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北京著名的景点:八达岭长城,故宫、天安门、奥运场馆鸟巢、圆明园....北京也是中国高校云集的城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91所。

北京南宫旅游景区

北京南宫旅游景区

北京南宫旅游景区 北京南宫旅游景区位于京郊西南部丰台区王佐镇,景区所在村——南宫村,享有“中国地热第一村”的美誉,曾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八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景区依托优质丰富的地热资, 集现代 农业观光考察、温泉健身养生、地热科普教育、休闲娱乐度假 于一体,以其优良的空气指数、秀美的自然环境、较好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北京市十大旅游线路之一。

了解更多>>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位于市中心地域,东起城东南角楼,西至崇文门,总面积约:15.5公顷,其中城墙遗址及城东南角楼占地3.3公顷,绿地面积12.2公顷。
历史上明城墙全长40公里,始建于明永乐17年(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崇文门至城东南角楼一线的城墙遗址全长1.5公里,是原北京内城城垣的组成部分,是仅存的一段,也是北京城的标志。其城东南角楼是全国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城垣转角角楼,始建于明代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年久失修和人为损坏,城墙破损严重,为保护文化遗产,再现古都风貌,北京市委、市政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决定彻底整治城墙遗址的周边环境,修复城墙,建设明城墙遗址公园。
公园运用简洁的设计手法,突出展现城墙的残缺之美。漫步公园内,古树掩映,绿草茵茵,绵延古朴的明城墙及深沉凝重的角楼仿佛在向人们诉说民族的沧桑。公园内“老树明墙”“残垣漫步”“古楼新韵”“雉堞铺翠”等景观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展现崇文深厚之文化积淀,令人凭添无限的遐思。

了解更多>>

北京民俗博物馆

北京民俗博物馆

北京民俗博物馆(Beijing Folklore Museum)——东岳庙,座落于朝阳门外大街中段。1996年东岳庙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正式对社会开放。
东岳庙始建于元代延佑六年(1319),主祀东岳大帝,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道观。原占地60,000平方米,由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出资兴建,主祀泰山神东岳大帝。后经明、清两朝的不断扩建,形成由中路正院及东、西道院组成,共有七进院落,是集廊院式、四合院式布局为一体,具有元、明、清三代建筑风格的宏丽古建筑群。
东岳庙素以“三多”即“神像多、楹联多、碑刻多”著称。七十六司塑像以其社会化、人格化、戏剧化的造型,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民间信仰的画卷。东岳庙的庙会在北京历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是京东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庙内现存的大量碑刻,是研究民间信仰及其群体结构的重要史料。其中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道教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庙内主要殿宇有岱岳殿、育德殿、广嗣殿、阜财殿、炳灵公殿、三茅君殿及七十六司庑殿等。
现存石碑九十余通,其中以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撰写的《张留孙道行碑》最为著名。育德殿内陈列的天、地、水三官木雕像,成于明代成化年间, 堪称中国道教神像雕塑艺术的精品。
建国以后,东岳庙先后被学校、机关占用。 1995年12月将东岳庙中路正院收回, 收回面积19440平方米,古建房屋219间。
1996年,国务院将东岳庙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市规划,修复后的东岳庙作为北京民俗博物馆对社会开放。

了解更多>>

北京毛泽东故居

北京毛泽东故居

毛泽东故居在景山东街吉安所左巷8号。北房3间,东西耳房各1间,东房2间。        1918年9月19日,毛泽东为组织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来北京居此,1919年3月12日离京去上海。同住的还有蔡和森、萧子升、陈绍林、陈昆甫、罗子钻、罗章龙、欧阳玉山等。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了解更多>>

北京茅盾故居

北京茅盾故居

茅盾在这里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6年。陈列室里展出了茅盾从童年到逝世各个时期照片近200幅,手稿、书籍、文献资料、珍贵遗物等400多件。

了解更多>>

北京吕祖庙

北京吕祖庙

吕祖庙位于房山区良乡西北25公里大南峪,坐西朝东。随山势而建,前低后高。中轴线四进院落。位于密云县古北口镇河西村北万寿山上。与古北口镇只一水之隔。    修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原名慈云寺,是佛教寺庙,寺内供奉观世音菩萨。清末宣统年间,道人郝祥麟重修,改慈云寺为道观吕祖庙。庙山门紧对古北口关,山下是潮河之水。庙的西部是卧虎山,北有长城为屏障,南部山下古北口河西村,古称柳林营,中部山腰有古北口八景之一的镇山塔和七郎坟。庙为清代晚期典型的三合院形式,占地为438平方米,南北稍长,东西较短呈长方形。大殿内供奉着吕洞宾等泥塑彩绘神像。院内尚有3座残碑。

