腐殖酸一起向土壤下层淋溶,并与土壤中钙相结合,便形成了鸟粪磷矿,而且质地相当松软。它除了含有丰富的磷质之外,还含有有机质和氮素养分。这种鸟粪磷肥,只要筛出其中粗骨部分即可以直接施用,是优质的有机肥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岛守备队的官兵们也对红脚鲣鸟的繁衍生息倾注了一片爱心,他们从不惊扰鸟群,从不掏鸟蛋,每遇到受伤或病弱的鸟还带回治疗,悉心照料,然后送返林中,使这个鸟的乐园越来越兴旺发达。除红脚鲣鸟外,东岛上还栖息着褐鲣鸟、小军舰鸟、黑枕燕鸥、大凤头燕鸥、暗绿绣眼等鸟类,以及上岸产卵的绿海龟和玳瑁等,它们也都受到了严格的保护。
~~~~~~~~~~~~~~~~~~~~~
东岛(I'Est)位于凯尔盖朗群岛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