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福建

福建

福建

福建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武夷山、湄洲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个:泉州、福州、漳州、长汀;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个:上杭县古田镇、邵武市和平镇;国家历史文化名村3个: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武夷山市武夷乡下梅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处;国家森林公园21家;

九鲤溪

九鲤溪

又名赤溪,位于太姥山岳景区西侧。由九鲤溪溪口瀑布、龙亭瀑布组成。全长近26公里,下游延伸至霞浦县境内一段称杨家溪。溪流两岸青山夹峙,绿树葱茏,怪石林立,碧水清澈。由龙亭南兜乘筏,顺水而下,沿溪可领略唐僧西拜、仙女下凡、达摩面壁、雄狮下山、金龟戏鳖等72个鬼斧神工、维妙维肖的山石景致。在漂流尽头处的渡头村,有两片面积为250亩的枫树林,林边河滩上是一片面积百余亩的荻花滩。每年秋末冬初,树叶黄里透红,荻花一片雪白,别有一番情趣;在两片枫树林的间隔地带有17株树龄为150年-800年不等的古榕树林,历尽沧桑仍生机盎然,天空密叶交错,地面虬根盘绕,为游客提供了一处理想的小憩场所。据专家考证,这是一片全球纬度最北的古榕树林。
九鲤溪下游,霞浦县境内的杨家溪,相传因北宋名将杨文广平定南蛮十八洞而得名,自古是出入闽省的必经之地,至今还保留有秦汉时期修建的古驿道──通津路和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闽东最长古桥──通津石桥。
龙亭瀑布,位于龙亭村的古庙观音亭南400米处。瀑布落差136米,宽3米。瀑布下方有一块可容200人观瀑的巨石,巨石下是一个10米见方的龙潭。仰观瀑布,飞流直下,犹如白练悬空、烟雾飘渺、声势逼人、凉风习习。瀑布周围有拔地而起数十米的岩峰“将军印”、“文笔架”等几十处岩石景观。
溪口瀑布,位于桑园翠湖大源头下游,落差60米,飞流直下,水汽弥漫,彩虹缤纷,瀑布下方,峡谷两岸布满千姿百态的水蚀石,水雾飘忽,时隐时现,犹如观看神秘的海底世界。

了解更多>>

九鲤湖

九鲤湖

景区简介
九鲤湖位于仙游县东北隅约25公里的万山之巅,由九鲤湖、麦斜岩、卓泉岩三大景区组成,面积29平方公崐里。这里以湖、洞、瀑、石四奇著称,尤以飞瀑为最,自古以来有“鲤湖飞瀑天下奇”之誉;景区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把它与武夷山、玉华洞并称福建“三绝”。相传汉武帝时,有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后跨鲤升仙,九鲤湖因而得名。当地还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何氏九仙和历代善男信女来这里求“仙梦”的故事。
景色特点
九鲤湖荡青漾翠,碧澄一泓,是个秀丽的天然湖。湖的四周,林木葱茏,千岩竞秀,怪石嵯峨,瀑祭泱泱,融林、瀑、水、石之胜景于一处。湖的上游,坦荡的水底岩石上,遍布如臼如樽、似瓮似井等奇形怪状的洞穴,有的深不可测,相传为九仙炼丹的遗址。在山间林野有着无数奇岩怪石,诸如蓬莱石、瀛州石、羽化石、玄珠石、龙擦石、枕流石、天然坐等。这些奇石留下不少历代名人的题刻。著名的九祭飞瀑从高耸的崖头猛泻入湖,水石相激,轰鸣如雷。鲤湖飞瀑按每次落差分为九祭,名曰:雷轰祭、瀑布祭、珠帘祭、玉柱祭、石门祭、五星祭、飞凤祭、棋盘祭、将军祭。各祭独具特色,瀑布大至一百多米,小到三、四米。
风俗习惯
4月25日、10月4日妈祖节;六月食新 ;入伏这天家家熬“仙人冻”吃;每年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是春社,有在社日祭祀土地神、五谷神的风俗;立春时,备香案、烧香照烛,放鞭炮,贴上“迎春接福”、“春临福至”等红笺,名为“接春”。
风味特产
墨鱼干;铁观音;干贝;香菇;福桔;龙眼;荔枝;脱胎漆器;木画;贝雕等

