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甘肃

甘肃

甘肃

甘肃古属雍州,省会兰州。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古、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甘肃著名的有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甘南、嘉峪关、张掖等,无不让人叹为观止。每年5月-10月是甘肃自驾游的最佳时间。

鲁土司衙门

鲁土司衙门

鲁土司衙门由衙门、花园、妙因寺三部分组成。衙门是土司办理公务及其眷属居住的处所,座北朝南,一进数院,占地13500多平方米。有建筑物226间,建筑面积5397平方米,有浓厚的民族风格。中轴线上主体建筑物有大照壁、牌坊、六扇门、仪门、大堂、燕喜堂和祖先堂。在各院两旁配有排列整齐的廊房、厢房和配楼。东侧有两堂,书房及内宅,西侧有大仓院及大马号。 大堂为鲁土司发布政令、举行重大典礼、公开审理案件的地方,檐下悬挂着“报国家声”巨大横匾,堂内设有木制台樨。大堂建筑高大壮观,不仅占据了最主要的建筑空间,而且在布局和建筑结构上调动种种手段,来烘托它的庄严肃穆气氛,集中体现了土司在该地区的中心地位和至高无上的封建权威。 祖先堂为明洪武年间明正朝,一世土司脱欢之妻所建,原名效忠堂,后来堂内专门供奉历代土司的画像。祖先堂为七楹、两层的歇山顶建筑,至今依然保持着明代典型的二段式建筑结构,其内外两圈三十六根八角拉网形成“金箱斗底槽”的平面布局,为明初原物,这在我国西北古建筑中极为罕见。 紧靠衙门东北是占地面积约一万平方米的鲁土司花园,园内建筑物有“千眼观花”门窗的绿照亭和把酒临风的八卦亭等,还有可供出入和攀登的高大山字石,绿照亭前竖置大小流星石两块。园内有明代种植的参天古树以及各种应时的果树,还有花畦和盆景等。 衙门西邻的妙因寺,是鲁土司所建立的,在甘青边境影响最大、塑像最多、壁画最精的一处喇嘛寺院。其建筑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左右辉映,自成格局。各种雕刻非常细致,壁画构图生动自然,有些殿脊上设置镀金铜瓶,为附近地区所稀有。 主体建筑有德尔经堂、大经堂、禅僧经堂、万岁殿、塔尔殿、古隆宫殿、金刚殿和鹰王殿。妙因寺在甘肃地区喇嘛教中颇具影响,五世班禅、六世达赖、七世达赖曾到寺做过佛事。解放后,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贡唐仓·丹贝旺旭等著名宗教界人士都曾来寺参观。

了解更多>>

陇东学院

陇东学院

概况:陇东学院前身是于1978年12月成立的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更名为陇东学院,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主,具有多学科、多层次、多种办学模式的新型本科高等院校。学院设有7个研究所和7个综合实验,建有电教中心、网络中心、计算机中心、语言教学中心等校内实践场所及一批校外实习基地。学院目前设有18个教学院系,48个本专科专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00多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5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正、副教授近200人,兼职教授28人,外籍教师4人。图书馆藏书48万余册,中外文学术期刊3000余种。专业设置: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小学教育、体育教育、音乐学、美术学、学前教育、英语、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电子技术、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建筑工程技术、法学、会计学、园艺、农学等

