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位于中国南部边疆,简称桂。南濒北部湾, 与贵州省、湖南省、广东省、 云南省等省相邻。西南与越南毗邻,陆界国境线637公里。是中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灿烂的文物古迹,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广西独具魅力。广西著名的自驾游线路有:中越边境公路自驾线,贺州-桂林自驾线,百色巴马-靖西自驾线。
叠彩山位于桂林市中心偏北部的漓江西岸,与城中的独秀峰,漓江畔的伏波山鼎足而立。山体总占地10.8万平方米,由于越山、四望山、明月峰与仙鹤峰4峰组成。最高的仙鹤峰海拔253.6米,由3.6亿年前沉积的石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山上岩层呈厚层、中厚层及薄层状,远望岩层相叠,唐代元晦《叠彩山记》记载:“山以石纹横布,彩翠相间,若叠彩然,故以为名。”又因山上桂树成林,金秋时节香溢满城,又名“桂山”;此外,明月峰山腰有一个四季生风的洞,因而又得名“风洞山”。 叠彩山势由西向东,跌宕起伏,嵯峨挺拔。山间萝悬绝壁,藤绕苍岩,古树繁茂,四季常青;每座山峰间均有石阶相接,方便游人攀登峰顶;景区内有正气凛然的仰止堂,“清凉世界”风洞,揽山光水色之秀的望江亭、迎风楼,山东麓有木龙古塔、古渡,仙鹤峰上有碧霞洞,山麓有临江上下岩,于越山顶有于越亭阁,明月峰顶有拿云亭等,千百年来,被誉为“江山会景处”。 进叠彩公园大门,抬级而上数十步即到达叠彩亭。此时可望见明月峰崖壁上“石纹横布,彩翠相间”的石刻,亭西石壁上明人刻有“江山会景处”。亭东小山即于越山,山顶有于越亭;山下东面有康岩,北面山腰有素洞,是清末康有为(字长素)到桂林讲学,住在叠彩山,到这里搜岩时命名的。 过叠彩亭,进叠彩问,迎面一块石碑,上书“常熟瞿忠宣江陵张忠烈二公成仁处”。1650年,明末抗清英雄霍式耜、张同敞师生拥戴桂王朱由榔建立永历政权,抵抗南下清兵;桂林被攻占后,程张二人被俘,因不愿背叛大明王朝而双双被害于叠彩山。后人敬仰他们誓死效忠的高风亮节,于是搜集他们在狱中的唱和诗,编为《浩气吟》,刻于石壁之上,并在碑东建仰止堂表示纪念。 过了仰止堂,就可以感到阵阵清风从风洞里扑面而来。风洞长20米,最高处5米,最宽约9米,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形成前后两个洞,南北开敞,呈葫芦状。风洞原是一条地下古河道,两头大,中间小,由于所处地势高,形成对流,两端过风的断面大,中间小,风速增大,压强减小,风不断补充,因此一年四季劲风不停。随着季节变换,洞中的风有冷、暖、清、和之别:“春游门壑暖风回”是春风;“风声习习洞门窄”呈夏风;“高台受和风”是秋风;“洞凝诗思曲,风逼酒瓶冻”则是冬风了。风洞被誉为“清凉世界”,是壁刻的文物宝库,共行210件古今石刻集中在风洞内外。洞口有陈毅元帅的“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的诗句;洞口东侧立有一块宣扬国果报应佛教哲理的反字碑,全广西仅此一块,全国也极为罕见。洞内有唐代元悔的《叠彩山记》和《四望山记》;宋代书法家朱唏颜的《访叠彩岩登越亭》诗;清代画家李秉绶的《兰竹图》;篆书歪刻的“风来”二字,以示风之强劲;表达人们美好愿望的“寿”字石刻中内藏“壹佰”两字.有“壹佰寿”之意;袁枚的《游风洞登高望仙鹤明月诸峰》;近代复旦大学创始人兼校长马相伯的像和像赞以从佛像近100尊等。 出风洞过叠彩楼依山右行,经望江亭、探奇处·沿石级上到明月峰顶。明月峰海拔223米,相对高度70余米,共有石级台阶400多级。 1963年春,朱德和徐特立以80余岁高龄,健步登上拿云亭,写下了“登高不用杖,脱帽喜东风”和“拿云亭上望,漓水来春风”的唱和诗句。拿云亭位于明月峰顶。又名齐云、倚云,取其高之意。始建于唐,久废,1955年重建,1988再建。驻足拿云亭,全城景色尽收眼底。驻足拿云亭,向下可以“重峦叠嶂瞰江流”,只见漓江如带,婉蜒南去;远望“奇嶂排空拥翠来”,近看桂林全城尽收眼底,“峰缺露危堞,谷深回劲风”。