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北京著名的景点:八达岭长城,故宫、天安门、奥运场馆鸟巢、圆明园....北京也是中国高校云集的城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91所。

北京五塔寺

北京五塔寺

五塔寺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始建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名真觉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大修,为避讳,更名大正觉寺。因寺内建有塔,故俗称五塔寺。

了解更多>>

北京卧佛寺

北京卧佛寺

简介 位于海淀区寿安山麓,与香山毗邻。卧佛寺因寺内的卧佛造像得名,距今已有1300余年。卧佛寺西北行约500米左右即为樱桃沟。这是一条外广内狭的幽静峡谷,两侧是秀挺峻拔的山峦,一条蜿蜒的溪水清澈见底。 交通路线 乘318、360、333、904路植物园或卧佛寺站下车。驾车可从颐和园沿香颐路到卧佛寺即到。

了解更多>>

北京文峰塔

北京文峰塔

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东高村乡东高村东山上。该塔始建于明代,为六角楼阁式塔。塔身为三层,全高8米。原塔基,塔身部分新修。楼阁式塔的特点是,古塔的塔身造型像中国楼阁建筑。 文峰塔是平谷区现在保存下来的唯一古塔。

了解更多>>

北京文博交流馆

北京文博交流馆

北京文博交流馆位于东城区禄米仓5号的智化寺内,是1992年在原智化寺文物保管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该馆的宗旨为收集北京、中国乃至世界的博物馆信息与资料,展示北京地区所有博物馆的现状。

了解更多>>

北京万寿寺

北京万寿寺

万寿寺在海淀区苏州街广源问西侧,北靠中国大剧院,东临紫竹院公园。万寿寺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为明清两代皇家寺院,清乾隆年间(1736-1795)高宗将万寿寺定为皇太后祝寿的庆典场所,故先后两次进行大规模扩建和修葺。光绪年间(1875-1908)为庆贺慈禧六十大寿,又进行第三次重修。该寺经过三次修建后形成了集寺庙、行宫、园林为一体的古建筑群。

了解更多>>

北京万寿山

北京万寿山

万寿山在颐和园内。燕山余脉,海拔108.94米。传说曾有老人在山上凿得石瓮,国名瓮山。前临瓮山泊,又称西湖,即今昆明湖。
明弘治七年(1494年)孝宗的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山前建圆静寺。清初,曾作宫廷养马的草料场。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庆祝皇太后六十诞辰,于圆静寺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次年将山改名万寿山。并将开拓昆明湖的土方按造园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东西西坡舒缓而对称,成为全园的主体。
建筑群依山而筑,现存的是英法联军烧毁后慈禧重新建造的。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后山有宏丽的藏传佛教建筑四大部洲和屹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山上还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登临时,可俯瞰昆明湖上的景色。

了解更多>>

北京图书馆

北京图书馆

书馆概况:北京图书馆是中国的国家图书馆,坐落在北京西郊紫竹院北侧,是目前亚洲地区最大、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型图书馆之一。
建筑特点 :新建的北京图书馆于1988年落成。它是由多层楼群环绕主楼的一组建筑,主楼地上十六层,地下三层,楼群中有对称的院落,屋顶为中国古典形式。馆内开设了30多个各类图书阅览室,拥有3000多个座位。还有可供6—16人使用的小型研究室数十个,有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和展览厅、学术报告厅等。
藏书特点 :北京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善本、丛书、地方文献和其他珍贵文献,其库藏“四库全书”是中国大陆惟一完整的一套。为了保藏和利用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北京图书馆修复了大量被损坏的古籍书。该馆还积极地、有重点地收藏国外的一些出版物,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为研究世界各国的情况提供了必要的资料。

了解更多>>

北京天文馆

北京天文馆

北京天文馆位于北京西直门外大街,北京动物园对面。它是国家级自然科学类的专题科学博物馆,主要通过人造星空模拟表演,举办天文知识展览,编辑出版和发行天文科普书刊,组织进行大众天文观测等形式向公众宣传普及天文学知识。天文馆分A馆和B馆两大部分:A馆始建于1955年,1957年建成开放。总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主要开放设施有天象厅;展览厅;新馆B馆于2004年的第四季度建成开放,主要的公共开放设施有:数字化宇宙剧场、3D动感天文演示剧场、4D动感影院、天文展厅、太阳观测台、大众天文台、天文教室等。

