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广西

广西

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位于中国南部边疆,简称桂。南濒北部湾, 与贵州省、湖南省、广东省、 云南省等省相邻。西南与越南毗邻,陆界国境线637公里。是中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灿烂的文物古迹,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广西独具魅力。广西著名的自驾游线路有:中越边境公路自驾线,贺州-桂林自驾线,百色巴马-靖西自驾线。

工农红军第七军旧址

工农红军第七军旧址

红七军军部旧址包括百色起义纪念馆、粤东会馆和清风楼。
百色起义纪念馆、粤东会馆坐落在百色右江河畔的山岗上,居高临下,百色城区一览无余。纪念馆建造得雄伟,气势憾人,不只是革命史迹的陈列,纪念馆自身就是一道美妙的风景。
粤东会馆是百色起义指挥部,是清代居住在百色的广州商人所建。建筑风格及造型十分类似陈家祠,是一座三进两廊,砖木结构,建筑坚固的平房,屋顶上镶满石湾公仔。1978年复原参谋处、副官处和经理处的布置,举办辅助陈列,展出百色起义红七军的文物资料。
清风楼是红七军政治部旧址,位于百色市中山一路55号,这是一座三层砖木结构的建筑,建筑面积267.6平方米,建于1911年。红七军政治部人员就是在这里草拟文件、制定标语、口号、编印政治宣传品,出版《右江日报》的。
1929年夏,中共中央派邓小平、张云逸等到广百领导革命。10月,邓小平、张云逸率领广酉警备第四大队和广西教导总队到右江,同韦拔群领导的农民武装会合。在百色、平马、镇边(今那坡)等地,消灭了熊镐等反动武装。12月11日在粤东会馆门前广场集会,宣布百色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粤东会馆门票5元

了解更多>>

感驮岩

感驮岩

感驮岩位于那坡县城北龙山下,是该县古迹遗址,1963年出土新石器时代文物,广西壮族自治区列为洞穴遗址。感驮岩又是古镇安官署重地,史书有载:“镇安以洞为城”之城,世俗尊为圣地。依山临水,幽雅开阔,自然的钟乳石造型、盘托连坐,构成自然浮雕,洞口石壁、风雨渲染而成的彩画,如花似锦,甚为壮观,岩洞分前后厅两层,中间隔石景莲台,洞口建有正殿大门、侧墙走廊龙门、月台等古建筑设施,沿左侧一泓清水流出,至洞口与孟河、劳水、龙泉三水汇合。1980年于沿前筑堤积水为湖,更添岩景秀色。感驮岩历为边陲风景游览胜地,历史上不少贤达募捐集资修饰保护,文人墨客亦于石壁上咏诗题词镌刻,以舒感怀,如“驮岩滴翠”、“福荫边陲”、“群蛙泰和”、“吸尽云天”、“别有洞天”、“一线天”等大量石刻及记载史料,古镇安世袭岑氏土司誉为镇阳八景之一。1987年划为人民公园,为边区文化旅游名胜风景区。

了解更多>>

富川古明城

富川古明城

是广西保留较为完整的古县城遗址之一。

了解更多>>

府学文庙遗址

府学文庙遗址

位于市区解放西路桂林中学校园内。宋至清代府学文庙场设于为此。原建筑已毁, 仅在大成殿遗址周围遗存元、明、各朝巨型碑刻13方。其中有元代《静江路修学造乐》、明代《桂林府儒学考祀先贤记》、清代《平定朔漠告成太学碑》、《御制平定金川告成太学碑记》、《御制平定准葛尔告成太学碑文》等,是研究地方史和民族关系史的珍贵资料。

了解更多>>

福禄河瀑布群

福禄河瀑布群

福禄河瀑布群位于百色城西南40多公里大王岭水源林保护区腹地,福禄河绕山而过,有2米高以上的叠水100多处,形成高低不等,宽窄不一,层出不穷的多级瀑布群,真是“绿水影青山,青山雾飘渺;游人戏绿水,水娇人更娇”。

