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北京著名的景点:八达岭长城,故宫、天安门、奥运场馆鸟巢、圆明园....北京也是中国高校云集的城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91所。

刘少奇革命活动纪念地

刘少奇革命活动纪念地

刘少奇革命活动纪念地在西城区砖塔胡同四眼井lO号(今南四眼井2号)。
刘少奇(1898—1969),湖南省宁乡县人。1937年2月,刘少奇带领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由天津搬到北平,在此处居住。这里是刘少奇当时的秘书林枫和译电员郭明秋的家。当时刘少奇使用的化名是胡服。刘少奇在四眼井胡同lO号居住一段时间后,就搬到鲍家街17号(今新文化街207号)居住。
砖塔胡同内四眼井胡同10号是一座小型四合院,为西城区重点保护文物。

了解更多>>

刘洪瑞宅院

刘洪瑞宅院

刘洪瑞宅院位于门头沟区永定镇石门营村。宅院分居两处,出门就是村中的街道,就是这条街把宅院分为了两部分。
街北为两座并列的四合院,称为东院。院的东南角为雕花如意门楼,门楼内为影壁,院的中部有垂花门,进门内会看见正房、厢房、耳房共计12间,这各类房都建于石基之上,此为东院。西跨院的门楼装饰为镂空雕砖花纹,非常精细,值得去细细地看看。院内屋舍与东院大致相同。

了解更多>>

留法勤工俭学旧址

留法勤工俭学旧址

留法勤工俭学旧址位于今长辛店铁路中学校园内,现为北京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4年被列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留法勤工俭学旧址系一座法式二层小楼,建筑面积251平方米,是原京汉铁路局为火车房总管部长郭长泰建造的住宅。1918年夏建成后,由华法教育会的蔡元培、李石曾出面交涉,改做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的教室。
该预备班亦称高等法文专修馆长辛店工业科,分设铸造、机械、钳工三个班,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们实行半工半读,一边学习法文,一边学习生产技能。我国著名教育家、留法勤工俭学会主要发起人之一吴玉章,就曾一边在此学习法文,一边在原长辛店火车房实习。预备班举办期间,时任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负责人的毛泽东曾两次到此看望湖南籍的学员。
2001年4月市文物局投资28万元对其进行修缮,主要修缮内容包括:文物主体的修缮及油饰、周边整治、院落整修。修缮后的旧址内,重新制作了“留法勤工俭学展览”,用大量的图片、文字展现了我党这一段艰苦的历程,对弘扬历史、教育后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史料展显示,在1920年底以前的两年内,近2000名中国学生远涉重洋,到法国求学。周恩来、蔡和森、邓小平、陈毅、王若飞、刘伯坚、向警予、李富春、聂荣臻等曾赴法求学的革命老前辈和其他留法学子的昔日身影与珍贵史料再现于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旧址。

了解更多>>

琉璃窑遗址

琉璃窑遗址

琉璃窑遗址位于龙泉雾村北。从这个遗址可以看出当时的玻璃烧制业是相当之发达的,这也是具有官窑水准的地方之一。这个遗址的规模也是很庞大的。
门头沟区烧造琉璃历史已有千年以上。龙泉雾村早在辽代已经开始烧造"辽三彩"琉璃,釉色为酱黄、绿及奶白。金、元、明在门头沟设窑场烧制琉璃。而到了清代,城内窑场停烧,全部迁往此地,使得此地的玻璃烧制业更加发达。

了解更多>>

琉璃渠村过街楼

琉璃渠村过街楼

琉璃渠村过街楼在门头沟区永定河边琉璃渠村东口。俗称灯阁,亦称三官阁。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创建,光绪年间(1875-1908)重修。过街楼下部为城台状,由砖石砌成。东额"带河",西额"砺山",皆是琉璃烧制。城台券洞上有殿堂3间,东向,建筑精良,为硬山琉璃瓦顶建筑。正脊内外侧均是琉璃五彩花卉,檐下悬琉璃匾额,西为"三官阁",东为"文星高照"。前后栏墙由六角形几何图纹"龟背锦"琉璃面砖装修。琉璃饰件皆为本地烧制,是北京地区琉璃烧造业历史悠久的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

