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北京著名的景点:八达岭长城,故宫、天安门、奥运场馆鸟巢、圆明园....北京也是中国高校云集的城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91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座落于首都北京朝阳区。校园草木葱郁,环境幽雅。功能齐全的教学楼,藏书丰富、实现自动化管理的图书馆,拥有卫星地面站和现代化语言实验室的教育技术中心,设备先进齐全的网络与计算中心,可供正式比赛使用的运动场和游泳场,舒适方便的学生公寓,神采飞扬的学生,温文尔雅的教师…… 一切,都透露出这所高等学府的青春活力、现代气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建于1951年。2000年以前为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所属。2000年6月,原中国金融学院与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转为教育部直属。这是一所随着国家的发展而迅速扩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一所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著名学府。1997年成为首批被列入国家高等教育“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目前正朝着一流大学的目标奋进。

了解更多>>

对话石

对话石

对话石是指皇穹宇殿前甬道中第18块石板而言,这是于1996年由黑龙江大学俞文光教授首次发现,并经罗哲文、汤定元等专家共同深入研究所取得的新成果。
如果当你站该石板上轻声说话,那么站在东殿东北角的人就可清晰听到你的声音,并可互相对话酷似打电话一般。并且站于西配殿西北角的人,也可进行同样的对话。如果离开这三个36米等边三角形的)对话点,对话也就难以实现了,很是奇特有趣。

了解更多>>

堆臼峪自然风景区

堆臼峪自然风景区

堆臼峪位于北京昌平县军都山南麓长陵乡境内,在十三陵游览区西北4公里,距北京市区约50公里。风景区在一条长达3公里的深沟峡谷中,南起堆臼峪村,北至下房子村,沟内遍布奇花异草、奇峰怪石。两山壁立,一水中流,山的雄奇险峻,水的秀丽清幽,构成了一个诱人的天然风景区。风景区由南往北可划分为琴曲迎宾、高峡平流、金峡胜境和龙潭幽谷四个景区。有龙潭虎涧、李自成点将台等50多个自然景观。
琴曲迎宾区-这...

了解更多>>

段祺瑞执旧址

段祺瑞执旧址

段祺瑞执政府旧址位于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原名铁狮子胡同。
清代这里有三座府第:东为和亲王府,中为贝勒斐苏府,西为和敬公主府。和亲王府的前身是贝子允?K府第。雍正十一年(1733)世宗五子弘昼改建为和亲王府。贝勒斐苏府,是清初恭亲王常颖的府第。清末,两府内的建筑全被拆除,重新建造了三组砖木结构的楼群:中间的主楼为欧洲古典式灰砖楼,东、西、北各有一座楼房。

了解更多>>

段祺瑞宅

段祺瑞宅

段祺瑞宅位于仓南胡同(原名吉兆胡同)。此宅原为清代康熙皇帝第二十二子允祜府。北洋政府时期,该府被段祺瑞所得。
段祺瑞(1865—1936),安徽合肥人,为北洋军阀皖系首领,曾任陆军总长、署理国务总理、参谋总长等职。1924年出伍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926年镇压学生游行,造成三一八惨案,被迫下野,1936年病死于天津。

了解更多>>

端郡王府

端郡王府

端郡王府位于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路北,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所在地。此地先有诚亲王府和果亲王府东西并列。
诚亲王为清圣祖第三子允祉,果亲王为清圣祖第十七子允礼。诚亲王府雍正年间改赐慎郡王允禧。慎郡王为清圣祖二十一子,其嗣子永??封质亲王,又为质王府。光绪时,尚存其后裔镇国公溥龄。其府可能和端王府同时被焚。果亲王府,于嘉庆年间改赐瑞亲王绵忻为邸,其嗣.孙载漪封端王,八国联军入侵时府遭焚毁,府址后改为北京师范学校,北京工业学校,后又改为北大工学院。

了解更多>>

都城隍庙大殿

都城隍庙大殿

北京都城隍庙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始建于元至元四年(1267),名佑圣王灵应庙。明永乐年间重修,改名大威灵祠。以后又多次重修、重建。庙坐北朝南,建筑面积约420平方米。庙内有明英宗碑及清世宗、高宗碑、康熙帝和雍正帝的题联。

了解更多>>

豆各庄塔

豆各庄塔

豆各庄塔位于房山区崇各庄乡豆各庄村西约200米的台地上。始建于明代。
八角形,通高约15米。塔基的须弥座束腰间,八面砖雕轮、螺、伞、盖、花、罐、鱼、肠的八宝图像。座上端为上下3层砖雕莲瓣。塔身八角柱形。东面辟券门,其它各面分别开设砖雕的假门、假窗。塔身之上是9层仿楼阁建筑。第l层檐下装饰斗拱。其它每两层榴之间做成仰、覆莲瓣。檐子为叠涩式。塔刹由下大上小的两层砖雕莲花组成。这座塔的特点之一是采用莲花装饰的成分多。整个塔由座上的3层莲花托起,每两层檐中央又装饰上下对称的仰覆莲瓣,共有8层之多,再用莲花封顶。

了解更多>>

洞沟石窟

洞沟石窟

洞沟石窟位于延庆县张山营镇东门营村西北海坨山麓,为一狭窄的沙砾花岗岩石谷,因石窟得名。        谷内三面石壁,布满一排排座向不一、或圆或方的大小石窟。部分洞口已经坍塌。洞内凿有石室。多为3间1套,正中是居室,右为灶房,左为储物间。室内设有石炕、石枕、石窗、壁橱、灯台、气孔等,檐前有水流直通住室,似是供接雨水用的装置。灶房内凿有锅台、烟道、储物间设石条桌。此外,还有马圈石室,内凿马槽,每室可养马3—4匹。中心部位有处较为宽敞的室,上下两层相通、门前凿有石柱,室高1.8米,深6米,内设方形石台,当地人称为“官堂子”。洞与洞之间布有排列有序的小孔,据初步统计,洞沟石窟共有石窟117个,350多个开间。        此外,海坨山内尚有朝阳洞、焦家洞、莲花洞等多处石窟群,形制构造多与洞沟石窟相似。对于延庆西北山区石窟,有人认为是唐时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奚族的住室。吴族源于东胡鲜卑系统,早期居住于辽西,起初是一个以射猎、游牧为生的部族。兴起于汉,隋时已有五部,盛于唐、辽、金、元,以后不见于史册。

了解更多>>

东魏武定三年刻石

东魏武定三年刻石

东魏武定三年刻石位于门头沟区河北镇西北部的山坡间。文字镌于一块巨大的青色石岩上,于此可俯视西部永定河故河道。此地山坡土地上还可依稀见到夯土墙基痕迹。可惜由于历史的久远,这些痕迹只能让我们感受到它曾经存在过。
这块刻石内容与史书记载史实吻合,验证了史书记载的真实性;从这刻石上,也让我们感到历史久远给我们带来的很多风风雨雨的回忆。这块刻石是北京地区发现的年代较久远的刻石文字。喜欢在历史中去寻找重合点的人,一定要去看看,细细地品位一下历史给我们留下的东西。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