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北京著名的景点:八达岭长城,故宫、天安门、奥运场馆鸟巢、圆明园....北京也是中国高校云集的城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91所。

古北口保卫战阵亡烈士墓

古北口保卫战阵亡烈士墓

古北口保卫战阵亡烈士墓 位于密云县古北口镇东山坡上,于1986年落成。是为纪念“古北口保卫战”中壮烈牺牲的100多名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高5.4米,有三层碑座。 碑座四周刻满牺牲烈士的姓名。

了解更多>>

古北口

古北口

古北口位于密云县东北部地处燕山山脉,蟠龙、卧虎两山南面的浅山丘陵区。
古北口地势险要,山陡路险,自古为京都锁钥重地。又有北京东北门户之称。古北口山奇水丽,古迹名胜众多,是清帝王去东北祭祖、狩猎、巡视必经之处,曾设驿道建营城。康熙曾在这避暑,乾隆曾在这阅兵。
古北口是长城的重要关口之一。明朝洪武年间修长城时,初建古北口关井跨山建成,其城建筑于山顶之上,随山势升降,蜿蜒曲折,呈现为不规则的多角形,被比喻为鸟窝式。享誉中外的司马台长城,就是古北口长城中的一段,其惊、险、奇、特,被长城专家罗哲文教授赞为长城之最。

了解更多>>

孤山寨

孤山寨

孤山寨位于十渡风景名胜区七渡村南,因三座孤立的山峰而得名。是十渡风景名胜区内最著名的一条大峡谷,深约10公里。步入峡谷,两侧山峰林立,怪石嶙峋,越向里走,山势越险峻,峡谷越窄,最窄处仅为5米;越向里走,植被越丰茂,景致越幽美,尽是赏心悦目的异石奇景。

了解更多>>

沟崖自然风景区

沟崖自然风景区

沟崖自然风景区 沟崖自然风景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德胜口110国道旁,距城区40公里,面积6410亩,有8道沟谷,9道山脉,22座山峰,主峰紫极峰高1670 米。沟崖自元代中期,就大兴土木修建庙观72处,,是北方著名的道教胜地,庵、观、宫、殿中的道人均属全真派,因此,其又被称为“北武当山沟沟崖”。沟崖以山高、景美、路险、庙多形成其自然景观与道教文化相结合的独特景色,在历史上“沟崖八景”闻名京城。沟崖自然环境优美,植被覆盖率高,古树名木繁多,奇花异草遍地,山珍野果满坡。 沟崖以山高、景美、路险、庙多形成其自然景观与道教文化相结合的独特景色。

了解更多>>

贡院

贡院

北京贡院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原系元代礼部衙门的旧址,坐北朝南,大门5楹。贡院是原来会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各地举人来此应试,好象向皇帝贡奉名产,故名贡院。明、清两代贡院位于今北京建国门内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故称“北京贡院”,也被今人简称作“贡院”。民国初年,科举制度废除了,贡院建筑被另作他用。现如今,古考场的踪迹已荡然无存,仅留下了“贡院街”这么个地名。

了解更多>>

巩华城

巩华城

巩华城 城方形,南向,边长各1000米,占地1500亩,城高10米。城四面有门,皆有石匾 明永乐时曾在此建行宫,作为皇帝巡狩和后代子孙谒陵停留处 南门内名巩华,外称拱京,东门名镇远,西门名威漠,北门名展思。现城门尚存。行宫及城墙已毁

了解更多>>

龚自珍故居

龚自珍故居

龚自珍故居在西城区手帕胡同21号。龚自珍在京住地之一。故居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另有东西跨院。前院有北房3间,两侧耳房各两间,东西厅房各3间。院内当年曾有道光御笔“福”字匾及“耕读堂”匠。故居基本保持原状。

了解更多>>

恭王府花园

恭王府花园

恭王府花园为恭王府后的一独具特色的花园,又名萃锦园,位于柳荫街甲14号,建于1777年,据考证是在明代旧园上重修的,全园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有古建筑31处。恭亲王为重建花园调集百名能工巧匠,增置山石林木,彩画斑斓,融江南园林艺术与北方建筑格局为一体,汇西洋建筑及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为一园,建成后曾为京师百座王府之冠,是北京现存王府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堪称“什刹海的明珠”。其中园中的西洋门、御书“福”字碑、室内大戏楼并称恭王府“三绝”。某些红学家认为此园可能是曹雪芹笔下《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

了解更多>>

恭王府大戏楼

恭王府大戏楼

恭王府坐落在风景旖旎的北京什刹海西岸,是清道光第六子恭忠亲王奕祈的府第。由于恭王府及其花园的设计,是以《红楼梦》大观园意境为模特的,因此一向被传称以为《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及大观园。这是一座保存最完好的清王爷府邸。
府内有座大戏楼,建筑典雅,古色古香。置身其中品茗听戏,令人顿生怀古之幽情。戏台高近l米、10余米宽,置一张案桌和两把太师椅,彩绣红布做幔帐。戏台上方,一块金字黑匾高悬,上书“赏心乐事”四个篆体字。戏台两侧的两根大柱上,绘满藤萝,由地及顶,绿叶森森,紫花盛开。棚顶悬大宫灯20盏,地下青砖铺就,20张八仙桌配上太师椅,放置井然。戏楼后壁,皆为浅棕色木棂,用暗蓝色丝布做底衬罩饰,愈发使戏楼内显出一种肃穆之感。
这座戏楼是我国现存独一无二的全封闭式大戏楼。在清廷档案中,戏楼均称为“大戏房”。恭王府大戏楼,建于同治年间(1862一1874),是恭亲王及其亲友看戏的场所。建筑面积685平方米,高大宏伟,气势不凡。其建筑形式采用三卷勾连搭全封闭式结构,由于建筑结构的合理,使大楼具备良好的音响效果。楼内不装扩音设备,完全凭借演员的本色发音,因之音色纯正自然。一次,一位著名演唱家来此演唱后,兴奋地称赞大戏楼比音乐厅的音色效果还要好。现在,大戏楼的演出,包括京戏、昆曲,而尤以王府音乐最具特色。府乐以三弦为主,共用七种乐器,乐曲华丽庄严。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来华访问时,曾点名要到恭王府大戏楼欣赏王府音乐,在近2小时的演出中,总理如醉如痴,对这一中国古典乐种及其大戏楼,倍加称赞。

了解更多>>

恭王府

恭王府

王府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宫廷文化和平民文化的桥梁,位于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的恭王府、是中国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代表着中国的王府文化。恭王府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王府建筑群,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在前,园在后。恭王府的开放,早在30年前,就被提上议事日程。1975年,周总理在病床上,以3件未做完的事情托付谷牧,其中之一就是恭王府的开放问题。   王府占地约3.1万平方米,分为中、东、西、三路建筑,由严格的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规制。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亲王府有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逾制的。恭王府的中、东、西三路各有三个院落,其中每一路的后两个院子是人们要游览的主要区域。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