了解更多>>

九节潭

九节潭

九节潭即“九节瀑布”,位于政和县杨源乡洞宫山风景区内,最高峰香炉峰东约1公里处。 九节瀑布分为三曲九节,在每节尽处都有一个深潭。从第一节到第三节,以百米落差,飞泻直落深潭。至第四节处,由于巨岩突出,出现百丈水帘,银光闪闪。到第六节深潭,水随山势,三层跌荡,流入大溪。 瀑布全长450米,飞流直下,雄伟壮观。

了解更多>>

九候山胜景

九候山胜景

位于诏安县东北部15公里。唐朝已成为人们赏玩和进香礼佛的胜地,至宋朝声名大噪。据宋《漳州图经》载:禹贡庶子封于会稽,其后子孙入闽殁而为神,各主一山,因名九侯山。主要景点有天开石、棋盘石、天桥石、鲤鱼石、花瓶石等。山腰九侯寺始建于唐代,寺前有望海楼、玉儒书院以及宋元以来摩崖石刻。 有“闽南第一峰”之誉.

了解更多>>

九侯山

九侯山

位于诏安县东北部15公里。景区内九峰高耸,有“闽南第一峰”之誉,属花岗岩地貌,奇岩、怪石鳞峋,有天开石、棋盘石、天桥石、鲤鱼石、花瓶石等。山腰九侯寺始建于唐代,寺前有望海楼、玉儒书院以及宋元以来摩崖石刻。

了解更多>>

九阜山自然保护区

九阜山自然保护区

九阜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尤溪县西南部,保护区植被区划属于中国东部湿润森林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闽中、闽西戴云山——鹫峰山北部常绿槠类林小区,具有典型的地带性森林植被——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6%。
区内分布的野生植物有171科1113种,野生动物有58科171种,西侧建有天宝庙,历史悠久,最高峰是类峰顶,海拔1222.4米,奇峰四起、岩石嵯峨、满目绿荫、别有洞天。区内地理成分复杂,山泉溪涧遍布,其中九阜溪流最大,属主要溪流,贯穿中部核心地带,总长约10公里,溪中多急流飞瀑,乱石险滩,水质极佳;这里独特的山地森林小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四季均匀,温凉湿润,是避暑胜地,旅游的绝佳去处。
九阜山是距省会福州最近的重点林区,沿316国道距福州170公里,南平60公里,交通便捷。

了解更多>>

九宝澜沙滩

九宝澜沙滩

位于湄洲岛西南突出部,状如一钩新月,悬挂在湛蓝的大海上。游人在湄洲岛北部的妈祖山朝圣之余,驱车涉足九宝澜,犹如步入仙宫月窟。九宝澜沙滩长两千多米,宽达百米,面对浩瀚无垠的碧海,背依千亩葱茏的木麻黄,滩头奇峰挺秀、怪石嶙峋,造化的钟灵毓秀,令人叹为观止。 天下第一滩

了解更多>>

净峰寺

净峰寺

净峰寺位于惠安县净峰镇,建于唐咸通3(公元861年),净峰寺由观音殿、李仙祠、文昌祠、三宝殿等组成系列建筑群体。弘一法师曾在此研究佛学。惠安净峰山圆丰端秀,上多如水啮射状的怪石,石缝中常能拣到贝壳。 寺内建造宏伟,周围山光景色优美,环境幽雅。