了解更多>>

福利古镇

福利古镇

福利古镇有1000多年历史,山水奇丽,文化独特。该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素有“三山环古镇,一水抱绿州”之雅誉。三山指飞凤山、鹦鹉山和马山,三山鼎立夹古镇三街,九井十八巷。一水指漓江,漓江在上游两公里处被一座大沙洲分割成汊,而在福利被飞凤山拦截双江,形成弯河深潭,江水碧绿,沙白如银,洲上长年种植庄稼,故有绿洲一片。
阳朔福利是漓江水运的码头,也是珠江水系的古埠头,古代没有公路、铁路,漓江是沟通长江和珠江的惟一通道,福利潭深水平是避风雨的泊船航港湾。长期作为上溯顺水的埠头,这里人烟日渐增多,由于阳朔一带地形复杂,历代受战乱破坏较少,许多广东、湖南、江西、山东、安徽、福建人逃难避乱到阳朔,到阳朔福利的尤其多,现在福利镇几乎有一半人口是外来迁徙人口,这里文化复杂,至今还保留有原始部落文化——古傩文化,这里的傩乐、傩舞保存完好,傩乐被茅山教作为教课音乐,有一定发展,很有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
广东、福建人逃难到此,把他们的神也带来了,这是在祖国内地惟一一个有妈祖文化的地方,海边的神在这里香火很旺,每年的五月初八,镇上就举行盛大的庙会。
阳朔福利历史文化悠久,造就了许多能人巧匠。阳朔福利常住人口不到一万人,却培养了不少画家。全国著名画家黎振欧便是福利人,他的花鸟画被北京天安门张挂并收藏。我国领导人多次出国访问,他的作品被作为国画珍品赠送给外国领导人。阳朔福利几乎每家每户都能画画,这里是全国最有名的国画镇之一,被称为“中国画扇之乡”,因此也是全国最大的画扇生产基地之一。
阳朔福利古埠头
福利古埠头有三亭、三街、三宫、三寺、三石。三亭:即大光亭、魁星楼、接龙桥亭。大光亭,始建于民国17年,系砖石结构二层楼亭;魁星楼高拱入门是河岸通老街的城门,至今古城仍保存完好,大石方砌,十分坚固,溪水穿镇由此洞流出而注入漓江,古埠头有城门、高墙、溪流。观景亭与这里的青山、流水、帆船、沙洲构成一幅动静结合、古今掺合的水墨画。三宫:即天后宫、行宫、水源宫。这是广东移民的神庙。三寺:即青龙寺、白虎寺、崇佛寺。可见,这里信仰之多,文化之丰富,可是1000多年来大家安然无事,和睦相处。这也是一种文化融合的典范。三街:即老街(古城门通往的那条街)、兴隆街、岭背街。老街大部分为本地人居住的街;兴隆街,大多为广东、福建、湖南外来商贾迁徙户住的一条街;岭背街为杂居人口居住,年代稍近些。三石:即三姑石。三快约一、两吨重的巨石,蹲在码头上,不知是从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来的,要说山上滚下来,三石完好无损,不见半点伤痕,要说是连着码头石一起,从海水岩溶演变而来,可它和码头岩层是分离的,并且颜色构造完全不一样。徐霞客到此赞叹不已,中外许多岩溶专家先后考察了这三快石头,皆高兴而来,怅然而归,三块石头的来历至今仍是一个神奇的谜。
福利画扇
由码头上岸,迎面为阳朔福利的一条老街,长百余米,也称画扇街,此地多有能工巧匠,擅长绘图、制扇。这里的画扇全是手工精制,材料皆为本地出产。扇骨用的是江边毛竹;扇面是土产绵纸,韧性很强,经年无损;画面亦是本地人所绘,色彩缤纷。画面内容以桂林山水、阳朔风光、花鸟草虫为主,也有历代诗人的阳朔咏叹诗或劝学上进箴言警句,并盖上“桂林山水”、“阳朔纪念”等篆印,使画扇集诗书画刻为一体,成为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工艺品。许多外地商客到这条街批发画扇销往全国各地。

了解更多>>

伏波胜境

伏波胜境

在伏波山公园中,是三开对称、硬脊斜坡、黄琉璃瓦盖的仿古牌坊建筑。主体建筑上有楚图南书“伏波晚棹”的匾额。“伏波胜境牌楼联”由现代书画家、教授张安治撰并书。悬挂于“伏波胜境”牌楼楹柱。四屏条,各高202 厘米,宽39厘米。草书,字径9厘米,共264字。联语从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双线铺陈。山川风光、历史文物、神话掌故,交错杂陈,有骨有肉,多姿多彩。多视角的描绘,使联语中的桂林山水更为幻化神奇,富有立体感。却又引导你从梦幻般的神游中脱出,回到“万柳成荫”、“绿迷农家”、“红遍牧野”的现实,看“阵雨虹垂”,“重霄鹰舞”、 “青罗带绕”、“碧玉簪新”。面对这一幅美妙画卷,叫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了解更多>>