了解更多>>

临夏州

临夏州

面积: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 人口:人口100多万。 行政区划分:临夏回族自治州现辖7县1(市),即临夏市、临夏县、永靖县、和政县、广河县、康乐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共138个乡(镇、街办)。 临夏内山谷多,平地少,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递降,呈倾斜盆地状态,平均海拔2000米。 川塬山阴地区降水多,雨热同季,利于农作物、牧草和林木生长:干旱地区光照丰富,雨量稀少。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洋芋、蚕豆、青稞五大类, 经济作物主要 有大麻、甜菜、瓜果、花椒、药材类。蚕豆是临夏的传统优势作物,粒大味美,营养丰富,是外贸出口的主要粮食品种之一,临夏大麻色白质柔,为陇上名产唐汪大接杏负盛名远销香港等地。 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处黄河上游, 著名的矿藏宝库━━祁连山和西秦岭山脉的交汇部位,成矿地质条件较好。自治州境内河流纵横,有黄河、洮河、湟水及其支流大夏河、牛津河、广通河、三岔河、冶木河等30多条。 临夏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独特, 古迹名胜和人文景观众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以“马家窑文化”为代表 的各类文化遗产星罗棋布,“半山文化”、“齐家文化” 因最早在临夏发现而命名。中国历史博物馆里珍藏的国宝“彩陶王”也出土于临夏, 故河州又有中国“彩陶之乡”的美誉。 驰名中外的炳灵寺石窟是沿古丝绸之路寻胜访古的旅游热点之一。碧波万顷, 灿若明珠的刘家峡水库是西北内陆最大的水库, 素有“高峡平湖”之称。黄河三峡的奇异风光正的成为新的旅游热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积石雄关,传述着大禹“导河自积石” 的典故。以“花儿会”和秀丽景色闻名的国家森林公园松鸣岩和莲花山自然保护区, 成为全国独具一格的旅游景点。 穆期林群众相对聚居,伊斯兰文化特色较为浓郁, 各式清真寺溶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和阿拉伯特色于一体, 庄严肃穆,秀丽壮观。色香味俱佳的各类传统小吃,特别是清真风味小吃,享誉西北。河州“花儿”浪漫雄浑,是民族民间文艺珍奇瑰宝。

了解更多>>

临夏回族自治州

临夏回族自治州

位置: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东临洮河与定西地区相望, 西倚巍峨雄壮的积石山与青海省毗邻, 南靠奇峻翠秀的太子山与甘南藏族自治州搭界,北濒湟水与兰州市接壤,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面积: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人口:人口100多万。行政区划分:临夏回族自治州现辖7县1(市),即临夏市、临夏县、永靖县、和政县、广河县、康乐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共138个乡(镇、街办)。   临夏内山谷多,平地少,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递降,呈倾斜盆地状态,平均海拔2000米。  川塬山阴地区降水多,雨热同季,利于农作物、牧草和林木生长:干旱地区光照丰富,雨量稀少。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洋芋、蚕豆、青稞五大类, 经济作物主要 有大麻、甜菜、瓜果、花椒、药材类。蚕豆是临夏的传统优势作物,粒大味美,营养丰富,是外贸出口的主要粮食品种之一;临夏大麻色白质柔,为陇上名产;唐汪大接杏久负盛名,远销香港等地。 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处黄河上游, 著名的矿藏宝库━━祁连山和西秦岭山脉的交汇部位,成矿地质条件较好。自治州境内河流纵横,有黄河、洮河、湟水及其支流大夏河、牛津河、广通河、三岔河、冶木河等30多条。  临夏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独特, 古迹名胜和人文景观众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以“马家窑文化”为代表 的各类文化遗产星罗棋布,“半山文化”、“齐家文化” 因最早在临夏发现而命名。中国历史博物馆里珍藏的国宝“彩陶王”也出土于临夏, 故河州又有中国“彩陶之乡”的美誉。 驰名中外的炳灵寺石窟是沿古丝绸之路寻胜访古的旅游热点之一。碧波万顷, 灿若明珠的刘家峡水库是西北内陆最大的水库, 素有“高峡平湖”之称。黄河三峡的奇异风光正的成为新的旅游热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积石雄关,传述着大禹“导河自积石” 的典故。以“花儿会”和秀丽景色闻名的国家森林公园松鸣岩和莲花山自然保护区, 成为全国独具一格的旅游景点。 穆期林群众相对聚居,伊斯兰文化特色较为浓郁, 各式清真寺溶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和阿拉伯特色于一体, 庄严肃穆,秀丽壮观。色香味俱佳的各类传统小吃,特别是清真风味小吃,享誉西北。河州“花儿”浪漫雄浑,是民族民间文艺珍奇瑰宝。由以下网友帮忙纠错,感谢支持: (凡夫)