了解更多>>

琉璃河商周遗址

琉璃河商周遗址

琉璃河商周遗址 古城址位于琉璃河商周遗址董家林村北部和东、西两边,城墙为黄土夯筑。北墙长800余米,东墙和西墙分别探出300米。城墙宽为10米左右,城墙底部有浅槽,主城墙下部两侧有“护坡”,城外有壕。城墙采用分段夯筑,夯土纯净,呈红褐色,质地坚硬。夯层一般厚3~5厘米,夯窝呈圆形,直径约3厘米,十分密集。 是北京地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古城遗址,对研究燕国早期历史及文化有重要价值。

了解更多>>

琉璃河大桥

琉璃河大桥

琉璃河大桥位于房山区琉璃河北的京石公路上。是房山区境内最大的石拱桥,其规模仅次于卢沟桥。原为木桥,每到汛期常被冲毁,嘉靖十八年(1539年),开始修此桥。于嘉靖二十五年建成。    石桥南北向,横跨琉璃河上,全长165.5米,宽10.3米,高8余米,共9孔,中孔最大。拱券正中雕有精美的兽头。桥体全部用巨大的石块砌筑,桥上建有实心栏板和望柱,其上均雕有海棠线等纹饰。嘉靖四十年(1561年),向南北两方修路堤。堤宽19.8米,高近4米,总长约2000米。堤面铺以巨型条石。为传说中的五里长街。从修桥到路堤建成,前后20余年。琉璃河石桥,是北京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石桥之一。

了解更多>>

琉璃厂

琉璃厂

琉璃厂在宣武区和平门外。辽时为海王村。元明时曾设琉璃窑厂,因有“琉璃厂”之称。清初古董商开始在此经营,乾隆时(1736-1795)已成为古玩字画、古籍碑帖及文房四宝的集散地。
建国后这里更富有文化街的特色。驰名中外的荣宝斋及中国书店和文物商店的许多门市部如文奎堂、邃雅斋、宝古斋、庆云堂等先后在此设立。过去,书家、名士如何绍基、陆润库、康有为、华世奎、翁同、梁启超、沈尹默等都曾为书铺、文物店题写牌匾,后又有当代书家为革文阁、悦雅堂、恰肪斋、振寰阁、韫玉斋等商店题匾。名人书写的牌匾给人以文苑意境的清雅古朴之感。
1982年琉璃厂文化街整修重建。新建后的街道全长750米,东至延寿寺街,西至南北柳巷,中为南新华街。街道两旁,铺面店堂青砖灰瓦,砖雕彩绘古色古香,更具有浓厚的古代街市色彩。

了解更多>>

灵鹫禅寺

灵鹫禅寺

灵鹫禅寺 位于房山区坉里乡北营村谷积山,建于元代。现寺院建筑为明代修建。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有山门、二进殿宇和4块石牌。山门与第一进殿之间有明正统五年(1440年)额篆书“敕赐灵鹫寺”。寺后台地上有圆通殿一座。在谷积山中还有古塔三座,分别立在三座山上。铃档塔建于明代,鞭塔建于辽代,东塔也称和尚塔,即成化十五年(1479年)所建。山上还有张公、华公太监墓。 是积谷山中历史最久远、规模最大、至今保存完好的寺院

了解更多>>

灵岫花园

灵岫花园

灵岫花园 灵岫花园座落在密云县遥桥峪水库之畔. 东临雾灵山主峰,依山傍水,景色优美。周边有云岫谷旅游区、雾灵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及司马台长城等著名景点环绕,是一座欧式风格的假日酒店。 娱乐一体化的旅游场所.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