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甘肃

甘肃

甘肃

甘肃古属雍州,省会兰州。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古、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甘肃著名的有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甘南、嘉峪关、张掖等,无不让人叹为观止。每年5月-10月是甘肃自驾游的最佳时间。

第二三七窟

第二三七窟

莫高窟壁画重层的现象很普遍,这是前代开窟后代重修所造成的。其作法是在原壁上加抹一层地杖(泥层),然后在新地杖上重新绘制壁画。加抹地杖时,为了与原壁粘合牢固,往往把原壁表面划毛,严重破坏了下层画面。这种重修的情况在宋代西夏等时期最为普遍,有些是整窟的重修,更多的是在前室甬道等局部重修,此窟就属修后一种情况,西夏、清时重修。  主室为覆斗形顶,藻井画三兔卷瓣莲花井心。三只兔子共画了三只耳朵,单独看每只兔子都有两只耳朵,构思巧妙,造型有趣。东壁门两侧《维摩诘经变》中的各族王子像在清代嘉庆年间用墨线重新描画过。线描技巧拙劣但未脱大形。门南维摩诘下方的听众群像以吐蕃赞曾为首。这种排列次序是吐番时期洞窟的显著标志之一。南壁由东向西画《弥勒变》、《观无量寿经变》、《法华经变》。《观无量寿经变》中央有造型优美、舞姿活泼的反弹琵琶伎乐。北壁西起画《华严经变》、《药师经变》、《天请问经变》。四壁下部均系内容和其上经变有关的屏风画。  在西壁龛内盝顶西披的中央,有一造型奇特的双头佛像。这种双头像多见于中、晚唐乃至宋代诸窟的佛龛盝顶及甬道斜坡上。此像一身二头,高肉髻,身着袈裟、两手下垂。两手下各站一人,头戴幞巾、身穿长袍。据史料记载,这是源于古代犍陀罗国(现今巴基斯坦一带)的双头瑞像。经文中说:有一穷人发愿要画一幅佛像,为此,他不辞辛劳地筹积制作佛像的资金,但他只积攒下了一枚金币,画工念其志诚,不计较钱财的多少,答应替他画幅佛像。此后,又有一个穷人也拿来一枚金币来请画工为他画一幅佛像,画工也欣然应允了。佛像画成之后,他们二应约同时去观看,但展现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一幅佛像,这是怎么回事?这幅佛像该属于谁呢?画工看出了他们的疑虑,说道:你们交给我的金钱我一分一毫都没有私吞,全部用在了这幅佛像上,如果我说的是真话,这幅佛像同时实现了两个人的夙愿。画中佛像手下站立的二人,就是这两个穷人的形象。这种见于犍陀罗国的瑞像故事在莫高窟的一再出现,是古代中巴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又一例证。

了解更多>>

第二七五窟

第二七五窟

这是莫高窟现存最早的洞窟之一,平面呈长方形,单室。窟顶是起脊较宽的纵向人字披,浮塑脊枋和椽子,模仿我国中原地区木构建筑的形制。南北两壁上是几个阙形龛。“阙”是中国古老的建筑形制,现存最早的“阙”的形象见于长沙马王堆西汉一号墓帛画。高的叫母阙,低的叫子阙,加上起脊的屋檐(大屋顶),就形成了一座完整的宫殿式建筑。阙在中国古代是作为宫门以显示皇权威严的象征性建筑。佛教传入我国以后,从内容到形式都受到了中国固有的传统观念、民风习俗及审美观的巨大影响。因此,阙也被搬进了石窟。这几个阙形龛在这里象征着弥勒居住的“兜率天宫”。龛里的塑像都是弥勒菩萨。弥勒是佛教中所谓佛国三世中的未来佛,是“兜率天宫”的主宰。佛教宣称:人们只要信奉弥勒,忍辱苦修,来世就可以上升到佛国的“兜率天宫”享受无限的乐趣。  正面贴壁的交脚弥勒塑像高3.4米,是莫高窟早期最大的彩塑。这身塑像肩宽腰细,头戴化佛宝冠,鼻隆高直,眼圆唇薄,长发披肩,上身半裸,项饰璎珞珠宝,下坐双狮座。这些特征显然与犍陀罗艺术有密切的关系。弥勒菩萨所着的贴身透体的羊肠初则是当时敦煌地区流行的服装。彩塑的作者在继承中原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大胆地吸取了外来艺术的营养以娴熟的技艺、简朴的手法,塑造出了这尊体魄雄健、造型敦厚、具有独特风格的弥勒菩萨。显然,这是敦煌“地接西域”、“华戒所交”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从这尊塑像残断的手腕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构成泥塑的各种材料及塑像的制作情况。敦煌彩塑(除几尊特大塑像外)一般都是泥塑,在塑造时先用木料制成骨架,骨架是按照塑像姿态的需要扎制的。然后再将芨芨草、芦苇或者麦秸用麻绳捆扎在木质骨架上,接着就可以塑泥了。塑像用的泥一般都要掺加大量的麦草、麻刀或者棉花等纤维和适量的细砂,分别制成粗细不同的泥。塑造时由内到外用泥由粗而细,分成若干层次,层层压紧,收缩干燥。这样制成的塑像一般不会开裂变形,坚实细腻的表面出宜于敷彩作画,当然,用质弱易腐的草木和黄土制成的艺术品能千余年不朽于世,还要归功于敦煌所处的地理和气候环境。  北壁以汉画构图的传统形式并列的画面是莫高窟现存最早的本生故事画。