了解更多>>

连城县

连城县

【自然概况和资源状况】连城县简称“莲”,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置县,地处福建西部,位于东经116.32’14”~117.09’54”,北纬24。13’35”-25。56’00”。连城大部分地区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境内平均气温13.8~19.5℃,县城为18.9℃。土地总面积为2596平方公里,辖7镇1l乡240个村(居)委会,1973个自然村。连城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是全国少有的两条国道穿过同一县境的县份之一,205和319两条国道已经改造成二级标准公路;龙岩冠豸山机场于2004年4月顺利通航;正在兴建的赣龙铁路2004年底即可投入使用;即将动工的龙岩一赣州高速公路和规划中的龙岩一三明高速公路贯穿连城而过。连城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胜地。拥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冠豸山、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被称为“民间故宫”的培田古民居建筑群、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时期全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的四堡古书坊建筑群等,姑田游大龙、罗坊走古事等客家民俗活动丰富多彩。连城是资源丰富的山区农业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216.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2.8%,居全省前列。毛竹林面积47.55万亩,立竹量5000多万株,居全市首位。境内物种资源丰富,保存有南方红豆杉等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植物和华南虎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位于县城东部的将军山海拔1665米,为闽江、汀江、九龙江三条水系的共源点,有“一水流三江”之称。境内银、煤等储量丰富。主要农产品有连城红心地瓜干、连城白鸭、连城黄兔、红衣花生、芦柑、脐橙、慈菇等,冠豸牌、连冠牌红心地瓜干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2001年连城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红心地瓜干之乡"和“中国连城白鸭(白鹜鸭)之乡”。 【农业】改革开放以来,连城充分挖掘县域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形成了以红心地瓜、连城白鸭、木竹、蔬菜、福建黄兔等为主的优势主导产业。地瓜产业已成为连城最具规模的农业支柱产业。至2003年,全县建有地瓜种植基地11万亩,年加工生产地瓜干9万吨、产值达4.2亿元,从事地瓜产业种植、加工和销售的农民达13万人。连城2003年畜牧总产值4.8亿元,为国家级连城白鸭标准化示范区,连城白鸭通过多年的原种保护和培育,目前已建立了“原种场+良种扩繁场+养殖基地”的养殖体系,年可出栏白鸭200万只。福建黄兔养殖业发展迅速,建有兔业良种繁育中心1个,养殖专业场61家,庭院养殖户达800余户,全年可出栏肉兔186.7万只,产值达4000余万元,居全市首位。竹木加工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县有竹木经营加工企业258家,2003年木竹业总产值3.4亿元,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8.8万人,木竹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逐渐成为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新亮点。 【工业】2003年全县工业完成总产值18.36亿元,工业增加值62052万元,占全县GDP2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5.4亿元。形成了以食品、化工、采矿、电力为主的工业体系,全县共有食品加工企业62家,其中地瓜干加工企业58家;全县规模以上化工企业6家,采矿企业8家;已建成投入发电的电站94座,装机52370千瓦,在建电站42座,装机规模52700千瓦。截止2003年底,全县34家国有工业企业基本完成改革,改革面达到98.7%,3928名职工置换了身份,置换面达96.5%,基本完成了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改制工作。 【固定资产投资】2003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988万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4695万元,更新改造投资完成8245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754万元。 【运输邮电】交通运输:实现240个行政村通公路,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116.571公里,其中高级路面公路2l6.927公里,占总里程的19.4%;中级路面公路643.09公里,占总里程的57.6%。全县公路平均密度每百平方公里43公里,接近发达地区水平。全省“三纵四横”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二横”线龙长高速公路,概算总投资61.38亿元,2003年12月动工兴建,计划工期为4年,途经连城庙前、新泉,境内里程19.1公里。正在规划设计预计2005年底开工建设的永武高速公路在连城境内里程达64.1公里,设姑田、文亨、朋口互通式立体进出口及新泉枢纽式立体进出口。全长36.287公里,预算投资8325万元的曲溪至梅村头交战公路建设稳步推进。赣龙铁路途经连城宣和、朋口、新泉、庙前4个乡镇,境内长40.089公里,朋口建县级站1个,新泉建中间站1座,县内配套建设广场、道路等设施,投资约2000万元。龙岩冠豸山机场总投资1.56亿元,按民用机场4C级标准设计,设计年旅客吞吐量14万人次、货邮800吨,已竣工正式通航。全县拥有营运机动车辆1090辆,共3730吨(座)位,其中客运汽车119辆、1873座位;货运汽车273辆、1055吨位;全年旅客运输量75万人次、货物运输量76.5万吨。全县拥有机动游船13艘,270座位,全年游客运输量70万人次。 邮政电信:截至2003年底,全县拥有23个报刊邮亭,建设邮路56条计2240公里,服务区域达100%,2003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738万元;电信改革力度加大,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经营能力得到加强,2003年完成业务收入2800万元,实现全县228个行政村通电话,行政村通话率达99.2%,电信宽带业务、小灵通信号及数据通信业务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和各大行政村;2003年移动基站达58个,信号覆盖全县各乡镇及80%的行政村,手机用户达3.2万户。 【内外贸易】全县共有各类商品市场25个,占地面积11.2万方米,建筑面积8.46万平方米,年成交额4.2亿元。2003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5亿元,全县拥有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从业人员0.72万人。新型商品流通业态正在兴起,2003年全县共有连锁超市、连锁店、便利店、专卖店、电视购物公司等35家。商业、粮食、医药等国有内贸企业均已改制,内贸企业在册员工1567人,已置换1211人,员工置换率达76.5%。 2003年完成合同利用外资55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10万美元,三资企业实现产值16765万元,从业人数1850人。三资企业出口创汇呈大幅度增长,实现外贸出口总值243万美元。 【财政金融】2003年财政总收入1.0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67亿元,财政总支出1.95亿元。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36亿元,比年初增加2.76亿元,增长28.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86亿元,比年初增加1.28亿元,增长l9.5%;各项贷款余额7.18亿元,比年初增1.36亿元,增长23.4%。 