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甘肃

甘肃

甘肃

甘肃古属雍州,省会兰州。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古、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甘肃著名的有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甘南、嘉峪关、张掖等,无不让人叹为观止。每年5月-10月是甘肃自驾游的最佳时间。

酒泉清真寺

酒泉清真寺

酒泉清真寺始建于明代,位于东关北后街。民国六年(1917)翻建。为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建筑,主体工程有大殿一座,南北陪殿二座,寺门向东。有门楼,大殿后部建有二层望月楼(阿文称弥那拉楼),及阿訇往房、洗礼房等。

了解更多>>

酒钢水上欢乐园

酒钢水上欢乐园

酒钢水上欢乐园位于嘉峪关市中心,是集游泳、戏水和休闲洗浴为一体的大型水上乐园。占地12200平方米,内有国家标准游泳池一个,并配有水循环处理和喷淋消毒系统,四季水温恒定。 戏水大厅有6大功能区:水上滑道、儿童水池、造浪池、漂流河、家庭互动区和贵妃珍珠池,桑拿休闲洗浴中心有干蒸、温蒸、冰雪浴、热池、凉池、药理池等各类餐饮、休闲、娱乐项目。 酒钢水上欢乐园充满着南国水域风情,具有亚热带迷人风光的怡人景象,是国内一流的室内水上娱乐活动场所。

了解更多>>

九巅峡

九巅峡

在卓尼县藏霞巴哇乡境内,有一条10余公里的峡谷,洮河自南而北穿峡而过,因其地势险峻,又是过去甘川通道,成为远近闻名的“畏途”。该峡以峡中有九座峰巅而名为九巅峡,又有传说,古时甘川往来商贩络绎不绝,有位当地老婆婆在峡内开了一家酒店,过往商客都要在此饮酒数盏以壮过峡胆量,因而亦名“酒店峡”。 从藏巴哇乡包含口燕子坪北进入九巅峡,峡东有海拔3888米的白石山,峡西是海拔3578米的莲花山余脉,洮河被夹于峡中,因河道狭窄,使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于其间。峡内河中巨石三五相叠,形如卧牛,激起惊涛如雷,巨浪滔天。 古人为了开通商道,历尽千辛万苦,悬崖打孔,凌空凿石,架设栈道,修造木桥溜索,使其天堑变成通途。石壁上历代所建栈道石孔至今历历在目,古时所建桥索痕迹仍处处可见,现仍有数段残存栈道,成为当年险道畏途的见证。 峡中有一古堡遗址,称桥道程,附近崖壁凿有石洞佛龛,尚有残存佛像。栈道岩壁上有数处摩崖石刻,留有历代修筑栈道桥梁的碑文。

了解更多>>

九眼泉

九眼泉

嘉峪关地区的海拔高度一般都在1600米以上,常年干旱少雨,年均降水量只能保持在8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却是降水量的十几倍,对军民的驻屯和生存形成了极大威胁。然而,相对于西北高原的大环境,嘉峪关又是一个四周高中间低的小盆地,其水源主要来自祁连雪峰和冰川。祁连融水以地表径流和河谷潜流的形式汇聚于低处,嘉峪关就成了一个水源较为集中的地方。 嘉峪关下有水,号称九眼泉。九是数目中的极限,在这里不代表数目,而是说有很多的泉眼。当冯胜的大军在这块土地上驻扎下来的时候,最先吸引他们的正是嘉峪山下的这处泉水,而嘉峪关地区几千年以来的人类文明,所依赖的物质基础也是这些长流不断的清水。《秦边纪略》载:“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

