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的六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广州、佛山、潮州、梅州、雷州,各有各个的精彩之处,文物古迹不胜枚举。

赤湾宋少帝陵

赤湾宋少帝陵

赤湾宋少帝陵,是广东省内所发现的唯一的皇寝陵。为深圳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日丙是南宋的最后一位皇帝,于祥兴元年(1278年)被陆秀夫、张世杰在广州湾拥立即位,时年仅8岁。祥兴二年(1279年)地宋两军在广东新会崖山海面决战,宋军战败。二月初六酉时,陆秀夫抱帝日丙投海而死。据赵氏族谱载:“后遗骸漂至赤湾,有群鸟飞遮其上。山下古寺老僧偶往海边巡视,忽见海中遗骸漂荡,上有群鸟遮居,设法拯上,面色如生,服式不似常人,知是帝骸,乃礼葬于本山麓之阳。”这便是赤湾宋少帝陵的由来。 赤湾宋少帝陵

了解更多>>

赤湾古炮台

赤湾古炮台

赤湾古炮台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半岛的深圳鹰嘴山顶端,分东、西两侧箝制赤湾港,雄视伶仃洋面。 历史沧桑,赤湾炮台现在只剩下左炮台保存完好,当地有关部门曾于1985年对炮台进行修复。已修复的左炮台挺立在海拨170米的鹰嘴山头,坐北朝南,分台体和围墙两部分。全长26.2米,宽15.5米,台高4.5米,围墙高3.78米,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

了解更多>>

赤松黄大仙圣境

赤松黄大仙圣境

黄大仙圣境园位于西樵山南部的聚仙峰前,依山环水,占地广阔,规划气势非凡,建筑雄伟独特,是传统建筑与现代技术相融合的又一杰作。 黄大仙为浙江金华人,生于1600多年前的晋朝,少时牧羊,后入金华洞修炼,自号赤松子,他劝人积善,悬壶济世,授人药方,除病解困,深受人们爱戴。清朝末年,西樵山建有供奉黄大仙的“普庆坛”,香火极盛,方圆百里,信男信女,齐来朝拜,后因动乱道长梁仁庵带黄大仙圣像到香港设坛,名“啬色园”,香火遍及港澳、南洋及北美、澳洲,今该园已成为香港著名福利机构,为不忘宗祠,重续香火,又携像归宗,于1996年1月在西樵山下重新建成了这座42万多平方米的“圣境园”。黄大仙圣境园门口的广场为太极图案,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八卦广场。山门前有巨形石雕,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山门后有回应坛和大仙脚印百草园诸景,回应坛高三层,以花岗岩制成,当站在坛中,脚踩阴阳交界线时大声呼喊,顿有天地回应之感;大仙脚印传为黄大仙显圣时所留,当地有“踩大仙脚印,能平步青云”之说。 园内尽头壁下有黄大仙圣像,高28米,全由优质花岗岩镶砌、雕刻而成。圣像坐西北朝东南手持尘拂,身披道袍,慈祥肃穆,仙风道骨。黄大仙圣境园之北为西樵山黑岩景区。黑岩洞口狭小,洞内伸手不见五指,溪水没径,内有大厅,厅内左通右达尽是石洞,状若孔明摆下的“八卦阵”,景区另一景观为波斯岩,因岩前建有波斯庵得名,洞口终年泉水不断,内进宽广,高二、三十米,顶上青藤垂蔓,有地下河,岩壁钟乳石变化多姿,鬼斧神工。

了解更多>>

赤坎南楼

赤坎南楼

赤坎南楼位于开平市赤坎镇窖堤洲藤蚊村,是侨乡人民为了防御盗贼,于1913年集资兴建的。南楼雄峙于潭江之滨,与北楼隔河相对,都是钢筋水泥建造的古式楼。北靠公路,南临潭江之水,是三埠、赤水水陆交通要道,形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南楼楼顶设有探照灯,和平时期,南楼是航标,战争时期,南楼是关卡。抗日战争时期,有抗战的七壮士,凭借其险要,阻击从三埠向赤坎进攻的日寇船只,令其不敢越雷池半步。后来日军动用大炮和毒气攻击,致使七壮士中毒晕阙,被俘杀害。七壮士英勇抗敌的感人事迹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震撼,各地报纸争相报道评论,多年来寂寂无闻帕南楼,由此而皂闻退还,南楼之名不腔而定。