【人口与计划生育】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明显进步奖”、“三类先进县”、“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县”和“省计生宣传先进县”称号。人口增长率控制在较低水平,2003年自然增长率为2.94‰,人口出生率为8.27‰,年末全县总人口32.6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61万人,占23.3%。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连城白鸭产业化和红心地瓜产业化项目被列为省重大科技项目,高纯度二聚酸产品达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科技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中级以上职称科技人才575人。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截止2003年,全县共有幼儿园151所,小学295所,初中20所,完中3所,高级中学1所,成人中专、职业中专和职业中学各l所,现有教职工4503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2146人。2002年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成功举办国际悬崖跳水比赛、全国记者攀岩公开赛等国际、全国赛事l0次,参加省级以上各类体育比赛获得金牌92枚、银牌117枚、铜牌46枚。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截止2003年,全县有县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各1所,乡镇卫生院17所,锰矿医院1所。卫生技术人员699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168人。城乡卫生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区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全县饮用安全卫生水普及率达96.7%。 【旅游】连城自1999年实施“旅游兴县’’战略以来,坚持高起点规划与高标准建设并重的原则,积极推进旅游精品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冠豸山、石门湖和竹安寨三大景区的旅游设施,保护和开发了培田古民居、四堡雕版印刷基地、九龙湖景区三大旅游景点,建成3.17公里的观景路和2.54公里的云景公路。在景区景点开发过程中,打造“名牌”取得丰硕成果:冠豸山风景区被评为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和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培田明清古民居建筑群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堡明清古书坊建筑群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堡乡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乡。2003年来莲游客达到70万人次。旅游经济开始由单一开发向旅游“六要素”协调发展转变,旅游业带动酒店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其他行业的发展效益初步显现,目前旅行社发展到8家,“家庭旅馆”达50多家。2003年全县旅游收入为2.16亿元。 【劳动与社会保障】2003年,行政事业单位就业约1.1万人,企业就业4700人,在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组织就业约1.4万人,灵活就业2.8 万人,长期外出务工的约4.6万人,外来就业约4500人。2003年失业金征缴入库数为207.8万元。全年为2749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救济金400.17万元。2003年确定再就业援助对象1204人,其中“4050”人员767人。全年劳务输出6390人。2003年开通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其中:养老保险企业参保9729人,其中退休3235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8824人,其中退休2343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1.7万人,历年基金滚存637万元,享受待遇120余人;失业保险10300人,医疗保险参保13641人;工伤保险参保4375人;生育保险参保4419人。 【环境保护】近年来,全县环保投资3672.64万元,环境保护投资指数为1.47%。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51家企业主动申报登记排污许可证,投入1000多万元治理工业污染,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削减。实行畜禽养殖规划管理,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闽江、汀江流域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序推进,县城环境综合整治卓有成效,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水平,城区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日平均值为0.078mg/m3,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工业尾气达标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工业废水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为100%,城区绿化覆盖率为26.59%,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49.2分贝,较好地完成各项整治指标。 【人民生活】2003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6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14元。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2.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6.4平方米。 【特色产品】红心地瓜干产品,有10大系列30多种200多个包装样式,该产品在国际、国内各种博览会中屡获殊荣,其中“冠豸”、“连冠”牌红心地瓜干通过中国绿色食品标志认证。连城白鸭和连城黄兔是地方优质物种,富含多种氨基酸和有益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高,具有保健功效,目前年可出栏白鸭200万只,黄兔200万只。还有红衣花生、芦柑、脐橙、慈菇、清水笋、绿叶粉条等地方名优特农产品。 连城县化工企业起步较早,有较好的基础,化工产品有涂料、工业脂肪酸、高纯度二聚酸、甲醛、松香、松节油、碳铵、塑料制品等。1998年百花公司“百花牌”醇酸漆和氨基漆荣获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百花牌”商标获著名商标称号。1995年塑料彩印厂“连达牌”彩印复合膜荣获福建省首批名牌产品称号。 【前景展望】实施农业稳县、工业立县、旅游兴县、科教强县战略和依法治县、以德治县方略,着力建设一个优势明显、品牌响亮、物丰民富、环境优良、闻名遐迩的“特色连城”,在闽西加快发展中实现快速崛起。到2008年生产总值达41.25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0.5%,人均生产总值11700元;财政收入实现1.8亿元,年均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9700元,年均增长9.0%;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963元,年均增长5%;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3:33:44。