据说季节交替,阴晴变幻时,站在不问方位能将桂林著名的老八景一览无遗:北望宝积山、铁封山、鹦鹉山和观音山,每逢雨季常有雾气散在山峦中,雨后初晴,便是“桂岭晴岚”;南望象山对面的訾洲,竹木茂盛,在细雨濛濛中,形成“訾洲烟雨”的迷人景致;旧时漓江上在现今的解放桥处有一木制浮桥,每当春水来临,人行桥上,桥在波光中荡漾,即为“东渡春澜”。 游人立于拿云亭,远望群山峻岭,秀丽奇特;近看桂林全城,尽收眼底,这里是桂林揽胜赏景的最佳处。 在叠彩山东麓的漓江边上,有一高4米,宽2~3 米,长10米,南北穿透的山洞,叫木龙洞。相传从前洞口有一株酷似蛟龙的古树,因生在悬崖上,根曲枝虬,有一年洪水突涨时化龙入海,只留下了这个“空明一径通人游”的木龙洞。洞口北约20来的一块巨大的蛤蟆石上,建有一座喇嘛古塔,塔高4米,用一块巨石雕凿而成,塔基成鼓形莲瓣,塔身如瓶形,四面雕行佛像,塔顶为12层相轮,六角屋形伞盖及葫芦形宝顶。该塔建于唐代,是广西最古老的石塔之一。宋代谭舜臣的《木龙洞游览题名》描绘道:“下临江岩,参唐代佛塔,览风帆沙鸟,江山之胜,此为最焉。” 叠彩山历代名人的摩崖题刻200多件,摩崖造像90多尊,主要分布在风洞和仙鹤洞两处。风洞造像多为唐末宋初的佛教艺术品,仙鹤洞多为明清时期的诗文、题名、图榜等。
了解更多>>
1300平方米,1990年建成。叠彩琼楼以鼓楼和连廊为中轴线,将整个建筑分为东西两个院落;东院庭转院接,曲径通幽;西院开阔疏朗,小桥勾连。院落以池水为中心,东为高阁,西有亭廊,南设层楼,北置水榭。主体的鼓楼为2层歇山顶楼阁,前面是小巧的卷棚敞轩,其余为1、2层坡顶,局部突起重檐、3重檐卷棚歇山顶或6角、8角攒尖顶。整组建筑,主从分明,层次丰富,错落有致,富于变化,与自然环境和谐调协,具有仙山琼阁的意境。
4.8米,宽9.2米,长7.5米,面积约69平方米。洞口有清人陈维湘题刻“北牖洞”三字,洞内摩崖石刻数十件,以朱颜《访叠彩岩登越亭》、杨芳《游风洞山》、袁枚《游风洞登高望仙鹤明月诸峰》、康有为《风洞题名》和李秉绶的兰竹画刻为珍。洞中原有卧佛一尊,供抚摩祈祥,现已无存。
德胜风景区位于城区47公里的德胜镇境内。 德胜街中心。一山巍然屹立,形如玉笏,山顶常有白云缭绕,为鸣琴山,又名白云山,明代刻有“独尊峰”三字。山中回音效果极佳,鼎沸入声,四面来风,均有回音,声如鸣琴,景称“玉笏鸣琴”。 在德胜街西,有大风山,俗称袁家山。山间之洞,凉风习习,宋将黄忱驻此“平蛮”置德胜寨,人们又称此山主岩为黄公岩,有张居广洗剑事及古碑多幅,记“英雄茂烈传千古,显赫威声耸后人”及“将军节奏洗吴钩”之往事。 离德胜街西约1公里许,有德胜古城,亦称河池守御千户所遗址。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置河池守御千户所于河池州,以扼七十二峒之冲,隶庆远卫。永乐六年(1408)迁至德胜。城呈长方形,东西宽500米,南北长1000米,四面有城门和城楼,现仅存东门城楼。楼高8米,长11米,城门高3.5米,宽3.4米,均为细凿料石基础,墙为明代青方砖,甚为壮观。
在市区月牙山襟江阁西50米处。亦称凌空洞。洞口向西, 深6米, 宽5米。在厚约2米的文化堆积中, 含黄褐胶结土和螺壳堆积尻, 当中曾崐发现磨制骨针和鹿、猪、羊动物骨骼以及大量瓣鳃类水生动物骨骼, 是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洞穴遗址。由于人为破坏, 大部分文化堆积已无存, 仅洞穴后壁尚有少量残迹。
大圩古镇在漓江东岸,父子岩东南,磨盘山北,距桂林23公里水程。史载,古镇始建于北宋初年,中兴于明清,鼎盛于民国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远在600年前,大圩以其“大”,成为广西四大圩镇(宾阳的芦圩、苍梧的戎圩、 贵县的桥圩)之最。 大圩是水路交通枢纽,更是著名的集市贸易集散地,东有潮田新河,与福利的马河相接;西连相思河,可至永福;北面的漓江贯串着桂林、兴安、阳朔、平乐、梧州,可上达湖南,直下广州。 大圩还是历史悠久的古镇,始建于明的单拱石桥万寿桥,仍雄跨镇南;清代建筑的高祖庙、汉皇庙和广东、湖南、江西会馆等,以及长达5里的青石板路,镇上的青砖青瓦楼房,都成为古老圩镇的见证。