了解更多>>

北京龙王堂

北京龙王堂

保山城北15公里的郎义村,有一个龙王塘(潭),又叫龙王泉,是保山郊区的重要水利资源。过去,这里古树森森,青藤飘拂,泉从石隙中涌出,激起轰鸣,百步之外可闻。泉水分三沟,流向郎义附近各村,直达保山坝中,灌溉着万亩良田。相传,这一带原是十分干旱贫瘠的地方,人民生活十分艰难,善良的龙王三公主嫁到这里,与丈夫辛勤耕作,仍不得温饱。龙母念其勤奋,拔簪刺岩,一股清泉随即喷涌而出。因此,又叫公主泉。人们为纪念龙母,为她塑像盖庙,这就是立于泉上的神龙祠。泉上的神龙相及附近的沟渠,历代迭加修茸。庙中广植花木,红墙黄瓦,隐于碧树丛中。正月十六日,附近各村的人还来此赶庙会,祭祖祈祷,颇为热闹。
明崇祯十二年六月十三日,徐霞客从保山去卧佛寺途中,路过郎义村,见“村庐联络,夹道甚长,直北二里,村姑尽。绕村西转,有水自北堰中来,即龙王塘之下流也。溯流沿坡西北行,……闻壑北水声甚沸,其中深木丛箐,亏蔽上下,而路乃缘壑北转。不半里,穿门北上,则龙王祠巍然东向列,其前与左,皆盘壑蒙茸,泉声沸响。乃由殿左投箐而下,不百步,而泓泉由穴中溢。东向坠坑;其北坑中,又有水泻树根而出,亦堕壑同去。其下悬堕甚深,而藤萝密蔓。余披蔓涉壑求之,抵下峡则隔于上,凌上峡则隔于下,盖丛技悬空,密蔓叠嶂,飓尺不能窥,惟沸声振耳而已”(《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这段精彩记述告诉我们,340年前的龙王塘,水量是何等的丰富!这里的林木是何等的幽深!然而,前些年树木多被砍伐,山秃水小,寺宇倾圮,昔日美景,化为废墟。
现今的龙王塘,位于保山城北12公里,是云南省第一个农民群众自己集资兴办的风景游览区。因位于龙王山下,明代建有龙王祠,故名。八十年代以来,对屡经破坏、失修多年的龙王塘风景区作了初步修茸、重建,使之面貌焕然一新,吸引了远近游人。园内池水幽幽,翠竹亭亭,并建有亭台楼阁,塑有龙王龙母像。有“龙塘鱼跃”、“龟岛环视”、“玉泉幽静”等12景。
龙王塘,设有门墙,横额书“龙王胜景”四字,横额左右绘有山水小品,每图之间空隙处题有诗句。入门,绕山而行,山路右侧,有一龟状土丘,名为“龟山”。登“山”环视,只见龙王塘略呈半月形,广约十数亩,三面环山,潭嵌其中。碧泉之上,亭阁耸峙。三面山上茶树成片,果木、青竹夹杂其间。红花绿树,蓝天白云,一齐倒映碧池之中,真有“林海浮楼台,玉泉凝天地”之胜。从“龟山”继续前行,见大地之上,又有一小池,方约一亩,池水清冽,中有假山,右侧泉水洞泊,沿沟南去。沟上建有精巧的石桥,桥旁有小亭,可瞩目远望。沿右侧上,即达玉泉楼,楼为二层,已修饰一新。楼上正面设圆洞形的门,登楼凭窗远眺,远近景色,尽收眼底。楼下是茶室。从玉泉楼右侧门出,可观山色,由左门出,可观水景。龙王塘,农民自己兴办的公园,以它无声的语言,激励着人们用自己的力量美化家园,使祖国锦绣边疆更加可爱。施甸清平洞在施甸县姚关古镇外的龟山西麓,为明代爱国将领邓子龙所辟。

