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北京著名的景点:八达岭长城,故宫、天安门、奥运场馆鸟巢、圆明园....北京也是中国高校云集的城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91所。

仁寿殿

仁寿殿

仁寿殿位于仁寿门内,是园内最主要的政治活动场所。清乾隆时(1736一1795)名勤政殿,光绪时(1875-1908)重建,改称仁寿殿。是慈禧、光绪坐朝听政的大殿。
仁寿殿东向,面阔7间,卷棚歇山顶,两侧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寿门,门外为南北九卿房,构成颐和园内的政治活动区。
仁寿门的匾额用汉、满两种文字写成。门前两旁各设一块青石,呈猪、猴状,俗称猪猴石,以象征孙悟空、猪八戒守卫皇家大门。院落内左右配殿,叫南北九卿房,原是清朝九卿六部的值房。
仁寿殿取《论语》中“仁者寿”句,意即施仁政者长寿,用于标榜慈禧自己。殿内陈设极其奢华。有紫檀木雕成的九龙宝座,座后 有用孔雀羽毛编的掌扇和刻有二百余个不同写法的“寿”字屏风。殿内还陈设许多宝花 篮,有一米多高,各种花朵都是用宝石雕琢而成的。大殿暖阁壁上悬挂的大“寿”,是写在绘有蝙蝠和彩云的图案上,名为“百蝠捧寿”。

了解更多>>

燃灯佛舍利塔

燃灯佛舍利塔

燃灯佛舍利塔 燃灯佛舍利塔座落于通州北城,距北京市中心20公里。该塔建于辽代,1976年唐山地震使塔下莲座震坏,塔身出现许多裂纹。1985年重修,塔顶莲座及各层塔檐补铸铜铃,复原一新。现该树已移植到塔下湖畔。燃灯塔距运河300米,其塔影垂映河中,景色十分美丽.

了解更多>>

雀儿涧

雀儿涧

千年古刹雀儿涧位于虎峪自然风景区西部的雀儿涧沟内,百仙神洞西200米处。这里山峰秀丽,景色奇特。雀儿涧的景点有金丝泉、一线天、云雾树、白龙潭、云雾洞、千年古树、古庙遗址、道长的墓地,还有一个深不可测的山洞,有古碑为证,曾有人写下这样的诗句:“先饮金泉水,攀登一线天,看看云雾树,观赏白龙潭,到了雾云洞拜拜眼神仙,传说无底洞,无人敢探险,仙道悬棺存,历经数百年。”
进入景区的第一站是金丝泉。泉水清澈透明,凉爽甘甜,冬暖夏凉,金丝泉是远古和近代虎峪人民的生命泉。从金丝泉向前直行200米,是雀儿涧的山门。山门东西两侧悬崖峭壁,松柏丛生。再向前走50米,就到了一线天。这里山峰陡峭,直上直下,似一把天斧将山劈开。周围灌木丛生,森林茂密。
从此处向前直行200米,就到了景区的中心交会点,向右行是一线天顶峰和白龙潭。白龙潭与一线天依依相连,潭水清澈,两侧松柏遮天蔽日。从交会点向前直行50米,映入眼帘的是一株树型奇特,异常美丽的树,好象一片青云在崖边盘旋,这就是有名的云雾树。
从交会点向左行,走盘山小路,看到千年古树,也就到了雾云洞。洞外有千年古刹遗址、古碑等珍贵的历史见证,据碑文记载,始建于大明甲辰年六月吉日。据说眼光娘娘对视力较差者有很好的祝愿。
雀儿涧雾云洞有500年的历史记载,曾经有很多道家在此山中修炼,传说中有两位鲜为人知的仙人,一个叫张老道。还有一为叫郭老道,据说他修炼成仙,有日行千里,夜行万里的传说。他的尸骨至今还在山中埋藏,现有实物展示。这位仙人选择的墓葬之地非常有特点,每天日出时首先照到这个地方,无论下多大的雨,这里始终保持干燥,具有一定的考古价值。
沿路再向右行100米,登临雾云洞顶峰,观看北京华北大平原。
山下有民俗度假村可以休息食宿。

了解更多>>

全国农业展览馆

全国农业展览馆

全国农业展览馆在朝阳区三里屯。占地6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5万平方米。以雄伟的亭阁式主馆为中心,由长廊和林荫大道连接为一个整体,布局严谨,富有民族风格。
  主馆前是3万多平方米的宽阔广场。广场上有大型雕塑、草坪和各种花卉树木。主馆后面是一个大型人工湖,环境幽美安静。农展馆是全国农业展览中心,分为10个不同形式的分馆,展出我国农业战线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了解更多>>

圈门过街楼

圈门过街楼

过街楼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形式,由城门、城关的建筑形式演变而成,一般建在行人必经的村口、隘口。有的设置大门,夜间关闭,以保障安全;有的还供有神像,当人们从神像下通过,就起到了参拜神灵的作用;也有的仅仅是为了装点景致。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圈门过街楼,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当地惟一的三孔过街楼(其它过街楼都是单孔),而且它所跨的那条沟就是门头沟(即横岭至大峪的泄水沟)。门头沟的区名即由此而来,从这个角度讲圈门过街楼应该算是门头沟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因其地处京西古道,明清以来一直是一条繁忙的煤炭运输线,数十座煤窑位于过街楼周围及以西地区,楼上原本供着药王、文昌和关帝,过往商贾祈求身体安康、财源兴旺。