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市效甲山乡光明山,有芦笛岩壁书工、大岩壁书。 芦笛岩壁书主要分布在“灵芝山”、“顶天柱”、“水晶宫”等洞内景点的岩壁上,共有78则,其中南朝·齐1则,唐5则,宋8则,元1则,明4则,民国2则,无年代可考的57则。最早一件署明“永明”年号,当是南朝·齐武帝时(483~493)游客留下的。其它壁书有题名、题诗、记事、题榜等,都是纪游性质的。其中唐代柳正则、僧怀信,宋代赵温叔、僧溥法,元代演陀道人,明代周禧、沈其梅等人的题名题记,是研究地方史的重要资料。还有许多和尚、道人的题名、题记。从中可窥见桂林古代宗教人士活动的情况。 大岩在光明山东西,距芦笛岩约500米,洞口十分隐蔽。岩内共有壁书93则,最早为宋代元丰七年(1084)的题字。此后,明65则,清8则,民国1则,无年代可考的18则。两岩壁书,绝大部分出自老百姓的手笔,没有艺术加工,也不存褒贬,真实记载当时历史事件片段,对研究桂林地方史很有价值。
明仕田园风光,距县城53公里,为国家一级景点。方圆20公里的景区山清水秀,山环水绕,素有小桂林之称。这里翠竹绕岸,农舍点缀,独木桥横,稻穗摇曳,农夫荷锄,牧童戏水,风光俊朗清逸,极富南国田园气息。美丽的山峰,明镜似的小河,划入天际的扁舟,满洒的翠竹,绿油油的稻田,乡土风味十足的水车、水渠与独木桥,让您泛舟河上,感受竹丛山峰蓝天白云倒影如镜,再衬以小桥流水,百鸟啼鸣,以及村舍中的鸡鸣狗吠,是一处难求的令人迷醉的田园风光。
大王滩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南郊28公里处,依托大王滩水库而建,以秀丽的江南湖光山色和恢宏的现代水利工程而著称,人称首府南宁的“后花园”,属绿都南宁十大景区之一,广西优秀旅游风景区。大王滩水库坐落于美丽的凤凰岭下,又被人们美称为凤凰湖,位于源自广西十万大山的八尺江中游。过去河流穿过凤凰岭和猫头山形成峡谷险滩,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和过往船只的平安,在峡谷旁建了一座大王庙,故称大王滩。 大王滩水库于1958年兴建,1960年完工,水库枢纽拥有长670米、高38米主坝一座,副坝10座,总库容6.38亿立方米,蓄水面积达38平方公里。经过多年建设,如今的大王滩水库已建成集防洪、灌溉、发电、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水库。凤凰湖湖面广阔,湖水清澄湛蓝,晶莹玲珑,潋滟生辉,如明镜般透亮洁净。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交相辉映下,波光粼粼,异彩纷呈;尤其是黄昏时分,金色的余晖在美丽的湖面演绎者别样风情,此时的凤凰湖碧波好像裹上一层金色的水银,微风抚过,激起阵阵金色涟漪,呈现出一派金碧辉煌的景像。湖中岛屿星罗棋布,若浮若沉,或隐或现;湖岸群山环绕,翠绿环抱,小径幽幽;清新的空气随风荡漾,撩人心肺,促人神爽,畅人胸怀……有诗赞美:“山秀水美小径幽,丹青一幅眼底收。世人虽羡太湖景,却恋凤凰湖上游。”“大王滩啊大王滩,不见大王不见滩。只见神女刚出浴,六下多情水一湾。”凤凰湖的美景也吸引者众多摄影发烧友的纷至沓来。
乐业县“大石围”峡谷是新发现的景点,距乐业县城22公里。该景点是集大型喀斯特竖井、地下原始森林、地下暗河及岩溶洞于一体的天下奇观,形成于6500万年前。 该峡谷谷底东西走向约550米,南北走向约300米,峡谷最深点达490米,洞口最低点为340米,峡谷内风景非常优美独特。 大石围竖井的形成大约在一亿七千万年前,规模上仅次于重庆奉节“天坑”而名列国内第二。深度约四百米。在喀斯特漏斗底部一般都会有一条地下河经过,并且有一个入口。大石围竖井也不例外,一条幽长深邃的地下河从井底穿过,被称为暗黑地下河。 景区内目前已有酒店、餐饮等服务设施,也可以买到旅游产品。峡谷探险铁架、螺旋梯和峡谷内观光道路及多功能旅游大厦目前正在筹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