了解更多>>

连城鲁土司衙门

连城鲁土司衙门

位于永登县西部的连城镇,是明清时期连城一带土司的衙门,因御赐土司姓鲁,俗称鲁土司衙门。衙门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是甘、青边境众多土司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宫殿式建筑群。  土司制度始于元朝,盛于明、清,是历代封建王朝在西北、西南边疆地区实行的“以本土之人,司本土之事”,把部落酋长制与封建官僚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特殊管理制度。连城鲁土司制度始于1371年,至1932年民国政府实行“改土归流”而被废除,历时562年,土司一直是永登蒙、藏民族的精神领袖和甘青边界一带颇有影响和势力的行政、军事和司法统治者。  鲁土司管辖永登、兰州的红古、西固及永靖县,青海的民和县、乐都县的部分地方。鲁土司衙门座南面北,背靠笔架山,面临大通河。始建于明初,宣德、嘉靖年间屡有修茸。现存系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由十五世鲁纪勋从北京朝贡回来后,仿北京王公府第,按工部营造法式建造,均为砖木石结构。衙门占地13,500平方米,布局森严,雕梁画栋,俗称“三十六院,七十二道门”,颇具王侯气象,有“小故宫”之称。建筑以地基逐次抬高,院落相连,中轴对称,由衙门、家庙、内宅花园、墓葬区等组成。  鲁土司衙门西距吐鲁沟20公里,在一条旅游线上,成为兰州民俗旅游的重要景点。

