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福建

福建

福建

福建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武夷山、湄洲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个:泉州、福州、漳州、长汀;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个:上杭县古田镇、邵武市和平镇;国家历史文化名村3个: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武夷山市武夷乡下梅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处;国家森林公园21家;

笋帮公栈

笋帮公栈

笋帮公栈亦称笋帮公业,距今已有350年的历史,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笋帮公栈建于清顺治三年(1646年),占地97.15平方米,座南朝北,整幢建筑由门厅、大厅、东西廊及厨房等组成。东侧防火墙砖烧制有“笋帮公业"的印记,以示房界,门额上阴刻“笋帮公栈”四个大字,门厅上方悬挂清乾隆年间所立的“正直无私”牌匾。大厅地面均用青色方砖斜铺,正中镶有一块40×65公分见宽的石块,称为“公平石”。当年笋商云集,收购笋干,签订契约,商讨价格等均在公栈内进行。 据史料记载,“笋帮公栈”曾为福建、浙江、江西、河南等省市笋业商贸组织的中心联络机构,成为中原和华东南地区的最大民间笋业同业公会组织。

了解更多>>

苏颂科技馆

苏颂科技馆

位于同安城西新街,是一座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的六层大楼。苏颂(公元1020-1101年)同安人,宋代宰相,在天文仪器、机械设计和本草医药等科技领域方面,有开拓性的成就,为我国和世界科技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英国李约瑟博士称他是“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之一”。 馆内陈列了苏颂做为一位政治家、外交家、天文学家、药物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的业绩。包括他首创的世界第一座天文钟“水运仪象台”模型。 这是一台天文仪器。高约12米,宽7米,重20多吨。分三层:上层是浑天仪,中层是浑象仪,下层是自动报时器。“水运仪象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比欧洲早600年,是现代钟表的先驱。

了解更多>>

水上园博园

水上园博园

园区规划面积约6.76平方公里(陆域3.03平方公里),由五个展园岛、四个生态景观岛和两个半岛组成,主要包括园博会主展区、中华教育园、海洋文化岛、温泉岛等功能区和相关配套设施。 建成后的园博园岛群地形,是经过杏林湾区清淤吹沙充填,并从区域外补充350多万立方米沙壤土和田园种植土人工造地形成的。 第六届园博会主展区规划范围为园博岛、闽台岛、入口管理服务区三部分,规划用地总面积约110公顷。在主展区中,首次将按主要园林流派规划为国内三大园林流派园区(北方园区、江南园区、岭南园区)、民族风情园区、现代园区、国际园区、闽台园区、风景园林师园区和公共园区。 这里将建设成为一个与周边文教区、水上运动区、城市新区相和谐,具有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展现中国主要园林流派风格的水上园博园,内容涵盖园林花卉、休闲旅游、自然生态、文化艺术和商贸交流,是一次富有闽台特色的综合盛会。

了解更多>>

世界名人塑像馆

世界名人塑像馆

位于鼓浪屿鹿礁路111号,是集历史、文化、娱乐及多媒体艺术于一体的世界名人馆,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 该馆以超级写实雕塑的艺术表现形式,制作了世界明星、球星、政治人物等近100多位栩栩如生的硅胶塑像。塑像都是真人大小,无论色泽还是质感,都与真人无异,让人难辨真假。其中“古城风云”以郑成功收复台湾史诗为主题,展现了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期的动人场面。 该馆由新西兰引进科幻剧场,游客可以在运用高新技术的合成景箱内欣赏到真人大小的阿里山姑娘在载歌载舞,有如现实的人物在表演。还有极具特色的漳州布袋戏,演出国际金奖剧目《大名府》。台上的木偶吞云吐雾,挥绸耍棍,托盘顶罐,舞狮弄枪,无所不能。演出惟妙惟肖,令人捧腹大笑。

了解更多>>

石牛山

石牛山

石牛山位于德化县东部, 主峰海拔1781米,因山上一石似牛而得名。传说与太上老君骑青牛在此显化有关。 该山是个典型完整的放射状的火山塌陷盆地,这一中生代火山形成的山峰,构成丰富多姿、奇妙无穷的岩石山洞。加上人们赋予种种的神话传说,使这一自然景观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很多岩石上留有神奇的,有的直削悬立如碑坊,如城门,有的如笔架、如卧榻、如花朵、如飞凤等各种动物。这里洞群密布,大小多达一百多处,洞中有洞,迂回曲折。相传南宋绍兴年间,永泰道人张自观、仙游道人肖朗瑞和闽清道人章朗庆曾在此斗魈魅。岩石上数十处的脚印、指印以及剑插石、铁砧石、洗剑泉、石面盆、演法自等遗迹。 山麓的石壶古寺,始建于明崇帧庚辰年(164O年),1939年兵乱中烧毁,近几年来已由侨胞、本县乡民集资修复。寺前有龙池,池内卧着石牛,在水中似沉似浮,形态逼真。 石牛山还留有古代“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长生塔”、“石壶福地”、“洞天”、“大客台”和一些字迹模糊不清的摩崖诗刻和字刻。