了解更多>>

第二零二窟

第二零二窟

此窟始建于初唐,仅完成西龛与门上说法图。中唐才完成其它诸壁。宋代重修了窟门及四壁的下部。龛内塑像均为清代重塑。  龛顶初唐画《法华经》中的“见宝塔品”,画面上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弟子信众礼佛于前。北壁中唐画十方诸佛赴会。画中各组人物乘宝座驾祥云,从四面八方向中心汇集,香花、飞天穿插其间,场面宏大,气势浩荡。  南壁的《弥勒变》中画了一种七收,树上生衣裳、道不拾遗等内容。古代的艺术匠师们在表现虚幻的佛国净土时倾注了他们朴素的情感和愿望,用他们最熟悉的生活画面充实了理想中的天堂。你看,那经过繁忙劳动后安闲饮水的牛,一捆捆待运的小麦,正在扬场的农妇,停放在一旁的大轮牛车等,俨然农家田园景色。人物活动在山川花树之间。远山近川,疏密适度,显得明朗、开阔。那一幅幅充满生活情趣的场景,既表现了佛国净土的升平,又表现了人间宁静、安乐的田园风光,既是理想中的未来世界,更象人间的世外桃园。

了解更多>>

第二九六窟

第二九六窟

北周时期的洞窟承袭了北朝前期的形制,以塔庙式为主,这个窟是这时期唯一的一个覆斗藻井窟。西壁龛内塑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均经后代重修。  窟顶四披下部一周画有经变画、因缘故事等。这是北周时期特有的一种布局形式。  窟顶南披和东披画了反映各阶层社会生活的场景:犁地、屠宰、捕鱼、商队、摆渡、弹筝等等,画面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北披画《福田经变》,画中有起塔、治病施药、打井、饮驼、给牲畜灌药、寺庙作画等情景,还有身着不同服装的各族商人,牵着骆驼和毛驴,驮着货物。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如果抛弃它说教中的神学思想,更象是一幅幅生意盎然的社会生活画。画工们精心描绘的正是他们最熟悉的普通人们的普通生活。它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中古时期河西一带人民生产生活的情况和丝路古道上商队来往、各民族友好相处的情景。西顶和北顶画微妙比丘尼的故事,这是根据《贤惠因缘经》绘制的。  这是一幕血淋淋的悲剧。虽然宣扬的是佛教“因果报应”的思想,但是只要透过虚幻的宗教色彩,我们就会看到处在封建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妇女所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重重压迫。

了解更多>>

第八五窟

第八五窟

此窟开凿于晚唐咸通三——八年(862——867年),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窟之一。  窟顶为狮子莲花井心的覆斗形藻井。  晚唐是唐代以来窟形变化较大的时期,既沿袭了唐前期的西壁开龛、龛内塑像的形式,又出现了西壁不再开龛,而在窟室中央设马蹄形佛坛,在坛上塑像的形式。此窟就属于这种新窟形。主室壁画的布局沿续了中唐以来一壁并列多幅经变的形式,共画了十五幅经变,是莫高窟经变画最多的洞窟之一。  南壁东端画《报恩经变》,其中的“恶友品”是一个非常优美的故事。故事说:古印度的波罗奈国,有两个王子,一个名叫善友,一个名叫恶友。这兄弟二人虽是一母所生,但人如其名,一善一恶。善友纯朴善良、忠厚诚实;恶友生性狡诈,狠毒贪婪。善友乐好施舍,库藏将尽,便决定入海寻求摩尼宝珠,以满足众生之需。恶友心怀叵测地和善友一同前往。经过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善友取得了摩尼宝珠。半路逃避的恶友凶残地用竹子刺瞎了善友的双眼,夺去了宝珠,并将善友推入海里。回去后谎称善友遇难身死。  善友并没有死,流落到了利师跋国,得到了一个放牛人的救助,给国王看守果园谋生。善友每日里弹筝倾吐心中的苦闷。此国公主听到忧郁的筝声,心生爱念。不久,二人结为夫妇,善友的双眼也因自己的善行而复明了。善友对公主说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并给父母写信告知了入海寻宝的经过。后来夫妇二人回国了。  善友的父母思念爱子,日夜悲泣哭瞎了双眼,收到善友的信后又气又恼,将恶友关进了狱中。善友夫妇请求父母释放了恶友,恶友惭愧地献出了宝珠,善友用宝珠治好了父母的双眼,并让宝珠大显神通,普济众生。  壁画作者在表现这个内容复杂、情节曲折的故事时精选了几个关键的情节。其中,“树下弹筝”的场面意境颇深,善友和公主相对坐在绿荫如幕的树下,太子面前放着一架筝,公主正聚精会神地倾听太子弹奏。寥寥数笔、勾勒出了这对青年男女的挚意深情。