了解更多>>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学校简介兰州理工大学坐落于古丝绸之路重镇、甘肃省省会兰州市,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多科性理工科大学。前身是始建于1919年的甘肃省立工艺学校。1958年,在组建兰州工学院的基础上将甘肃交通大学并入,同年10月1日定名为甘肃工业大学。1965年学校划归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将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和北京机械学院的水力机械、化工机械、石油矿场机械和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成建制全部迁入,并从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抽调一批教师来校工作。1998年学校在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0年学校将原甘肃省轻纺工业学校整体并入,并在此基础上规划、筹建学校西校区。2003年经教育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2005年西校区一期工程建成,西校区正式投入使用。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理工科大学。目前,学校共设有15个二级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流体动力与控制学院、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石油化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国际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人文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现代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个教学部(体育教学研究部)。 学校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本科教育涵盖了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6个学科门类,开设本科专业48个;研究生教育涵盖了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医学等6个学科门类。现有各类在校学生20709人,其中本科生16188人,硕士研究生1853人,博士研究生132人,另有在校继续教育学生2536人。 学校具有较高的学科层次。学校是我国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也是甘肃第一个具有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现有10个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结构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有色金属冶金与新材料、制造业信息化系统、液压传动与控制、企业管理),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结构工程),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等),6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并设有9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学科,6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十五”期间,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按照“数量保证、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整体优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针和“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用好各类人才”的理念,不断完善育才、用才、引才、留才机制。设立“三个基金”(学术交流基金、专利基金、专著基金),推行“三个计划”(科研启动计划、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学术梯队和特色研究方向重点资助计划),落实“四项制度”(中青年教师外语培训制度、数学工具强化制度、岗前培训制度、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制度),实施“四项工程”(名师培育工程、教师高学历工程、教师出国进修工程、学科基层组织建设工程),发扬“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制度留人”的优良传统,大力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形成了一支精干务实、水平较高、数量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和高素质管理干部队伍。目前,全校教职工总数1990人,其中专任教师1179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专家3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76人,教授、副教授479人,研究生指导教师222人。 学校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十五”期间,全校教师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5252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175篇,三大索引收录论文207篇。2005年,我校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位进入全国高校100名,EI收录论文数位居全国高校第82位,学校工学综合实力名列全国高校第81位。学校学报入选“国家期刊方阵”和“中文核心期刊”,连续获得“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一等奖”。学校具有教授评审权。 学校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现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甘肃省机电高新技术产品中试基地、甘肃省CAD/CAM技术咨询服务中、甘肃省有色金属及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甘肃省工业经济发展研究院、甘肃省中俄科技合作及技术转化中心等8个省级应用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也设在学校。学校大学科技园是甘肃省省级科技园区,并成为兰州市科技创新孵化基地,目前入园企业达20家。“十五”期间,学校累计承担各类科技项目1380项,取得科技成果142项,获得包括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33项。2005年科研经费突破3000万元大关,达到3204万元。专利申请数量、获得授权专利数量连续四年位居甘肃高校首位并位居全国高校前60名以内,五年累计申请专利190项,获得授权专利60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育人为本、质量建校”的方针,以“基础理论实、专业口径宽、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努力构建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按照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要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2003年实施了全面学分制培养制度;大力加强教学管理,建立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重视质量监控,建立了以教学督导、领导听课、学生评教为主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加快人才培养体系创新,设立了甘肃省高新材料人才培养基地、甘肃省先进制造人才培养基地、甘肃省工业管理与技术人才培训基地等3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开设了7个工科人才培养基地班,设立了兰州市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加强教学研究,“十五”期间共获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2项,出版教材65部,建成省级精品课程5门,开设双语教学课程13门;重视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建立了数学建模竞赛基地、电子设计竞赛基地、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基地、英语竞赛基地、机械设计竞赛基地、机器人竞赛基地等6个大学生科技竞赛基地,“十五”期间学生获得各类国家级、省级奖励200余项。学校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2005年达到95.4%,位居甘肃高校首位。 学校十分重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积极开展学研产合作。学校与深圳华育昌教育投资公司合作,创办了股份制独立学院??技术工程学院,目前办学规模已达4000人;与浙江省温州市合作创办了兰州理工大学温州泵阀研究院。目前,学校与兰州市、中山市、温州市等16个省内外城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14家企业建立了校企联合工程技术中心,与省内外83家企事业单位联合成立了董事会。学校现有科技型企业20家,校级科学技术研究中心56所,到“十五”末期,学校科技产业收入总额、利润总额在全国203所工科类院校中分列第27位和第35位。通过校地、校企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为学校服务经济建设、特别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瑞士、加拿大、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大学建立了学术合作和师生互派交流关系。每年接待和派出的访问学者达100余人次,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合作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学校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美国、俄罗斯等国高校学习。2004年取得了招收留学生资格。 学校具有雄厚的办学基础条件。目前,校园占地面积2336亩,其中校本部占地1050亩,西校区占地1286亩。校舍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26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各类文献资料182万余册,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并提供网上信息检索和文献传递服务。学校固定资产总值6.2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2亿元。学校已建成覆盖整个校园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并建立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教学平台。 学校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积极推进、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办学体制改革迈开新的步伐。2001年,兰州军区在我校成立了“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工作办公室”,使我校成为27所为军队培养人才的地方高校之一。校内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日臻完善。实施管理权限重心下移,推行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充分激发了学院的办学活力;大力加强学术管理,制(修)订学术管理和决策机构工作章程和工作程序,提升了学术管理在学校决策、建设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设置岗位津贴,实现了收入分配向教学科研一线和高层次人才的倾斜;调整完善岗位津贴实施办法,充分激发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推行管理岗位新增人员人事代理聘用制,大大降低了办学成本,提高了办学效益。干部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坚持“民主推荐,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原则,推行任前公示制,加快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加强干部管理,推行任期制、年度考核末位淘汰制,形成了干部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局面。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阶段性成绩。初步建立起了有社会实体参与的、能够保障学校发展和师生生活、工作、学习的后勤服务体系。 学校大力加强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先后荣获“全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甘肃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等称号。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十五”期间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等称号。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制定了《大学文化建设规划》;努力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氛围;着力创造自然和人文环境相互辉映的育人环境,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大力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 为主动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需要,肩负起西部大开发和工业强省对学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学校坚持教育创新,不断强化办学特色,按照“特色、氛围、机制、创新”和“科学、规范、节约、和谐”的方针,科学部署“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围绕一条主线(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靠两个保证(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实施三大工程(人才工程、质量工程、温馨工程)、抓好四项重点(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大学文化建设)的“十一五”工作思路,明确了经过“十一五”的努力,力争将学校建设成为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中期奋斗目标。确定了实施“三步走”战略,到2019年建校100周年之际,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一流的工科、坚实的理科、特色的文科”,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国内高水平大学的远期奋斗目标