伏波山

伏波山

伏波山位于市区东北,滨江路北端与风北路交界处,孤峰突起,西枕陆地,东临漓江,有遏波伏澜之势,因唐代曾在山上修建汉朝伏波将军马援祠而得名。伏波山公园由多级山地庭园组成,有还珠洞、千佛岩、珊瑚岩、试剑石、听涛阁、半山亭、千人锅及大铁钟等景点和文物,集山、水、洞、石、亭、园、文物于不足1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成为独特的桂林山水的缩影。
进入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第一级台地庭院景观——伏波胜景。在这个三开对称,硬脊斜坡,黄琉璃瓦盖的仿古牌坊建筑上方的正中位置,有楚图南先生手书“伏波晚掉”的匾额,令人顿生诗情画意。第二级平台上“u”形的临江游廊与平台北边的档土墙自然形成一个院落,院内种植花木,曲折有致,步移景换,妙趣横生。廊前置亭,亭内存放着一口“千人锅”,直径1米,高约l米,重约l吨,它与还珠洞入口处左侧的古钟同为定粤寺的法器。古铁钟高2.5米,径1.7米,重2524公斤,铸造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是清代定南王孔有德女儿为悼其父所铸。定粤寺建于1651年,用于宣扬明朝叛将孔有德协助清朝平定两广的功劳。
还珠洞 位于伏波山的山腹,古时只有临江的一面有洞口,要坐船方能进入,后来人们在西面和南面开了两个口,这才可以从陆地步行入洞。洞内高4米~6米,宽 6米~8米,总长 120余米,面积 600余平方米。该洞名为“还珠”源于几个传说,说法不一,其中一个是讲述当年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南征交趾国得胜班师回朝,用船运载买来的薏苡回中原作为药用,有人诬告他运的是从合浦搜刮来的珍珠,于是他就当众把薏苡倒入了伏波潭里,以表明自己的心迹,让这些所谓的“珍珠”流还合浦。
还珠洞分上下两洞,“如层城夏道”,伫立临江的东口,可望远近的青山、江中的瀛洲、苍翠的树林,深不见底的碧波幽潭。唐代的佛教徒们在洞中塑了不少佛像,一般能辨认成形的有239奠,加上斧凿痕迹尚未成形的共有400尊之多,成为唐代崇尚佛法,佛教盛极一时的标志。还珠洞中的镇洞之宝当属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刻于石壁上的自画像,像高1.2米,其身着古衣冠,定抱大袖,右手伸二指,若有所指,迈开右脚,作行走之势,神态自若,风度潇洒。像的上方有宋高宗的御笔像赞:“襄阳米芾,得名能书,六朝翰墨,渔猎无余,骨与气劲,妙逐神俱,风姿奕然,纵览起予。”米芾的墨宝流传后世的不多,因此这幅自画像显得弥足珍贵。
试剑石 位于洞中临江的东口,“悬空而下,状若浮柱,去地一线不合”。传说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时与作乱犯境者在还珠洞中谈判,谈至僵局,马将军拔剑而起,剑光一闪,竟将巨大的石柱贴地削去寸余,对方为之色变,立刻答应退兵。“退多远?”“退一箭之地!”马援轿钉截铁地回答。对方自以为得计,二话没说便表示同意,并亲笔在箭杆上写下“箭落为界”的字样,伏波将军登上伏波山,只见他弓如满月,箭似流星,一箭射穿了三座山,直飞到作乱犯境者出发的地界才落下,对方见将军如此神勇,只好悻悻地退回了他们的老巢。其实,那条所谓的剑痕缝隙原来是石灰岩的岩层,水流沿着这个层面的裂隙冲刷溶蚀出一条缝隙,整个试剑石只是一根溶蚀残柱,如今它已无水的溶蚀作用,无法分解碳酸盐而产生新的沉淀,失去了继续生长的条件和环境,所以它将永远都是一块离地悬空的奇石。

了解更多>>

伏波回廊

伏波回廊

在伏波山第2级平台上,为“凵”形游廊建筑,伏波山前的土坡,形成两级平台,为使二者融为有机的整体,建造了这组回廊。在这级平台上,沿东南边缘建筑游廊,与平台北边的挡土墙自然形成一个院落,院内种植花木。廊前置亭,亭内存放古代一口重1000余公斤的“千人锅”。顺游廊拾级而登,达第3级平台,平台与茶室和庭院相衔。回廊曲折有致,步移景换,妙趣横生。

了解更多>>

夫妻山

夫妻山

由凝碧桥南端拾级而上,几经迂回,进入一片葱郁的人工杉林,在一横山小径东眺,夫妻岩的迷人形象映入眼帘。这是一座天工石塑:一对中年夫妇并肩而立,面向东南,五官俱全。妻子低眉含羞,丈夫情不自禁,眉飞色舞。据说新婚青年到此一游,日后会称心合一,白头到老,观夫妻岩更会情切意坚,老年夫妇拜访了夫妻岩,就会百年长寿,反目夫妇,看了夫妻岩也会重归于好。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