了解更多>>

金塔县

金塔县

-、基本情况    金塔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北部边缘,东与高台县毗邻,西与玉门市接壤,南邻酒泉市和嘉峪关市,北靠内蒙古额济纳旗,地处东经98°00′-100°20′,北纬39°47′-40°59′之间,东西长180公里,南北宽120公里,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境内以发源于祁连山的北大河和黑河水系,分别是金塔绿洲和鼎新绿洲的重要灌溉水源。全县海拔1120—1300米之间,农业较为发达,是典型的农业县,被誉为是镶嵌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一颗“绿色明珠”。    金塔县共辖10个农业乡镇,123个乡镇村,694个村民小组,2.93万农户,农业人口11.24万,占总人口的81.7%。全县现有耕地40万亩,适宜小麦、玉米、棉花、瓜类、油料、蔬菜、花卉等多种作物生长。    二、气候特征    金塔县属典型的内陆灌溉农业区,耕地肥沃,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8℃,≥10℃的有效积温为3250℃,≥15℃的有效积温为2600℃,无霜期140—150天。全年日照时数为3200小时,4—9月的日照时数为1800小时,且全县分布比较均衡,太阳总辐射为155千卡/平方米·年,属全国高值区。年降水量54—77毫米,年平均自然蒸发量为2560毫米,属典型的干旱荒漠气候。总的特点是:光照充足,热量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降雨稀少,蒸发量大,气候较为干燥。    三、种植业发展    金塔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种植业在全县农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近年来,全县各级组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25万亩优质棉花基地、5万亩优质粮食基地、5万亩制种基地、3万亩加工番茄基地、10万亩孜然套种基地的种植格局,粮经比调整为12:88。与此同时,按照“做大做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起步发展后续产业”的思路,坚持优势开发,突出科技创新,培育产业群体,延长产业链条,培育形成了棉花、粮食、日光温室、制种、甜菜、加工菜、中药材等八大产业,成功打造了“金雪”棉花、“飞富”面粉、“鑫农”番茄酱、“康维”脱水菜等一批优质农产品,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提供了保障。在科技推广上,农业技术部门把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作为改善品质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质量的突破口,突出抓好“三品一效”,近几年围绕三大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乡镇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全县共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500余个,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160多项,使立体种植、配方施肥、无公害生产、基质栽培等一大批农业新技术在生产中得以普及推广应用。农业科技进步对全县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已达到65%。    四、畜牧业发展    畜牧业作为上挑种植业、下连加工业,中带第三产业的中轴产业,近年来,已经成为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加的新型主导产业。自2001年市、县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发展畜牧业的优惠政策以来,全县上下以“二百万只肉羊工程”建设为主线,按照“稳定猪鸡、扩大牛羊、扩群提质”的发展思路,坚持“高标准起步、超前性示范、全方位铺开”的原则,突出暖棚圈舍改建、品种引进改良、饲草加工利用、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四大关键,攻坚克难,力促落实,初步实现了畜牧业发展“三统四化五变”目标(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设施配套化、品种优质化、养殖规范化、布局规模化;土种变良种、放养变圈养、粗喂变精喂、单羔变多羔、两年变半年)。至目前,全县畜禽饲养总量达195万头(只),其中牛饲养量达2万头,羊饲养量达90万只,猪饲养量达到11万头,鸡饲养量达到90万只。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11000吨,禽蛋产量达到1100吨,全县牧草种植面积达10万亩(包括复种)。年畜牧业收入可达15000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五分之一。    五、农机化事业发展    近年来,我县农机化发展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国家、集体投资兴办农机化的模式,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从政策和措施上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购置、经营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加快了发展步伐。一方面,农业装备和农机化水平明显提高。至目前,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6.9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达7756台,全县每4户农户拥有1台,配套农机具达2万多台。机耕、播种、机收面积分别达到29万亩、23万亩和27万亩,耕地、播种、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2%、57%和67%。另一方面,农机服务逐步呈现出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县上在不断巩固和提高乡镇农机站服务功能的同时,年培植发展3个农机合作服务组织、20个农机大户,组织跨区作业机车100台,实现作业面积2万亩以上。同时,加大农机科技推广力度,大力推广棉杆粉碎机、割草机、免耕机等新型农机具,年作业面积达20万亩以上。在农机市场管理上,县农机监理部门以农机行政执法为重点,大力整治“黑车非驾”现象,提高监理“四率”,使机车报户率达到了65%以上,驾驶员持证率达到了85%以上,检验率和审验率达到了85%以上;加强了农机市场管理,进一步整顿农机供应、作业和维修制造市场,使服务网点有证率达到95%以上,产品合格率达到90%以上,拉动了农民对农机的需求,为农机企业提供了商机,搞活了经济,带动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    六、农村经济发展    2003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29455.7万元,比上年增加20262.8万元,增长19.6 %;农业总收入达67601.7万元,比上年增加12319.1万元,增长22.3 %;在农业收入中,种植业收入达52847.6万元,比上年增加10064.6万元,增长23.5 %;畜牧业收入达14580.1万元,比上年增加2222.3万元,增长17.9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90元,比上年增加468元,增长12.9 %。

