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湘子桥西端,沿着韩江堤岸的江滨公园南下,然后踏上韩江大桥东行300多米,仙洲引桥下便是潮州刚刚修建一新的名胜景点——“凤凰时雨”。凤凰时雨,古时又称“凤台侍雨”,也有人说是“凤台时雨”。这些均是文人墨客对凤凰台景色的喜爱而对这个景观的雅称。古凤凰台的由来,传说是凤凰山上的凤凰不甘寂居深山老林,慕潮州府城“三山一水” 的景色,经常到这个江心绿色的沙洲栖息、游玩。到了明末,潮州知府侯必登曾多次游览沙洲,爱其清静幽雅,同时倍感潮州文风鼎盛,风物非凡,认为这里应是传说中凤凰栖宿之所,绝不是老鸦投林的地方,遂把原名的“老鸦洲”改为“凤凰洲”,并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在凤凰洲筑建一座十余丈高的石台,命名为“凤凰台”。自此,这里成为游人徘徊难离的名胜。现在的凤凰台是个古式台榭建筑,四角方正的亭子端立在高大的石砌台基上,形式朴实古雅而又雄伟壮观。中台基上刻有“凤凰台”三字。原台亭朝南处有一块横匾,书写“中流砥柱”,朝北上槛题写着“有凤来仪”牌匾,现修复时原匾改嵌在凤凰台西南基壁上。这“有凤来仪”书匾人杨寺南,是清末潮州知名书画家。昔时,游人到此凭台眺望,但见碧空万里,白云悠悠,放眼心旷神恰。衔远山,凤凰山脉婉蜒长灵气;吞韩江,凤水南频滔滔酿馥香。近望穿湘桥南来的江水到台边,飞溅起阵阵浪花,又一分为二,流入海口,犹如唐诗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诗境。夏、秋登台,这里清风习习,江风吹拂,暑气顿消,特别是乍晴乍雨的时节,江上奇景,千变万化,更为可观。时而薄雨绵绵,韩江水面,烟花淡淡,帆影片片,湘子桥上烟雨蒙蒙,亭台依稀,仿如海上集市。仰视笔架山巅轻云抒卷,雾锁楼阁,仿似蓬莱仙境。时而晴云烈日时雨骤临,好像万斛银珠,从天抛洒,大珠小珠落凤台。此时,斜雨与阳光交相辉映,又如千幅七彩的珠帘悬空摇荡。转眼天气晴朗,四望群山如洗,碧绿摇翠,景色清新,沁人肺腑。这般令人神往的绝妙景致,便是“凤凰时雨”景观的真实写照。这凤凰台景区,自明侯必登始建台之后,明清两代历代官吏和地方绅士,先后在此倡建了“十相祠”、“凤台书院”、“文昌祠”、“龙神庙”、“天后宫”、“镇洪寺”、“鲁公祠”、“周公祠” 及“奎阁”等十多处景物,但这些景点因年代变迁,多数踪迹全无,惟有凤凰台、奎阁、天后宫等因风景绝妙及人文昌盛之标识,屡毁屡建。到民国初年,时任潮安县长的林修(又名林一足)还重建了凤凰台,当然其规模较小,是一座四柱、单檐歇山顶式的水泥构件的亭台。每年“九月九”,风筝满城跑的时候,这里的沙洲上常常聚集了潮州各地的“风筝”在这里竞赛比美。有制作风筝的工艺名师,放飞着“龙翔”、“蜈蚣”及“鲤鱼”等形状各异的风筝,也有小孩自扎自制的“风琴”(潮州音)在邀游蓝天。那时,天上地下人走风筝飞,牵线系人心,若风筝断线,那“嘘” 的一声,不知要使多少风筝爱好者的心弦扯断。而今,当地政府以“旅游旺市”为基调,不惜斥巨资修复了凤凰台、奎阁及天后宫等景物,并配套了大门、连廊、宝石斋、音乐茶座及绿化带等,将其建成融览胜观光、消闲避暑。游玩品茗的凤凰洲风景区,并请潮籍汉学大师饶宗颐题写了“凤凰洲公园”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