了解更多>>

晋江体育中心综合馆

晋江体育中心综合馆

该馆是晋江市文化建设中的主要项目之一。主馆包括四层:地下层、一层、二层、三层,其中有比赛大厅,办公室及工作场馆,而比赛大厅的建声则是个工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馆比赛大厅、比赛场地南北走向,大厅内容积约4万立方,设计定体育馆的混响时间指标为1.88秒(空场),主要功能为比赛、演出。因此,主要声学要求为语言、音乐兼用,并达到体育馆声学要求一级标准。 晋江市游泳馆位于晋江市体育中心内,主要功能是比赛、营业。该馆是冶金建筑设计院设计,于2001年初破土动工,计划于七月份完工我司参与该馆的建声设计与扩声系统任务。
晋江体育中心综合馆位于晋江市青田镇体育中心内,建设方是晋江市文体局,东北建筑设计院承担该项目的设计任务,厦门市监理公司担任该项目的方,主体设计于2001年底全部投入使用。

该馆是晋江市文化建设中的主要项目之一。主馆包括四层:地下层、一层、二层、三层,其中有比赛大厅,办公室及工作场馆,而比赛大厅的建声则是个工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该馆比赛大厅、比赛场地南北走向,大厅内容积约4万立方,设计定体育馆的混响时间指标为1.88秒(空场),主要功能为比赛、演出。因此,主要声学要求为语言、音乐兼用,并达到体育馆声学要求一级标准。 晋江市游泳馆位于晋江市体育中心内,主要功能是比赛、营业。该馆是冶金建筑设计院设计,于2001年初破土动工,计划于七月份完工我司参与该馆的建声设计与扩声系统任务。