了解更多>>

北京天桥

北京天桥

天桥位于宣武区东部正阳门外。原有汉白玉石桥一座,三梁四栏。桥下为由西向东的小河龙须沟。因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坛时必经之路而命名天桥。其范围包括正阳门大街,经东西珠市口而南,迄天坛坛门之西北,永定门之北地区。后来逐渐形成另有“京味”特色的天桥市场。
解放前,许多江湖艺人在天桥“撂地”。所谓“撂地”就是在地上画个白圈儿,作为演出场子,行话“画锅”。锅是做饭用的,画了锅,有了个场子,艺人就有碗饭吃了。天桥市场的杂耍表演是一大特色,不但项目繁多,而且技艺高超。这里介绍的,仅是其中数种。
拉弓拉弓用的弓是硬弓。艺人在表演这个节目前,请观众中力气大的人进场试拉。试拉者憋得脸红脖子粗,最多只能将弓拉开一半。艺人却能将弓轻松地拉开,还能左右开弓。张玉山的儿子张宝忠能同时拉开四张弓。
举刀举刀也是显示臂力的节目。所用大刀和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差不多。张宝忠能用双手、单手将刀平托起,也能用单手将刀竖着举起,还能把一二百斤重的刀舞动起来,连“背花”都能耍。
抖空竹空竹是北京的民间玩具之一。德子是光绪年间人,因生活困难,就到天桥市场撂地,表演空竹。为了满足广大观众需要,他研究出很多新的招数,因此称他“空竹德子”。据说单头空竹就是他的创造。后来有个叫常立全的,不仅抖空竹,还抖嘟噜(黑陶的长脖、大肚的盛酒容器)、壶盖等。
舞叉舞叉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目。过去在北京走会队伍前面大多数都有舞叉的,起到开道的作用,故北京人把舞叉又叫“开路”。天桥市场舞叉花样最多的,要算谭俊川,所以人们又叫他“飞叉谭俊川”。
爬竿爬竿是民间杂技中的传统节目,据考证汉朝时就有。于正明和他的徒弟表演爬竿,难度较大。他们在竿顶能表演各种动作,如“扯顺风旗”、“倒立”、“站竿”等,十分精彩。
耍中幡中幡由竹竿制成,高约三丈。竿顶有红罗伞,伞下挂着一面绣字的标旗。表演者将竿子竖起托在手中,舞出许多花样:或将幡竿竖于一个肘弯处,用力将幡竿颠起,用另一个肘弯接住;或用后脖窝、脑门接住;或用单手托住竿底,反腕将幡竿移到背后,再将竿抛起到前边,或用肘弯或用肩头将竿接住。最难的一招是将竿抛起,用下边的牙齿接住幡竿底部一个边,还要让它仍保持直立的姿态。宝三这一招最拿手。
车技四十年代,在天桥表演车技的是金业勤兄妹。他们的绝技很多,最拿手的是骑车过桌子。表演时在场子里摆一张八仙桌,他骑车冲向桌子,在前车轮将要撞上桌子之际,猛地伏下身子,两腿夹住车座,高高翻起一个跟头,落在桌子对面,仍然骑车前进。
硬气功在天桥表演硬气功的人很多。朱国良弟兄表演“油锤贯顶”,就是头顶一撂砖(约4-6块),另一人用油锤猛击砖,将它们击碎。还表演“睡钉板”,即将钉尖朝上的木板平放地上,演员脱光上衣,仰躺在钉板上,胸前放一块石磨扇,另一人用大锤敲击磨扇,将它打碎,而表演者前胸后背均无恙。
马元凯表演“崩铁链”、“捋铁条”、“咬铁条”等。崩铁链,就是用铁链将演员上身紧紧捆住,然后运气将铁链崩断。捋铁条,就是将手指粗细的一根铁条弄弯,放在火上烧红,然后用手将它捋直。咬铁条,就是把一根筷子粗细的铁条烧红,然后把一头放在嘴里一段一段地把它咬断。
张文治表演的气功主要是马车(或汽车)过人,他仰卧地上,身上铺一块大板。他用两肘着地,两手向上撑住木板,然后运气发功,这时车从上面轧过去。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