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福建

福建

福建

福建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武夷山、湄洲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个:泉州、福州、漳州、长汀;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个:上杭县古田镇、邵武市和平镇;国家历史文化名村3个: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武夷山市武夷乡下梅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处;国家森林公园21家;

中山纪念林

中山纪念林

中山纪念林位于昔果山与双乳山之间,占地约100公顷,是金门第一座也是规模最大的森林游憩区。园内还精心设计一座玫瑰花园,花园内种植各种不同颜色的花,让游客们能有不同的享受。另一边则有经国先生在民国七十三年所植的龙柏,现已达十余公尺高。北端是经国先生纪念馆,为传统四合院式建筑,庄严典雅,馆内陈列着经国先生的历史. 是金门第一座也是规模最大的森林游憩区。

了解更多>>

中山百姓镇

中山百姓镇

位于武平县城西南的中山镇,又名武所,是古代屯兵的重镇。宋代名相李纲、理学家王阳明、明朝抗倭英雄俞大猷等在此留下历史遗迹。在人不逾万、户不逾千,方圆不过十里的中山镇内,却聚居着102姓为福建省三大方言岛之一,被誉为客家文化孤岛. 民情风俗至今保留着中原遗风

了解更多>>

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

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

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位于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马尾)昭忠路马限山东麓,于1998年5月对外开馆。该馆为五层建筑,依山而建,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正面造型如两艘乘风破浪的战舰,是一座颇具现代建筑风格的馆宇。
馆内陈列分为:创建船政、造船育才、海军建设、御侮、科技、文化建设六个部分。通过“扬武”号船模、船政精英腊像、同治旧车床、老海军日记、古炮等实物,运用现代手段展示了中华民族勇于探索海洋、顽强抵抗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开馆以来,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瞩目。

了解更多>>

中法马江海战烈士墓

中法马江海战烈士墓

位于福州马尾马限山东南麓,清光绪十年七月初三(1884年8月23日),在抗击法军侵略的马江海战中牺牲的福建水师官兵被安葬于马限山麓,计9家。1920年,由海军界和船政学校校友从京、沪、榕等地募捐经费,在扩建马江昭忠祠的同时,将9家台为一丘,立“光绪十年七月初三日马江诸战士埋骨处”石碑。

了解更多>>

支提山华严寺

支提山华严寺

景区简介
在宁德市西北的霍童、洪口、虎浿三个乡镇境内,景区面积76平方公里,其中霍童溪水域面积约6平方公里,主峰华顶峰海拔1139米。1991年,被评为第二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主要游览区可分为霍童洞天、支提胜场、瀛洲击水和那罗延窟等。霍童,原名霍山。汉《列仙传》载,周时有一位名叫霍桐的仙人居此,故名霍桐山。宋《太平寰宇记》云:“列仙霍童游处,天宝六年(747)敕改为霍童山,亦曰游仙山”。唐玄宗所题“霍童洞天”石碣虽已断折,仍存于霍童镇老人会。主要旅游景点有大、小童峰,霍林洞,摘星台等。
景色特点
在双髻峰脚下的福建历史名刹支提寺,原名华严寺,又称华藏寺,为宋开宝四年(971年)吴越王钱弘所建。支提,梵语意为“聚集福德”。佛教经典《华严经》载:“东南方有山名曰支提,有天冠菩萨与其眷属一千人常住说法”。古有“不到支提枉为僧”之语。历代帝王曾4次敕赐寺名,5次钦差太监赐物修寺。历代僧侣云游也多至此寺,全盛时期住僧达千余人。支提山因此曾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佛教名山”。现寺是明永乐五年(1407年)重修,赐名华藏寺,山门有御赐匾额“天下第一山”。民国23年(1934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在这里诞生。1983年,被列为汉族地区全国佛教重点寺院;198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风俗习惯