了解更多>>

琼华岛

琼华岛

琼华岛在北海太液池南部。金代名琼华岛,元代为万寿山(或称万岁山)。清顺治八年(1651年)于山顶建白塔,始称白塔山。
琼华岛简称琼岛,因岛上建有白塔,故又俗称“白塔山”。岛高32.3米,周长913米。琼华,意指华丽的美玉,以此命名,表示该岛是用美玉建成的仙境宝岛。
岛上建筑精美,高低错落有致,依山势分布,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南面以永安寺为主体,有法轮殿、正党殿、普安殿及配殿廊庑、钟鼓楼等,黄瓦红墙,色彩绚丽。西面为悦心殿、庆霄楼、琳光殿及存放乾隆时摹刻珍品《三希堂法帖》的问古楼。岛东建筑不多,但林木成荫,景色幽静,别具一格。乾隆书琼岛春阴石碑,立于绿荫深处,为燕京八景之一。北面山麓沿岸一排双层60间的临水游廊像一条彩带将整个琼岛拦腰束起,回廊、山峰和白塔倒映水中,景色如画。东南面有石桥和岸边相连,与秀美的景山、故宫交相辉映,黛色岚光,构成一幅壮丽的画卷。
另据神话传说,琼华是琼树之花(华即花),生长在蓬莱仙岛上,人吃了可长生不老,此亦表示该岛是仿瑶池仙境建筑的。清初,曾在山顶设置信炮台,由八旗军驻守,居高临下,俯瞰全城,一旦有警,便可立即发出信号。

了解更多>>

琼岛春阴

琼岛春阴

琼岛春阴在北海白塔山东、倚晴楼南。"燕京八景"之一。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立。碑首盘顶,四方形。碑身四框刻缠枝纹饰,碑阳刻乾隆御笔"琼岛春阴"四字,碑阴为乾隆帝御制诗:"良岳移来石发峨,千秋遗迹感怀多。倚岩松翠龙鳞蔚,入牖篁新凤尾娑。乐志记因逢胜赏,悦心端为得嘉禾。当春最是耕犁急,每较阴暗发浩歌。"碑座四周有雕刻精致的石护栏。碑旁有迂回曲折的小路直达见春亭、看画廊。

了解更多>>

庆亲王府

庆亲王府

庆亲王府西城区定阜街3号。为清末再封庆亲王奕劻的王邸。奕劻是原庆亲王永璘的嗣孙,道光三十年(1850)袭辅国将军。咸丰元年(1851)奕劻迁至定阜大街原大学士琦善的宅第。咸丰年间奕劻由辅国将军而贝子、而贝勒,光绪十年晋庆郡王,二十年晋庆亲王,二十四年封世袭罔替亲王。辛亥革命后,奕劻于1912年逃天津英租界作寓公,1918年亡故。
  庆王府当是在光绪十年(1884)晋封庆郡王后按王府规制改建,始称王府。王府建筑分3大部分。中央是主要殿堂,现只余后寝1座。东部亦已改建。现只西部尚基本保存完整。西部是王府的生活居住区,有三组并排的院落。原厅堂均有名称,悬有匾额。最后是一座二层楼,俗称梳妆楼或绣楼,现存三组院落,各有大门出入,1949年后,京津卫戍区司令部设此,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了解更多>>

庆丰闸

庆丰闸

通惠河自东便门大通桥至通州段20公里,中间设闸5处。第二处原名东籍闸,俗称二闸,后改称庆丰闸。位于大北窑东南二闸村,村因闸得名。
  自1292年通漕运至民国初年,二闸和三闸间(原名平津闸)一直有船来往,沿岸明清时期为著名风景区。有“北方秦淮河”之称。庆丰闸对通惠河蓄水泄洪、通漕运粮曾起过重要作用。
  河道保留有元代虎皮石河墙及闸门漕。1998年修复庆丰闸遗址,修建汉白玉雕刻拱桥一座,长38米,宽4.4米,高7.8米。拱形结构,栏杆、板柱均采用元代建筑模式。桥西南北两岸坡上安置重5 吨的元代镇水兽、石刻青龙和泗马吉祥物。闸区北岸修建仿元代屋脊式艺术壁画,壁画有三部分组成,一为7 米长的“庆丰闸遗址”题字;一为《鸿雪因缘图》中的二闸修契清代古装画;一为7米长的墨玉石刻板,上面汇集了自1293年郭守敬主持兴建通惠河以来,明清时期修建庆丰闸的历史。在遗址旁,还有一通仿元的庆丰闸遗址碑,碑身文字记载了通惠河整治工程、庆丰闸遗址保护工程建成的全部历史。

了解更多>>

清晏舫

清晏舫

清晏舫原称石肪。在颐和园万寿山西麓昆明湖岸边、是园中著名的水上建筑。
该舫建于乾隆十二年(1755),舫体由大理石雕成,上面原为中式楼阁,后取江山永固,如石舫万年不覆之改建。1860年英法联军将舫上楼阁烧毁。1893年重建时,仿翔凤火轮式样,改为西洋式楼阁并配以彩色玻璃窗船侧加了两个机轮,取"河清海晏"之意,名清晏舫,两层船舫各有大镜,细雨蒙蒙之时,慈禧坐在镜前,一面品茗,一面欣赏镜中雨景。船体突出四个水龙头,每当大雨,楼顶雨水从四角的空心柱流下,由龙口吐出,景色壮观。此处原是明代园静寺的放生台,乾隆时改为船形后,每年四月初八浴佛日,乾隆皇帝仍陪其生母孝圣皇太后在此放生。
船体长36米,用巨大的石块雕砌而成。两层舱楼系木结构,但都油饰成大理石纹样。顶部用砖雕装饰,精巧华丽。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