了解更多>>

金塔寺

金塔寺

金塔寺座落在马蹄寺东南面,有东、西两大石窟,均开凿在陡峭的红石崖壁上。石窟距地表60余米,沿211级石砌台阶拾级而上,可先进入东窟。这是一座宽9.70米,残深7.65米,高6.05米的纵长形石窟。窟顶为覆斗式,中间有一中心方柱,众多的高肉雕佛、菩萨、飞天把中心方柱装饰得华丽辉煌。 中心柱四面均为三层开龛造像,每层主题各有突出。四面龛顶楣拱两侧各悬塑飞天三至四身,相对凌空飞舞,其活泼轻盈的万千姿态,具有呼之欲出的动感,为国内绝无仅有之作。 与东窟毗邻的西窟,形制与东窟基本相同,但规模略小于东窟,宽7.90米,残深3.90米,高4.30米。窟内中心柱也分三层开龛造像。东、西两窟除中心柱塑像外,窟顶和四壁均绘有壁画、东窟现存两层,西窟现存三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了解更多>>

角楼和敌楼

角楼和敌楼

内城四角有角楼,也叫“戍楼”,形如碉堡,是守城士兵值勤放哨的地方。南北城墙建有敌楼,是放置兵器的地方。站在这里回望,“光化楼”、“柔远楼”及“嘉峪关楼”三座高大建筑,同在一条中轴线上。这种“过洞式城门”及高台楼阁建筑形式,是中国几千年建筑历史及建筑形式的延续发展。

了解更多>>

将军睡千年

将军睡千年

每当旭日东升,山顶云雾消散之后,从冶力关关街东望,横空呈现的将军崖,清晰地显露出一尊首西足东的巨型卧佛,民间俗称“将军睡千年”。 这尊巨型卧佛是由冶力关东南侧山峰的轮廓所构成,远远望去,该佛双目微闭,仰面而卧,表情安祥,头戴铁盔,身体腹部以上轮廓清晰可辨,面部更为逼真。据1994年新华社电讯稿称:“卧佛长约5公里,是继乐山大佛之后发现的第二尊巨型大佛,也是我国发现的三尊巨型卧佛中最大,最生动的一尊”。

了解更多>>

姜维墓

姜维墓

距甘谷县城10里,便是姜维故里姜家庄。沿着弯弯曲曲的小石子道,上得山坡,姜公祠便近在眼前,只见祠大院,松柏林立,院西屹立着“姜维故里”的石碑。祠内姜公塑像,身材魁梧,双眼疑视渭川。穿过姜公祠,马沟两旁,山峰层峦叠嶂,将军岭气势磅礴。 离开将军岭,来拜谒姜维墓。姜维墓分为上下两层,从下层走向上层,要穿过九台石阶,“石台”是取九伐中原之意,石阶中心,衬砌着两颗篆形大字“远志”。姜维墓地松柏掩映,一片肃静,墓前竖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写着“汉大将军姜维之墓”。 墓碑后就是高大的墓,整个墓地与姜维的生平相吻合。墓高3.5米,寓意姜维35岁时就在诸葛亮手下担任重要职务,并屡立战功;墓地直径6.2米,表示姜维享年62岁,举义复蜀,事业未成而含恨九泉;石台高1.2米,寓意姜维12岁时就聪明勇敢,结发从军。意味深长的姜维墓,象征着这位精忠报国、驰骋疆场、血染蜀地的三国名将的一生。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