了解更多>>

澄海郑王墓

澄海郑王墓

虽然此处本地人称之为郑王墓。不过,这里安葬的,其实只是郑信的衣服和帽子。为什么本地的人们要如此隆重地为郑信建这个衣冠冢呢?因为郑信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在外国当上皇帝的中国人,他就是泰国家喻户晓的吞武大帝。郑信的父亲是澄海上华人,为了谋生而到泰国,并在那里娶了泰国人为妻,成家立业。公元1734年的泰国,正处在大城王朝的统治下。那年的四月,郑信出生后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当时大城王朝的财政大臣见郑信相貌不凡,就把他收为义子。郑信九岁时,被送到佛寺拜高僧为师,学习了泰、中、印、越等国家的语言文字。十三岁以后,在义父的介绍下,他进入皇宫当侍卫。在此期间他自学了许多中泰史籍,使自身的知识日益增加。在皇宫中过了八年,他依照佛国的条例重返佛寺,进行了三年求知养志的修行。还俗后,在王宫担任内政厅执行令侍卫,管理宫里的日常事务和法规。由于郑信工作认真,成绩优秀,加上办事廉正,使他既得到皇帝的赞赏又赢得其他人的爱戴。所以,在甘烹碧府的王侯去世后,大城皇帝就让郑信到当时人口繁多,又是交通要地的甘烹碧府去当王侯。郑信上任两年,就使甘烹碧府政通人和,兵强马壮,面目一新,从而扬名全国,奠定他今后大干一番事业的基础。那时候,泰国和缅甸这两个毗邻国家经常有摩擦,可以说是干戈不息。而当时的大城王朝国势已经很衰落,又没有得力猛将。1766年底,缅军进攻大城,由于京城守兵的错误战略,第二年四月,大城被攻陷,大城王朝也随着宣告灭亡。但是,郑信却侥幸突围了。不久他重新招兵买马,抗缅复国。经过艰苦曲折的斗争,于1767年底统一了泰国。年仅33岁的郑信,也被拥为泰国第三代王朝的开国之君——吞武里大帝。郑信做了皇帝后,努力平荡盘距各地的割据势力,使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平稳。同时积极发展与睦邻国家的友好关系,为泰国这个国家和民众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郑信的父亲是澄海市上华镇华富村人,那么,这里也就是郑信的祖居地了。所以郑信去世后,后人把他生前的衣物,从泰国运来,埋葬在这里,不仅表达他们的纪念之情,也标志着中泰两国的亲情友谊。

了解更多>>

陈岩野先生遗迹

陈岩野先生遗迹

1.岩野先生墓:在大良渡头巷,相传明未岩野殉国后,好友将他的衣冠奉葬在这里,墓立有石刻造像和墓志。墓园栽植红豆树,有六角亭。   2.锦岩公园:在大良镇北门锦岩岗,距离岩野墓不远,1959年重修扩建。相传岗边锦岩庙内的东庵,是岩野先生读书处。   3.岩野先生祠:在锦岩庙对面,相隔一条横街,岩野先生在这里出生,也曾在这里授徒讲学。   4.雪声堂:是岩野先生故乡读书处,1917年重修。

了解更多>>

陈氏大宗庙

陈氏大宗庙

陈氏大宗庙,位于本区巷下乡,座西向东,三进格局,该庙宽21.3米,进深约43米,单门一体,三进依次增高,第一天井至中厅约增高83厘米,由四级台阶递升,第二天井至后厅约增高93厘米,也由四级台阶递升。陈氏大宗庙前有石刻对联:“闽海分落传旧德,秋溪卜世振新猷”。匾额“陈氏大宗庙”,背镌“清泉流派”。落款:乾隆庚午秋九月裔孙义勇等重建。据本区清末秀才陈舜臣(已逝)所著的《心耕谷果》一书所载:“陈坦父名宗庆,坦由进士知广东潮州府海阳县事(宋元符间),公治邑有惠政、任满,为百姓所攀留,遂卜居秋溪鹤塘,建祠以祀先祖,终后葵后山山柄”。由此可知,陈氏大宗庙始建于宋,经明清重修后,至今还保存着一些宋代建筑的特点:如木瓜肥大,斗拱无饰,墙为砖砌,且砖的尺度大等。该庙南侧50米处,有一祠道坊,正面刻“宋岐国公之派”,北面刻“忠顺世家”并有落款:“大明成化岁次甲辰春王正月口裔孙伦重建。 《陈氏族谱》记载:陈坦祖父名洪进,因扶助宋太祖有功,曾封为岐国公,谥忠顺,成化甲辰年即公元1484年。陈氏大宗祠有记叙性对联曰:“一门三进士,全族九知县。”指文进士陈昌言,武进士陈义勇、陈有光,九知县指:陈坦、陈金州、陈以鼎、陈其诏、陈志颐、陈衍虞、陈学典、陈吉常、陈励吾。

了解更多>>

陈启沅纪念馆

陈启沅纪念馆

在西樵纺织业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时候,中国近代机器缫丝业的开山鼻祖——陈启沅的纪念馆,历经8年时间、耗资100多万元,正式向游客开放。  陈启沅纪念馆坐落在绿树掩映的西樵简村绮亭陈公祠。纪念馆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纪念馆分两大部分:一是展馆,展出了陈启沅设计制造的蒸汽缫丝机模型,陈用于测量的罗盘,陈撰写的《蚕桑谱》、《陈启沅算学》、《理气塑源》3本著作的复印本,以及民国时期《南海县志》有关陈启沅的记载、陈的炭画像及个人经历等一批历史资料和图片。另一部分是蚕桑园,园门有陈启沅曾孙陈少恂撰写的“桑威荣梓里,蚕壮畜丝乡”对联。蚕桑园院子里种满了桑树,几间小屋养着几匾蚕,还有蚕茧,让人深切感受到了“耕野垄以抒怀,乐琴书而寄意”的田园生活、农家之乐。  南海市在陈启沅诞辰168年之际,陈启沅纪念馆建成开馆,使之又增加了一个学习陈启沅改革创新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标志着西樵山旅游度假区开发名人旅游资源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了解更多>>

陈金杠起义旧址

陈金杠起义旧址

陈金杠起义旧址,位于三水范湖镇,陈金杠为范湖堡清湖村人。清咸丰二年(1852)借武官掩护,筹建反清天地会秘密组织“全胜堂”。咸丰四年(1854),陈金杠在范湖堡长湖村筑坛率众誓师起义,咸丰七年(1857),建国号为大洪,改称南兴王。陈金杠起义军斗争历十年,在全国尤其是两广有较大影响。遗址原是自虎庙及邻近的“合和祥”木店,现为“陈金杠纪念馆”,1983年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