了解更多>>

北京龙潭公园

北京龙潭公园

简介 龙潭公园三湖相连,是以龙景为主的大型公园。公园内为突出龙的形象,所有的建筑和景物都与龙相关,如“飞殿、龙亭、龙山、龙潭、龙瀑、龙门等。园内还种植了龙桑、龙柏、龙枣、龙榆、龙爪槐、龙爪柳等。 交通路线 6、12、60、116、807路北京游乐园下车。

了解更多>>

北京龙门景区

北京龙门景区

陕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城北30公里龙门镇境内。此处两岸悬崖相对如门,传说惟有神龙可越,故称龙门。
  相传为夏禹所凿,又名禹门。龙门宽80米,形如闸口,扼黄河咽喉,水流急湍,汹涌澎湃,正如诗人所描绘的:“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河水出龙门,河道即变宽,在10公里宽的河道中缓缓流动,弥漫浩渺。沿龙门逆水而上,两岸断崖峭壁,如同刀砍斧劈,山水相映,极其壮美。行约4公里为“石门”,仅宽60米,是黄河最窄之处,咆哮的黄河在此成为一束水流。再向上游36公里,就是著名的壶口瀑布。昔日文人学士游龙门,留下了许多赞美诗篇。
  龙门景点甚多,传说多与禹凿龙门相关,有千尺梯子崖、天险石门关、深渊石头城、玉女莲花洞、督工相工坪、云中艄公庙、抗日旗语台等。龙门自古为秦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东晋太元年间姚绪从龙门渡河东讨蒲圾。西魏大统三年(537)东魏于龙门造三道浮桥渡河。隋大业十三年(617)李渊率兵西渡龙门取关中。金太宗天会五年(1127)金将娄室从龙门西渡取陕西。明末,李自成率众经韩城由龙门渡河,推翻了朱明王朝。千百年来,两岸交通冬季靠冰桥,平时靠木船,十分艰难。1948年10月首建了铁索桥,1972年8月、1973年7月先后又建起公路桥和铁路桥,为西(安)侯(马)铁路和108国道必经之地。
  在这里,黄河的河面最窄处宽仅仅80米,两岸峭壁林立,似乎惟有神龙可以跃过,据说这也就是“龙门”这个神气的名称的来由;龙门黄河大桥理所当然是架在黄河上最短的一座桥,桥的这一端是陕西的韩城,另一端则是山西的河津,5分钟之内就可以跨越黄河,慢悠悠地从山西、陕西两省之间打个来回,心里好不惬意。

了解更多>>

北京灵山

北京灵山

灵山自然风景区距京城122公里,其顶峰海拔2302米,是北京的第一峰。西与龙门森林公园毗邻;东与龙门涧景区相连;南与109国道相通。
由于其海拔高度所致,使灵山在方圆25平方公里内形成北京地区集断层山、褶皱山为一体,奇峰峻俏、花卉无垠的自然风景区。
灵山为太行山系,山体雄峻高大,极为壮丽。春夏季节,这里云雨变化多姿,有时五六月还飘落雪片。秋季天高云淡,有顶天立地之势,冬天则是北国风光的茫茫雪景。灵山生长有500多种植物,植物呈显著的垂直变化状况。在海拔1900米以上,为高山草甸植被。这里牧草丰茂,羊、马、牦、牛成群,秋天到此旅游,更可领略到独具特色的草原风光,以及兼有西藏高原的神奇韵味。灵山东南坡多峡谷溪流,海拔900米以下,树木花草长势极为旺盛,山鸡、狍子、野山羊、金钱豹等30多种珍禽异兽出没于山林草丛之间,是北京难得的天然动物王国之一。
灵山既有暖温带植被,又有西伯利亚寒冷地带亲缘植被。生长着杜鹃、丁香、白桦林和榛子、黄花、玫瑰、金莲花、野韭菜等植物,尤以高山草甸最为著名,似厚绒绒的地毯上嵌绣着千万朵争芳斗艳的鲜花,因此,它是新疆细毛羊、伊犁马、青藏牦牛在北京唯一的天然繁衍养殖场。
进入灵山景区沿途既能看到古代战时的烽火台,又能饮到四季不枯的涌泉水。去灵山途中乘车穿越密林深处可找到曲径通幽的感觉,骑马可领略到西北塞外草原的风情,只要下榻灵山住上几天,一定会消除身居喧闹城市的烦恼,让你流连忘返。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