了解更多>>

石壁村

石壁村

位于闽赣交界的三明市宁化县石壁村,原来只是个偏僻的小山村,自唐宋以来,由于中原战乱,汉民纷纷南迁,经过长江溯赣江,翻过武夷山麓后终于找到石壁这样一片如世外桃源的沃野,并开始在那里繁衍生息,形成独特的语系和习俗,始称“客家”。因此石壁有“客家摇篮”和“客家祖地”的称誉。这里保留不少客家遗迹,还保存着客家人的语言和传统风俗习惯。 石壁村口有公祠牌坊,沿着“客家之路”进入公祠的大门,正殿玉屏堂内供奉着客家152姓祖先的牌位。除去客家公祠,村内还有许多各个姓氏自己的祠堂,体现着客家人对先祖与故土的感念和追怀。 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三明市旅游部门开辟了“客家祖地之旅”,海内外客家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回宁化石壁寻根祭祖的热潮。客家公祠,每年都举行客家祭祖大典。于是每年的10月6日就成了客家人最重要的纪念日,那一天,全世界的客家人都会有代表回到石壁的公祠祭祖。宁化县正努力把石壁村建设成为世界客家人的“东方麦加”。

了解更多>>

石碧

石碧

在宁化县城西23公里处,为禾口乡的一个行政村,是古时由江西至福建、广东的交通要道。唐初称玉屏,唐中叶改为石璧,五代改“璧”为“壁”,其后又谐音成石碧。  这里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森林茂密。在历史上客家人大迁徙中,大多数南迁的客家人都曾聚居此地,而后再陆续向外迁移。最多时,这里居住过100多个姓氏的客家人,因而被称为“客家摇篮”、“客家中转站”和“客家祖地”。  客家是“客而家焉”之意。客家人原是中原汉族,为避战乱,自东晋“五胡乱华”时开始第一次南迁。唐末黄巢起义后,又从皖、豫、鄂、赣的南迁第一站,迁至赣东南、闽西及粤东北边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经过赣、闽交界的宁都、于都一带,首先到达宁化,而后再迁往汀江流域和广东梅县等地。在以后年代的数次大迁徙中,最集中的聚居地也是宁化石碧。现海内外5000万客属后裔的族谱中,十之七八有祖先在宁化“石壁”住过的记载。据统计,客家主要姓氏中,有109姓以上是从宁化(主要是石壁)播衍到海内外的。广东梅州客家联谊会和梅州市方志办编的《客家姓氏渊源》(第一集)收录34个姓氏,其中有29个姓的祖先是从宁化迁出的。《华声报》报道,台湾至少有60多个常见姓氏中的600多万人口与石碧有关,其中300多万人是客家人,200多万人是传自石碧,又从闽南的南靖、平和、诏安、漳州等地迁往台湾。  这里保留不少客家遗迹,还保存着客家人的语言和传统风俗习惯。近年来接待海内外客家宗亲、学者1300多批,10多万人次。有公路直达村口。

了解更多>>

十里平流

十里平流

十里平流是古“沙阳八景”之一,河段水流平缓,河面宽广,两岸风光秀丽。 沙溪河自上游而下蜿蜒曲折,滩多流急,至此则河面骤开,水势平缓。两岸青山叠翠,楼宇临江,萦徊十里。这在多礁滩险阻的腹地山区,堪称闽水一奇。十里平流东段有幞头石,形如冠帻;西段有猪母石,势极狰狞。 沿岸有闽学四贤之一的罗从彦纪念馆、开县始祖邓光布将军祠堂、城隍庙等人文古迹,也有七峰叠翠、凤凰山、二十八曲等自然景观。城西大桥、东门大桥以及府前悬索桥,犹如几道长龙飞跨沙溪两岸,雄伟壮观。漂流其上,可饱览两岸风物。 目前,已有中小型一、二层游船、快艇、电动船等项目对外开放。

了解更多>>

十里长堤

十里长堤

海堤全长2212米,接连高崎与集美,故称高集海堤。1953年动工到1955年10月建成,只花二年多的时间,并在高崎一头建观堤亭,亭上有朱德委员长亲笔题写的“移山填海”四个大字。周围满栽桉树、合欢、相思树,枝叶随风婀娜,赠给行人一片清凉的盛意。 1955年10月,厦门人民又动工兴建了集美-杏林海堤,全长2820米,把面积5.2平方千米的杏林湾,变成了一个人工湖。这两条海堤总长5032米,统称“厦门海堤”,雅称“十里长堤”。

了解更多>>

十八寨

十八寨

十八寨地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之间、九曲溪源头——桐木溪畔,距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20公里。景区以原始森林峡谷景观为特色,以苍藤、飞瀑、灵石、碧潭、奇洞、古园为内容,主要景点有姜尚树、三居石、添福泉、青牛关、厚重潭、凤凰瀑、佛掌岩、猴观北斗、坐石临流诸景。这里泉飞瀑流、谷幽林密、藤交箩织、禽珍卉异,是科考、探险、休闲、度假、健体等多元旅游的理想之地。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