了解更多>>

郑和史迹陈列馆

郑和史迹陈列馆

长乐市区中心有一座小山,因古时位于县城南面而名南山。山上有一座公园,原名“南山公园”,始建于北宋元佑三年(1088年)。公园历经宋元明数代营建,特别是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待港候风期间,全面整建,亭、台、楼、阁、塔、寺等建筑众多,成为佛、道教者朝拜圣地。园内树林苍翠,草木葱茏、环境优美。塔、馆、亭、廊依山势而建,相互交融,浑然一体。
  园内的三峰塔为中国名塔之一。塔身八角七层,仿楼阁建筑,石构,高27.4米,塔壁刻有取材于佛教故事的精美浮雕,是研究宋代建筑和石雕艺术的珍贵实物。三峰塔原名“圣寿宝塔”,始建于宋绍圣三年(1096年),政和丁酉年(1117年)落成。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郑和登塔察看港口时知该塔为宋徽宗祝寿而建,颇为不悦,说赵佶乃昏君,被金人所俘丧身北国,遂题改塔名至今。据《长乐县志》载,郑和下西洋中多次“奉施喜舍”修建该塔及塔旁的“三峰塔寺”。三峰塔是当年郑和登塔俯瞰其停泊太平港庞大船队的了望塔,也是郑和下西洋船队出入太平港的航标塔。
明永乐十年(1412年)郑和第四次出使西洋前在太平港候风时,为酬谢“海神天妃保佑”,奏请明成祖恩准在长乐南山塔东面的三峰塔寺旁,建造一座雄伟壮观的“天妃宫”,为船队官员祈报和谢神之处。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天妃移祀吴航头附近新建的“天后宫”,而把原南山天妃行宫改为“吴航书院”。书院毁于抗日战争。1985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开航580周年,政府拨款在“天妃宫”和“三峰塔寺”旧址上兴建郑和史迹陈列馆。南山公园亦改为“郑和公园”。

  馆藏珍贵文物《天妃灵应之记》碑(俗称郑和碑),系明宣德六年(1431年)冬,郑和第七次出使西洋前在长乐候风时亲自撰文镌立的石碑。碑文楷书计1177字,详载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年)间,郑和前六次下西洋经过与第七次下西洋任务,是研究我国明代海外交通史及中外交往史的珍贵实物史料。

了解更多>>

郑和碑

郑和碑

位于长乐县郑和史迹陈列馆内,又名“天妃灵应之记”碑。郑和碑于明宣德六年(1431)所立。碑高1.615米,宽0.67米,碑额横书“天妃灵应之记”六个篆字。碑文共1170余字,字迹清晰可见。该碑最早立于城关南山塔寺内,寺塌后深埋于荒土之中,1930年为长乐知县吴鼎芬挖出,立于县政府内,后被乱草掩盖。抗日战争时期,移往闽北山区保存。解放后立于长乐县城关中心小学,并建亭保护。后迁往郑和史迹陈列馆,与郑和铜像一并展出。据记载,郑和同太监王景弘等奉命7次出访海外诸国,每次出访,都留驻长乐城关,在此避风、修船、添置衣物用具、训练全队将士。碑中对郑和出洋航行的时间、船只、编制、修舶等情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了解更多>>

郑成功演武场遗址

郑成功演武场遗址

郑成功演武场遗址位于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前的大操场处,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年郑成功挥师北伐之前,曾在此选将练兵,训练出一支拥有万人的"铁人军",后来成为收复台湾的主力。解放后在厦门大学同安楼后面的八角亭花园中发现一块长120厘米、宽48厘米的"练胆"石刻,现存于鼓浪屿郑成功纪念馆。陈嘉庚先生当年选择演武亭的遗址创办厦门大学,寓意秉承先辈遗志,爱国兴邦。

了解更多>>

郑成功陵墓

郑成功陵墓

在南安市水头康店覆船山麓的赤土坡上,墓为闽南风格,古朴庄严。墓前有石雕华表一对,高入云表。左右侧有旗杆夹数对。石砌墓道基庭其碑。墓体三排九室为三合土。解放后几经修葺,并立《重修民族英雄郑成功陵墓碑记》,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成功(1624-1662年)南安石井人,生于日本平户,七岁回国,青少年时在晋江安海读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1661年4月到翌年2月,郑成功率领义军东渡台湾,收复宝岛,迫使荷兰侵略者在投降书上签字,在列强东侵的艰难时代,大长中华民族志气。他同时为开发建设台湾呕心沥血。1662年病卒于台湾承天府,葬于台南州仔尾。清康熙38年(1699年)台湾与清朝版图划一。经康熙帝御批,由郑成功之孙郑克爽迁葬回原籍郑氏祖茔,一同迁葬有郑成功子郑经。

了解更多>>

郑成功故乡

郑成功故乡

郑成功故乡在福建南安县石井镇。村口西隅,矗立着一座古朴肃穆的庙宇式建筑物,这就是以原来的郑成功祖居宗祠修建而成的“石井郑成功纪念馆”。
步入纪念馆朱漆大门,凝视展厅上高悬的“延平郡王”、“威风雄烈”镏金额匾,顿觉一般雄风吹入胸中,荡起一腔民族豪情!展厅中,有后裔子孙民代珍藏的郑成功夫妇并坐画像原件和郑成功亲笔题书的字幅真迹,三十年代出土的郑成功头发、玉带、蟒袍残片和铜币真品,以及记述郑成功复台史绩的《台湾外记》、《从片实录》、《明季南略》等。还有郑军将士当年使用的兵器、螺号……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