了解更多>>

晋江姑嫂塔

晋江姑嫂塔

眼前这座黑压压的大岩石山叫宝盖山,你们看,它凌霄独立,周围没有其它山峰为邻,看起来是不是显得特别孤单呢?所以,人们又叫它“大孤山“。明朝一位著名的诗人黄克晦在一首诗中这么说“乱嶂江边出,大孤山最孤”。
高踞山头的那座塔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姑嫂塔”。它是一座用花岗岩建造的仿楼阁式的空心石塔。塔共五层,二十一米高,昨天大家参观的泉州东西塔,东塔高48.27米,西塔高44.06米,虽然姑嫂塔还不足东西塔的一半高,但是它依借山势,所以显得特别巍武。
姑嫂塔,又称“关锁塔”或“万寿塔”,它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公元1131-1162年,迄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它背靠泉州湾,面临台湾海峡,有镇南疆而控东溟之势。《泉州府志》上称它“关锁水口镇塔也,高出云表,登之可望商舶来往”,可见,姑嫂塔真正的作用,是作为航标的。南宋时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对外贸易十分繁荣,与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生意往来。宋朝的吴自牧在《梦溪录》中说:“若欲船泛外国买卖,则自泉州便可出洋。“为适应海外交通的需要,在位处泉州港口的宝盖山上建造石塔,作为航标灯塔,其意义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八闽志》就有这样的记载:“在永宁里有石塔甚宏丽,商舶自海迁者,指为抵岸之期。”这里说的石塔,就是指姑嫂塔。虽然志书记载只有廖廖数字,却十分明白地指出姑嫂塔在航海上起着指引商船抵岸的重要作用。
现在我们来到姑嫂塔前,大家请看,这塔的第一层西面开了一个拱形门,第二层以上各层有两个门洞,转角倚柱体梅花形,顶置护斗,塔身层层向上缩小,每层迭涩出檐。每一层的塔身外都有围栏环卫四周;塔的里面有石阶直通塔顶。第二层的门额上刻“万寿宝塔”四个字。第五层的外壁有一个方形龛,龛里有石刻二女像,传说这二女是姑嫂。明代苏紫溪有诗说:“琼树当空出,飞帆带月遥。二妃环佩响,秋色正萧萧。”这首诗就是写姑嫂塔的。
几百年来,人们都叫它“姑嫂塔”,为什么不叫它“万寿塔”或“关锁塔”呢?《闽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昔有姑嫂嫁为商人妇,商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塔中刻二女像……”
在闽南侨乡及东南亚华侨聚居地,还流传着更为传人的姑嫂塔的故事。传说很久以前,闽南天旱,庄稼颗粒无收,一位名叫海生的穷人无法缴交财主的田租,被迫离别新婚的妻子和心爱的妹妹,远走南洋,约定三年后回来还债。穷哥哥往南洋后,姑嫂俩天天登上宝盖山远眺大海归舟,盼望骨内亲人回家团聚。转眼三年已到,穷哥哥乘船回来,姑嫂俩在山上看到哥哥的船已近海岸,谁知忽然刮起狂风下起暴雨,惊涛骇浪把穷哥哥乘坐的大帆船打翻了。穷哥哥葬身大海,姑嫂俩喜尽悲来,纵身跳人大海……人们为了纪念她们,就建起了这座姑嫂塔。
这当然是传说,但它却是侨乡人民过去苦难生活和悲惨遭遇的见证,也是侨乡人民移民海外历史的见证。大家知道,石狮市是闻名遐迩的闽南侨乡和与港台有密切亲缘关系的地区。目前,旅居海外的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地区的同胞有
30多万人,侨眷侨属占石狮市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石狮市的旅外华侨主要分布在菲律宾、新加玻、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越南、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石狮与台湾海峡隔海相望,有着悠久的地缘、血缘关系。祖籍石狮市的台胞有30多万人,目前居住在石狮的台湾籍同胞有二、三百人。
姑嫂塔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据史料记载,正是从那时候起,晋江、石狮一带的先民大量移居菲律宾。《泉州府志》中载,从宋崇宁元年(1102年)到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这650年中,泉州发生大旱11次,造成了“民多饿死”、“民多游移”、“种不入土、民相食”等悲惨情景。在那兵荒马乱,天灾人祸的困迫下,乡民大量远涉重洋,背井离乡到菲岛谋生。因住番定居国外,故乡人称华侨为“番客”,指的是从“番邦”返“唐山”的客人。
时朝著名文人何乔远在《镜山全集》中说:(华桥)“皆背离其室家,或十余年末返者,返则儿子长育至不相识。盖有新婚之别,娶以数日离者。“这说明了晋江、石狮一代的乡民出洋谋生的辛酸历程。
早期乡民为生活所迫,不得不离乡背井。不少往菲律宾谋生的人,都有一定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在菲从事生产劳动,与菲人友好相处,共同开发菲岛,授以各种技能。菲律宾史学家赛迪博士说:“华人带来他们祖国的绝好文明、忍耐、勤劳和历史悠久的民族手艺“。
据有关历史著作的记载,至少自春秋战国起,晋江、石狮与台湾就已存在血缘关系。由于地理位置的相近,客观上为早期石狮人移居台湾提供了方便。同时,政治上、经济上的密切联系也成为宋元时期石狮人移居台湾的重要社会因素。
解放后,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石狮侨属则大量定居港澳地区或转往东南亚各国。由于历史和血缘的关系,生活在境外的右狮华侨,华人后代,港澳台同胞,一向热爱祖国,热爱故乡,在各个不同时期都作出过积极的贡献。例如《大仑蔡氏宗谱》记载,早在明朝万历年间,侨居菲律宾的石狮华侨就有汇款回家“买田盖屋”的习惯和“借贷亲人经营商业”的史实。近代由于华侨的事业有所发展,华侨回乡投资或捐办各种行业的日益增多。许多华侨纷纷在石狮投资兴办钱庄,百货商场、旅社、交通业、房地产业以及为家乡捐资办学等。
1978年以后,党和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的侨务及外事政策,维护了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正当权益和利益,更加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忱。他们捐助的公益事业建设资金达数十亿人民市,捐办的项目涉及学校、医院、公路、电力、农田、水力、幼儿园、敬老院等。
1987年石狮建市后,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侨乡的优势也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侨务工作得到更进一步的重视。在捐赠家乡与兴建公益事业的同时,华侨投资企业也不断增加。华侨、港澳台同胞直接投资的方式从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赏贸易等“三来一补“业务与举办中外合作、中外合资、外商独资办企业并举。华侨在石狮投资办厂,不仅繁荣了侨乡经济,而且解决了众多劳动力就业问题。
当我们站在姑嫂塔上远眺石狮全景时,可见到四处高楼林立,厂房众多,公路四通八达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忙景象,而这无一不与广大爱国华侨,港澳台同胞的努力息息相关。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