了解更多>>

地震博物馆

地震博物馆

兰州地震博物馆始建于1989年。它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的十里桃乡,兴建在一座长达400米的大型人防山洞里,内部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博物馆洞门开在一个非常典型的几百年前的地震断裂带上,洞门上面的山体层面和破碎带清晰可见,十分壮观。 这个地震博物馆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收藏最丰富的唯一专业地震博物馆。博物馆的主展厅,布设在蜿蜒曲折的山洞里。如树枝状的各个洞道,配以迷离的灯光,显得格外幽静和神秘莫测。 整个博物馆分为6个分馆:有地震知识避画馆、实物史料馆、地震泥塑馆、地震仪器馆、音像馆和地震字画馆。壁画馆设在主洞道,壁画长104米,高1.3米,上面绘制了383个真实的地震故事(囊括古今中外)和1000多个人物。实物史料馆陈列着300多件地震文物和史料,地震泥塑馆,以“报马送信”、“夜守孤灯”、“斩断恋情”等8组泥塑,再现了公元138年张衡地动仪测出的兰州地震时的情况。字画馆收藏有许多与地震有关的题字和画卷。 藏品中,有许多国内外罕见的地震文物和史料,如万年以前地震生成物-固化沙柱和碳化断层泥珍品,固原大地震铜币“沙板”,我国第一张地震烈度图-清代山西平陆大地震后钦差大臣手绘地震烈度御览图,宋代“天下地震第一碑”文献碑刻等。

了解更多>>

德尔隆寺

德尔隆寺

德尔隆寺位于夏河拉卜楞寺东北方向约30km处,属夏河县王格尔塘境内,从兰州到夏河的路上会路过。寺前有大夏河水流过,寺院周围山林茂密,远观宏伟壮观。每逢6月寺庙周围会盛开丁香花,香气袭人,环境幽雅。

了解更多>>

当周草原

当周草原

当周草原风景区位于合作市郊南山脚下。景区内阴坡地带绿树成荫,阳坡地带绿草连天,高山、森林、草原和亭台帐篷融为一体。这里空气清爽洁净、日照丰富。时至盛夏,野生花卉在碧绿的草地上竞相开放,尤为美丽。自2000年举办首届中国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以来,这里已成为历届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的主会场。在艺术节期间,可观看民俗表演,品尝藏族食品,欣赏民歌弹唱、锅庄舞和马术表演,还可以参加篝火晚会。节日期间草原还设有帐篷,可以用餐和住宿。

了解更多>>

大马营草原

大马营草原

大马营草原地处祁连山冷龙岭北麓,距甘州城120公里,有省道直通。这里地势平坦广阔,土肥草茂畜旺,自西汉无狩二年起即为养马屯兵要地。今世界第二、亚洲第一马场——山丹军马场即设在此处。 与草原相接的祁连山被终年不化的冰雪覆盖着,银装素裹,白雪皑皑,而草原上的万顷油菜花金灿灿令人神往,微风吹来,花涛汹涌,加上蓝天白云下的一群群马牛羊点缀其中,给人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感觉。 西大河水库被群山环抱,皑皑雪山倒映水中,恰如一块明镜镶嵌在翠绿的草原上,若荡舟水中,更使人心旷神怡。 这里充满神奇传说,怪石突起、奇峰林立的窟窿峡自然景观令游人叹为观止。明军事遗址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起胡骑抗戈,兵马交摧的悠悠岁月。这里还曾拍摄了《蒙根花》、《牧马人》、《文成公主》、《王昭君》、《麦积烟雨》等30多部影视片,是全国著名的影视外景拍摄基地。

了解更多>>

大湖湾

大湖湾

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位于高台县城7公里处。景区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2公里,占地面积7.5平方里。四周为农田与林带,天生仙境,地造佳景。景区北依黑河,湖面宽广,烟波浩淼,波光粼粼,水天一色。湖心有仿古龙艇,雕梁画栋,气势宏大。湖中被辟为5个大岛,4个小岛。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