了解更多>>

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学校沿革 兰州交通大学(原兰州铁道学院)创建于1958年,由久负盛名的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部分系科成建制迁兰组建。2000年,根据国家统筹规划,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3年4月,经教育部同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 ·院系设置 经过47年的建设,兰州交通大学现已形成以工科为主,理、经、管、人文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是一所办学整体水平较高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现有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数理与软件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联合教育学院、公路交通分院14个学院,1个教学部,3个博士学位授予点,3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45个本科专业,7个省级重点学科,各类实验室49个,其中5个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校图书馆藏书132.98万册,是甘肃省五大文献收藏单位之一;学校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联机情报检索工作站,建有局域网,建成了网上办公自动化系统。·其他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突出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全面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连续多年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计算机网络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作品竞赛、全国大学四六级英语统考及各类体育竞赛中成绩骄人。学校生源充足,毕业生就业率高,近五年均保持在94%左右,已先后为社会培养了3万多名各类人才。 学校重视科研成果转化,积极参与青藏铁路建设,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和可喜的成绩。“九五”以来,共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464项,其中2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76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成果被列入国家、省级重点项目推广计划,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3167篇,出版专著42部。近三年来,年科研经费达5000万元,校办企业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额7500万元。学校正在建设面积达222.25亩的兰州交通大学科技园,力争建立一座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科技产业辐射与催化为一体的现代化科技园区。 学校成立了董事会,有百余个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成为董事单位,建立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新体制。学校重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的相关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与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主动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深化改革,延伸优势,努力把学校办成以工科为主,工、理、经、管、人文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2005年学校继续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招生,且面向全国10个省(区)招生空军国防生,欢迎广大考生报考

了解更多>>

兰州城市学院

兰州城市学院

兰州城市学院学校类型公立校长王汝锋教學人員1151教师1151学生14358校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兰州总面积760亩网站http://www.lzcu.edu.cn/兰州城市学院坐落于中国甘肃省兰州市,是一所公办本科层次的高校。其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40年代新西兰人路易·艾黎创办的培黎石油学校。2006年升为本科高校,现设14个二级学院,分别是: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培黎国际学院)、城市经济与旅游文化学院 、教育学院(幼儿师范学院)、社会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传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