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炮台旧址分布在珠江两岸的大角山武山和大虎山等地。林则徐销烟后和水师提督关天培一道动员民众筹备防务,加固和新建11处炮台,设置大炮3O0多门。以沙角、大角炮台为第一重门户威远、镇远、靖远、巩固、永安、横档前山月台为第二重门户大虎炮台为第三重门户组织3道防线。又在横档岛、武山之间的江西,设置木排2排,大铁链372丈,阻截敌舰,在鸦片战争中,屡挫英国侵略军的进犯。现今的虎门炮台旧址除少数位于番禺市辖区外,大部分归鸦片战争博物馆管理,按地理位置的分布情况,分成相对集中的沙角炮台和威远炮台两组分别成立沙角炮台管理所和威远炮台管理所进行管理。炮台多为条石和灰、砂、黄泥砌筑,平面圆形或半月形分为露天台(即明台)和暗台两类。威远炮台至今保存完整,为花岗岩石砌筑全长360、高45米,共有25个炮位,每个炮位高2.9、宽4.2、深6.6米。炮位旁设储藏室和官兵休息室等。
节兵火坟位于沙角炮台北约100米,1841年1月7日英军进攻沙角炮台时英勇战死的清军75位官兵葬于此,置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六月所立‘节兵火坟’碑。
虎门寨在销烟池以东始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嘉庆十五年(1810年)设提督镇守。现存寨墙总长14619米墙宽1米左右,高2-3米不等用灰、砂和黄泥板筑,坚硬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