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极楼坐落于南中村。创建人是苏卜臣,于清康熙癸酉年(1693年)建成这座土木结构、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的大圆寨。全楼四层,高约20米,楼的直径43.20米,周长130米,底层墙厚1.70米,墙顶0.9米;第一层32间(作厨房与餐厅),并设有一个较大的门厅与正厅、第二层34间(作贮仓),第三、四层各34间。楼的内环建有二厅十室(作待客之用)与男女浴室各二间。楼内走廊宽1.56,楼外檐廊宽1.82米。楼门高2.96米,宽3.4米,加钉了铁皮。楼的内外各有水井一口。楼外附属建筑还有卧室16间、马房8间、碓磨房6间。
取名环极楼,有一种说法是:北极星又称北辰星,居子位向午方,常居其位而不见移,为天体众星之主。有人作诗说:有水必趋东,无星不拱北。意思是众星拱绕北极而旋转。这座楼坐北壬子向丙午之位,所以取名环极楼;还有一种说法是:环即圆,圆(环)乃吉词,环极,即愿其吉祥(圆好)至极。
环极楼最大的特点是抗震性能特强,300年来历经多次地震,如1918年2月13日(民国七年农历正月初三日)的大地震,附近田里的泥浆水喷起几丈高,楼顶的砖瓦几乎全被震落了,余震数次,共计十余分钟,楼的正面第三、四层厚墙被震得裂开一尺多宽。可是地震过后,由于圆楼的向心力和架构的牵引作用,裂缝竟奇迹般地慢慢合拢,仅留下一条细长的裂痕,而整个楼体安然无恙、巍然屹立。有的日本朋友参观后说:这样的楼建在我们东京那就太好了! 在环极楼的中心点上,用力跺脚或放声呼唤、歌唱,可以听到十分明显的回声,好像北京天坛的回音壁。
环极楼现住有21户,116人。苏卜臣裔孙在本乡有400余人,不少在南洋,其中侨居缅甸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